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512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包拯》复习资料

  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第归,杀而鬻之

  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

  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

  5.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恶吏苛刻,务敦厚

  

  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知

  知天长县

  亦知其名

  2.其

  其人遂无以对

  亦知其名

  三、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主来(

  )诉

  2.(

  )徙知端州

  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

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省略句

  B.倒装句

  c.判断句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4.葬以大夫礼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迁殿中丞

  古义:

  今义:

  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古义:

  今义:

  3.亲党皆绝之

  古义:

  今义:

  4.由是搏击豪强

  古义:

  今义:

  六、翻译下列句子。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七、阅读理解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

“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

”拯曰:

“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本文节选自《

  》,作者脱脱是

  代

  家。

  2.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

  第一段写了什么事情?

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

  

  

  第三段写了什么事情?

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

  

  

  3.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回答问题。

  ①课文第

  、

  、

  、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

  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②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写得比较

  ,第二、四、五段则较

  为

  。

  4.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

  

  理解:

  

  5.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好吗?

为什么?

  

  

  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7.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最佩服他哪一点?

  

  

  8.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

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1.但,只管;卖2.不久3.掌握,主持4.仅仅5.到6.和7.憎恶,讨厌;追求。

8.大都

  二、1.掌管,动词;知道,动词2.那,代词;他的,代词

  三、1.县衙2.包拯

  四、1.c

  2.A

  3.B

  4.B

  五、1.调动官职,指升官;搬迁2.暗中行贿疏通关系;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3.亲族,亲戚;政党

  4.代词“此”;多作判断动词用

  六、1.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河清(一样不可能)2.(包拯)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合,不用虚假的言词取悦于人。

  七、1.《宋史包拯传》,元,史学。

2.第一段:

智服盗贼;为官机智。

第三段:

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巧言善辩,捍卫祖国。

3.一、二、三;具体;概括。

4.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犯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

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这番话表明包拯为官清廉,刚正,克己奉公的精神。

他不仅自己执法严峻,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

这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5.第四段是侧面描写。

这样写从侧面衬托包拯的执法严厉,为官刚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

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7.如海瑞,刘墉,纪晓岚……

  感受略。

  《强项令》复习资料

  一、阅读理解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将选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大意。

  

  

  

  2.选段结尾引用“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的作用是什么?

  

  

  

  3.从湖阳公主的话里,你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认为“强项令”的含义是什么?

  

  

  

  5.选段从哪些角度对董宣进行叙述和描写?

表现了董宣什么样的性格?

  

  

  

  6.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怎么看待他的这些变化?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大言数主之失。

  2.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3.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4.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5.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②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④威不能行一令乎?

  ③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⑤乃驻车叩马

  ⑥请得自杀

  ⑦枹鼓不鸣董少平

  参考答案:

  一、1.从开头到“三十万”为第一层,其余部分为第二层。

一层:

具体叙述董宣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不屈从于权贵的事。

二层:

概述并引证董宣的政绩。

2.引用“卧虎”印证董宣执法严明、威猛;引用“枹鼓不鸣董少平”印证董宣执法公正,地方安宁。

3.公主是一个无视法度、仗势欺人的人。

4.刚直不阿、不枉法度5.语言、动作

  执法如山,不屈从于权贵。

6.董宣以头击楹前,汉光武帝刘秀的态度: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当董宣说完“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并“以头击楹,流血被面”时,汉光武帝刘秀改变主意,敕免董宣,并说“强项令出!

”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董宣秉公执法、维护皇权的精诚之心征服了他。

  二、1.数,数落,列举。

2.格杀,打死。

(格,击,打。

如“格斗”。

)3.被,盖,盖住。

(这里“被”是动词。

)4.据,按,撑。

5.妻子儿子(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三、①用刀在地上画一个圈,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

②陛下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③董宣两手(用力)撑着地,始终不肯低头。

④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

⑤拦住公主的车马。

⑥请求能够自杀。

⑦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文言文复习

(一)

  文学常识及古诗文识记

  一、名句识记

  ⒈谈笑有鸿儒,   

  。

  ⒉出淤泥而不染,  

  。

  ⒊   

  ,悠然见南山。

  ⒋海日生残夜,  

   。

  ⒌  

  ,小桥流水人家。

  ⒍河汉清且浅,  

  。

  ⒎   

  ,江入大荒流。

  ⒏烽火连三月,   

  。

  ⒐忽如一夜春风来,   。

  ⒑稻花香里说丰年,   。

  ⒒

  ,草色遥看近却无。

  ⒓此中有真意,

  

  。

  二、理解背诵

  ⒈《陋室铭》中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⒉《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故事,由此演化出来的成语有:

  

  ⒊《爱莲说》中表明莲体态不俗的名句是:

  

  。

  ⒋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

  

  ,

  

  。

  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类似的句子是:

  ,

  。

  ⒍《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场面的诗句是:

  ,

  。

  ⒎《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⒏“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正因人被锁,所以眼中之景均被锁,以至于连“秋”都被锁了。

这种写法体现在杜甫的《春望》则是:

  

  ⒐《迢迢牵牛星》中,写隔河相望却不能互诉衷肠的诗句:

  ,

  。

  三、文学常识

  ⒈《陋室铭》作者

  ,字

  ,

  代诗人。

“铭”是古代一种文体,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

本文采用

  写法,借陋室表达了作者一种

  节操和

  的情趣。

  ⒉《爱莲说》作者

  ,

  代道州人,

  家、学者,世人称他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

  ,也可以

  。

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

  ,所言之志是

  ⒊《强项令》重点记叙了董宣

  的事,突出了他

  的精神。

  ⒋《包拯》选自

  ,作者  是   史学家。

作品突出了包拯

  的性格特征。

包拯,世人称他

  ,字

  ,

  人。

  ⒌岳飞,

  军事家。

  ,民间流传有

  、

  的故事。

  ⒍《饮酒》一诗的体裁是

  诗,作者

  ,他是

  著名诗人,世人称他

  。

  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

  ,作者  

   是唐代文学家,

  也是

  之一。

  ⒏《雁门太守行》作者  ,诗坛上称之为“

  ”

  ⒐《天净沙

  秋思》作者

  是元代戏曲作家、

  家。

  ⒑按生活朝代给“辛弃疾

  岑参

  马致远

  范晔”排序:

  

  。

  文言文复习

(一)

  文学常识及古诗文识记答案

  一、名句识记

  ⒈往来无白丁⒉濯清涟而不妖⒊采菊东篱下⒋江春入旧年⒌枯藤老树昏鸦⒍相去复几许⒎山随平野尽⒏家书抵万金⒐千树万树梨花开⒑听取蛙声一片⒒天街小雨润如酥⒓欲辨已忘言

  二、理解背诵

  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⒉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⒍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文学常识

  ⒈刘禹锡梦得唐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托物言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⒉周敦颐宋哲学

  濂溪先生用来记述事物发表议论托物言志莲

  保持高洁品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⒊格杀公主家奴,并拒绝“悔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秉公执法⒋《宋史包拯传》

  脱脱

  元代

  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⒌南宋

  鹏举

  “岳母刺字”“风波亭”

  ⒍五言律

  陶渊明

  东晋靖节先生

  ⒎《昌黎先生集》韩愈唐宋八大家⒏李贺

  诗鬼⒐马致远散曲⒑范晔

  岑参辛弃疾马致远

  附录: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风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两岸阔(或:

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2、思念故乡

  3、(以下任意一种均可)A.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B、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c、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D、“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文言文复习

(二)

  重点字词识记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

  )

  亵玩(

  )

  大茔(

  )

  案牍(

  )

  掳掠(

  )

  敦厚(

  )

  震栗(

  )

  敝车(

  )

  敛手(

  )

  留圉(

  )

  锦衾(

  )

  蹙额(

  )

  甚蕃(

  )

  淤泥(

  )

  隐逸(

  )

  契丹(

  )

  留圉(

  )

  骖乘(

  )

  箠杀(

  )

  鬻之(

  )

  数斛(

  )

  讼诉(

  )

  酥

  (

  )

  徙

  (

  )

  名姝(

  )

  濯

  (

  )

  擢

  (

  )

  迢

  (

  )

  2、同字辨析

  陶后鲜有闻(

  )

  独爱菊

  (

  )

  屡见不鲜

  (

  )

  鳏寡孤独(

  )

  水陆草木之花

  (

  )

  知天长县(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亦知其名(

  )

  飞事亲至孝(

  )

  亦知其名(

  )

  亲为调药

  (

  )

  不能名其一处(

  )

  3、古今异义

  

(1)文叔为白衣时

  古义:

  今义:

  

(2)后特征为洛阳令

  古义:

  今义:

  (3)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古义:

  今义:

  (4)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古义:

  今义:

  4、其它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不得径造庭下

  无丝竹之乱耳

  课将士注坡跳壕

  无案牍之劳形

  将军角弓不得控

  可爱者甚蕃

  

  不伪辞色悦人

  出淤泥而不染

  衣素衣而出

  濯清涟而不妖

  家书抵万金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前守缘贡率取

  重点字词识记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略)

  2、同字辨析(少;新鲜)(唯独;老而无子)(的;无实义)(主持;知道)(父母;亲自)(名字;说出)

  3、古今异义

(1)古义:

平民百姓

  今义:

白色的衣服

(2)古义:

特意征召

  今义:

特殊事例(3)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男子的配偶(4)古义:

暗中行贿、串通关系

  今义:

骨头互相连通的地方(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4、其它字词(略)

  文言文复习(三)

  名篇精段阅读

  一、阅读《强项令》,然后做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

“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⑴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⑵宣不从,强使顿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威不能行一令乎?

  

  

  ⑵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3、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南朝宋史学家

  。

  4、本文赞扬了董宣

  

  的精神,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位像他一样的清官,写出这位清官的名字。

  二、阅读《包拯》节选,然后做题。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解释加点的词。

  务敦厚:

  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使得至前陈曲直:

  2、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填空

  ⑴包拯的性格是:

  、

  。

  ⑵包拯憎恨的是:

  。

  ⑶文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⑷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3、上文第一段重点写了包拯的

  、

  的特点,穿插运用了

  描写;第二段重点写了包拯的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描写。

  4、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

  5、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并简要说说这段话表现了包拯的什么品格。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⑴译成白话文:

  

  

  

  

  

  

  ⑵包拯的品格:

  

  

  三、比较阅读《爱莲说》和《陋室铭》,然后做题。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下面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何陋之有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香远益清(

  )

  ②濯清涟而不妖(

  )

  ③唯吾德馨(

  )④无案牍之劳形(

  )

  3、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乙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谈谈自己的理解。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甲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牡丹比喻什么人,莲花比喻什么人?

你怎样看待有些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

  

  

  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始终却认为“

  ”(填相反的观点)。

对这两种观点,你怎样看待的?

讲述理由。

  文言文复习(三)

  名篇精段阅读答案

  一、阅读《强项令》,然后做题。

  .⑴妻子儿女⑵叩头

  ⒉⑴威严难道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

⑵从此捕捉打击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3.《后汉书•酷吏传》范晔4.秉公执法,廉洁

  包拯海瑞于成龙等(后一问写出一个即可)

  二、阅读《包拯》节选,然后做题。

  ⒈追求推行径直到是非⒉⑴峭直、敦厚⑵吏苛刻⑶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⑷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⒊为官刚正、执法严峻侧面克己奉公正面⒋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诵。

⒌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⑵为官清廉、克己奉公、大义凛然、正人先正己、严于律己。

  三、比较阅读《爱莲说》和《陋室铭》,然后做题。

  ⒈D⒉①更加②洗涤③品德高尚④官府的⒊香远益清;惟吾德馨⒋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作答即可,若有否定”惟吾德馨“的看法,言之成理也可。

⒌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⒍富贵的;道德高尚的;看法:

对拜金主义者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患。

这种“牡丹之爱”是应该否定的。

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理由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