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88999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3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pptx

,第10讲主要动机与犯罪心理,郑莉芳四川大学法学院11.9,气质测试结果,共82份,剔除7份未完成的有效份数75份,5例均衡型,21例多血质222922,12例胆汁质+多血质,212067,9例粘液质29163,6份胆汁质11245,6份抑郁质40820,4份粘+抑501012,16%,28%活泼、敏捷情感易外露,6例多血+粘液混合型911127坦率热情,精力旺盛,沉着冷静迟缓深刻,情绪稳定耐力强灵活,气质测试结果,3份多血质+粘液质113148,3份胆+多+粘17131442份胆汁质+粘液质1712155,2份多+粘+抑29911,2份胆+粘+抑84108,2份胆+多+抑11110101份胆+抑1254101份多+抑2829,犯罪的动机,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种动机!

能意识到的动机和不能意识到的动机,动机过程:

体内失衡需要动机指向目标行为发现动机的过程:

(犯罪)行为(犯罪)指向目标(犯罪)动机需要体内失衡,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潜在的需要,一、侵财型犯罪心理,

(一)盗窃犯罪1、盗窃犯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修订)依盗窃的行为方式:

偷窃:

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分内盗、外盗和内外结合三种类型。

扒窃:

犯罪人直接接触被害人,采用掏兜或割包的方式窃取他人财物。

偷窃与扒窃的差异:

预谋型偷窃:

踩点选目标探规律犯罪预备实施机会型偷窃:

无目标视犯罪机遇而定时间地点空间合适实施冲动型偷窃:

强烈刺激或意外事件导致窘境临时起意实施,扒窃时间:

节假日、早晚高峰场所:

商店、车站、码头、影院和公交车、火车对象:

观察选择时机实施规模:

多为流窜、团伙作案,分工合作,转赃快犯罪前的行为:

人流量大机会多容易脱身,案例:

盗窃入罪标准,某日,被告人林某去到市中医院门诊部挂号收费处,趁被害人李某在排队交费时,盗走李某背着的购物袋内装有人民币200元的塑料袋一个。

此后李某发现被盗财物并从后追赶,被告人林某将扒窃的财物扔还给李某,后在逃跑过程中被保安抓获。

问:

林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以往盗窃罪必须达到一定数额才入罪。

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扒窃案件无论扒窃财物金额多少,只要实施扒窃行为就构成犯罪。

法院判决被告人林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2、盗窃的心理特点,A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的冲突需要畸形化需要:

过分追求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不关心精神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失去对低级需要的调节功能。

动机:

利欲型、贪欲型为主,据某少管所230例调查:

案例:

六进宫,郁某,男,40岁,由于好吃懒做,从24岁起,他先后因敲诈勒索、抢夺、盗窃、寻衅滋事被多地法院判刑5次,累计刑期达14年之久。

去年12月底,郁某再次刑满释放。

获释后成天混迹于网吧、歌厅等地。

后结识一名女友,也曾因吸毒、盗窃被处理过多次。

两人姘居后为了满足挥霍欲望,没过几天,郁某便重操旧业。

2月18日和2月25日下午,郁某窜至某小区,踹门入室,连盗3户居民,窃得金器、现金等案值4000余元。

事后他带着女友住进一家宾馆享乐。

3月23日下午,郁某又窜至某小区,连盗3户居民,共窃得现金、首饰等案值3800余元。

得手后,再次住进宾馆,吃喝玩乐。

问:

是什么原因导致郁某六进宫?

畸形的物质需要享乐满足方式直接、违法,不劳而获形成犯罪习惯,以犯罪为生,B错误的认知,价值观念错误:

利己主义至上,认知能力低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偏激或夸大社会矛盾享乐、敛富、特殊、经济困难、刺激、变态需要C情绪:

初犯:

侥幸与恐惧交错;累犯、惯犯:

情绪变化不明显,1、成功满足需要犯罪前进行巧妙踩点、技术高超,存在侥幸;,2、秘密性做贼心虚和恐惧,紧张、动作慌乱、易留下痕迹等。

3、得手后,情绪比较激动易迅速销赃、藏赃,案例:

特殊的盗窃,2010年,加拿大空军“明星”拉塞尔威廉斯上校,被检方指控涉嫌两起谋杀女性案,两起性侵犯案和80多起入室盗窃女士内衣指控。

拉塞尔威廉斯已婚,47岁,有4名子女。

他已参军23年,在加拿大军界广有声誉,曾是加最大的特伦顿空军基地司令官,还担任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的专机飞行员。

检方称:

威廉斯的汽车轮胎印与数起杀人和入室盗窃现场的印迹相符,而威廉斯无法提供案发当日不在场证明。

并且作案一般会选在周五和周六,随着入室行窃次数增多,犯罪等级最终上升到强奸和杀人。

警方在威廉斯家中搜出500多套女士内衣,至少分属于82位不同的妇女,而且威廉斯曾不止一次对部分妇女进行偷盗,甚至在对一名女子进行性侵犯后,第二天又潜入她家盗取内衣。

绝大多数受害者都以为内衣是不小心丢掉的,没有人会把这些现象同该地区发生的强奸杀人案联系起来。

问:

从心理学上分析,威廉斯的盗窃动机是什么?

性需要的转移在压抑的工作环境下,部分人的性爱好或性期望无法得到正常满足,需要借助特定的性对象符号才能释放。

案例:

特殊的盗窃,从2008年的2月至2011年2月,25岁的张某在某地共抢劫9次得手7次,期间对受害人拳打脚踢,作案后慌忙逃窜。

张某大专毕业后,在单位按时上下班后,频频抢劫独行女。

2009年3月8日晚,张某到某住处,用弹簧刀将户门玻璃撬下,割断木头门框,进入室内,来回翻找未见合适的,不过挂在阳台上的女性内衣刺激了视觉,他一手拉下晾晒的女式衣物,放进了口袋,作案后慌忙逃窜。

此后数次盗窃女性内衣达百余件。

问:

分析张某行为的可能动机?

1、抢劫女性内衣由于失恋后转嫁怨恨两年前女朋友提出分手,让他接受不了现实。

将心中怨恨转移向貌似女友的受害者身上。

2、偷窃内衣缘于恋物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恋物癖成因通常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

通常小时候与母亲等异性亲人关系非常密切,并渐渐开始关注女性。

兴趣和专注点,可能会转移到女性的某一个部位或经常使用的私密物品,比如鞋子、袜子、内衣、内裤、高跟鞋等。

出于道德压力,成年人会有意识克制自己的特殊心理,但不得已会表现在秘密的行为上。

抢劫?

盗窃?

D意志薄弱,1、受错误认知影响,经不起诱惑,易犯罪如不择手段积敛财富型2、犯罪意志顽固,多次犯罪得逞形成犯罪恶习反复强化犯罪习惯,刺激反应再刺激再反应,案例:

盗窃为何屡禁不止?

判决:

林某犯盗窃罪,罪名成立。

但因自首、悔罪、未满18岁而被判一年五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同时,法院发出“禁止令”:

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间进入网吧、夜总会、迪厅娱乐场所。

被告人林某(1995年2月出生)等人游手好闲,经常出入迪厅、网吧、KTV等娱乐场所。

为了满足出入娱乐场所的消费需要,2011年3月14日至21日,林某和同案被告人李某伙同他人先后四次到当地的苗圃基地盗窃橡胶苗等财物,共计9901元。

案发后,林某主动投案自首。

如何预防盗窃再次发生?

抵制不良消费,

(二)诈骗犯罪,1、诈骗犯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犯罪特点:

A案件数量多,涉案金额大。

B活动不断扩展。

地域延伸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转向内地、农村、跨境手段多样网络传销、交友、捐助;贷款诈骗,C智能程度不断提高,ATM机上外挂键盘、针孔摄像机,D团伙化越来越明显,电信诈骗案,电信诈骗案全过程:

上海某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一起电话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杨某勾结境外诈骗团伙,从2008年8月起先后骗得5名被害人430余万元人民币。

策划人、接听组、提款组、技术组分工明确。

策划与指令中心,3、诈骗心理特征,A认知特点:

灵活、自信、熟悉心理学察言观色利用一夜暴富心理、虚荣心、同情心等B情绪、意志变化不明显诈骗行为本身需要掩饰真实的心理活动,因此诈骗犯罪人心理一般不表象化。

C能力与个性冒险性、活泼、交际能力强、适应力强,案例:

天上掉馅饼?

请从案例中给出防止被骗的技巧:

某日凌晨5时30分,做生意的吕某提着大包小包往曲靖高快客运站赶路,突然走在前面的一个女子掉了一个钱包。

跟在后面的吕某低头一看,见钱包里面有一叠厚厚的百元大钞。

吕某正想叫住女子,突然后面冲上来一个男子,迅速捡起钱包,并且恶狠狠地对他说:

“嘘!

不要声张!

”吕某毫不在意,继续赶路。

没走几步,后面又冲过来两个男子:

“请你配合一下,跟我们走一趟。

”吕某觉得莫名其妙,一再表示自己不想分钱,继续向前走。

“你必须跟我们走,请你配合!

”随后两男子抓住了吕的手不放。

“我们是缉毒警察,怀疑你涉嫌贩毒,和前面那个女的是同伙”两男子“亮明”身份,表示一定要吕某协助调查。

迫于无奈和无助,吕某只好跟着两个男子上了一微型面包车。

被两名“缉毒警”带到一处隐蔽的路边后,吕发现,掉下钱包的女子也在另一辆车上,样子好像被控制住了。

把银行卡乖乖地交给对方。

“为了查清事实,我们必须对你进行全面调查,请配合。

”3两名自称是缉毒警察的男子说。

随后,两男子对吕包裹和身上进行搜查,“扣押”了包内的20多条香烟及他身上的6000余元现金。

见到吕某有银行卡,又说必须查看他的账户。

在对方威逼下,吕某无奈地说出银行卡密码,并,4,随后,其中一个男子下车走了,另外一人盯住吕某。

过了一段时间,先前下车的人回来了,两人嘀咕了一会后对吕说他们有新情况,要执行新任务,把银行卡还给他后,让他下车在路边等着,过一会儿会来接他。

吕下车后,两名“缉毒警察”开车走了。

5在路边傻站了一阵后,吕某方觉得情况不对,随即跑到附近银行查看自己的账户,发现卡上的46万元存款没有了。

意识到自己被诈骗后,吕跑到派出所报警。

D动机:

获得财物,实现金钱欲、享乐欲、畸形成就欲望,诈骗类型:

冒充身份诈骗、金融诈骗、保险诈骗、网络诈骗、街头诈骗、迷信、捡财物、调包、卖假物品等合同诈骗、中奖诈骗等,诈骗案例:

报警人陈某和王某称,2009年4月,经朋友介绍她们认识了一位厦门某生物科技公司的老板黄某。

黄某有意流露出他和该政府高官,是兄弟关系。

2009年6月下旬,黄某给两位受害人打电话,说手里有600万份某创业板股票的“原始股”,可分给她们每人30万股,“原始股”一旦上市可以暴涨50倍。

为了打消两人的怀疑,黄某谎称因这个创业板公司两次濒临倒闭,都是他出资鼎力相助,如今这个公司,要上市,老板为答谢“恩人”,送他600万支原始股。

第一次说谎,第二次说谎,第三次说谎,两位受害人跑到证监所打听,果然该股票即将上市,并且老板的信息也相符。

于是双方很快就签订购买股票的合同,受害人陈某和王某一共向黄某购买了60万份“原始股”,合同上还标明“锁股期是一年,2010年正式上市,”对此陈某和王某也欣然接受,并爽快地把60万元现金打到了黄某的账户。

第四次说谎,一个谎言轻松骗了60万,这对黄某来说是个意外惊喜。

2010年3月,黄某又骗两位受害人购买了另外8支,“原始股”,共计428万元。

时隔两月,黄某又以在新加坡开设生物科技分公司,邀请两位入股为由,骗了两人105万元。

至此,陈某和王某已经被黄某骗了500多万元。

两人已经有怀疑。

为了稳住两名受害人,黄某开始欲擒故纵,他逐渐给两人返回了100多万元的“分红”,直到那支创业板,股票上市,他才“东窗事发”。

经调查,黄某的公司运转良好。

问:

黄某诈骗的动机是什么?

追求诈骗成功的愉悦感有钱有权的成就感,第五次说谎,第六次说谎,第七次说谎,4、被骗人的心理弱点,A急需资金或销路冒充外商进行诈骗B贪利心理“带头大哥777”、非法集资C对特定组织或媒介的依赖打着政府、院校、军队等相关单位牌子诈骗D麻痹心理钱币或有价证券调包E盲目轻信F利用腐败心理利用行贿勾结政府官员,为行骗创造条件,思考:

以最常见的1种街头诈骗为例,试分析为何被害人容易被骗?

1、以找工作为名2、丢包分钱3、封建迷信4、以合伙做生意为名5、以搭便车为名6、其他名义,(三)抢劫犯罪,1、抢劫犯罪: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人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将公私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

2、特点:

A犯罪目的:

取财,以伤害威胁为手段B犯罪人:

多为青壮年,反应迅速,易逃脱C犯罪时间:

冬夏高峰,夜晚高峰D地点:

偏僻、钱财较集中处E预谋性和偶发性的抢劫。

抢劫的手段有多少?

传统形式:

刀、斧、棍棒、枪支其他形式:

电击、麻醉、催眠石灰粉、盐酸、白酒喷洒眼睛冒充公安执法人员女性色相勾引,男犯罪人抢劫飞车抢劫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车上抢劫,3、抢劫的犯罪心理,A认知特点:

反社会的野蛮英雄观不劳而获的敛财观B情绪特点:

情绪不稳定,反应速度快,强度高。

犯罪时情绪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在财物上一旦反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C意志特点:

抑制犯罪的意志薄弱,犯罪意志较坚定。

D抢劫动机特点,物欲型:

长沙枪击案12月4日11时26分许,受害人郭某(男,41岁)乘车前往芙蓉南路新姚路口附近一银行取款,取完钱后欲上车时,遭到一名犯罪嫌疑人开枪抢劫,郭当场死亡,其携带的4.5万元现金被抢走。

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离现场。

犯罪前,曾数次徘徊于银行对面的电话亭进行观察。

案发前几分钟监控显示,犯罪人仍然坐在电话亭旁边等待时机。

戏谑刺激型:

报复型:

传销受害后报复劫财,二、暴力犯罪心理,暴力犯罪:

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方法为特征的一切犯罪行为。

直接规定暴力要件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抗税罪、强迫交易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抢劫罪、妨害公务罪、妨害作证罪、强迫卖血罪等等。

间接规定暴力要件“叛乱”、“暴乱”、“强制”、“绑架”、“殴打”、“聚众扰乱”、“聚众斗殴”、“劫夺”、“暴动越狱”、“强迫”、“阻碍”传统暴力犯罪爆炸罪、放火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1、认知特点:

认知水平低,思维简单、道德观价值观歪曲“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哥们义气”亡命徒的英雄观,近几年来广州市女性杀夫杀女的恶性暴力犯罪有明显增长:

一、认识能力差。

遇矛盾或不法侵害时,不知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往往感到求助无门,或因为觉得是家事、私事,不想不愿外人知道,极易采取极端手段去解决,从而犯罪;,二、控制能力差。

女性较为情绪化,受到刺激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出现问题往往容易走极端。

2、情绪特点:

A愤怒不满生气愠怒激愤大怒暴怒当情绪不可抑制时,愤怒情绪会驱使行为人处于亢奋状态,对犯罪目标甚至第三人发动攻击,且不计后果。

B怨恨多发生在内向性格的人,长期受挫折压抑得不到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或遭遇某个事件,易产生攻击。

马加爵案,C嫉妒:

由于别人幸福或成功伤害了行为人自尊心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嫉妒可能转化为愤怒、怨恨、甚至仇恨。

北京老教授被杀案:

2006年,一位照顾独居老教授的保姆陈某居住在雇主家中,丈夫多次力劝不回,嫉妒最终导致恼羞成怒,在酒后与老人和陈某的拉扯中砍死了老人,砍伤了陈某。

事后才发现,陈某之所以不回家,是想侍候老人过世后可以继承百万家产,让家人过上温饱生活。

D恐惧,偷窃被发现,转而杀人灭口。

3、意志特点:

A自制力失调不能有效控制不良情绪、不正确压抑不良情绪B易受暗示、顺从或模仿诱因的暗示可能是无意识的团伙中的从犯多半是顺从心理暴力的模仿,4、杀人的种种动机,A利欲动机:

赌博杀人B性欲动机:

强奸杀人、虐待杀人C报复动机;挫折、侵害、被害妄想D逃避动机:

摆脱纠缠、灭口杀人E自我实现的动机:

政治暗杀、列侬案杀害列侬的凶手歌迷马克大卫查普曼自称:

“他是一个成功人士,而我却一文不名。

我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引起人们对我的关注。

”,案例1美国杀弟案:

2009.12.4,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一名17岁少年日前受电视剧中连环杀手的“启发”,残忍勒死自己只有10岁的弟弟,将尸体抛弃在公园。

11.29晚上,不知为何,兄弟俩发生口角并扭打在一起。

安德鲁竟然萌发杀机,他仗着力气大把康纳的头紧紧夹在腋下,在其眩晕后拖到厨房,然后戴上手套死死掐住弟弟的脖子,直到20分钟后有鲜血从弟弟的鼻子和嘴巴里流出才松手。

安德鲁随即冷静地将尸体摔到汽车后备箱里。

他随后驾车前往女友家约会,最后孤身来到距离案发现场有150公里的一处寂静的公园将尸体丢掉。

安德鲁于11月29日晚上向警方自首。

在警察面前讲述杀害弟弟的过程时,安德鲁非常冷静,没有表现出一点悲伤和内疚。

他称:

自己从14岁开始就不断有杀人幻想,比如割断他们的喉咙看着血液喷出,而杀死亲弟弟让他实现了愿望。

他还声称:

杀害弟弟的那天上午,他曾拿着把刀站在熟睡的父亲身边,想着是不是要把父亲杀掉。

据悉,安德鲁将被当作成年人受审,但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不大。

安德鲁的老师称,安德鲁在学校里一直是个成绩很好的优等生。

分析杀人动机:

“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看到一个汉堡包在面前时,只有吃了它才能得到满足。

”,A杀人幻想被推测为对“权力的欲望”。

其发生常与当事人幼年孤独、缺乏亲情有关。

如果人在幼年最可怕的体验是恐惧,那么就会渴望自己强大并暴力。

B“心结型”犯罪者。

这种人平时看起来十分正常,但生活中有过某种心理创伤,一旦受到刺激就可能引发犯罪,并具有意外性、变态性和严重暴力性等特点。

C相对剥夺是心结之一。

他一直憎恨弟弟的出世,抢走自己在家庭的中心位置。

父母可能忽视了他的某种感受,导致他最终杀害自己的弟弟。

案例2大兴灭门案,案情脉络:

2009年11月22日,李磊买了北京去深圳的火车票。

23日与朋友在一起喝酒,晚上10时到家,用早已准备好的钢刀先后将妻子、妹妹、父亲、母亲和两个儿子杀死,然后开车离开。

24日晚8时,坐火车到深圳待了两天28日上午9时到达三亚,当晚7时左右被抓获。

为了掩饰恐惧,逃亡途中每天花费上万元。

当警方讯问他为何要对亲人下毒手时,他说了两点:

一是父母对他的管教太严,二是妻子争强好胜。

犯罪中的心理变化,当他回到家时,妹妹李灿在自己房间里正玩电脑,父母和妻子以及两个儿子都已经睡下。

他先是来到次卧用刀将妻子杀死,随后又来到妹妹房间将其杀害。

接着,又将听到声音不对而赶来查看的父母捅死。

在杀自己两个儿子时,李磊犹豫了他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抽了一支烟,大约半个多小时后,“想到自己逃亡后两个儿子没人照顾”,便来到主卧,闭着眼睛将孩子杀害了。

分析杀人动机,1、有明显的预谋性。

首先,提前购买去深圳的火车票做好逃亡准备,并提前告知员工带家人去旅游;其次,作案前先给妻子打电话让其晚上回家看孩子。

种种迹象表明,作案目的是不留活口。

2、自尊受到损害,个性被压抑父母期望值过高,言行评价不恰当甚至伤害;而妻子争强好胜,两人存在明显个性差异。

李磊内向、不善沟通,易造成内心抵触,抵触情绪积累渐趋形成厌世心理,当受到某种事件影响或刺激时,就产生暴力行为。

3、诱因:

拆迁款的支配权李磊一家所居住的村要拆迁,拆迁补偿共有6套房子+200万现金。

李磊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希望能够支配这笔款项。

但由于他任性与挥霍,父母与妻子均不同意。

长期家庭积怨是此次杀人的不良心理基础,拆迁款引发矛盾是主要诱因。

链接:

美国灭门案,1971年,在新泽西州一幢古维多利亚时代的住宅中,巡警发现5具被枪杀的尸体,分别是约翰李斯特的母亲、妻子、女儿和两个儿子。

经调查,约翰李斯特就是凶手,但犯罪理由却匪夷所思。

在给当地牧师的信中,他讲述自己没有能力赚到足够的钱,家人被迫减少了对宗教的热情。

为了让他们忠诚于信仰,他经过深思熟虑,以上帝的名义,让“大家都上天堂去过幸福的生活了”。

同时,因“自杀会妨碍他进入天堂之门”,他自己没有自杀。

这个狡猾的凶手从此失踪了18年,直到“美国最想捉拿的人”这一节目关注到。

李斯特才被发现以另一个名字再次结婚,成为第二任妻子眼中“善良、内向并十分温柔的人”。

如何预防消极情绪的积累?

倾诉是最好的释放如果有人与潜在的犯罪人谈话、做工作,释放消极情绪,是很有效的方法。

当事人自身也希望有人疏导,希望消极情绪和心中的郁闷能够得到发泄。

然而现实恰恰没有人来帮助。

可以借鉴基督教的做法,成立专业组织进行常规咨询或倾诉。

三、智能犯罪心理,传统的智能犯罪:

诈骗、招摇撞骗现代智能犯罪:

高科技犯罪1、高科技智能犯罪的心理特点:

A动机多样化物欲型:

盗取网上银行账户游戏型:

黑客报复型:

窃取信息贩卖、入侵安全系统和植入病毒信仰型:

利用邪教、政治信仰窃取情报、发布反社会言论,危害国家安全,2、认知特点,A智力水平高。

智力与学历较高化学教授制毒案具备计算机操作水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且具有创造性B思维偏执坚守信念,不顾道德评价及是否合法C法律意识薄弱很难区别犯罪与利益,3、情绪特点,A自信,较为冷静,能够处理繁杂的程序B缺乏道德感网络行为完全自由,不需要负责;无法直接感知行为的危害后果(如网上色情)4、意志特点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意志力抵制经济利益和刺激感的诱惑力薄弱,两例智能犯罪:

2007年5月25日,一些网络黑客攻击湖南省红十字会网站,将慈善捐款账号改为个人账号,6名涉案人员已经全部被抓获。

2006年4月2日,大学生唐某无意间发现中国建设银行网页上登录网上银行输入密码次数是无限制的,他马上想到利用开户名和证件号码随意输入的漏洞,在网上银行可以套取储户较为简单的密码,然后获取银行储了蓄解存网折络银信行息流,程通过磁卡读写器将所窃信息复制出该储户存使折用。

磁再卡读通写过技这术张“假存折”,他们就能在建行的多媒体终端服务机上将储户的钱转账到其他银行卡套取现金。

于是,他立即叫来两个老乡,经过一番实践后,3人发现这个办法确实可行。

到当年4月10日,他们已成功获取了9名储户的资料和密码。

于是3人来到中国建设银行朝阳分理处,在终端机将共计46860元取出并平均分赃。

熟悉编程技术,END,郑莉芳,四川大学法学院13981850224,Z;cd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