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040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docx

高中生物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章走进细胞

高考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

第1章走进细胞含解析

章末检测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年暑期,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严重危害到非洲人民的生活健康,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埃博拉病毒供科学家研究

B.埃博拉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

C.埃博拉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D.埃博拉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

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5.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关于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细胞水平

B.都没有器官水平

C.都没有系统水平

D.都能参与构成生态系统

6.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D.目镜上

7.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组织→细胞→器官→植物体

8.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蓝藻以群体形式存在,所以单个蓝藻不是一个个体

③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④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B.①④

C.③④D.②③

9.如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

B.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

C.a—真核生物、b—植物、c—蓝藻

D.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

10.在亲代与子代之间充当遗传物质传递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

A.卵细胞和精子B.胚胎

C.血细胞D.受精卵

11.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

D.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12.HIV病毒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有无遗传物质B.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C.有无细胞结构D.有无细胞壁

13.下图为小明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

B.a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仍属于真核细胞

C.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都相同

14.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

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

但是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人体细胞的结构相同,功能也完全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植物细胞相同

15.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近,甲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远

B.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转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C.若玻片标本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暗

16.下列几种生物中,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的是(  )

A.变形虫B.发菜

C.水绵D.酵母菌

17.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多、变亮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D.变小、变多、变暗

18.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草履虫、水绵、玉米B.烟草、太阳虫、大肠杆菌

C.酵母菌、噬菌体、大豆D.辣椒、水稻、花生

19.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低倍镜-高倍镜后,视野变小,视野变暗,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

B.原来物体放大倍数为100倍,视野中有64个细胞,现在改为400倍,视野中有16个细胞

C.想要观察视野左上方的物体,应把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D.使视野变亮的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

20.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B.换高倍镜后先用显微镜上的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换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0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看清,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夹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

(6)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

科学家依据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2.(10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瘦西湖植物茂盛,树上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扬州瘦西湖所有的鲫鱼组成了________。

(2)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只白鹭属于________。

(3)扬州瘦西湖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树是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树种,柳树与龟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________。

(5)白鹭在繁殖季节中繁殖了3只小白鹭,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________,小白鹭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

23.(10分)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电镜)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_______和________。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材料1:

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没有淀粉产生。

(1)该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水平。

(2)此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

现有清洁的玻璃片、显微镜、食盐、草履虫培养液和草履虫等实验材料和用品,尝试利用有限的实验装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请完善下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反应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

草履虫可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________有利刺激,而________有害刺激。

(3)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

①取一只清洁的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含草履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②另取一清洁的载玻片,在左端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含草履虫),在右端滴一滴清水,中间用清水连接起来。

在草履虫培养液这边放少许________,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观察草履虫的位置变化。

第①步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步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

第1章走进细胞含解析

章末检测参考答案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年暑期,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严重危害到非洲人民的生活健康,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埃博拉病毒供科学家研究

B.埃博拉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

C.埃博拉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D.埃博拉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解析】选A。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所以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或培养液中培养,A错误;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生命活动,B正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C正确;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2.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选A。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A项正确;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B、C项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项错误。

4.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

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5.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关于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细胞水平

B.都没有器官水平

C.都没有系统水平

D.都能参与构成生态系统

【解析】选B。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关于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都是细胞构成的,都有细胞水平,所以A项正确;单细胞植物是由单个细胞组成的没有器官水平,多细胞植物有器官水平,所以B项不正确;植物都没有系统水平,所以C项正确;都是生物因此都能参与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D项正确。

6.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D.目镜上

【解析】选D。

反光镜是反射光线的与异物无关系,所以A项不正确;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所以B项不正确;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所以C项不正确;这异物可能在目镜上,所以D项正确。

7.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组织→细胞→器官→植物体

【解析】选A。

绿色开花植物是个体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A项正确;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所以B、C项不正确;生命系统的层次是从细胞到组织,所以D项不正确。

8.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蓝藻以群体形式存在,所以单个蓝藻不是一个个体

③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④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B.①④

C.③④D.②③

9.如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

B.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

C.a—真核生物、b—植物、c—蓝藻

D.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

【解析】选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B错误;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乳酸菌属于细菌,D正确,故选D。

10.在亲代与子代之间充当遗传物质传递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

A.卵细胞和精子B.胚胎

C.血细胞D.受精卵

【解析】选A。

父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母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子代,所以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

11.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

D.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12.HIV病毒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有无遗传物质B.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C.有无细胞结构D.有无细胞壁

【解析】选C。

HIV病毒属于病毒,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因此HIV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

答案是C。

13.下图为小明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

B.a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仍属于真核细胞

C.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都相同

【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这几种细胞是同一个个体内的细胞,说明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得来的,所以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故A正确。

a是精细胞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因为有细胞核,仍属于真核细胞,故B正确。

这些细胞在结构上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故C正确。

细胞分化后功能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14.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

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

但是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人体细胞的结构相同,功能也完全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植物细胞相同

15.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近,甲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远

B.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转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C.若玻片标本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暗

【解析】选A。

乙的放大倍数大,故物镜长,即乙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近,甲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远,A正确;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B错误;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D错误;答案是A。

16.下列几种生物中,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的是(  )

A.变形虫B.发菜

C.水绵D.酵母菌

【解析】选B。

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他三种生物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17.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多、变亮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D.变小、变多、变暗

【解析】选B。

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由于物像变大了,而视野的大小不变,所以细胞的数目变少了,同时视野变暗了。

故选B。

18.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草履虫、水绵、玉米B.烟草、太阳虫、大肠杆菌

C.酵母菌、噬菌体、大豆D.辣椒、水稻、花生

【解析】选D。

草履虫为动物,水绵和玉米为植物,A错误;烟草为高等植物,太阳虫为动物,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B错误;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噬菌体为病毒,大豆为高等植物,C错误;三者均为高等植物,D正确。

19.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低倍镜-高倍镜后,视野变小,视野变暗,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

B.原来物体放大倍数为100倍,视野中有64个细胞,现在改为400倍,视野中有16个细胞

C.想要观察视野左上方的物体,应把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D.使视野变亮的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

20.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B.换高倍镜后先用显微镜上的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换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解析】选B。

使用光学显微镜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否则不能观察到物像,A正确;换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B错误;使用高倍镜增加了放大倍数,缩小了观察的视野,C正确;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视野会变暗,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增加进光量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0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看清,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夹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

(6)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

科学家依据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

【解析】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是原来4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8=2个。

(3)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因细胞颜色较浅,故应将视野调暗,所以需要选用的是平面镜和小光圈。

(4)该同学操作中错误1:

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正确为:

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错误2:

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正确为:

应加盖盖玻片。

(5)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看到物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