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009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春光好

教学目标:

1、能用流畅柔和的声音演唱春风,用轻巧明亮的声音演唱布谷鸟,并能注意到两种声音合在一起时的和谐。

2、能用欢快、亲切的是声音演唱歌曲《小鸟、小鸟》的第一段。

3、能认真聆听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意境,并能将乐曲的几个乐段用不同的图形或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设想:

本课以春为主题,通过唱一唱《春风与布谷鸟》和延长二声部歌曲《小鸟、小鸟》的第一段以及欣赏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让学生感受到春的美好。

全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美丽的春天:

通过说春天、看美景、听《春风与布谷鸟》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田园春光。

然后再唱一唱流畅柔和的春风旋律,配上布谷鸟的清脆各声,在和谐的合唱中再次感受春天的气息。

春天里欢乐的歌声: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先听歌曲,熟悉音乐,然后把二声部分别设计成小鸟与孩子们的合唱。

先学习合唱部分,再回过头来歌唱春天的美景(即齐唱部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表现歌曲。

新疆的春天:

让学生在听赏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春天。

然后让学生用打击乐器、舞蹈或者绘图,来表现他们所感受到的乐曲情境。

教学重点

1、演唱《小鸟、小鸟》的第一乐段。

2、听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

教学难点

1、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

2、准确感受《新疆之春》的情绪,并能用不同的图象、动作或节奏来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美丽的春天

1、说一说

师:

同学们,在春天里,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

(引导学生说说字看到的及感受到的。

2、听一听

师:

让我们一起到田园随着音乐感受一下春天。

(展示春天的美景,播放《春风与布谷鸟》。

师:

在刚才的歌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到春风的声音和布谷鸟的声音。

师:

布谷鸟是报春的使者,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非到田间地头,用美丽的歌声提醒人们:

春天来了,“割麦插稞”的时候到了,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催耕鸟。

3、唱一唱

(1)布谷鸟的歌声:

师:

在歌曲中,布谷鸟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

谁能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布谷鸟的歌声。

(2)春风的旋律:

师:

在歌曲中,春风是怎样歌唱的呢?

(春风的旋律:

lu)

师:

谁能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春风的旋律。

(3)春风与布谷鸟:

师:

大家觉得春风和布谷鸟的歌声合在一起好听吗?

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体会春风与布谷鸟那美妙的合唱吧。

(师生共同学厂歌曲旋律,并分春风与布谷鸟两声部演唱。

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声部参加演唱。

①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A布谷鸟的歌声总是出现在每一个乐句的开始部分(即第一、第二拍)。

B布谷鸟的声音很有(引出三连音的唱法)。

②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师:

谁能说一说:

春风吹拂时,它的声音是怎样的?

(春风吹拂时,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滑过我的脸庞,在演唱春风时,应以轻柔、流畅的声音演唱。

师:

布谷鸟的各声,在春风中又要如何表现呢?

(与柔和的春风相比,布谷鸟的歌声是清脆、明亮的。

③春风和布谷鸟的合唱。

师: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感受春风与布谷鸟的合唱。

二、春天里的新疆

1、听赏〈新疆之春〉

师:

刚才大家用歌声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一起来听赏吧。

(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并配合新疆风俗民情的画面。

2、赏析〈新疆之春〉

师:

大家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

(新疆。

师: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新疆之春〉。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区。

这里主要聚居这维吾尔族的人民。

他们能歌善舞。

通过刚才的聆听,同学们,在音乐中体会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说出乐曲的风格特点,即这首乐曲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师:

现在让我们仔细听赏乐曲。

(乐曲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

师:

和你身边的同学一起来说一说,乐曲中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向大家描绘了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

(组织学生讨论,说出歌曲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所表现的情绪。

乐曲的第一乐段主题强劲有力,音乐活泼、跳跃。

第二乐段以具有强烈的舞蹈性节奏的节奏,表现了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

3、表现〈新疆之春〉

师:

新疆的春天真的很美。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表现?

(播放〈新疆之春〉,学生自由选择舞蹈、打击乐器、画画等不同形式来表现。

 

第二课时

一、春天里欢乐的小鸟

1、听一听

师:

大家的歌声引来了更多的小鸟,它们也忍不住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歌曲《小鸟、小鸟》)

2、动一动

(1)师:

歌曲中,小鸟在明媚的春光里干什么呢?

(飞翔。

(2)师:

让我们随着小鸟的歌声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鸟飞翔的样子。

(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小鸟的飞行,感受6/8拍子的节奏特点。

3、唱一唱

(1)小鸟与孩子们的歌(合唱部分):

师:

小鸟的舞姿很美妙,歌声更动听。

你听:

(出示高声部旋律,并播放小鸟的歌声。

师:

哪些同学想学学小鸟的歌呢?

(一部分同学学唱高声部。

师:

小鸟的歌声刚落,又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全班随伴奏音乐学唱低声部。

师:

孩子们与小鸟都是春天里最快乐的精灵,让我们大家一起歌唱吧!

(全体合唱二声部。

(2)歌唱春天的美景(齐唱部分):

师:

刚才我们和小鸟一起歌唱。

现在,有谁能说一说歌曲中描绘的春天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春天里有灿烂的阳关,树林里有芬芳的花香,田野上有绿油油的草地,在湖边的山岗上,小鸟和我们一起歌唱春天。

师:

小鸟与孩子们的合唱和歌曲中美丽的春色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体会到合唱是舒展的,像在飞行着。

春天的景色是美丽的、欢快的。

(3)我们的歌声。

师:

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完整演唱歌曲。

二、春天里的感悟

师:

春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季节,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今天我们歌唱了祖国美丽的春天,感受了新疆的美丽春天。

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春天,为创造祖国更美的春天努力吧。

(学生随着小鸟的歌声走出教室。

 

第二课校园里

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我和你之间》。

2、能模仿《我们学校亚克西》的,以本班的好人好事为主题填词,并唱出来,从中体验创编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唱《在我和你之间》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模仿原歌词填词并唱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在我和你之间(演唱)

1、导入

师:

在学校里,每天都发生着很多事情,请你们看看其中的几件。

出示画面:

(1)甲同学跑步时摔到了,乙同学马上去扶他。

(2)甲同学不会做题目,乙同学耐心教他。

(3)下课时,几个同学在一起快乐地打乒乓球。

师: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画面?

这些事情表达了同学之间怎样的感情?

你能说说你与同学之间感人的友谊吗?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并揭题:

〈在我和你之间〉。

师:

咱们来学习一首表达同学之间友谊的歌曲〈在我和你之间〉。

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设计意图:

用校园里常见的好人好事引出课题,感受浓浓的友谊氛围,使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也为后面〈我们学校亚克西〉的创编歌词活动做了铺垫。

2、友谊的旋律

将全曲按乐句制成四张“友谊旋律卡”。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视唱一条旋律。

各组交流展示视唱学习情况,找出难点,教师指导视唱或生生互助突破难点,然后老师弹奏旋律,以接龙的方式分组接唱旋律,比一比,评一评,哪组唱得最好。

全班跟琴划拍视唱旋律。

设计意图:

歌曲的旋律不难,尽量让学生自主视唱,找出难点后互助交流学习,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同学知己那的友谊。

3、友谊的歌声

(1)出示歌词,请学生深情次齐声朗读歌词。

播放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找出难唱部分,随琴声视唱,解决难点。

采用齐唱、男女对唱等方式,巩固熟悉歌曲。

(2)感情处理

请学生探讨歌曲的情感处理及表演形式,然后分组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师归纳:

第一乐句用mf的力度,深情的情绪演唱。

第二乐句用较欢快的情绪,表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乐句力度渐强,用富有激情的声音歌颂友谊。

第四乐句用深情的歌声结束全曲。

学生用分组接龙唱、领唱、对唱等多种延长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在掌握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随乐唱词,很容易就能唱好。

整首歌的几哦啊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课时

一、我们学校亚克西

1、导入

师:

我们再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试一试,看你能听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你理解歌曲中“亚克西”的含义吗?

播放歌曲〈我们学校亚克西〉。

学生交流上述问题,老师讲解“亚克西”的含义。

2、听赏与跟唱

再次播放歌曲〈我们学校亚克西〉,学生随音乐跟唱歌词。

师:

你学会了哪一句?

学生唱,教师指导难唱准的地方。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唱词。

3、自主设计

师:

你能在“亚克西”的地方设计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吗?

学生自主设计并展示身势动作,比一比,评一评,谁的动作最漂亮。

教师出示铃鼓,串铃等新疆风味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为歌曲选择打击乐伴奏。

播放〈我们学校亚克西〉的伴奏音乐,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用自创的身势动作边唱边表演。

4、创编新歌词。

师:

这首歌真好听,你能为它配上更多更好的词吗?

刚才新疆小朋友唱的是老师“亚克西”,你觉得在学校里还有什么人和事“亚克西”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

请用这些人和事为歌曲填上新的歌词,在创作歌词时,保留原歌曲中的“亚克西”。

学生模仿原歌词自由填词,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朗读,并唱给同桌听。

学生随着〈我们学校亚克西〉的伴奏音乐大胆地唱出他们创作的歌词。

请几位同学上台有感情地朗读、演唱。

评一评,谁写得好、唱得好,评出写得最好的两位同学,全班集体演唱他们创作的歌词,并随乐用打击乐器和身势节奏伴奏,体验创作与表现的快乐。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先让学生讲讲身边的好人好事,再写出来,最后大胆地把歌词唱出来,并为歌曲伴奏,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校园的歌曲,希望你们在学校里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好好学习,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第三课时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听赏与跟唱)

教学内容:

  一、读谱知识弱起小节

  二、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教学目的:

  一、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极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二、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教育他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志气昂扬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少年儿童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决心。

  歌曲分析:

  歌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均以弱起节奏为特点,使旋律富有动力、充满朝气,表达了孩子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信心。

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旋律转为由强拍起。

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重音记号的运用,使音乐更坚定有力,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是全曲的高潮,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弱起节奏,并在尾句处运用二声部的手法及连续的附点音符的级进旋律,由低向高,形象的表达了声势浩大的学习雷锋的队伍,在大踏步的向前行进。

歌曲前后呼应完整而统一,塑造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光辉形象,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读谱知识弱起小节

  1、首先启发学生分析一段小曲

  例如:

2/412|。

|1||

  设问:

曲子开始一拍是强拍还是弱拍?

(弱拍)曲子的最后一小节是几拍?

(一拍)头与尾小节的拍数加起来与拍号有什么联系?

(两拍)

  2、讲解定义:

  弱起小节:

指音乐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

  歌(乐)曲的第一小节形成了不完全小节,凡是由弱起小节开始的歌(乐)曲,最后一小节也是不完全小节,并和曲首的不完全小节合为一个完全小节。

  二、歌曲教学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1、让学生讲述关于雷锋的事迹,从情感上启发学生的学习热诚。

  2、听录音范唱,进一步激发学习热诚。

  3、学唱歌谱,可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分段教唱。

先学唱第一乐段,同时巩固弱起小节的知识。

学唱时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唱好带有重音记号及带有连音线音的时值。

再学唱第二乐段,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学唱中,让学生感受弱起与强起的对比,区分层次。

  4、学唱歌词。

  5、随伴奏带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第三课鄂豫皖小曲

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2、能比较听赏〈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3、了解与歌曲有关的鄂、皖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用淡淡哀怨的情绪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

“敲碟儿”的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了解鄂、皖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1、提问:

(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观看地图,找到湖南省的位置。

湖南简称什么?

分别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回答:

湖南简称为“湘”。

从地图上看,湖北在湖南的北面,简称“鄂”,安徽简称“皖”。

2、师小结。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3、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地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想去了解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二、展开

1、了解湖北民歌

走近“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演唱湖北民歌〈绣荷包〉、〈龙船调〉等歌曲片段。

师播放《纤夫的爱》的MTV。

师:

湖北是楚尾花的法院地,具有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职员,民歌更是湖北的强项。

不仅《绣荷包》、《龙船调》等民歌家喻户晓,《洪湖水,浪打浪》、《纤夫的爱》等现代歌曲也传唱大江南北。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中很快进入角色,并随着MTV轻轻哼唱起来。

2、影片欣赏

(1)课件播放影片画面:

战火弥漫,人民四处乞讨流浪。

影片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

从影片里,你了解到什么?

你听清楚了哪几句歌词?

(2)课件播放影片《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和画面:

街头卖唱的父女俩。

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并随乐轻轻律动。

学生描述画面、歌词内容,各抒己见。

3、学学“敲碟儿”

(1)师简单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

(2)问:

谁能“敲碟子”?

(3)师示范几种最基本的敲法。

师:

在湖北,“敲碟子”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民间技法,不少民缉拿艺人都身怀敲碟子的绝技。

他们卖艺时边演唱碟子小调,边表演敲碟子,身受当地群众欢迎。

(4)学生自主联系“敲碟子”的技法。

(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学生跃跃欲试,都想来敲一敲。

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并自由练习。

(5)你能创造不同的敲法,随乐参与表演“敲碟子”。

(请表演得好的学生,敲法有创意的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随意性发挥,并参与演奏。

设计意图:

以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然走近“湖北小曲”。

播放两段影片。

以此作为感情基调抓住学生情绪。

在音乐的烘托中把学生带进20世纪三四十年代。

通过模仿引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同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唱一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1、学唱歌曲

(1)全班一起随乐演唱歌曲。

(2)歌曲难点的掌握:

A倚音的唱法。

B附点节奏。

C连线音的唱法。

经过共同探讨,学生选择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歌曲。

2、情绪的掌握

师:

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为什么?

(分组演唱。

A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

B组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

带着淡淡忧伤、哀怨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手拿碟儿敲起来》,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设计意图:

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内涵的体验。

四、师小结:

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

《手拿碟儿敲起来》这首歌,歌词古朴平实,旋律温婉、流畅。

平静中流溢着淡淡的哀怨,仿佛又把人带回到那艰难迁徙的历程。

这就是湖北小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听赏《湖北小调》。

体会民族歌曲特点。

二、听赏与读谱《凤阳花鼓》。

1、听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出示妇女们手拿花鼓,沿街乞讨卖唱的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

《凤阳花鼓》。

(学生仔细欣赏。

学生谈感受。

(凄凉、悲伤……))

师:

听听这首歌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

师简单介绍:

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曲种,属于民歌中小调的范畴。

2、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1)请对照歌谱自由地唱一唱。

学生随乐自由哼唱。

(2)师用琴示范。

(注意情绪的把握。

)随琴认真读谱。

(3)解决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解决节奏难点:

1.235|和3.56ⅰ|两处附点节奏。

3、比较《凤阳花鼓》和《手拿碟儿敲起来》在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

与“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描写的生活相同。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两首都是民歌,都给人亲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贫苦生活的曲子……

师:

从歌中你常常会听到“说凤阳,道凤阳……身背花鼓走四方”这样的唱词。

它与《手拿碟儿敲起来》中哪句歌词描写的生活画面相同?

师小结:

这两首曲子都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流畅上口,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而它们相近的历史背景,又带给我们一样忧伤、哀怨的情绪。

设计意图:

通过两首历史背景相近的曲子的比较,让学生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三、升华。

赏析新时代的鄂皖民歌

师:

《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都是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北、安徽两地人民困苦生活的。

那么今天的河北和安徽又是什么样子呢?

(渗透德育教育。

(出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

学生认真欣赏画面,情绪逐渐由忧伤变得活泼起来。

设计意图:

体会新社会、新世纪、新都市的美好,使忧伤的课堂氛围变得充满活力。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编花篮(演唱)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优美、动听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歌曲《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歌曲的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2、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具准备:

琴课件多媒体碰铃双响筒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索规律—巩固创新—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宋祖英是我国第一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民族歌唱家,他以一曲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感动了在座的各国听众。

(师生共同欣赏)

鲁迅先生曾说:

“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正因如此,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动了全世界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具有豫剧特点的民歌《编花篮》来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

二、学习歌曲:

(一)感受体验整体感知歌曲:

1、聆听范唱,思考: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拍号是什么?

2、自学歌曲:

随录音心中默唱歌曲。

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教师助学(解决自学难点)。

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感受实践探索规律:

1、旋律特点:

下滑音的使用。

旋律中多次出现的217旋律。

2、歌词特点:

衬词的使用。

押韵。

衬词和押韵是我国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完整地演唱歌曲,更充分体现歌曲的特点。

(三)巩固创新实践:

1、运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实践。

三、知识拓展:

欣赏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说说河南民歌的特点。

(热情、奔放、纯朴、优美,也流露出河南人的率真,质朴等等)

四、课堂小结:

河南地区地方音乐相当丰富,除了我们了解的民歌、戏曲,还有具有地方特点的舞蹈,器乐曲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地去了解更多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

第四课沙漠之旅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2、能积极参与模仿、合唱、伴奏等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小主人公“我”的乐观和快乐。

教学难点:

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沙漠

新疆的风土人情、物产等。

背景音乐(维吾尔族歌曲)。

师:

同学们,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儿?

有什么特色?

出示中国地图。

背景音乐(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的旋律)。

师:

同学们,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吗?

地图上这一部分是黄色,表示什么?

连绵不断的起伏线代表着什么?

生:

新疆地区。

黄色表示沙漠。

起伏线表示天山。

师:

天山上终年积雪,气候恶劣,但在这条边界线上却常年驻扎着一群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为什么守卫在这里?

出示画面——雪山,边防战士等;背景音乐(歌曲齐唱部分旋律)。

师:

是啊,新疆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边防军。

虽然,边防军叔叔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寂寞,因为,当地的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总会带来火一样的热情,他们拉着骆驼,从远处的沙漠中走来。

听,那驼铃声又响起来了——

二、沙漠中的驼队

1、远处的驼铃声

播放:

沙漠中的驼队。

背景音乐(歌曲低声部旋律)。

(1)熟悉低声部旋律、节奏。

师:

谁能用铃鼓来模仿驼铃声?

(学生随着低声部音乐用驼铃模击节奏2/4xxxxx|或xxxxxx|等。

(2)模仿骆驼的脚步,熟悉低声部旋律。

师:

模仿骆驼的脚步,熟悉低声部旋律。

师:

谁来学学骆驼行进的步伐?

可以边走边用“蹦”或“当”来哼唱。

(学生随音乐模仿骆驼行进的步伐,并哼唱低声部旋律。

2、拉骆驼的小阿哥

师:

伴着骆驼声,传来拉骆驼的小阿哥的声音——

播放:

小阿哥和驼队的画面。

背景音乐(歌曲低声部旋律)。

(1)教师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随着学生演唱的低声部旋律,教师演唱高声部旋律;学生演唱低声部旋律的同时,聆听教师演唱的小阿哥的歌声,即高声部旋律。

(2)学唱高声部旋律。

师:

这是一位怎样的小阿哥。

师:

请B组同学扮演热心、快乐的小阿哥。

(学生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3、骆驼声和小阿哥

师:

驼铃、小阿哥给这支沙漠中的驼队增添了许多色彩,让我们一块儿来扮演他们。

(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表演小阿哥,演唱高声部;B组学生表演驼铃声,演唱低声部,并用打击乐器伴奏,进行二声部合唱。

 

第二课时

一、沙漠中的歌声

1、沙漠中的歌

师:

在寂静的沙漠上,钢当钢当的驼铃就像一首动听的歌,别有一番风情。

播放:

《我跟阿爹拉骆驼》歌曲及相关图片。

师:

我们带着对边防军叔叔的无限崇敬,也来当一回送粮食的快乐小阿哥。

(学生朗读歌词,并完整学唱歌曲。

2、歌声献给边防军

师:

这首歌表达了维吾尔族人民对边防军的深厚情谊。

我们把它唱给边防军叔叔听吧,他们一定会为我们感到自豪。

大家说说怎么唱才能表达我们的感情?

师:

维吾尔族音乐很有特点,你能模仿歌中的一、两句吗?

师:

我们试着唱一唱前面的两个乐句。

(学生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