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144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docx

届新课标高考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试题库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1~2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解析:

1.B2.A第1题,该城市城区布局属于组团式,四片城区分布于城市林地之间,各片城区接近自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但这种布局模式会延长居民出行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利于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第2题,物流园区需要布局在交通便捷且地价较低的地方,图中①处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和城市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同时位于城市外缘,地价相对较低;化工园区需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以及交通线附近,图中③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公路沿线,适宜布局化工园区。

(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3~4题。

3.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

A.食品B.日常用品

C.服装D.家用电器

4.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

解析:

3.CD4.AB第3题,由图1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服装;由图2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家用电器。

第4题,由图可知,开发区的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到开发区的倾向较高,主要是由于这里出行距离较近,所需交通费用低,且物价较中心城区低,购物成本低。

(2014.江苏高考)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下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

A.承德B.保定

C.张家口D.廊坊

6.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

A.人口多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D.经济实力雄厚

解析:

5.BD6.AB第5题,交通运输对批发、物流业的影响较大。

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可以促进批发、物流业的发展,由统计图可知,廊坊、保定的交通优势较明显。

第6题,读图可知,保定具有人口、交通优势,但环境、经济没有明显优势,说明在京津周边城市中人口多、交通便捷是保定服务业较发达的原因。

(2014.上海高考)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

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7~9题。

蔬菜食品类

日常用品类

服装衣饰类

家用电器类

200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43

2.32

6.43

5.94

201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12

1.55

4.52

8.04

7.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价B.集聚

C.交通D.市场

8.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

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 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 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9.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 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7.D8.C9.B第7题,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可以更靠近消费人群,使出行距离缩短;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与出行空间距离的缩短无关,只是更方便、快捷了;③品种多样,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减少去更大城市购物的概率,客观上缩短了出行距离;④大型商场外迁市郊,会扩大出行距离。

故选C。

第8题,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可以更靠近消费人群,使出行距离缩短;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与出行空间距离的缩短无关,只是更方便、快捷了;③品种多样,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减少去更大城市购物的概率,客观上缩短了出行距离;④大型商场外迁市郊,会扩大出行距离。

故选C。

第9题,①与出行空间距离的变化无关;③说明家电行业利润更高,有能力在交通更便捷或市中心等高地租地段布局,不是导致出行距离变化大的直接原因,故排除①③,答案选B。

(2014.全国大纲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解析:

10.D11.D第10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入印度洋的要冲,海运便利,这是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第11题,甲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促使该城市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2013山东高考)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交通道路沿线,故③为工业区;绿化区应布局在工业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故②为绿化区;①远离城市中心,环境优美,且交通便捷,应该为别墅区。

13.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老城区受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影响,其地租并不是最高的;由图可知,城市中心向东移动;由图可知,仓储式购物中心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火车站附近,并不位于中心商务区;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故选C。

14.(2013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  )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的功能区布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读图可知,该城市只有一个中心,所以A错;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在城市西北部没有分布,所以B错;外来人口分布于城市的各个部分,其生活区不仅仅位于城市新开发区,故D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新开发区位于城市东南部,且接近科研文教区,故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2013浙江高考)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下题。

图1      图2

土地利

用形态

地价

Ⅰ阶段

Ⅱ阶段

15.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图3

A.①③B.②⑦

C.④⑧D.⑤⑥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选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目需要在中等地价中选址的要求,甲、乙、丁的Ⅱ阶段和丙的Ⅰ阶段属于中等地价,结合图3可排除③④⑥⑧,故选B。

16.(2013广东高考)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大的原因、影响城市形态的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可能带来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气温日较差大。

(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其城市形态主要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第(3)题,读图可知,西宁市耕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耕地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发展等。

第(4)题,读图可知,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这种工业结构可能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17.(2013四川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材料二 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

如下图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序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给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城市分布特点、工业区位因素和湖泊给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题,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

(2)题,城市分布特点可从城市的空间分布、密集程度和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来分析。

第(3)题,A城成为服装生产中心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第(4)题,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图,从河湖相连、湖水充足和水自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闸;降水丰沛,注入水闸的湖水充足。

(2012全国高考)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地形,河流交汇处取水方便,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故人口较为稠密。

答案:

D

1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

解析:

由区域定位可判断甲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成都,乙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重庆。

相对于甲地而言,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位于河流的汇合处,水路交通便利,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双选)

20.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解析: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交通条件落后,因此城镇多分布在交通便利、水源较为丰富的山麓地带。

答案:

AB

21.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解析:

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城市体系来说,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相互之间的距离越大,城市密度越小,A正确;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城市密度越大,B错误;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省会,在该区域中城市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C正确;从图例可以看出昌吉市和石河子市的城市等级相同,都是县区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不存在包含关系,D错误。

答案:

AC

(2012天津高考)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解析:

读图可知,高雄市的商业区相对较集中,但商业区服务范围的大小主要与商业区提供服务的种类和级别有关,选项A错误;如果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海洋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这与住宅区距海远近的关系并不大,选项B错误;工业区分布相对集中,工业集聚方便了企业间的联系,选项C正确;文教区分散布局主要是为了避免集中过多的人流和车流,与服务功能无关,选项D错误。

答案:

C

23.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上图中的(  )

A.a地B.b地

C.c地D.d地

解析:

石化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

读图可知,d处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且离城市中心区较远;靠近海港,便于石油及其产品的运输;地处该市最主要的工业区,方便企业间的联系,也能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

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

D

24.(2012北京高考)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2)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解析:

(1)题,图中显示,在市中心有几块片状的绿地,在外围则是呈放射状和同心圆组成的网状。

(2)题,绿地有降低噪声、吸烟滞尘、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增加空气湿度等作用。

答案:

(1)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2)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2011福建高考)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25~26题。

25.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公共住房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该国的公共住房主要沿快速交通线分布,而不是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

答案:

D

26.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公共住房布局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图像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国的公共住房主要沿快速交通线分布,说明布局时考虑了基础设施;此外,该国的公共住房避开了地价较高的中心城区,位于中心城区和工业区之间,说明布局时也考虑了城市的功能分区。

答案:

A

(2011重庆高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回答27~28题。

27.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

A.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D.绿地用地

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对柱状图的分析和判读能力。

图例中给出了国家标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符合国家标准的人均用地需要在国家标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对比图中各种用地即可分析出人均绿地用地符合国家标准。

答案:

D

28.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条件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D.美化城市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物流发展的区位条件,意在考查考生利用图中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图可知,该城市人均道路用地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区域性的物流基地的建设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故该城市急需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交通建设。

答案:

C

第二讲 城市化

(2014.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

1.D 2.B 第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

第2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2014.重庆高考)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3~4题。

3.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

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

4.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

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能耗D.扩大用地规模

解析:

3.C4.A第3题,题干中提到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比重庆高。

如果从洪涝灾害角度考虑,楼房没必要超过90m,A项错误;楼房的高低与淡水资源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且香港地狭人稠,淡水资源短缺,B项错误;城市楼房超过90m,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会更高,香港经济水平比重庆高,地价也比重庆高,因此其更有必要建造高楼,C项正确,D项错误。

第4题,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城市空间向高处发展,能节约建筑用地,A项正确;楼房越高,人口越密集,交通压力越大,建筑能耗也越大,B、C项错误,扩大用地规模会占用耕地等,属消极影响,D项错误。

(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km附近B.4km附近

C.8km附近D.10km附近

6.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

5.D6.D第5题,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由图示信息可知,在距市中心6km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开始超过1990年人口密度。

四个选项中,在距市中心10km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与1990年人口密度相差最大,故在距市中心10km附近2010年较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

第6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间,在距市中心6km范围内的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故该市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选D项。

(2014.上海高考)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

读表,回答7~9题。

各国范围

面积

(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内圈(0~6km)

113

21764

21206

19554

20416

第二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三圈(15~24km)

1102

1318

1820

2804

4305

第四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3

1765

郊区(33km)

·

·

·

·

·

7.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

A.内圈B.第二圈

C.第三圈D.第四圈

8.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9.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发展B.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D.旅游业发展

解析:

7.C8.A9.C第7题,人口数量=人口密度×面积,经计算第三圈人口数量最多,故选C。

第8题城市内圈地租最高,一般主要分布的是商业和金融业,所以,内圈人口密度变化不大可能影响的是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故选A。

第9题,第四圈,距离市中心最远,地租较低,对外交通较便利,主要布局的是工业,故选C。

(2014.海南高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