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8545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docx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蜷伏(quán)羁绊(jī)剽悍(biāo)妇孺皆知(rú)

B.殷红(yān)恐吓(xià)阻遏(è)断壁残垣(yuán)

C.绮丽(yǐ)锃亮(zèng)搓捻(cuō)抑扬顿挫(cuò)

D.猝然(cù)伎俩(liǎng)尴尬(gān)万恶不赦(sh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可是假如是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B.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脏物。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混然一体。

D.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①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口技》)②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B.①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送东阳马生序》)②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世家》)

C.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

D.①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4.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转折复句)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因果复句)

C.倘若用手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假设复句)

D.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条件关系)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B.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

C.“不知道。

”他耸了耸肩膀,“这是动物学中,特别是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一大难解之谜。

D.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

C.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D.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7——10题。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4)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5)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6)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7)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7.第

(1)段中的“悄悄”“偷偷”用得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悄悄”表现母亲害怕儿子伤到自己,所以悄悄离开。

B.“偷偷”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现状充满了负罪感。

C.“悄悄”表现母亲不想让儿子看见自己流泪,所以躲出去哭泣。

D.“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8.第(3)段体现出的母亲的心理活动是什么?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知道了我的病情,为了照顾我的情绪,终于答应陪我去北海看菊花了。

B.儿子同意看菊花,说明儿子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我的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C.虽然儿子是勉强答应,我也应该装作很高兴的样子鼓励儿子勇敢地生活下去。

D.我一直喜欢菊花,但这几年一直照顾儿子,没机会去北海赏花,今年总算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了。

9.第

(2)段中借妹妹之口交代了母亲的病情,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补叙。

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十分严重。

B.插叙。

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但为了不让儿子伤心仍强忍病痛做出超常努力。

C.补叙。

说明母亲为了儿子一直在隐瞒自己的病情。

D.插叙。

说明母亲的病情已经很严重,表达了“我”深深的内疚与自责。

10.对(7)段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排比手法,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是用象征手法,赋予菊花深刻含义,象征作者对生活的渴望与眷恋。

B.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活儿”的深情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C.受母亲生前的影响,“我”也养成了赏菊花的好习惯,并且对菊花情有独钟,所以每年都到北海来赏菊。

D.“要好好活儿”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谈读书》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1——13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1.对加点词语“怡情”“傅彩”“长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怡情”“傅彩”“长才”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

B.这三个词概括了作者读书的感受。

C.作者重在于强调“长才”一词,“长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D.“怡情”表现在独处幽居之时;“傅彩”见于高谈阔论之中;而“长才”者则属于练达之士。

12.对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了如何“选读”的读书方法。

B.“犹如水经蒸馏”,用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剩下精华,使读者有所收获。

C.此句阐述了正确的读书目的。

D.“犹如水经蒸馏”,用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精华,使读者获取的知识、信息减少,价值降低。

13.对本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论述范围相当广泛,分三层论述:

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能塑造性格、弥补缺陷。

B.“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中“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的方法。

C.本文运用对比说理,如最后一层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D.本文是培根的一篇随笔。

谈,是谈论,有时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可能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没有差别。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14——17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下列句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5.对第(3)段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赞美了富春江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由景生情,由情明志,抒发了作者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C.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D.由景生情,由情明志,表达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欲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16.最能表达作者心境的句子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B.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C.结尾句写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

这是以动写静,寓静于动。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了水的清澈;空谷传响的蝉猿之声则正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绝。

五、(6分,每小题2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完成18——20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山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命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

B.颔联借用典故抒发被朝廷重用的理想与抱负。

C.诗人借用“闻笛赋”这一典故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9.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被贬的无奈与愤懑之情。

B.表现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C.表现乐观的精神与积极向上的力量。

D.表现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20.与诗中表达的情感特征不同的一句是

A.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Ⅱ卷(表述题80分)

六、(10分)

21、古诗词中有许多含有“风”字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

请写出三句。

(3分)

22、填写出谚语的后半截。

(3分)

(1)读书破万卷---

(2)人过留名---

(3)拳不离手---

23、请用一句或几句补出内容与生活相关的文字,并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分)  

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

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

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

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

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

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由此可见,------------------------------

7、(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

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

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

“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曰:

“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闲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

“请仲为长。

”越谢曰:

“臣不愿与诸君。

”少年疆请,乃许。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

于是越谢曰:

“臣老,诸君疆以为长。

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

”令校长斩之。

皆笑曰:

“何至是?

请后不敢。

”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

乃谓留侯曰:

“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

”留侯曰:

“与此两国约:

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

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

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

项籍已死。

春,立彭越为梁王,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有删节)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少年或谓越曰

(2)两龙方斗,且待之

(3)少年疆请,乃许

(4)畏越,莫敢仰视

2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

(2)臣老,诸君疆以为长。

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

(3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2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彭越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八、(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

进山东     

贾平凹

(1)第一回进山东,春正在发生,出潼关沿着黄河古道走,同车里有着几个和

尚一一和尚使我们与古代亲近一一恍惚里,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演义,我这是去了鲁

国之境了。

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

沉沉的胡

琴声从那一簇蓝瓦黄墙里传来,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

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

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现在。

(2)我的祖先,那个秦赢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书坑儒过的,但居山高为秦城,

秦城已坏,凿池深为秦坑,自坑其国。

江海可以涸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

之不息,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

其实,秦赢政在统一天下

后也来过鲁国旧地,他在泰山上祀天,封禅是帝王们举行的,我来山东,除了拜孔,

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像和力量。

接待我的朋友说:

哈,

你终于来了!

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

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

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轼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唯是一颗头颅,

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3)在曲阜,我已经无法觅寻到孔子当年真正生活过的环境。

如今以孔庙孔府

孔林组合的这个城市,看到的是历朝历代皇帝营造起来的孔家的赫赫然大势。

一个文

人,身后能达到如此的豪华气派,在整个地球上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这是文人的骄

傲,但看看孔子的身世,他的生前凄凄惶惶的形状,又让我们丈人感到一份心酸。

马迁是这样的,曹雪芹也是这样的,文人都是与富贵无缘,都是生前得不到公正的。

在济宁,意外地得知,李白竟也是在济宁住过二十余年啊!

遥想在四川参观杜甫草堂,

听那里人在说,流离失所的杜甫到成都去拜会的他的一位已经做了大官的昔日朋友,

门子却怎么也不传禀,好不容易见着了朋友,朋友正宴请上司,只是冷冷地让他先去

客栈里住下好了。

杜甫蒙受羞辱,就出城到郊外,仰躺在田埂上对天浩叹。

尊诗圣的

是因为需要诗圣,做诗圣的只能贫困潦倒。

我是多么崇拜英雄豪杰呀,但英雄豪杰辈

出的朝代,斯文是扫地的。

孔庙里,我并不感兴趣那些大大小小的皇帝为孔子树立的

石碑,独对那面藏书墙钟情,孔老夫子当周之衰则否,属鲁之乱则晦,及秦之暴则废,

遇汉之王则兴,乾坤不可久否,日月不可久晦,文籍不可久废啊!

(4)当我立于藏书墙下留影拍照时,我吟诵的是米芾的赞词:

孔子孔子,大哉

孔子!

孔子以前,既无孔子:

孔子之后,更无孔子。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5)我在泰山上觅寻我的祖先遏雨而避的山崖和古松,遗憾地没有找到这个景

点。

听导游的人解说,我的祖先毕竟还是登上了山顶,在那里燃起了熊熊大火与天接

通,天给了他什么昭示,后人恐怕不可得知。

而事实是秦亡后,就在泰山之下,孔庙

孔府孔林如皇宫一样矗起而千万年里香火不绝。

孔子就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吗?

泰山就

是永远的孔子吗?

登泰山者,人多如蚁,而几多人真正配得上登泰山呢?

我站在拱北

石下向北面的峰头上看,我许下了我的宏愿,如果我有了完成夙命的能力和机会,我

就要在那个峰头上造一个大庙的.我抚摩着拱北石,我以为这块石头是高贵的,坚强

的,是一个拳头,是一个冲天的惊叹号。

(6)古人讲:

登泰山而一览众山小。

周围的山确实是小的,小的不仅仅是周围

的山,也小的是天下。

我这时是懂得了当年孔子登山时的心境,也知道了他之所以惶

惶如丧家之犬一样到处游说的那一份自信。

(7)我带回了一块石头,泰山上的石头。

过去的皇帝自以为他们是天之骄子,

一旦登基了就来泰山封禅的,但有的定都远,他们可以采泰山祀天,也可以自家门前

筑一个土丘作为泰山来祀,而我只带回一块石头一一泰山石是敢挡的一一泰山就永远

属于我,给我拔地通天的信仰了。

27.简要赏析文章第一段中对“胡琴声”描写的妙处及作用(4分)

2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江海可以涸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之不息。

(2)英雄豪杰辈出的朝代,斯文是扫地的。

29.文章第5段中说“登泰山者,人多如蚁,而几多人真正配得上登泰山呢”,请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真正配得上登泰山。

(4分)

30.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九、作文(40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金可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

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

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学问越来越深厚。

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卓有成效的学者。

要求:

从你的生活中选取与材料主题类似的事例,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提示:

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答案】

一、1.D2.D3.C4.D5.A6.C

二、7.D8.B9.B10.C

三、11.A12.D13.A

四、14.B15.D16.B17.B

五、18.A19.C20.D

【评分】每题2分,共40分。

 

第Ⅱ卷(表述题共80分)

六、(10分)

21、

(1)夜来风雨声

(2)北风江上寒(3)东风不与周郎便

22、

(1)下笔如有神

(2)雁过留声

(2)曲不离口

23、

(1)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

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2)题目: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24、

(1)对说,告诉

(2)正,正当(3)答应(4)没有谁,没有人

25、

(1)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

(2)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

现在约好了时间却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

(3)(如果)君王允许把这地献给我们二人,我们二人今天向你致敬,既然不可以,后面不知道的事自然会知道。

26、言行一致、纪律严明、有军事才能、有谋略(举例略)

参考译文:

彭越,是昌邑人,别号彭仲。

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

陈胜、项梁揭竿而起,有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

“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

”彭越说:

“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

“请你做我们的首领。

”彭越拒绝说:

“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

”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

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

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

当时,彭越很抱歉地说:

“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

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

”命令校长杀掉他。

大家都笑着说:

“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

”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

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

众人都大为震惊,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

  汉王举兵追击楚军,却被项籍在固陵战败。

便对留候说:

“诸侯的军队不跟着来参战,可怎么办呢?

”留候说:

“齐王韩信自立,不是您的本意,韩信自己也不放心。

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战功累累,当初您因为魏豹的缘由,只任命彭越做魏国的国相。

如今,魏豹死后又没有留下后代,何况彭越也打算称王,而您却没有提早作出决断,您和两国约定:

假如战胜楚国,睢阳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给彭相国为王;从陈以东的沿海地区,分封给齐王韩信。

齐王韩信的家乡在楚国,他的本意是想再得到自己的故乡。

您能拿出这些土地答应分给二人,这两个人很快就可以招来,即使不能来,事情发展也不致完全绝望。

”于是汉王派出使者到彭越那里,按照留候的策划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