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071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docx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

说明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解读1

一、项目背景1

(一)区域背景1

(二)临桂新区发展目标1

(三)项目背景1

二、规划范围2

三、社会经济概况2

(一)经济概况2

(二)社会概况2

四、上位规划分析2

五、用地条件2

六、现状概况3

(一)用地现状3

(二)建设现状3

(三)道路交通现状3

第二部分规划总则3

一、规划依据3

二、规划原则4

三、规划理念4

(一)规划愿景4

(二)规划理念4

第三部分规划方案5

一、功能定位5

二、发展规模5

(一)用地规模5

(二)人口规模5

三、规划结构5

四、开发强度6

五、用地布局6

(一)居住用地(R)6

(二)公共设施用地(C)7

(三)对外交通用地(T)8

(四)道路广场用地(S)8

(五)市政设施用地(U)8

(六)绿地(G)9

(七)水域及其它用地(E)9

第四部分支撑系统10

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0

(一)区域交通分析10

(二)道路网规划10

(三)重要立交及道路交叉规划12

(四)交通设施12

(五)停车系统规划12

(六)公交系统规划12

二、竖向规划13

(一)设计标高:

13

(二)设计坡度:

13

三、绿化系统规划13

(一)规划原则13

(二)绿化系统规划13

四、市政工程规划14

(一)给水工程规划14

(二)污水工程规划15

(三)雨水工程规划17

(四)电力工程规划18

(五)电讯工程规划19

(六)燃气工程规划20

(七)工程管线综合规划21

五、防灾工程规划22

(一)防洪规划22

(二)人防规划23

(三)消防规划23

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4

(一)生态环境现状24

(二)环境质量规划目标24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4

(四)可持续发展策略25

第五部分城市设计引导25

一、基本原则25

二、公共开放空间25

三、空间廊道25

四、空间界面26

五、滨水界面——蓝绿体系26

六、节点与地标26

七、建筑设计26

(一)建筑高度控制26

(二)建筑风格29

(三)建筑界面30

(四)建筑的色彩与材料30

第六部分实施策略32

一、安置区规划32

(一)安置区布点32

(二)旧村改造开发模式论证32

二、分期开发规划32

三、用地开发类型33

第一部分项目解读

一、项目背景

(一)区域背景

桂林是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是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联系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区域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桂林有着广西北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境内有两江国际机场(两江国际机场是空客A380备降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区内外。

桂林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依靠大西南资源优势,面向东南亚的广大市场。

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临桂新区,距湘、粤、黔、桂四省省会(首府)城市约四小时车程,东距桂林市中心区约10公里,是桂林向西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启动临桂新区建设,落实国家区域战略要求,刻不容缓。

(二)临桂新区发展目标

1、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最好的风景资源几乎全部集中于漓江。

但桂林主城的历次拓展,始终都没有离开漓江流域,给漓江的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结合桂林地形地貌以及上层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向西发展原则,临桂新区规划目标是打造生态样板新区,树立城市现代新风貌,而桂林城市向西拓展的唯一选择就是发展距桂林老城区以西10公里的临桂新区。

不仅在空间地理上跳出了漓江流域,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城市产业发展空间。

2、疏解老城,发展临桂,提升桂林竞争力。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加速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快速推进条件下,凭借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开发战略政策,桂林市面临着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但长久以来为保护桂林主城秀美的山水资源,城市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另一方面,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作为西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桂林成为国内外游客假日休闲的首选城市。

外来游客大量进入桂林城区,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却也给当地原住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在这一背景下,疏解老城的部分功能将成为解决多方面矛盾的最佳思路。

新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疏解老城职能,提高老城生活质量,并通过加速城市产业发展,最终带动老城与新区的共同繁荣。

临桂新区作为向西发展的中心城区,是桂林市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它将承担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城市中心职能,并向其周边区域辐射,加速桂林城市向西发展的进程。

规划将新区分成四大区域:

县城现状建成区、新区中心区、庙岭组团和西城工业园区(包括坱塘、万福、四塘产业组团和万福物流组团)。

其中西城工业园区将为桂林主城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通过疏解老城产业、人口和功能,进一步完善桂林市产业结构、保护老城风景资源,最终实现提升桂林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三)项目背景

依据桂林城市西向发展的精神,地处主城西侧的临桂组团势必成为城市新一轮建设的热土,临桂新区的发展将进入加速阶段。

为了进一步指导临桂新区的建设,强化政府对新区开发用地地引导和控制,桂林市建筑规划委员会组织临桂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招标,在中标方案的基础上委托美国艾斯弧(杭州)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本次桂林市临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

临桂新区是临桂县的规划县城新城区,也是临桂新城的中心城区,用地面积约62.7平方公里。

临桂新区中心区位于新区西北部,规划区范围西北至机场路、东抵西城大道—奥园东路—林桂路沿线,南到福桂路,规划用地面积1303.32万平方米,是临桂新区除临桂县县城现状建成区和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园区之外的用地。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临桂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临桂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1.86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1:

45:

24。

财政收入3.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9元。

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排第77位,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90位。

(二)社会概况

本区用地为临桂新区中心区,位于临桂县的西部,居住人口为农村人口,新建区后安置人口数为8456人。

农居点较为分散,布局杂乱。

用地以稻田、草地、和居住建设用地为主,其间有河流、水塘、水渠分布,规划用地内分布有少量废弃厂房。

四、上位规划分析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是2003年经过务院批准的桂林市的法定规划,对桂林市区的建设布局和空间部署起到决定性作用。

规划中明确桂林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城市,桂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桂林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把桂林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

 

规划中桂林主城区要按照“多中心、分散组团式”进行布局,严格控制旧城的开发强度。

城市建设主要是向西发展,适度发展东部组团,控制向北扩大。

城市发展中合理分布市域人口和各类产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规划区内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控制并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密度,保护好古城的基本格局。

城市建设中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要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

桂林市作为山水城市,要十分注意保护水环境。

要切实保护好城市各组团间的绿化隔离带,以漓江风景名胜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尧山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提高绿化覆盖率,形成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绿地系统。

《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确定临桂县城将建设成为临桂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工业、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临桂县城作为临桂县中部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将成为未来临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同时,临桂县城还作为桂林市向西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将承担桂林市产业发展和新区建设的空间载体作用,是桂林市向西发展的建设区域。

五、用地条件

核心区总用地规模约13平方公里,也是临桂县城重点建设的城市新区。

该区域地形平坦,用地建设条件良好,用地范围内基本无基本农田,可以近期迅速启动建设;另一方面,这一区域内现有自然山体及水系较丰富,拥有较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基础,易于营造良好的新区城市景观。

同时,县城中心区东面紧邻原临桂县城和桂林市主城区,有利于利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集聚人气和拓展新区城市功能。

六、现状概况

(一)用地现状

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303.32万平方米,规划区内现状用地大部分为稻田、草地和村庄建设用地,其间有河流、水塘、水渠分布,村庄普遍布局杂乱;山体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其中翻山山体一侧受到破坏,景观效果不佳。

位于规划区中部的小太平河两侧基本为农田,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表1—1现状用地平衡表

序号

类型

面积(平方米)

比例(%)

1

村镇居住用地

1133413

1133413

2

村镇企业用地

89929

89929

3

居住用地

2647034

720000

4

林地

105569

3082341

5

弃置地

251540

105569

6

园地

319312

251540

7

耕地

115995

6152855

8

水系

5416580

897985

9

山体

1163861

299763

10

道路用地

74289

299763

11

合计

897985

13033158

(二)建设现状

地块内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布局杂乱,现状建筑以农民私有住宅为主。

建筑陈旧,档次较低;建筑多数为低层,极少数多层布局较为整齐。

(三)道路交通现状

1、外部交通:

临桂陆空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境内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机场专用公路、广州至成都321国道、桂林至浮石20171省道等交汇于县城,形成东通广东,北上湖南,西达四川,南至北海、湛江的交通网络。

规划区外西北部2公里范围内有桂柳高速公路和321国道向市外及自治区外通行。

另外,湘桂铁路从规划区东南部通过,沿机场公路向西约15公里便到达两江机场。

2、内部交通:

规划区内部道路尚不完善,规划区内主要道路有世纪大道、西城大道和万福路,其中世纪大道、西城大道分别与机场路相接,方便与周边的联系。

第二部分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

2、技术规范、规定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GBJ1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5)《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6)《城镇燃气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028-93)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0)《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3、相关规划

(1)《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2)《桂林城市风貌设计导则》

(3)《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

(4)《桂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5)《桂林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7年6月试行)

二、规划原则

1、加强保护临桂新区特有的山水文化品质,并加以利用,力求创造具备自身特色,生态质朴的山水文化景观。

2、尊重山水的自然格局和自然走向,合理布局城市结构,营造生态、自然、野趣的山水田园城市风光。

3、构建“山水城”和谐发展的城市模式,城市要融合于自然山水环境中,做到显山露水,情景交融。

4、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绿地系统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规划布局,以点带面,以线串点,构建一座“真山真水”园中城。

5、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技术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

6、坚持规划弹性原则,对规划地块既提出强制性指标,又提出一定弹性控制指导意见。

三、规划理念

(一)规划愿景

新区新颜碧水青山,老城新貌桂北明珠。

(二)规划理念

安全、和谐、多元、高效

1、安全

桂林是国家六度抗震设防城市,据统计自明代到民国期间,境内出现地震22次,其中造成破坏的地震1次……

2008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给中国南方的湖南、广西两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桂北地区大量基础设施受损……

临桂新区地处喀斯特溶蚀平原地区,地下溶洞,对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

临桂新区作为桂林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是桂林市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在新区城市建设中,必须始终以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确实作好对突发性灾害的预防。

保障临桂新区作为桂林市新发展极的持续稳定发展。

2、和谐

和谐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其具体意义包括:

区际合谐、区内合谐、人居和谐、人群和谐、人际和谐、人生和谐。

3、多元

首先,广西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保留了地方民族特色传统,表现出文化多元性;其次,桂林当地自然环境优美,唯有通过保持生物多元性,才能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作为经济发展加速时期的桂北新区,其对外来元素的引用必须尊循多元性原则进行吸收和借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4、高效

现代城市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系统,是一个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社会。

临桂新区作为未来城市行政办公中心所在地,建议通过“三高”来创造临桂新区形象。

高效的新城发展速度、高效的建设施工速度和高效的行政办公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桂林市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部分规划方案

一、功能定位

通过分期滚动开发将规划区建设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体现桂林“山—水—城”的城市特色的生态城区。

将新区打造成以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休闲、居住为主的多功能、复合型和谐城区。

二、发展规模

(一)用地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303.32万平方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091.67万平方米,占总用地的83.76%,水域及其他用地211.65万平方米,占总用地的16.24%。

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为304.23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27.87%;公共设施用地为316.11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的28.96%;对外交通用地为4.99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的0.46%;道路广场用地为200.46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的18.3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16.71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的1.53%;绿地249.17万平方米,占建设用地的22.82%。

(二)人口规模

依据《桂林市临桂县城(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临桂新区人口规模,与临桂县城中心区近期启动区人口保持一致,规划范围总人口控制在约13.5万人。

规划范围总建设用地1091.67万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80.86平方米/人,人均居住用地22.54平方米/人。

三、规划结构

规划区通过功能空间的梳理与组织,形成“一心,两带,双核双轴,九区”的空间布局。

1、“一心”指位于西城大道以西、山水大道以北的绿化核心。

绿化核心是临桂片区的空间组织核心元素,通过曲折蜿蜒的水系,带状、片状的绿地,向外辐射,形成具有向心性的绿化空间体系,通过绿化系统组织起整个城市的空间脉络。

2、两带:

一是生态功能带:

自机场路、世纪大道交叉口沿现有水渠,经中心公园向东南的站前广场延伸。

生态功能带与水系结合,溶入相关城市功能,形成收放有致的空间序列、串联不同主题的城市功能区。

二是绿化休闲带:

通过引挖渠引水,将现状植被、散落水塘和湿地联结,形成环网状绿地系统,恢复形成一条与东西向生态功能带互补的南北向绿化休闲带。

3、双核双轴

双核:

分别是围绕行政中心形成的新区主核;集商贸、商业和文化功能为一体的新区副核。

双轴:

东西、南北两条发展轴构成十字状的发展轴。

它们分别是自临桂县老城核心区,沿世纪大道向西发散的生长轴线;以及沿西城大道呈南北向的发展轴。

4、“九区”指规划区内行政办公、站前服务、创意产业、生态公园、商业和生活居住九个功能片区。

行政办公区位于西城大道以东、山水大道的两侧,主要设置了以行政办公、文化会展、医疗卫生、商业综合等功能。

站前服务区位于火车站西侧,主要布局市场、物流、商住、停车等外向型服务功能。

创意产业区位于行政办公区南侧,结合教育科研用地主要发展新型创意产业、企业研发等功能。

生态公园区位于规划区的中心,以绿地公园为主体。

商业片位于规划区西部,发展大型商业、酒店、主题体育休闲、旅游度假等服务功能。

居住片区位于规划区西北和东北部,主要布局临桂新区居住功能。

四、开发强度

由于桂林市土地资源比较紧缺,在保证山水特色城市形象和居住质量的前提下规划采用相对高强度的开发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不同类型住宅的容积率上限控制见下表。

住宅区内小学容积率小于0.8,中学容积率小于0.9,托幼容积率为0.9。

公共建筑应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地块确定不同的开发强度。

表3—1公建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指标控制一览表:

项目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备注

办公用地

多层

2.8

40%

含办公、商务等

高层

4.5

35%

商业用地

多层

3.0

40%

含商业服务、文化娱乐、

旅馆等

高层

4.0

35%

表3—2住宅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一览表:

项目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居住建筑

低层用地

1.0

38%

多层、中高层住宅用地

2.0

35%

高层用地

3.0

25%

注:

表中规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均为上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设用地。

对混合的建设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设用地按适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根据不同类型分别执行。

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设用地或多功能综合楼基底,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以及相应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成综合容积率控制指标,即综合容积率控制指标=多层住宅面积/总建筑面积*多层住宅控制容积率+高层住宅面积/总建筑面积*高层住宅控制容积率+公共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公共建筑控制容积率。

五、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R)

总的居住用地面积为304.23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7.87%。

居住用地中分为三类用地,一类为住宅用地,主要分布在规划区的西北和西南,建设高品质居住区;一类为商住综合用地,主要位于站前服务区,开发商业设施与居住相结合的混合地块;一类为居住配套设施,主要是中小学校等配套教育设施,根据服务半径分布于各居住区内。

1、住宅用地(R21)

规划依据该地块所处敏感地理区位和环境特点,强调生态居住环境的建设,并根据桂林市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特点,强调科学、高效地控制使用土地。

规划以道路和水系为居住空间单元划分的依据和设计基础。

高层、中、低层住宅沿景观道路及中心景观通廊分布,形成高低有序的空间形态。

规划区内住宅用地总量为251.02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的22.99%。

临桂新区内的住宅建设,应突出环境特色,提升住宅品质;中心区周边的住宅主应呼应公共建筑形式和色彩,形成地区中心形象。

2、商住综合用地(C/R)

规划根据开发建设的需求,在站前服务区设置一定规模的商住综合用地,用地面积17.34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59%。

商住用地可结合市场变化,调整开发建设中商业设施与住宅的比例,通过宾馆、写字楼、住区的综合开发,形成混和功能区,有助于提升地区的人气。

3、教育配套(R22)

规划在各居住区中心设置配套公建和学校、幼托。

幼托和小学按300~500米服务径设置;中学按800~1000米服务半径布局;中学每班50人,小学每班45人,幼托每班30人,规划教育设施与县城现状中小学进行衔接。

共规划集中设置的幼儿园22处,规模为9班,共198班,每所用地不低于3000平方米;其余规模小于4班的幼儿园可建于公建内部,不单独设置。

小学9所,其中36班规模2所、18班规模5所,24班规模2所,共210班,总占地面积约16.89万平方米。

中学5所,其中初中36班规模1所、24班规模1所,18班规模3所;高中36班一所、18班一所;共168班,总占地面积约18.98万平方米。

表3—3教育设施配建情况表:

序号

名称

地块

编号

用地面积

(平方米)

幼托

规模(班)

小学

规模(班)

初中

规模(班)

高中

规模(班)

备注

1

小学、初中

A--11

42391

18

18

——

2

小学

B--06

17773

18

——

3

小学、初中

B--18

51698

24

24

——

4

小学、初中、

高中

E--04

90621

36

36

36

——

5

小学

E--28

23248

24

6

小学、初中、

高中

F--11

61006

36

18

18

——

7

小学

F--25

16504

18

8

小学、初中

G--15

40259

18

18

9

小学

H--06

15201

18

10

幼托

——

66000

9

共设置22

4、社区管理与服务

为了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提倡居民共建社区,根据人口规模在每处居住社区中心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中规划有非独立占地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等设施,其办公用房宜与其它社区公共设施组合设置。

各居住片区沿城市次干路的临街建筑可根据开发建设情况设置底层商业,以完善居住区的配套设施,但底层商业必须符合规划控制的出入口、退界等要求,并得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其他路段的临街居住建筑原则上禁止设置底层商业。

(二)公共设施用地(C)

根据国家对配套设施的相关规范以及本区的人口规模,结合临桂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弹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并合理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规划范围公共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主要集中在新区核心区主中心和商业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结合集中居住用地布局;公共设施总用地316.11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28.96%。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49.20万平方米,商业金融用地163.48万平方米,文化娱乐用地28.31万平方米,体育用地32.05万平方米,医疗卫生用地16.86万平方米,教育科研内设计用地23.48万平方米,其它公共设施用地2.73万平方米。

考虑公共建筑造型及体量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及合理的服务半径,该类用地主要分布在西城大道和山水大道两侧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