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753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docx

人教版八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卷含答案教师卷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精测卷

(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考号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选C。

2.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D.先升华后熔化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B。

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

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更易熔化,选项A错误;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是汽化过程,选项B错误;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C正确;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错误。

4.20XX年11月24日晚,济宁下了5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瑞雪兆丰年,但是也给我们学生上学带来了困难;为了加速雪的熔化,交通部门往道路上撒了盐和雪融剂。

对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雪是水凝固形成的

B.雪熔化放热

C.撒盐和雪融剂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

D.雪的温度可能是5℃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其特点。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雪熔化过程中吸热,故B错;雪的温度在0℃以上时会熔化成水,故D错。

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图乙是房子的墙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

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A正确;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B正确、C错误;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从而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D正确。

故选C。

6.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如图所示,该图象可以反

映 (  )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水的沸腾过程

C.晶体的凝固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解析】选C。

由图知:

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是凝固过程;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质的凝固点,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故该图象可以反映的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故A、B、D错误,C正确。

7.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

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B.均匀受热

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晶体熔化时的加热方式。

把大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的方法称为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缓慢加热。

8.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熔点和凝固点,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

液体的凝固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有杂质掺入时凝固点降低;液体的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有杂质掺入时沸点升高,防冻剂中掺入了很多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玻璃和铁属于晶体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和晶体的判断。

由图可知,温度计读数应为

-4℃,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冰、海波等,而常见的非晶体有沥青、松香、蜡和玻璃,属于晶体的是铁。

答案:

-4 铁

10.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

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也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以及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的大小关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没有燃烧,说明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故纸的着火点大于100℃,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

答案:

不变 低于

11.利用雾森降温系统可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选填“升高”或“降低”)。

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    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个过程中石油气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解析】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现象。

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实际上是很小的小水珠,水雾喷洒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人感到凉爽。

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液化过程中石油气要放热。

答案:

汽化 降低 压缩体积 放热

12.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快速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骤降,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熔化为水滴,形成雨。

答案:

升华 凝华 熔化

1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   。

实验表明: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    。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规律。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时间;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

时间 不变

14.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要的    (选填“温度”或“热量”);而在生活中要制造“无碘盐”,只需要将食盐放在热锅中翻炒一会就行,这是因为碘受热

   (填物态变化)了。

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在冰块上加些盐后,发现冰立即开始熔化,说明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炸油条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面条需要较低的温度,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面条;给食盐加热,食盐中的碘就会升华为碘蒸气跑掉,这样就会得到“无碘盐”;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在空气中吸热,温度首先升高,不会立即熔化,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才能熔化;晶体的熔点会由于杂质的存在而变化,在冰块上放些盐,这时发现冰熔化了,这说明冰的熔点降低了。

答案:

温度 升华 不会 降低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43分)

15.(12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示数是    ℃,试管中的物质呈    态。

【解析】本题通过冰的熔化实验考查温度计的读数、物质状态的确定及其实验技巧等知识点。

(1)使用水浴法加热可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故眼睛在B位置正确;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3℃,此时物质为液态的水。

答案:

(1)均匀 

(2)B 3 液

16.(15分)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

此时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①      ,②不断吸热。

(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及水的沸腾实验。

(1)加硬纸板减少热量从上方的散失;

(2)由乙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小于100℃,故此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4)b杯水后沸腾,说明该杯水的质量大,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答案:

(1)减小热量损失 

(2)小于

(3)达到沸点 (4)水的质量不同

17.(16分)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物品:

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

(2)实验过程:

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质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个碗放在通风的过道里,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

现象:

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3)结论:

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答案:

(1)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

(2)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质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个碗放在通风的过道里,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

现象:

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3)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