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8101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4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x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科目代码:

2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单选题】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

这种观点属于()。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其中,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与华生。

其中,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颜色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即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

因此,洛克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的观点属于外铄论。

A项正确。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同时也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C项正确。

A、B、D三项:

均属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个体思想品德的构成要素。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其中,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题干中,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总是管不住自己,属于道德意志薄弱。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C项正确。

4.【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3年

B.1986年

C.1993年

D.2006年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时间。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由此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发展的序幕。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

B项正确。

A、C、D三项:

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A.小组活动

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

D.群众性活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其中,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

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较多,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丰富学校生活、创造某种气氛和一定的声势有很大的作用。

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开展竞赛、参观、访问、游览、调查、开展文体活动、办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

题干中,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报告会属于一种群众性活动。

D项正确。

6.【单选题】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A.20%

B.40%

C.60%

D.80%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中的问卷回收。

问卷回收是问卷调查的重要环节。

如果回收的问卷太少,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就很大。

研究结果就不科学。

一般认为,回收率如果仅有30%左右,资料只能作参考;50%以上,可以采纳建议;当回收率达到70%~75%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因此,回收率一般不少于70%的问卷,调查结果才会有意义。

D项正确。

A、B、C三项:

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单选题】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维生素B2的功能与作用。

维生素B2是人体新陈代谢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儿童患口角炎只是机体维生素B2缺乏所引起的一个临床表现。

缺乏维生素B2还可患舌炎、唇炎、角膜炎、睑缘炎、脂溢性皮炎,以及阴囊炎和会阴炎等,且口角炎还常表明机体同时有其他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的缺乏,如不及时补充,将会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

B项正确。

8.【单选题】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联觉的理解。

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

题干中,橙色不仅仅引起了视觉上的舒适还引起了皮肤觉上的温暖的感觉。

蓝色不仅仅引起了视觉上的感觉还引起了皮肤觉上清凉的感觉,都属于一个刺激不仅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引起了另一种感觉,所以属于联觉。

A项正确。

9.【单选题】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班级排名

B.老师表扬

C.家长鼓励

D.学习兴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动机的分类。

按照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其中,内部动机是指来源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而引起得动机。

因此,由学习兴趣引发的动机是来源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属于内在动机。

D项正确。

A、B、C三项:

外部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有关。

班级排名、老师表扬、家长奖励均属于外部奖励,属于外部动机。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单选题】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复数,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较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题干中,整数包括负整数,正整数和0,而自然数只包括0和正整数,所以学完了自然数再学习整数,是上位学习。

A项正确。

11.【单选题】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其中,精细加工策略的内容和方法包括:

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简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题干中,“将某个英语单词编成小故事”是运用的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C项正确。

12.【单选题】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激情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移情的概念。

移情指的是某人把对父母或是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另一人身上。

题干中,“小学生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是将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辅导老师身上,属于移情。

B项正确。

13.【单选题】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

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个层次:

(1)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体验。

题干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正式的课程。

B项正确。

14.【单选题】《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包括:

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其中,“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君子之教,喻也”意思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诱导进行教育,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C项正确。

15.【单选题】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题干中,“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故“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A项正确。

16.【单选题】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常见的教科书的编排方式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

其中,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繁简、深浅、难易的不同程度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逐级递进。

题干中,先呈现植物基本知识,再呈现与植物有关的知识,不断加深知识难度,属于螺旋式的组织形式。

B项正确

17.【单选题】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答案:

C

解析: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因此,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

C项正确。

18.【单选题】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其中,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题干中,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属于练习法。

A项正确。

19.【单选题】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做对后再打“√”,这种评价属于()。

A.延迟评价

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类型。

延迟评价是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可暂时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当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再给予评价,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题干中,老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暂不打“×”,做对后再打“√”,说明老师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暂时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当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再给予评价,以此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老师的做法属于延迟评价。

A项正确。

20.【单选题】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校本课程为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课程结构的内容。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因此,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中,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

C项正确。

21.【简答题】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解析:

(1)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3)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4)自我因素。

22.【简答题】简述小学德育家校合作的途径。

解析:

1)教学;

(2)课外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23.【简答题】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解析:

(1)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2)组织与实施能力;

(3)激励与评价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

(5)反思与发展。

24.【组合题】材料一:

(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

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

“养不教父之过。

”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

“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

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

”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组合简答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解析:

教师与家长的冲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材料中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沟通观念和行动的偏差,使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教师总是以这种专业人士的姿态出现,凌驾在家长之上,那么在沟通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描述学生表现的好坏。

材料中,教师以专业人士的态度来指责小明的问题出现在父亲身上,而家长则将教育的责任全部都归结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说明二者存在信任危机。

②沟通技巧的缺乏,使沟通无实效。

教师跟家长沟通时,偏重指责、命令,很少运用引导、激励的方法;有些教师不能巧用非语言的如声音、表情、体态等传递信息的方法。

材料中,老师引用“养不教,父之过”这种指责的言语,势必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③沟通过程缺乏计划性,错失沟通时机。

教师应该在沟通渠道方面起主导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沟通计划,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到达早发现、早解决。

材料中,小明的成绩出现了严重下滑,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在老师和家长沟通时出现了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如果能做好计划性沟通,双方达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优势互补,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不仅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组合简答题】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解析:

家访是班级管理者与家长交流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也是班级教育力量协调的好方法,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以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家访注意事项:

①不以告状为目的:

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交流信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最好的家庭和班级合作的条件,而不是“告状”。

材料中,顾老师带着指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②要保持诚恳态度:

班主任态度要诚恳,尊重学生和家长。

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班主任的地位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种服务者的态度,因此家访中应态度谦和诚恳。

材料中,顾老师凌驾于父亲之上,是欠妥的。

③要承担责任:

家访不是简单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而是要与家长一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责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

材料中家长和顾老师都推卸责任,缺乏责任意识。

④要守时、守信:

要建立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家长充分信任班主任。

守时守信是基本的要求,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材料中,家长和老师已经出现了信任危机。

25.【组合题】王老师出示问题:

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一棵。

每棵便宜多少元?

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的问了一句: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

“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

”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

是巧合吗?

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毎堁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组合简答题】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10分)

解析:

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材料中王老师面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组织同学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解决困惑,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材料中,王老师给学生讲授数学题时,联系生活中买树苗的事例,便于学生解决除法的运算。

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此外,王老师在解决学生困惑时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王老师并没有以自己讲授的方式教会学生解决困惑,而是采用学生自己探讨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符合“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替代了传统的知识传授。

这些做法均值得我们学习。

【组合简答题】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10分)

解析:

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有以下要求:

①合理选择。

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成为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选择。

②学生自愿。

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

③利用适度。

在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教师不可以没有限度地拿到课堂上来。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④创设机会。

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学生的整体构成中,有待教师的开发与激活。

⑤因地制宜。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⑥及时调控。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

⑦了解学生。

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就要切实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⑧尊重学生。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需要。

26.【组合题】语文-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惊弓之鸟

更羸(léi)是古时候魏(wèi)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

“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xiǎn),只听得嘣(bēng)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

更羸笑笑说:

“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

“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bēi)惨(cǎn)。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yù)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组合简答题】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

(10分)

解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组合简答题】如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试以定教学目标(12分)

解析:

1.知识与技能: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组合简答题】更蠃看到大雁后作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针对该问题设计教学活动。

(18分)

解析:

情境教学,步步为赢

第一步:

文本突破

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用手势告诉老师。

明确:

第8节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

第二步:

学生讨论表演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

表演:

“箭伤未愈”“孤单失群”。

明确:

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

讨论: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因果——先果后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