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912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docx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

C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洞松水电站项目部

二0一三年七月二-一日

洞松水电站C标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一、概述

洞松水电站C标引水隧洞位于洞松电站末端,起止桩号为S12+300〜S17+200,该洞段侧向埋深300-500m,垂直埋深300-350m,隧洞围岩以软质岩及中硬岩为主,岩层走向与洞轴线交角较小,地下

水活动弱,围岩以V类及IV2类为主,次为皿类,少量V类。

岩石以炭质板岩和变质砂岩为主,岩性呈微〜弱风化层板岩,岩体破碎,层理与劈理发育,特殊岩性及岩层受断裂及断层影响,小断层和层间

错动破碎带发育。

永久衬砌混凝土厚度为50cm〜62cm,衬砌后过流直径为6.28m。

固结灌浆钻孔深度按围岩类别分为IV1类孔深入岩6.0m,IV2类孔深入岩7.0m,V类孔深入岩8.0m,排距3m,C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选择在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桩号为

S14+855.00-S14

+831.00(V类围岩),S14+807.00〜S14+783.00(IV2类围岩)进

行,本试验区按设计提供的《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求》分两段灌注,第一段均为2.0m,灌浆压力0.8Mpa;第二段为5.0m或6.0m,灌浆压力1.2Mpa。

每个试验区共8环孔,每环8个孔,共有64个孔,环间间距为3.0m,环内8个孔均匀分布,灌浆次序按先灌奇数环(I序排)I序孔、再灌奇数环(I序排)H序孔、再灌偶数环(H序排)I序孔、最后灌偶数环(H序排)H序孔。

二、试验目的

为验证和优化设计灌浆参数及灌浆效果,寻求合理的施工程序、

施工工艺与方法,测试隧洞围岩灌浆相应透水率,确定岩石破碎带断层等的可灌性及灌浆工艺及灌浆材料配合比,观测在灌浆作业下基岩变形情况,提交有关的灌浆施工技术参数,检测现场灌浆设备性能等,采用有效、可靠、经济、合理的灌浆方法。

三、试验依据

1《洞松水电站工程设计更改通知》,文号:

川设洞电改

(2010)002号;

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T5148-2001);

3《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范》(SL31-2003);

4《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合同编

号:

SDS/D102-C)招/投标文件》;

5其它相关设计图纸及文件;

6《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求》;

7《洞松水电站C标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大纲》及其批复。

四、完成情况

1、本次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为两个区段,于2013年06月11日开始至2013年07月12日灌浆试验完成,共完成钻孔:

砼177.38m,基岩960.00m,共计钻孔1137.38m,灌浆段长960.00m,总耗灰量

294.06T(含封孔及弃灰量),注入水泥286.82T,平均单位注灰量

298.77kg/m,详情见附表1:

灌浆次序

孔数

钻孔

长度

(m)

灌浆总长

(m)

水泥用量

单位

注入量

(kg/m)

单位注灰量频率(区间段数/频率%)

平均透水

(Lu)

透水率频率(区间段数/%)

注灰(kg)

封孔

(kg)

废弃

(kg)

总耗量

(kg)

V

50

50~

100

100〜

500

500~

1000

>

1000

V

5

5~

10

10~

50

50~

100

>

100

02

单元

I

I

16

150.88

128.00

69029.3

785.8

0.0

69815.1

539.3

32

1/3

1/3

16/50

7/22

7/22

234.5

4

0/0

0/0

2/50

0/0

2/50

n

16

154.38

128.00

42072.8

883.3

0.0

42956.1

328.7

32

0/0

4/13

18/56

9/28

1/3

n

I

16

152.77

128.00

29711.4

885.4

0.0

30596.8

232.1

32

1/3

8/25

19/59

3/10

1/3

n

16

156.29

128.00

17531.8

949.8

0.0

18481.6

137.0

32

5/16

10/31

16/50

1/3

0/0

12.9

4

0/0

2/50

2/50

0/0

0/0

总计

64

614.32

512.00

158345.3

3504.3

0.0

161849.6

309.3

128

7/5

23/18

69/54

20/16

9/7

123.7

8

0/0

2/25

4/50

0/0

2/25

单位工程名称:

引水系统工程工程部位:

6#洞单元工程名称:

固结灌浆第04单元(S14+807.00-S14+793.00)施工日期:

2013614〜2013.7.12

灌浆次序

孔数

钻孔

长度

(m)

灌浆

总长

(m)

水泥用量

单位

注入量

(kg/m)

单位注灰量频率(区间段数/频率%)

平均透水

(Lu)

透水率频率(区间段数/%)

备注

注灰(kg)

封孔

(kg)

弃灰

(kg)

总耗量

(kg)

V

50

50~

100

100〜

500

500~

1000

>

1000

V

5

5~

10

10~

50

50~

100

>

100

04

单元

I

I

16

130.45

112.00

51736.6

949.8

0.0

52686.4

461.9

32

0/0

1/3

18/56

8/25

5/16

55.15

4

0/0

0/0

3/75

1/25

0/0

n

16

132.71

112.00

29896.4

949.2

0.0

30845.6

266.9

32

2/6

3/9

21/66

5/16

1/3

n

I

16

129.44

112.00

27559.2

878.8

0.0

28438.0

246.1

32

1/3

5/16

21/66

4/12

1/3

n

16

130.46

112.00

19285.0

955.0

0.0

20240.0

172.2

32

5/16

7/22

19/59

1/3

0/0

17.96

4

0/0

1/25

3/75

0/0

0/0

总计

64

523.06

448.00

128477.2

3732.8

0.0

132210.0

286.8

128

8/6

16/13

79/62

18/14

7/5

36.55

8

0/00

1/12

6/86

1/12

0/0

2、本次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两个区段于2013年07月19日、20日进行检查孔压水试验,共完成检查孔6个,钻孔53.48m,压水12段45.00m。

五、灌浆设备及人员配置

灌浆试验主要设备配置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产地

备注

1

手风钻

YT-28

3

天水

钻孔用

2

导轨式钻机

YGZ-80

3

重庆

钻孔用

3

空压机

4m3

3台

浙江

钻孔用

4

灌浆泵

3SNS

6台

宜昌

灌浆用一

5

高速搅拌机

ZJ-400

2

宜昌

6

低速搅拌机

立式双层

200L

4台

宜昌

7

自动记录仪

GJY-W

2套

武汉

劳力组合见下表:

职务

人数

职责

队长

1人

全面主持灌浆队工作

畐队长

1人

辅助队长工作,工地值班

技术主管

1人

负责技术工作及质保证

技术员

2人

工地值班,资料整理,质量安全管理

施工人员

32人

制浆、钻孔,灌浆

检修人员

1人

钻孔、灌浆设备修理及材料加工

电工

2人

负责电器的安装和维修

综合

2人

负责材料发放、行政管理

钻孔和灌浆分为两个班,每班14-18人,其中钻孔6人,灌浆10人。

六、灌浆试验施工

(一)、施工程序

在进行固结灌浆试验段施工前,先进行试验段的回填灌浆施工,回填灌浆结束后7天进行压浆检查,合格后再对回填区域进行地质雷达检测,经压浆检查及雷达检测合格后,方进入固结灌浆试验施工。

施工准备-回填灌浆-回填灌浆压浆检查-回填地质雷达检测

-固结灌浆钻孔(按先I序后II序顺序)-钻孔冲洗-验收-裂隙冲洗-简易压水试验(总孔数的5%)-固结灌浆(按先I序后II序顺序)—封孔—固结灌浆质量检查—单兀验收。

(二)、抬动变形观测

1、抬动观测孔孔径为©50mm,采用YT-28钻机造孔,入岩6.0〜7.0m,固结灌浆试验区布设两套抬动观测装置,抬动观测所用千分

表必须满足观测要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确保其灵敏性及准确性。

2、在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全过程中,派专人进行抬动变形观测,每5min作一次读数并作记录(详见抬动观测统计表)。

3、灌浆全部结束后,对抬动观测孔按灌浆孔进行灌浆封孔。

(三)、钻孔验收及压水

1、钻孔采用YT-28手风钻造孔,从I序环奇数孔开始施工,孔位、孔向均按设计要求施作,孔径©40mm,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

钻孔时若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现孔内卡钻、遇钢筋、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情况,需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

2、冲洗

每一灌浆孔钻孔结束后先进行钻孔冲洗,待孔口回水澄清时即可结束。

灌浆前再采用压力水对孔壁进行冲洗,直至回水澄清后为止,冲洗压力为该孔段最大灌浆压力的80%,若该值大于I.OMpa,则采用I.OMpa。

3、压水试验

固结灌浆在灌前选择总孔数5%的孔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压水孔布置在断层、裂隙较发育的位置,并具有代表性,便于灌浆前、灌后资料对比,利于指导灌浆工作。

压水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

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I.OMpa时,则采用I.OMpa。

压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仍以透水率表示。

(四)、灌浆方法、结束标准及灌浆记录

1、灌浆方法:

自上而下孔内循环的灌浆方法,灌浆时采用单孔灌注。

2、灌浆压力:

根据设计灌浆初拟压力(平均值)第一段采用

0.8Mpa、第二段采用1.2Mpa控制。

3、灌浆水灰比:

固结灌浆浆液水灰比初拟采用2:

1、1:

1、0.8:

1、0.5:

1四个比级进行,开灌水灰比为2:

1,并遵照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的原则。

4、浆液变换: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吸浆量均匀减少时,或当吸

浆量不变而压力均匀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级水灰比灌入量

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吸浆量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注浓一级;当吸浆量大于30L/min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

5、结束标准:

在规定压力下,当单孔注入率不大于1.0L/Min,群孔注入率不大于0.8L/Min时,继续灌注30min后,该段灌浆即可结束。

6、封孔:

固结灌浆结束后,封孔采用机械封孔,应排除孔内的积水和污物,压力采用该孔段最大灌浆压力,水灰比采用0.5:

1的比级,在设计规定压力下,停止吸浆持续灌浆30min,该孔封孔即可结束,再采取孔口闭浆待浆达到初凝,最后采用人工封孔,用砂浆进行

人工封孔,孔口抹平、光滑并与砼表面齐平。

7、质量检查:

采用压水试验的方法进行,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压水。

检查孔数量不少于灌浆孔总数的5%,检查孔压水的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

在稳定的压力下,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

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

于1.0L/min时,本阶段试验即可结束,检查孔压水合格标准:

在设计规定压力下,透水率不超过5Lu即为合格。

8、质量检查孔按灌浆孔的技术要求进行全孔一次灌浆及封孔。

(五)、灌浆成果及质量检查

在进行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前,试验区分别进行了回填灌浆压浆检查及地质雷达检测,从检测结果表明:

试验段的回填灌浆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固结灌浆是在回填灌浆合格后进行的,固结灌浆试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进行施工的。

灌浆遵循逐序分序,依序施工

的顺序施工,所有孔均由旁站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施作,最终顺利完成本工程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的施工,灌浆成果均附于后

七、灌浆成果分析

1、灌前压水试验分析

灌前压水试验统计表

孔序

压水试

验段数

透水率

平均值

(Lu)

透水率(Lu)区间分布(段数/频率%)

<5

5〜10

10〜50

50〜100

>100

I序排I序

8

144.83

0/0

0/0

5/62.5

1/12.5

2/25.0

U序排U序

8

15.40

0/0

3/37.5

5/62.5

0/0

0/0

总段数

16

80.11

0/0

3/18.8

10/62.5

1/6.2

2/12.5

钻孔结束进行灌前洗孔时第02单元5-7第一段洗孔无回水,灌前压水透水率为745.00Lu,说明岩体内存在较大裂隙,有部分孔段压水也无法达到设计压力,说明岩体内裂隙较发育。

通过灌前压水试验统计表分析:

I序排I序孔透水率在〜10Lu区间的占0%,I序排I序孔透水率在0〜100Lu区间的为12.5%,I序排I序孔压水透水率在100Lu以上的为25.0%;H序排H序孔透水率在5〜10Lu区间的占37.5%,透水率在10〜50Lu区间均为62.5%,H序排H序孔透水率在50Lu以上的为0%。

从以上灌前压水试验统计看出:

本灌区围岩裂隙较为发育,但随着灌浆次序的增加透水率递减明显,符合灌浆的一般规律,说明灌浆效果良好。

2、检查孔压水试验分析

该灌区每单元布设3个检查孔,孔位见图,检查孔钻孔完毕后按

灌浆孔进行验收,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压水试验,透水率全部都在合格标准5Lu以内。

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表

第02单元:

孔号

压水段位(m)

孔径

(mm)

压水压力

(Mpa)

稳疋流里

(L/min)

透水率

(Lu)

备注

段长

GJ2-1

1

2.05

4.05

2.00

50

0.65

2.5

1.9

GJ2-2

1

1.12

3.12

2.00

50

0.65

1.6

1.2

GJ2-3

1

2.10

4.10

2.00

50

0.65

3.6

2.7

GJ2-1

2

4.05

10.05

6.00

50

0.98

13.3

2.2

封孔

GJ2-2

2

3.12

9.12

6.00

50

0.97

10.3

1.7

封孔

GJ2-3

2

4.10

10.10

6.00

50

0.97

19.8

3.4

封孔

合计

24.00

第04单元

孔号

压水段位(m)

孔径

(mm)

压水压力

(Mpa)

稳定流量

(L/min)

透水率

(Lu)

备注

段长

GJ4-1

1

1.16

3.16

2.00

50

0.66

2.0

1.5

GJ4-2

1

1.09

3.09

2.00

50

0.67

3.4

2.5

GJ4-3

1

0.96

2.96

2.00

50

0.66

1.3

0.9

GJ4-1

2

3.16

8.16

5.00

50

0.97

12.0

2.4

封孔

GJ4-2

2

3.09

8.09

5.00

50

0.98

15.3

3.1

封孔

GJ4-3

2

2.96

7.96

5.00

50

0.97

17.6

3.6

封孔

合计

21.00

从以上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可以看出:

各检查孔压水试验透水率

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大透水率为3.6Lu,最小透水率为0.9Lu,平均透水率为2.3Lu,各孔透水率均小于设计值标准5Lu,由此表明灌浆效果良好。

3、单位注灰量区间、频率分析

排序

灌浆次序

单位注灰量频率(区间段数/频率%)

总段数

<50

50〜100

100〜500

500〜1000

>1000

2

I序排

I

32

1/3

1/3

16/50

7/22

7/22

n

32

0/0

4/13

18/56

9/28

1/3

H序排

I

32

1/3

8/25

19/59

3/10

1/3

n

32

5/16

10/31

16/50

1/3

0/0

总计

128

7/5

23/18

69/54

20/16

9/7

第2单元为V类围岩,从灌浆成果统计表中可看出:

1序排I序孔

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以上的频率占22%,I序排H序孔单位注

灰量区间在1000kg/m以上的频率占3%,比I序孔降低了19%,灌至

H序排H序孔时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以上的频率占0%;而"

序排H序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50kg/m以下比I序排I序孔孔增加了

13.0%的频率。

排序

灌浆次序

单位注灰量频率(区间段数/频率%)

总段数

<50

50〜100

100〜500

500〜1000

>1000

4

I序排

I

32

0/0

1/3

18/56

8/25

5/16

n

32

2/6

3/9

21/66

5/16

1/3

n序排

I

32

1/3

5/16

21/66

4/12

1/3

n

32

5/16

7/22

19/59

1/3

0/0

总计

128

8/6

16/13

79/62

18/14

7/5

第4单元为IV2类围岩,从灌浆成果统计表中可看出:

I序排I序

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以上的频率占16%,I序排H序孔单位

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以上的频率占3%,比I序孔降低了13%,灌至H序排H序孔时单位注灰量区间在1000kg/m以上的频率占0%;

而H序排H序孔单位注灰量区间在50kg/m以下比I序排I序孔孔增加了

16.0%的频率。

从上述单位注灰量区间、频率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灌浆次序的增加

注灰量明显减少,灌浆效果良好。

八、总结

1、此试验段为隧洞IV2类、V类围岩洞段,围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V类围岩I序排I序孔单位注入量为539.3kg/m,1序排H序单位注入量为328.7kg/m,H序排I序孔单位注入量为232.1kg/m,H序排H序孔单位注入量为137.0kg/m,平均单位注入量为309.3kg/m。

IV2类围岩I序排I序孔单位注入量为461.9kg/m,I序排H序单位注入量为266.9kg/m,H序排I序孔单位注入量为246.1kg/m,H序排H序孔单位注入量为172.2kg/m,平均单位注入量为286.8kg/m。

由以上可看出注入量由灌浆次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符合各次序

灌浆耗灰量变化规律,由此可看出本次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

2、试验各区均安装抬动监测装置,灌浆过程中每5min读取一

次千分表读数,自开灌至灌浆结束千分表读数均为100um,抬动变

形数值无变化,在允许值200um以内,根本没有抬动变形,因此建议固结灌浆时只在隧洞塌方段、变形洞段及其它特殊洞段设抬动变形观测。

3、以目前灌浆实践,本工程固结灌浆试验段所采用灌浆方式(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分段方法(第一段2.0m,第二段5.0m或6.0m)、灌浆次序采用环间分序、环内分序逐渐加密的原则,灌浆压力(0.8Mpa、1.2Mpa)等参数基本能满足本工程固结灌浆的要求,通过质量

检查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本次固结灌浆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吸浆量较大的孔段,基本都分布在裂隙较为发育的地段,在灌浆过程中遇吸浆量较大的孔段,如2单元2-7号孔,4单元1-7号孔采取添加速凝剂进行灌注,效果比较明显,均达到灌浆结束条件。

通过试验成果分析,原灌浆设计参数是基本合理的。

九、施工建议

1、在本次灌浆过程中,最大段长6.0m,灌浆效果显著,建议以后生产孔有部分孔深6.0m,可全孔一次性灌注;

2、本工程采用环间分序环内加密的原则,建议在生产孔灌浆时在灌浆压力上适当加以调整,H序孔压力稍微略大于I序孔压力一点点,使灌浆效果更加显著;

3、建议每序1个压水孔,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出灌浆效果来;

4、在机械封孔时,由于要进行孔口闭浆,可以缩短封孔时间,

建议为:

在设计规定压力下,停止吸浆持续灌浆10min,该孔封孔即

可结束机械封孔,再采取孔口闭浆待浆达到初凝,最后采用砂浆进行人工封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