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2604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docx

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答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其主要原因()

A.油的热量比水的热量多

B.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

2.人在中暑时会出现体温上升、眩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往身上擦酒精,原因是()

A.酒精有麻醉作用,会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

B.酒精可以消毒

C.酒精蒸发可以吸热,从而使患者体温下降

D.酒精有气味,患者闻到酒精的气味后不再眩晕

3.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若往烧瓶中打气,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是由于()

A.气压升高,水沸点升高

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4.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O℃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5.冰熔化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9℃和38.7℃,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A.36.9℃和38.7℃

B.36.9℃和37.5℃

C.37.5℃和37.5℃

D.37.5℃和38.7℃

7.五一节时,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动物园内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

A.水的密度大

B.水的比热容大

C.水汽化时要吸热

D.水雾透光性差

8.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A.

B.

C.

D.

9.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熔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10.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

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过程的是()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了钢水

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12.白炽灯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可达2000℃,以下适合做灯丝材料的是()

A.铜

B.铁

C.钨

D.铝

13.海波的熔点是48℃,则48℃的海波()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4.北方建筑工人在较冷的季节和泥时,常用盐水代替清水,因为盐水具有()

A.较好的流动性

B.较好的挥发性

C.较低的凝固点

D.较高的熔点

15.小李把同样的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

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

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6.(多选)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17.(多选)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下面对这两种“白气”的解释正确的有()

A.两种白气都属液化现象

B.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

18.(多选)下表为几种物质的熔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A.灯丝用钨做成是因为它的熔点高

B.不同物质的熔点一般不同

C.表内物质应该都是晶体

D.北方气温有时低于零下50℃,因此北方多用酒精温度计

19.(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20.(多选)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不合理的是()

A.济南近年来冬天最冷时的气温可达-2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三、填空题

21.北京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4.7℃”,读作______或______

22.在探究“水凝固”的实验时,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盛有5℃水的试管固定在盛有食盐水的烧杯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有少量的冰出现而食盐水没有凝固,用温度计测得此时食盐水温度为-5℃,此实验可以说明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选填“高”或“低”).

23.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而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

24.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高”、“低”).

25.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__min;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

四、实验题

2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凝固点为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了(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五、简答题

27.夏天,南方一些偏远地区为了保鲜食物,通常在盆里装一些常温的水,盆底放一个略高于水面的支架,支架上放一只装有食物的篮子,再把用多层纱布制成的口袋套在篮子上,使袋口浸入水中,则多层纱布中就会有水,如图所示.请分析该装置保鲜食物的原因.

六、计算题

2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七、作图题

29.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

八、阅读理解题(共1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

实验:

(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

(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

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油沸腾时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所以沸腾的油溅到身上比沸水溅到身上时烫伤的更严重.

2.【答案】C

【解析】往身上擦酒精后,酒精蒸发并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3.【答案】A

【解析】往烧瓶中打气时,烧瓶内的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停止沸腾.

4.【答案】D

【解析】“白气”不是气,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说明此时水面上的温度降低了.

A、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蒸发,故A错;

B、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100℃,所以此时大量的水蒸气在水面处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气”;

C、停火后水蒸发的速度其实还没有沸腾时的快,再者,“白气”属于液化,而蒸发属于汽化,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并不是水蒸发形成的,故C错;

D、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正确.

5.【答案】D

【解析】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A.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所以A不符合题意;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B不符合题意;

CD.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但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冰熔化成水之后,相同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水温升高较慢;所以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体温为36.9℃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37.5℃;测量38.7℃的体温时,体温计内的液柱会上升,所以显示的结果是38.7℃.

7.【答案】C

【解析】喷出的雾会迅速汽化,发生的是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所以具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

8.【答案】B

【解析】A.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是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液态的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固态积雪不经过熔化过程,直接变为气态,这是升华现象

10.【答案】B

【解析】铝液浇灌到模具里,在模具里逐渐凝固,由于铝是晶体,因此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

11.【答案】D

【解析】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选项D,食盐投入水中,属于食盐在水中“溶化”的过程,不属于物理里面的“熔化”.

12.【答案】C

【解析】由熔点表知,钨的熔点为3410℃,高于2000℃,因此用钨作灯丝的材料,而铁、钢、金的熔点远低于2000℃,灯泡还没有达到正常发光的温度时,铁、铜、铝就会熔化,因此不能用铁、铜、铝作灯丝.

13.【答案】D

【解析】海波是晶体,在熔点48℃时,海波有三种存在的可能:

(1)海波温度达到熔点,但不能够继续吸热,呈现固态;

(2)海波处于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海波温度处于凝固点但没有继续放热时或刚好完全熔化结束时,处于液态.

14.【答案】C

【解析】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相当于掺杂质,泥的凝固点降低,不易凝固,有利于施工;

15.【答案】C

【解析】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油的沸点高,水的沸点低,温度高的液体能把食物烤焦、烤糊,温度低的液体不会烤焦.

16.【答案】CD

【解析】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冰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17.【答案】AC

【解析】“白气”是液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形成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而雪糕周围的“白气”则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在雪糕周围液化形成的.

18.【答案】ABCD

【解析】A、钨的熔点是3410℃,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低于钨的熔点,不容易熔化.A选项正确;

B、从表中的熔点数值可知,不同物质的熔点一般不同.B选项正确;

C、表内物质都是晶体,原因是都有固定的熔点.C选项正确;

D、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固,通过对比表格里面的两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水银,则会在-50℃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D选项正确.

19.【答案】BC

【解析】:

“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20.【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估测,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

A、最近几年济南冬季气温最低大约在-10℃.不符合实际;

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实际;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

21.【答案】零下4.7摄氏度;负4.7摄氏度

【解析】-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22.【答案】低

【解析】试管中有少量的冰出现而食盐水没有凝固,此时食盐水的温度为-5℃,说明在-5℃时食盐水仍是液态还未凝固,而水的凝固点为0℃,可知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低.

23.【答案】汽化;汽化;热量;降低.

【解析】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汽化(蒸发),而水汽化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的皮肤温度降低,所以感到凉爽.

24.【答案】低

【解析】同样温度下,水结冰而盐水没有结冰,说明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低一些.

25.【答案】10;0.

【解析】从图像上看,冰从5min开始熔化到15min结束,熔化过程用了10min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的熔点为0℃.

26.【答案】

(1)10;10;

(2)不变;(3)-2;低;(4)变多

【解析】

(1)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像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液态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时放热,温度是不变的;

(3)从图像可知:

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

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了;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27.【答案】纱布口袋中含的水与封闭的空气温度相同,这些水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口袋中水的温度低于封闭空气的温度,封闭空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封闭空气的温度低于食物的温度,食物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解析】纱布口袋中含的水与封闭的空气温度相同,这些水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口袋中水的温度低于封闭空气的温度,封闭空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封闭空气的温度低于食物的温度,食物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28.【答案】解:

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

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

℃/mm=34.4℃.答:

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

℃,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29.【答案】

【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

30.【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

(1)DEBC;

(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

【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

(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

(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