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802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docx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课堂高效,课外轻负——浅谈小学科学的“轻负高效”

   何谓“轻负高效”?

“轻负”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负担和压力,是针对学生的;“高效”即提高教学质量和良好的教学效率,是要求教师的。

我觉得“高效”是“轻负”的必要条件:

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实行“高效”,学生在课外才有最大可能的“轻负”,因此,教师“高效”是学生“轻负”的前提。

   “轻负高效”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达到“轻负高效”的教学目的。

   一、 高效的课堂

   对于小学科学,高效的课堂要真正落实,对教师的要求无形提高了。

教师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无论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材料准备上,必须生成更多的智慧,以智慧启迪智慧,功夫花在课前,成效显在课堂。

   1、备课——抓住重难点

   要达到“高效”的课堂,其中一个重要关键点就是讲课内容要少而精,课堂语言灵活精练,做到喻伯军老师说的“简约,但不简单”!

其实每一节课只要达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孩子理解了科学概念,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提升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就成功了;若讲得再多,孩子不能掌握,没有任何意义。

   尤其是我们新教师,在备课时,切勿“贪心”,以为面面俱到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结果反而会导致因过多的课堂内容,而使每个教学环节匆匆而过,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

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读透教材,抓住重难点,敢于将有些内容进行整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这其实就是最好的“轻负”。

   2、上课——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等,往往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施教,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高效”的课堂。

   二、 轻负的作业

   科学课的学习和作业都应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在课堂上下功夫,设计好科学作业也是关键的环节。

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的作业设计理念,作业不能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后的一种任务和负担。

   1、课内作业

   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练习,利于学生将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更好地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利用课堂中的几分钟,学生完成作业本中的“课堂练习”,不仅使学生在课后没有了文本的作业,还能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课内学生填写的活动记录单,也可以作为形成性的评价作业。

   2、课外作业

   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设计科学作业的角度和形式应体现多元化,可以从调查型、观察型等方面进行设计,多样的形式不仅利于课堂的教学,而且学生从作业中可以培养更浓厚的科学兴趣,拓宽更广阔的科学视野。

   

(1)调查型作业

   科学课的课时量少,时间跨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科学学习假如仅仅局限于课堂里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布置调查型的作业可以起到弥补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学生调查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除了请教老师和家长、阅读有关书籍之外,上网查阅也成为一种便捷的方法。

例如,四年级《岩石、矿物和我们》这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讨论岩石和矿物的用途,在课前我就布置了调查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一般情况,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无形中预习了书本,熟悉了新课的内容,而且在课堂上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会有满满的成就感,所以类似于调查型的作业,学生不会感到任何的负担。

   

(2)观察型作业

   科学上的观察方法多种多样:

用各种感官,看、闻、听、摸等;用各种工具,比如尺子量、放大镜看等。

要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就要他们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生活。

例如,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两个单元,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对自己养的凤仙花和蚕进行细致的观察。

还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这个延续的观察活动中要——坚持。

   学生对饲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有极大的兴趣,将自己的新发现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跟着老师的引导,可以发现更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秘密,何乐而不为呢?

观察和记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完成这样的观察型作业是他们的一种享受过程。

   总之,在上课上,教师要上得出彩、高效;同时在作业布置上,要设计得经典、有趣。

只有“有效”的课堂,才能有“轻负”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懈努力,积极探究!

轻负,就要先让课堂高效

—试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轻负担,就是让学生学得轻松,没有压力,课上、课下任务轻。

高效率,就是尽量在有效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

让学生不仅要学得多,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学得好!

学生要高效率的学,教师也要高效率的教。

高效率是轻负担的前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合理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思维训练,讲究信息质量,追求练习实效。

【关键词】课堂效率减轻有效  

何谓“轻负高效”?

“轻负”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负担和压力,是针对学生的;“高效”即提高教学质量和良好的教学效率,是要求教师的。

我觉得“高效”是“轻负”的必要条件:

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实行“高效”,学生在课外才有最大可能的“轻负”,因此,教师“高效”是学生“轻负”的前提。

   “轻负高效”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实现“轻负高效”的教学目的呢?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强调学生参与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应做到:

  

1、实现四个“转变”。

  

(1)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述:

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

我得出一条结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要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7分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这里,关键是教师如何抓纲带目,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

如“倒数”一课,教师只要点明“两”、“1”、“互”三个字义就可以了。

“两”即倒数是讲“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只有一个数量就不存在倒数关系;“1”是说构成倒数的条件,即两个数的乘积是“1”,两数互为倒数;“互”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关系。

教师课堂中精讲,只讲要点,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2)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主。

课堂教学中实现“转轨”,实施素质教育,这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

  

(3)由全班划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

  

(4)由封闭性练习为主转变为开闭统一的多功能练习。

这要求教师能够博采众长,精选例题、习题,挖掘潜在因素,做到“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因题制宜地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充分发挥其功能,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形成“四学”机制。

  

教学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的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会否参与和参与多少来决定的。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积极营造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注意让学生在“学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3、有效实施“四导”。

  

教学之道,贵在“启导”——即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启发思考”和“引导学习”上,通过“诱导、指导、引导、疏导”四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疏通障碍,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学习,发展智力和创造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素质,使课堂教学短时高效。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巧妙施“导”,以形喻数,阐明算理,用如下三张图使学生得到一组等式:

  

                                         

       

启发学生想一想,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值才不变呢?

然后,再引导学生从等式右边往左边观察,又可得到什么结论?

进而归纳出“性质”。

  

二、合理的课堂结构——注重整体优化  

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首先,要有一个相适宜的教学环节和各个环节的科学的时间分配。

其次,要摒弃低效的教学环节,强化时间观念,提高效能。

如口算题的出示可作一些小改进,变练一题换一题的出示方法为限时练习。

这样,出示时间短了,学生必须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加了数学课堂训练强度和学生思维密度,既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改善,又达到了“省时”和“高效”的目的。

第三,要注重整体效应,使各要素、各方面形成一个最佳状态。

  

实现合理的课堂结构,虽然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我们可以用两个标准来衡量:

  

1、是否体现了“五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

  

2、是否实现了“八个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关系的和谐统一,师与生关系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讲与练的和谐统一,动与静的和谐统一,讲授与自学的和谐统一。

  

三、突出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思维训练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教学中就要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算理的阐述,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

  

1、概念教学,重在抽象、概括。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教师作如下组织安排:

  

(1)提供感知材料。

出示四组题让学生分组演练:

  

A.34÷251÷3  

B.2.4÷486÷37  

C.0.75÷1.570.7÷33  

D.7.2÷519÷150  

演练可采用分组比赛形式,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不尽”的情形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胜心又促使学生努力除下去。

这既为进一步学习积累了感性认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比较、分析,适时抽象、概括,让学生观察上述四组题的商:

  

A.1.360.33……  

B.0.62.324324……  

C.0.52.14242……  

D.1.440.1266……  

讨论:

①左边四个小数与右边小数有何不同?

(抽取出:

右边四个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无限多)②右边各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有什么特点?

(抽取出:

不断重复出现)③“不断重复出现”有什么规律?

(抽取出:

依次)④右边上面两数与下面两数有什么差异?

(抽取出:

从第一位或第几位起)  

(3)启发概括,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把上面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联结起来,先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再揭示完整定义,建立科学的概念。

  

(4)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概念判断一组小数是不是循环小数,使其头脑中的概念更清晰,更准确。

  

综观教学过程,既是传授新知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法则教学,重在明算理。

  

运算法则的掌握,关键在于理解。

教师要结合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尝试、去发现,进而概括运算法则。

这样,学生不但懂得如何算,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法则正确计算的能力。

  

3、公式教学,重在推导。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组织学生去大胆操作实践,探求规律,从推导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创造力。

  

4、应用题教学,重在思路训练。

  

分数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可有意识加强与整数应用题解题思路的联    用    用题的算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思路,开拓思维。

  

四、讲究信息质量,加快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就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在实行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时应注意:

  

1、全面性。

加强课堂巡视,观察学生动态,通过必要的问答、练习、板演等获取反馈信息,注意反馈面要广,尤其要照顾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情况,当面指导,当堂解决。

  

2、可靠性。

对只要求做出“对”、“错”或“是”、“否”回答的问题,可用事先约定的办法,如手心向前是对,向后是错;右手拇指、食指分开是对,食指、中指分开是错等,或举颜色不同的小旗表示。

这样,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做出明确的反馈表示,避免了回答问题“随大流”的弊端。

  

3、及时性。

取得信息一定要迅速及时,做到及时获取,及时调控,以期教学效果最佳。

  

五、训练方法科学化——追求练习实效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数学课堂训练要把握好如下几点:

  

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

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训练效果。

  

3、习题的设计、编排要体现教育性原则,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内、外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针对问题,精选习题。

如为引入新课,设计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设计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设计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设计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上述五条基本要求,体现了数学学科特点,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实现上述要求,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学习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小学数学教学论》周玉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99年4月第1版。

  

4、《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主编杨庆余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