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659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京剧趣谈 教案多套.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多套

23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2.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本堂课,老师带领大家感受一种非常独特的音乐艺术,相信同学们对它并不陌生,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唱脸谱》视频。

2.同学们,你们对京剧艺术有哪些了解?

3.资料介绍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四、品读释疑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

(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两个方面的独有艺术特色,一是道具:

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

亮相。

2.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

舞台表演中,举出几个事例,揭示京剧中道具的独到之处。

3.出示:

同时这一根虚拟(nǐ)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

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1)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2)你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吗?

4.自由读“亮相”部分,思考:

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静态亮相,这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2)动态亮相,凸显英雄气概。

5.出示: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

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在写台下观众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中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侧面描写衬托出表演得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做好铺垫。

6.“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的引用,有什么好处?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心绪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艺术的高妙之处。

(二)主题延伸

读了本文,我们了解了中国国粹京剧的一些艺术特色。

此时,中国京剧艺术大门向我们敞开,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请同学们搜集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或音视频。

五、总结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京剧》《看戏》。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实在道具:

马鞭省略马匹,表演自由

道具有继承

京剧趣谈虚拟道具:

可感觉可使用有发展

静态亮相武艺高强必胜信心独特

动作高妙

动态亮相英雄气概

课后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京剧道具和动作这两个方面,突出了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在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京剧《唱脸谱》,让学生对京剧有个大概的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果然看了视频,孩子们很开心,很幸福,这为学习这篇文章开了好头。

接着我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京剧的,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大部分都能回答上。

另外这篇文章结构很明显分为两部分。

然后分段学习,重点抓住两部分的关键语段,带领学生阅读,联想,使学生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

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整体上的不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京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课外延伸这个环境,让感兴趣的学生下课后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视频,以便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生,从而达到了弘扬我国传统艺术的目的。

课题

11.宇京剧趣谈

12.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

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

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具

准备

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

【课件1:

课题】(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齐读课题。

 

谈话说出京剧的价值和地位,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增加学生了解京剧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通读准课文

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课件2】出示词语认读:

驰骋尴尬虚拟高扬低垂装饰约定俗成

纳鞋底酒宴唯恐不可开交戛然而止越发

三、了解京剧特点

1.【课件3】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在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

(板书:

虚拟)

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板书:

马鞭)

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板书:

纳鞋底举杯饮酒)

3.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四、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演员表演纳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

三、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以使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一是纳鞋底,二是举杯喝酒)

4.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1)多媒体播放:

【课件4】京剧中骑马、纳鞋底、举杯饮酒的图片。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五、体会表演特点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亮相》部分,要求读懂这部分内容后,把重点讲给别人听。

注意讲清楚:

(1)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场面?

(2)这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讲给别人听。

3.师生评议。

(板书:

亮相静止杂技)

4.片段欣赏,体会好处。

多媒体播放:

【课件5】相关的京剧片段,学生结合文字描述体会这种表演方法的好处。

 

 

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学解决提出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京剧片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应部分文字的理解,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大有好处。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六、拓展阅读资料

出示:

【课件6、7】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为学生看懂京剧打基础,为学生能够喜欢京剧艺术,增强鉴赏能力作铺垫。

板书

内容

京剧趣谈

虚拟:

马鞭纳鞋底举杯饮酒

亮相:

静止杂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1.京剧里还有一些(虚伪虚拟)的道具,但一样感觉可使用。

2.京剧(继承传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

3.杂技成分的存在,(显现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2、按要求写句子。

1.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缩句)

2.这哪里还像戏剧?

(改为陈述句)

3.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比真实的更好看。

(修改病句)

三、读课文,填空。

《京剧趣谈》一文通过描写马鞭的作用,说明了

;作者对“”这一特色的描写,使我们了解了京剧艺术有很多高妙之处。

【答案】

1、画去:

1.虚伪2.传承3.显现

二、1.这种方式符合美学。

2.这哪里都不像戏剧。

3.虽然道具是虚拟的,但是演员的表演比真实的更好看。

三、利用虚拟的道具可以表演得十分好看亮相

教学反思

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

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

一、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

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形式的研究上。

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

徐城北中国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

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

京剧:

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3.《京剧趣谈》创新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

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

“趣谈”是什么意思?

  

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2、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

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

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

主要表现在:

(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

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

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说员,要向外宾们介绍京剧的这种艺术特色,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介绍呢?

2.提示学生注意讲出以下两点:

(1)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演员的动作忽然停止。

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双方交战,一方败阵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杂技”,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3.学生当解说员,模拟场景,练习解说。

4.思考讨论:

作者在介绍各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3*京剧趣谈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1.生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借助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

“驰骋”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唯恐”可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风雨不透”“无穷无尽”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尴尬”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由此体会马鞭的独特作用。

2.阅读理解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

在默读课文后,请学生提出对文本产生的疑问,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课文写了关于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京剧之趣、文本之趣?

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体会表达的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表演,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3.兴趣培养

京剧虽为我国的国粹,但因社会发展的变化,许多小学生在此领域较为薄弱。

学习本文,通过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学习作者的趣味表达,让学生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从而使学生主动去了解京剧,观看京剧,爱上京剧。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驰骋”“尴尬”“无穷无尽”等新词。

(2)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

(3)借助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2.多媒体课件

3.京剧表演视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知京剧

1.师: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京剧表演。

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2.视频结束,学生交流。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在黑板上画京剧人物简笔画。

(板书内容)

课件出示:

3.师:

这些都是什么表演的行头?

生答:

京剧。

4.师:

除了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京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在徐城北的带领下,一睹京剧之趣。

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体会京剧之趣,就必须让学生对京剧感兴趣。

在导入中,我将本地三小的京剧表演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从直观上,情感上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也为接下来的课堂表演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默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

亚里士多德说: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因此,课堂上让学生乐于提问,可以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3.理解词语。

(1)认识新词。

课件出示:

驰骋尴尬虚拟唯恐无穷无尽风雨不透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①“驰骋”: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②“唯恐”:

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

③“风雨不透”“无穷无尽”: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④“尴尬”“虚拟”:

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件出示:

驰骋:

骑马奔跑、奔驰。

尴尬:

神色、态度不自然。

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

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

唯恐:

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某一事物。

无穷无尽:

穷,完。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风雨不透: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

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设计意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不仅复习了三年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主理解、运用词语。

4.整体感知。

(1)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部分,师相机正音。

预设:

“彻底”读作“chèdǐ”;“绱鞋底”读作“shànɡxiédǐ”。

(2)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道具的妙处。

课件出示: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道具的妙处。

(3)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

《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5.交流提问。

过渡: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与独特魅力。

对于课文的整体内容我们有了初步了解,大家对课文内容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

生答:

(1)京剧向来给人严肃的感觉,为什么题目叫作“趣谈”?

(2)马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京剧里有杂技,那是不是就和杂技一样了呢?

……

(提示:

在第三环节中随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6.师总结。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有位同学讲到了课题中的一个“趣”字,那我们赶紧进入课文,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板书“趣”)

(板书内容)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本文由两个小标题组成,分别介绍了“马鞭”和“亮相”这两个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概括每部分内容,而后由教师总结出课文内容,将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方法于无形中教予学生。

三、析词入心,三品京剧之趣

(一)探讨“趣谈”。

1.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你读出了哪些“趣”?

2.生交流。

预设:

生:

道具有趣;京剧的表演非常有趣。

(提示:

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导入中的京剧表演,从而想到“表演之趣”)

(板书内容)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文章介绍的是京剧的表演形式。

京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美感的舞台艺术,学生们平时接触很少,对于很多专业术语更是无从谈起,也不明白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内涵。

加之这篇文章的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理论家、戏曲研究员,对京剧颇有研究,其文笔不仅老练,对于艺术的阐释也能通俗幽默、深入浅出。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眼中的“趣”入手,将文章的“趣”剖析在眼前。

如此,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文章更感兴趣。

(二)品悟“道具之趣”,体验“表演之趣”。

1.过渡:

同学们总结得可真有趣,原来这就是题目中写的“趣谈”。

可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些“趣”的呢?

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2.学生交流。

A.预设:

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一(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生:

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有趣,一根马鞭有这么大的作用,将问题彻底解决了,还解决得非常漂亮。

(1)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了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2)“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

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提示:

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进行分析)

(作用: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