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791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x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二

一、实习概况

实习项目名称:

新疆西准噶尔前进牧场地区1:

5万(l44e009024、l44e010024、l45e009001、l45e010001)等4幅区调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工作区包括克拉尕拉,克孜勒克亚,库鲁木苏,马拉苏这四幅图,本次生产实习是对这四幅图幅进行1:

5万区域地质调查。

参与时间为一个月,主要进行了新疆西准噶尔前进牧场地区1:

5万(l44e009024、l44e010024、l45e009001、l45e010001)等4幅图幅进行路线地质填图。

实习时间:

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26日

实习地点:

新疆省塔城地区额敏县前进牧场一带

实习单位:

新疆西准噶尔前进牧场地区1:

5万(l44e009024、l44e010024、l45e009001、l45e010001)等4幅区调项目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2010年西北地区基础综合研究项目,经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基础调查部立项论证及小组会议研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负责实施,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地质大队和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承担。

工作项目名称:

新疆西准噶尔前进牧场地区1:

5万(l44e009024、l44e010024、l45e009001、l45e010001)等4幅区调

归口管理部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

实施单位: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工作性质:

公益性基础调查

工作起止年限:

2011年—2013年

实施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承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地质大队

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实习安排:

按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等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完成地质调查总面积1400平方千米。

调查区大地构造处于准噶尔微板块赛米斯台-东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属准噶尔成矿区赛米斯台-东泉au、sn、cu(fe、hg)成矿带。

成矿条件优越。

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含矿地层、岩石、构造的调查,突出岩性、构造填图和特殊地质体及非正式填图单位的表达。

2.加强泥盆纪地层调查研究,厘定地层层序,探讨其形成环境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3.系统调查研究区内岩浆岩的活动时代,对花岗岩类侵入体进行充分解体,正确建立不同时代、同源岩的花岗岩类序列,深入研究其岩石学、岩石化学、

地球化学及与金、铜等矿产的成矿关系,讨论其就位机制,确定其形成时代。

4.加强对巴尔雷克断裂带的调查研究;探讨地质构造演化史及其成矿作用。

5.在对矿(化)点、物化探异常进行全面踏勘的基础上,开展矿(化)点概略性检查和物化探异常查证。

加强测区铜、钼、金等矿产找矿线索的发现,调查不同类型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控矿条件,特别是斑岩体的含矿性、构造蚀变岩带的调查研究,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具体实习工作分配:

在8月初开始进行路线填图,这期间对工作区的岩性出露和分布有了更清楚了的认识,并进行了样品补采,重砂采集的工作。

1、路线填图(2人/组)

掌机:

用掌机对所跑路线进行记录,掌机操作包括地质点、分段路线、点与点间的界线、产状、素描图、照片及描述。

室内需要在数字填图软件下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光滑线、修正、静态标注、导入照片、生成信手剖面等。

另外,需要在mapgis环境下对信手剖面进行绘制。

2、室内资料整理

在实际材料图上绘制各条路线,须将野外填图路线转移到实际材料图上,用到点圆规,绿色签字笔,将个点逐个逐个的转上去,若在图上能看到各条中已经明显与其他路线相关的地质体,地质现象,可将它们连起来。

用mapgis绘制数字剖面,熟练运用点、线的操作。

二、实习区域概况

1.交通位置:

调查区位于西准噶尔盆地西缘,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管辖。

调查区范围的拐点经纬度坐标为:

ae83°45′;n46°40′;be84°15′;n46°40′;ce84°15′;n46°20′;de83°45′;n46°20′;调查区交通较为方便,中心地区西距额敏县城约30千米,行政区划属于塔城地区额敏县管辖。

调查区各处均有便道,且可通行汽车。

调查区所需生产、生活物资可从额敏县、铁厂沟等地采购。

区内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有便道可通行。

区内通讯联络需无线电台或卫星电话,部分地段可实现手机通信。

2.自然地理:

立项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塔额盆地东北部,额敏河上游地带。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三面环山,向西开口,北有塔尔巴哈台山,东南有齐吾尔喀叶尔山,中部有额敏河冲积平原。

属额敏河水系。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冷暖波动大,夏季热而短促,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干燥,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271毫米。

立项区交通便利,多条省、县级公路穿越立项区,其生活物资可由额敏县或塔城市供应,通讯联络有手机或卫星电话。

三、区域地质概况:

1地层:

由晚古生代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

出露的地层有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1t),其第一段为长石砂岩-粉砂岩-安山质凝灰岩建造,主要岩性为黄褐色、褐紫色长石砂岩、粉砂岩、火山

灰凝灰岩、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第二段为凝灰岩-凝灰质砾岩夹安山玢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紫色凝灰岩、凝灰质砾岩夹杏仁状安山玢岩,第三段为安山玢岩-玄武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紫色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玄武玢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上泥盆统铁列克提群(d3t),为一套霏细斑岩-英安斑岩-石英钠长斑岩>玄武岩建造,主要出露岩性为灰紫、灰褐色霏细斑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夹橄榄玄武玢岩、安山玢岩;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江孜尔库都克组(d3c1j),其下段为砂岩-岩屑凝灰岩-玄武岩建造,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紫红色、灰绿色砂岩、砂砾岩、生物碎屑灰岩、岩屑凝灰岩、角砾熔岩、安山玢岩、橄榄安山玄武岩;上段为砂岩-凝灰质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黄色钙质砂岩、砂砾岩、凝灰质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夹生物碎灰岩、煤层;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为一套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建造,主要出露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条带状凝灰质硅质砂岩、粉砂岩、安山质沉凝灰岩;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根据出露自然岩石组合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其中下段为一套安山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霏细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绿色、暗灰色安山岩、安山玢岩、玄武玢岩、火山碎屑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互层夹霏细岩炭质泥质粉砂岩及煤线;上岩性段为一套英安岩-霏细岩-英安质凝灰岩>英安质角砾岩建造,主要出露岩性为褐、灰紫、灰绿色英安岩、霏细岩、流纹岩、英安质凝灰岩互层夹英安质角砾岩、熔接凝灰岩;晚更新统新疆群(qp3x)为冲洪积未胶结-半固结冲-洪积砂砾层、碎石层。

全新统冲洪积层、风积层、化学沉积层(qhpal、qheol、qhch)分布于立项区西北部。

立项区主要发育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尤以泥盆-石炭纪火山岩为多。

2侵入岩:

立项区内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晚石炭世中酸性岩浆侵位,主要岩石构造组合有晚石炭世钾质花岗岩-花岗岩组合,与区域铜、金、钼等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属钙碱性侵入岩系列,总体表现为壳幔混源侵入岩组合。

此外,浅成辉绿岩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钠长斑岩、霏细岩、闪长岩等岩脉较为发育,多数产于岩体中,基性脉岩则发育范围相对较大,长几十米-百余米,偶见有数百米以上者,宽几米-几十米不等,多数和地层走向一致或微斜交,垂直都极少见,总体表现为北东向构造体系的控制。

出露主要岩体为库鲁木苏岩体,侵入于泥盆系中,接触界线十分清楚,岩体产状陡直,边缘常发育有几米-几十米宽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带,外接触带围岩常有强烈的硅化、角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

岩体主要岩相为单一的肉红色中、粗粒钾质花岗岩,岩石新鲜,结构均匀,节理稀少匀称,说明岩体具一定的剥蚀深度。

岩石中钾长石经常交代斜长石从而形成蠕英石,并具明显的高岭土化。

3火山岩:

立项区火山岩主要为泥盆纪、石炭纪中酸性-酸性火山岩,以安山质、英安质为主,产于相应的岩石地层中。

其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以安山玢岩、玄武岩及相应的凝灰熔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夹少量的英安斑岩、霏细岩、流纹斑岩、;上部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以英安斑岩、霏细岩、流纹斑岩、石英纳长斑岩及相应的角砾熔岩、凝灰岩,夹少量的安山玢岩、辉绿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

4构造:

(1)构造单元划分据最新的新疆区域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立项区ⅲ级构造单元为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ⅳ级构造单元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分别为洪古勒楞-阿尔曼太早古生代沟弧带、塔城晚古生代弧间盆地、谢米斯台-库兰卡孜干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其中东南部基岩区位于谢米斯台-库兰卡孜干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内。

洪古勒楞-阿尔曼太早古生代沟弧带:

该带北界为萨吾尔-二台成矿带的南界。

南界西段为塔尔巴哈台山南缘断裂和洪古勒楞大断裂,东段为阿尔曼太南缘大断裂。

该带东西向-北西西向展布,长达1200千米,宽5-40千米。

该带西延与“哈”成吉斯-塔尔巴哈台成矿带相连;向东延与“蒙”戈壁天山构造-成矿带相连。

该带在立项区内总体为第四系覆盖,但不排除局部有基岩出露。

(2)立项区主要构造特征

立项区内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呈北东-北东东、近东西向的以代表性结构面的主要褶皱和后经改造的与压性结构面锐角相交的规模巨大的压扭性断裂,特别是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的形成主要受由北而南的构造应力作用。

复杂的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的发育为成矿提供了充分的物源、热动力条件和所需的容矿、导矿和赋存空间。

5、遥感影像特征:

基于多种数据图像开展遥感地质填图,主要目的在于初步确定工作区构造格架、主要岩性单元关系、侵入体分布等,对原1∶20万地质资料形成补充,为野外宏观规划、选定实测剖面位置、具体布置工作路线等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多种方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可为区内找矿提供重要线索,结合1∶20万化探异常及地质分析,选定找矿靶区,从而部署野外检查路线。

调查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低山丘陵地貌,地势总体东南高,西北低,水系不发育,以南东向的树枝状水系为主,多为干沟。

遥感影像分区可分为新生界覆盖区和新生界以前基岩裸露区两种类型的遥感地质解译影像分区。

基岩裸露区可根据遥感地质解译影像解译程度可以分为遥感解译一般地区和中等地区,前者遥感影像清晰,植被不发育,地质体形状清晰、构造形迹明显,地质条件单一,地质解译标志明显,可解译程度较高;后者植被较发育,地层复杂,构造多变,侵入岩较发育,因此定为遥感解译一般区。

综上所述,调查区的遥感地质解译影像即:

遥感地质解译一般地区、遥感地质解译中等地区和遥感地质解译复杂地区。

调查区遥感地质解译一般地区100km2,遥感地质解译中等地区280km2,遥感地质解译复杂地区约700km2。

地层的遥感解译标志:

遥感地质解译标志与遥感图像合成方式不能分离,不同波段和相同波段不同顺序合成的遥感图像,其反映出的特征都不相同,比如颜色、条纹、相对清晰程度等,本调查书以卫星中巴卫星数据321全波段合成的rgb

遥感图像作为底图分析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四、工作部署及实习内容和过程

1、工作部署原则

a、实施地、化、遥同步进行,综合研究贯穿始终的地质找矿方针,按面上工作先行、选区重点检查、纵深拓展成果的三个层次顺序开展工作。

b、突出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工作思想。

不放弃任何有潜在价值的地质矿产信息,尽量划分出更多更细致的具体找矿工作区,投入更多的地质找矿工作量。

c、为了确保工作部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早期全面研究已收集的地物化遥资料基础上,划分出具有找矿潜力的重点找矿靶区,根据预测的矿种和成矿类型、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部署。

由找矿工作所提出的基础地质研究也与之同行,该区块的物化探工作部署也与总体思路相匹配,以提高重点找矿靶区的地质找矿效果。

d、工作部署尽量详尽,做到要有具体的地点、具体的工作方法、具体的工作研究内容以及具体的实物工作量,避免原则性的泛泛而谈。

e、工作量的使用,以能解决问题为基本要求,原则上不平均使用。

f、强调基础地质研究为找矿服务的宗旨。

由成矿带、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的研究和区内找矿需要而提出的基础地质遗留问题应为区调填图首要研究的问题。

本着这个原则,区内的重点找矿靶区的任何调查和测量工作精度要高于其它地区。

实测地质剖面尽量部署于或穿过重点找矿靶区域,以提供最适用的近源基础地质研究资料。

2、总体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思路

在满足立项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基本技术要求基础上,针对立项区基本地质矿产情况,合理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域,分类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开展工作,并且部署不同的工作量,重点工作部署在古生代地层及岩体分布区,特别是调查区1∶20万化探异常集中区和地质找矿前景良好的地区。

1、本次地质剖面测制采用传统地质剖面测制方法和掌上机数字剖面测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传统地质剖面测制采用罗盘、测绳、记录本和手工画地质剖面的方法,形成纸介质的资料。

同时采用掌上机数字剖面测制方法,最终剖面成果形成篇二:

地质实习实习总结或体会

五、实习总结或体会

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随之消失。

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每天随老师一起到野外观察,测量产状,记录数据,观察地形,判断构造,并且及时复习了已经渐渐淡忘的部分课本知识,短短的两周,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

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之前的地质学习还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的认知,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认识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质知识,但这些都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却还都只是能从插图上判断,到野外旅游的时候见了很多岩体,也没有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而褶皱的向斜与背斜构造,更是无从判断。

但经过这次野外实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我对之前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节理和断层,还解决了很多课本学习中遗留下来无从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对地质罗盘的使用也熟悉起来,而不是先前仅仅对插图的认识。

野外实习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虽然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两周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方法,观念上的改变,是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得到的。

只有真正走出课堂,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理解,才能算是学习过程得到完善。

举一反三地说,任何工程实际与课本上的罗列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更复杂,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在做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与工程相关的课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工程地质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习中的观念产生

了一个转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在和老师同学一起到野外观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独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指导,需要同学配合,经过组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校的学习只有在实际中得到运用才算是学会了,所以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

总地来说,在将来的学习中,必将逐渐体会到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更多收获。

这次实习是成功的,我个人在这次实习中受益匪浅,更多的方面的收获是隐性的。

篇三: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1前言

1.1地质地貌实习野外实习的目的、要求、时间、工具

1.1.1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现场的宏观分析,理解地质构造变动的过程,建立地质实习空间观;

3.通过野外路线观察,学习一般的野外工作方法;

4.通过学习加深对地质学与土壤学联系的认识,为学好土壤学打基础;

5.了解野外工作,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奉献资源环境科学工作服务。

1.1.2实习要求

1.认识实习中所见到的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石。

2.建立实习中观察过的地层顺序。

3.学会认识分析地层构造的一般方法。

4.观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与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5.初步掌握罗盘、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学习做野外记录。

6.认识山地、丘陵、河谷、岩溶的地貌形态。

7.了解各种岩石类型、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8.编写简要的实习报告,分析和总结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1.1.3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时间

2013年6月9日~13日

1.1.4实习工具

工具包、放大镜、地质罗盘、地质锤、小刀、铅笔、30cm测尺、稀盐酸、地质图

1.2实习区交通位置及地理经济情况

1.2.1交通位置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的房山县内,实习驻地为周口店镇。

该镇距北京天桥汽车总站46km,公共汽车班次甚多。

从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有支线到周口店,每天早晚各有两趟客车往返于北京——周口店。

驻地西有京原铁路线,良各庄火车站距周口店3km。

从驻地到实习区内各乡村均有公路相通交通颇为方便。

1.2.2地理经济状况

实习区的范围,北至迎风坡,南至孤山口,东至房山,西至十渡。

北京西山展布在实习区西北,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座,以上寺岭最高,海拔1807米。

实习所经之处均为低山丘陵区,多数海拔高程150~800m。

实习区东南为华北平原。

本区河流有六条,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是:

拒马河、枯牛河、拴马庄河、周口河、北市河、大石河,拒马河及其支流大石河常见有水,其他河流均为季节性小河。

周口店地区年降水量700mm左右,七、八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山洪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每年六、七月份为高温季节,七月平均气温为26℃;极高温度可达40℃。

一、二月份为低温季节。

年雷暴日约37天,多集中在雨季。

年大风日(≥8级)约21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周口店一带工矿企业较多,著名的燕山石油化工厂即建在凤凰山南麓的丘陵区;长沟峪煤矿规模较大,是北京市重要的煤矿产地;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

区内农作物,平原区以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区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坡地和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桃树和柿树,果品产量除满足该区需要外,还有一定数量供应北京市区。

1.2.3周口店地区地质研究历史

周口店地区的地质调查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914年以前的地质研究的初期阶段,在该时期f.solger(1910—1912)测绘完成1:

20万北京西山地质图;

1914-1949年的地质研究的中期阶段,在该时期最大的成就即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在1988年完成的1:

5万周口店幅区调报告的基础上,单文良、宋鸿林等(1991)著的《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是以周口店地质研究为基础概括出来的、具有推广意义的地质理论。

2实习的基本内容

2.1基地陈列室时间:

2013年6月9日下午

1图2

在陈列室内:

1.初步了解了即将实习的区域的地形地貌,学习地形地质图的使用方法。

2.观察各类岩石标本级名称,为实习期间正确认识岩石并命名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路线:

基地—采石场时间:

2013年6月10日上午

第一采石坑(图3)

此处位于房山岩土边缘带,主要岩石如图4,为岩浆岩中的花岗闪长岩。

主要分布于实习区北部,面积约0.26km2。

在实习区内155.1高地采石场出露的花岗闪长岩(γδ5)岩性为浅灰白色、中—粗粒等粒显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

岩石的色率约20%。

其中黑云母为黑色、鳞片状、丝绢光泽,硬度大于指甲,小于小刀,含量大约10%;角闪石为黑色、粒状、含量大约10%;斜长石为灰白色、粒状、放大镜观察可见明显的双晶,含量大约50%;钾长石为浅肉红色、柱状,含量很低,大约1%

;石英图3第一采石坑图4岩石

为亮白色、它形粒状、油脂光泽,含量大约20%。

包体为深成幔源包体,其形成年龄与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相当。

土壤类型为褐土,初步判定为典型褐土或褐土性土。

除人工开采破坏的地表外,植被生长茂盛,长势良好,大部分为灌木,草本。

图5岩脉

岩脉,三条岩脉中,横向岩脉穿过纵向岩脉,将其隔断,是后侵入形成的。

岩脉为接触带上发育后期侵入的伟晶岩脉。

其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其中,黑云母呈半定向的线状排列。

第二采石坑(图6)的情况同第一采坑基本相同,只是岩体中捕掳体或析离体的大小较第一采坑变大,岩体颜色加深。

图6第二采石坑

第三采石坑(图7)图7第三采石坑

岩石依然为岩浆岩中的花岗闪长岩,不同的是岩体中的捕掳体或析离体更大了,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层深,已经有球状风化出现(图8)。

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得岩体中出现了自然断面,而化学风化产生的影响较小。

这里的植被主要有荆条,臭椿等,生长于碎石之上,但是长势依然很好。

(图9)

图8球状风化图9植被长势良好

总结以上三个采坑的岩土体性状,可以看出,由房山区的边缘逐渐向中心地区靠近,岩石中的捕掳体或析离体的大小越来越大;土壤均为褐土,土层越来越薄,但并没有影响植被的生长,三个采坑的植被生长都比较健康,说明岩土体中的矿物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利于植被生长。

正是由于上述岩体和土体,使得这一地区极易发生崩塌和泻溜。

在三个采坑的对面的山有一处工矿地,为长沟峪煤矿,下图为煤矿的排渣场,煤矿将煤矸石、废石等丢弃到这里,占压大量土地,污染了环境,但是如果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这些废渣又成为了另一种资源。

比如:

用采矿废石和尾矿生产人工砂石,可以完全替代天然砂石,用于水泥混凝土和建筑砂浆中,消除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是地区环境得到改善;煤矸石的用途也很多,除了做墙体材料、化工产品、制成工艺品等,也可以用来综合发电,被用于塌陷区的复垦、修路等,成为循环经济链中重要的一环。

图10长沟峪煤矿篇四: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东华理工大学)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目录

第一章绪言……………3—4

第一节实习目的及意义………………3

第二节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3—6

第三节地质研究简史………………6—7

第四节实习概况………………7

第二章地层及相关地质作用………………7—10

第一节侏罗系

第二节三叠系

第三节二叠系

第四节志留系

第五节奥陶系

第六节寒武系

第七节相关地质作用

1.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