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0865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3.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4.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

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8.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

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度杯”。

“55度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

9.如图所示为液态蜡烛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则图________是表示水的凝固图像.甲图中该物质在t1至t2时间段内的状态是________,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10.寒暑表(如图)的示数是________.

11.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

(1)________、

(2)________和(3)________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12.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使用前,用力向下甩时,体温计直管内的水银由于________会被甩回到玻璃泡中,水银是一种重金属,有毒且会________,因此,水银体温计不慎被打破后要立刻清理干净,以防被人吸入.

13.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____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4.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写出两个相关物理知识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利用结构图对一些科学概念进行梳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某同学用上图表示了一些概念间的关系,试回答:

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B、C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写出一个名称即可).

16.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中A曲线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中B曲线所示。

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由图像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    (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           。

从图像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    点不同,是由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    (选填“增大”或“减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

17.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

(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2分钟处于________态.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18.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

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经历了    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晶体可以继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

19.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0.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

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

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

1.【答案】B 【解析】

选项

解读

正误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左右

B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温度是25℃左右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温度是42℃左右

D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低于0℃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时要吸热,A、B均错误;雪糕周围冒“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正确、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正确判断物态变化,一定要注意物质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状态。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反之称为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反之称为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称为升华(反之称为凝华)。

A选项说的是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为汽化。

B选项说的是水蒸气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

C选项说的是小冰晶变成雨水,由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

D选项说的是水变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为凝固。

故选A。

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物质在5~15min内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所以题图为晶体的熔化曲线.故该物质属于晶体,A错误;由图知,该物质在5~15min内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80℃,B正确;第5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而不是完全熔化,C错误;物质在第10min时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D错误.故选B.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干冰保鲜是升华吸热,不是熔化,故A选项错误;酒精汽化是吸热的,不是放热,故B选项错误;温度低的物体表面会有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凝华是从气态到固态,不可能有水参与,D选项内容其实是水的凝固,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此时固态物质吸热熔化,使水温降低;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物质凝固放热,使水温升高,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温度不变,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

9.【答案】甲 固液共存 减少 【解析】水结成的冰是晶体,蜡是非晶体,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因此晶体的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t1-t2时间段是水处于固液共存态,此过程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10.【答案】36℃ 【解析】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液柱上表面与30之上第6格相平,越往上示数越大,说明是零上温度,所以此时温寒暑表示数为36℃.

11.【答案】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解析】

(1)是由水变成冰,即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要放热;

(2)是由水变成水蒸气,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要吸热;(3)是由冰变成水蒸气,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要吸热.

12.【答案】热胀冷缩 惯性 汽化(蒸发或挥发) 【解析】液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温度降低,体积变小,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是温度计的一种,但使用时与一般的温度计不同,使用体温计之前,要甩一甩,把水银甩到体温计下端的玻璃泡内,这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一甩.向下甩一甩时,水银随着体温计向下运动,当停下时,体温计内的水银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向下的运动状态,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水银的密度很大,具有挥发性,而且有毒,因此,不小心打破体温计时,要立刻清理干净.

13.【答案】汽化 液化 放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过程中的吸放热判断.烧瓶中水量减少是因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时,烧瓶中的水温度升高,变成水蒸气逸出烧瓶,属汽化现象;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盘,温度降低,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14.【答案】水的沸点是100℃ 冰的熔点是0℃

15.【答案】液化(或凝华、凝固) 【解析】放热的物态变化有气体变成液体或固体,还有液体变成固体.

16.【答案】先 水的质量不同 沸 增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

17.【答案】

(1)-3 

(2)吸热 (3)0 固 (4)A 【解析】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读数为-3℃;

(2)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持续加热,是吸热过程;(3)BC段冰在熔化,从纵坐标上可以看出此时的温度是0℃,所以冰的熔点是0℃,第二分钟末冰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冰此时还是固态;(4)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18.【答案】

(1)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 使用搅拌器(或采用水浴法) 

(2)48 5 小于

(3)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吸收

[解析]

(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时,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为了使晶体受热均匀,可以使用搅拌器(或采用水浴法)。

(2)由图像可知:

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熔点为48℃;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完全熔化完,持续时间为5min;从图像上来看,固体段比液体段温度升高得要快些,由于该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质量相同,加热方式不变,则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由于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可以继续吸收热量,还会继续熔化。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

19.【答案】

答:

小明刚从水中出来时,身上沾有水,恰好一阵风吹过,加快了皮肤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导致皮肤上的水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带走了人体的部分热量,所以感觉特别冷.

20.【答案】

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不会发生熔化、沸腾现象,更容易说明碘升华现象;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碘会先熔化再汽化成碘蒸气,升华现象不明显。

为了防止碘先熔化后汽化,因此A方式更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