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501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docx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书写错别字越来越多。

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

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地障碍。

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阅读、写作水平高不了多少。

2、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说着、听着、看着。

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却常常是错字百出、繁简不分。

学生由于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随处可见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他们语言文字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3、语言已成为学生表达的潮流语言。

学生使用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

如“很”、“非常”等表程度副词已悄悄被“超”所取代,“这道题超简单”,“今天超没劲”。

网民打招呼时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如今已简化为“来乐”、“饭乐”。

这样混乱现象还在继续蔓延。

对新鲜事物有很强接受能力的学生竞相模仿,网络语言成了学生交流、表达的潮流语言。

如再不加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

面对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教学中重要问题。

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法的体现。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

“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话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年,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00年10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2.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字。

只有按照统一规范标准写字,社会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研究,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3.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

语言文字更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展现国家形象的窗口,正确、规范地使用母语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同时,规范使用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其内涵也是我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需要,是传承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要求。

4.规范、得体、文明言谈举止是一个学生良好素养的外显。

为了与世界缩短距离,大家在努力学习英语,但我们也不能放松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我们要向世人展示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我们要求学生从身边做起,坚持说普通话、用规范字,重视文明言谈,树立良好的现代小学生的形象。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

学生言语规范、得体、文明,坚决抵制网络、影视节目中的不良语言。

教师语言规范得体。

2.写规范字。

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教师写字规范。

四、课题研究对象

陆丰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和学生

五、课题操作策略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总体规划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教导主任负责课题指导工作,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学术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陆丰职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校园用字管理制度》、《陆丰职校抵制不良网络用语的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教师汉语言规范化水平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规范产生极大影响。

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

组织教师自学《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

针对论文、教案、学校公文中常见的不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汉语拼音情况进行举例分析,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强调“读准确、写正确”。

学生学习规范语言,是从课本语言开始。

课文是规范的文字材料。

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认真进行规范字、词、句、篇的教学,通过多种训练,使课本语言内化于心,久而久之即可呼之欲出,随心所用,完成课本语言到学生自身规范语言的转化。

特别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的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

首先让学生认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字音读准确、读标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在整体感知记住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纠正方言,规范词汇。

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更阻碍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

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方言口音,提高其用词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意思。

举出方言与规范语言表达易混淆例子,加以分析指导,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时”观念,自觉培养自己口语交际能力。

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文字

朗读和背诵是把规范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口头语言的一种有效径,是小学生对语言感受、积累。

语言规范、词汇丰富名篇佳作,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有了丰富的储备,一旦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某些词汇、句式就能准确地涌出笔端,溜到嘴边,对于不规范语言文字也能进行纠正。

4.从校本课程中规格。

写字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

学校开展午间20分钟习字课,给每个学生订写字课本,扎实开展语言文字课程学习。

让学生得到正规、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

5.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上规范

寻找身边错别字。

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具体表现。

现在,电视中、街道上、书籍里及学生作业本错别字铺天盖地,学校要专门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仔细观察和辨别,每位学生都应在活动中提高写规范字的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纠正自己作业中错别字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切实体会到说普通话、用规范汉字对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举办学生辩论赛“网络语言该不该成为潮流语言”。

通过辩论,教师应该持有态度是,宽容理解,正确引导,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既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网络语言利弊,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灵活生动特点,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也要引导慎用网络语言,防止工具化、格式化得网络语言导致个人的“失语”,更要防止粗俗、品味低下的网络语言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和纠正错别字竞赛等,以班级为单位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安排学生轮流介绍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背诵几首古诗词等等。

6.从学校文化建设上规范

“双推”宣传。

学校加强校内外的“双推”宣传工作,设立“双推”宣传的永久性阵地——学校广播站,并开设《推普园地》栏目,每周开展宣传活动。

“推普周”期间,利用板报、电视、征文等形式进行“推广普通话,推广规范字”宣传,宣传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强化全校师生自觉推普意识。

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黑板报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营造氛围。

校园教学楼个楼层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永久性标语牌。

指导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内部环境,将课题研究活动渗透到整个教室布置当中,针对各年龄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并悬挂了不同的班风牌匾,并要求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行动起来。

通过检查身边的牌匾、标语,净化我们的语言空间。

学校网站、宣传栏、黑板报、标志牌、公文等杜绝不规范用字现象。

如发现有不规范用字,及时纠正,将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7.从教育教学评价引导上规范

开展学生汉语拼音过关测试

规范普通话语音。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辅助工具。

汉语拼音学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语音面貌和识字。

每年新生开展两个多月的汉语拼音教学,随后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进行过关测试,对个别测试成绩较低学生耐心辅导后再及时补测。

同时,语文教师认真分析测试情况,找出错误率最高音节及其他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积累成功经验。

开展语文能力分项测试,将口头表达、朗读背诵、写字等项目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并将每项成绩分别计入成绩单。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6月)

成立课题组,成立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小组。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法律、各类要求和有关理论。

课题组商讨,起草方案,安排分工。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结合方案,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定期召开课题组计划,交流课题研究情况,解决相关问题。

做到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每学期举行3—4次交流研讨。

搜索、整理本课题的典型案例、论文等资料。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

经验交流、汇总有关资料。

收集研究成果,汉语拼音测试情况分析、各类语言文字制度、各类活动资料、论文等资料。

七、课题的成果呈现:

1、论文。

2、案例。

3、识字比赛。

4、每人手中形成一个“错字修订本”。

 

陆丰市职业技术学校

2013年3月12日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