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9145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 寂静的春天.docx

高考语文必修三总复习讲义第6课寂静的春天

第6课 寂静的春天

1.走近作者

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2.相关知识

科普文章的特点:

(1)短小性。

科普文章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

科普文章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

科普文章要以优美的文字、形象的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

科普文章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些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1.注音

(1)啮齿(niè)   牲畜(chù)   骨骼(ɡé)

栖居(qī)拨弄(nònɡ)螺旋(luó)

滞留(zhì)

(2)弄

    畜

2.写对字形

(1)

     

(2)

(3)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足”是个象形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下部是一只脚趾(止)朝上、脚跟朝下的左脚之形。

“足”本义是脚。

如“非利足也”。

后来引申为形容词,当“充足”“足够”讲。

“足”是个部首字。

在汉字中,凡有“足”的字大都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如“跟”“踵”“跳”“蹈”等。

“足”也可以表音,作声符,如“促”“捉”“龊”等字。

 

3.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

B.人们担心,谈判失败会导致希腊退出欧元区,并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其他陷入困境的经济体产生连锁反应。

(√)

C.老校长性情极温和,却是一个绵里藏针的人,在原则问题上,他向来是非分明,一丝不苟,对师生要求严格。

(√)

4.辨析近义词

(1)轻率·草率

[辨析]二者都有“随便”之意。

轻率:

指说话做事随便,未经过慎重考虑。

草率:

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①俄罗斯外交部负责朝鲜半岛事务的大使表示,朝鲜“不应该采取轻率的言行”,暗示朝鲜要进行自我克制。

②他在记者会上,承认自己办事处的账目出现了错误,但否认有违法行为,称只是会计工作草率所致并为此道歉。

(2)倾泻·倾注 

[辨析]倾泻:

指(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倾注:

指由上而下地流入;(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①画家们以适合自己的语言形式,把对自然、对民族、对生活的爱倾注在画面上,让人们观后颇有感触。

②屋顶奇妙的倾斜设计加上开的那扇小小天窗,让阳光在午后倾泻进来。

(3)稳健·稳固

[辨析]稳健:

①平稳而有力,多用来形容步伐、发展趋势等;②稳重,不轻浮,用来形容性格或处世态度。

稳固:

①安稳而巩固,多用在地位、政权、形势等方面;②使稳固,不动摇。

①印度—新西兰自由贸易将帮助两国建立更稳固的贸易关系。

②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不存在“硬着陆”风险,应该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主基调。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

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和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的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意。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

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如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

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气候极寒冷并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

主要是二氧化碳。

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

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也抱有敌意。

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

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是个酷热的地狱。

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

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

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之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他的口号是:

“把火星改造成为花园吧!

”——通篇都是私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都对火星或者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

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

我可不愿意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的、很舒适的小飞船。

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

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的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迫使人民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

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

②突出“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处画线部分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情况。

第二处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以小飞船比喻地球,用触礁、漏水比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3.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论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

②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为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

4.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

②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

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二、基础训练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啮齿(niè) 牲畜(xù) 森林(shēn) 塑造(sù)

B.稳健(wěn)栖居(qī)漂浮(piǎo)滞留(zhì)

C.急躁(zào)螺旋(luó)覆盖(fù)步履(lǚ)

D.骨骼(gé)隐秘(mì)瞬间(shùn)弄堂(nònɡ)

解析:

A项,畜chù,森sēn;B项,漂piāo;D项,弄lònɡ。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其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解析:

A项,不孚众望:

指不能使大家信服。

此处望文生义,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B项,呼之欲出:

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

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

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解析:

A项,“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

不合逻辑。

C项,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工作中去……句式杂糅。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D.③①⑥②⑤④

解析:

“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①紧跟其后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⑥与现代艺术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②⑤④自成一体,并与“唯其如此”衔接。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

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

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②也要治理互联网;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写法归纳

1.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作者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句子来感染读者,让读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唤起人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如“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等。

2.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

为了加强说明效果,作者综合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运用对比手法,加强说明效果

为了加强说明效果,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进行阐述。

如第一段,为了说明人类在20世纪对大自然的改变力度,作者先说明在以前漫长的历史中,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然后作者再说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改变。

在这里“漫长”与“极短”相对,“较小”与“有效”相对。

再如第四段中“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作者把人类那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与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形成对比。

◎写法精讲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常用方法:

(1)运用对比突出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运用对比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名著印证

请在所学课文中找出一个运用对比手法描写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二十年后,“我”回到故乡,再见闰土时,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旧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微写作训练

请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字数在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2.和蜂鸟相比,啄木鸟的个头就大多了,啄木鸟不但在体型上比蜂鸟占据优势,在养儿育女方面也比蜂鸟得到的益处多。

蜂鸟每天不辞辛苦,四处采蜜,也最多只能喂饱2只雏鸟,而啄木鸟只需要在自己的鸟窝前用它那斧锯般的嘴在树木之间啄来啄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食物了。

◎课内素材

在雷切尔·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

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爱护环境”“敬畏自然”“和谐”等

◎精彩运用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

一场海湾战争,将碧波万里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死亡之海。

原油覆盖着人类生命的摇篮,扼断了海鸟们的生存之路。

一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给人类留下难以医治的后遗症,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

中国的本溪市曾为浓烟所笼罩,被世人称为“从卫星上观察不到的城市”。

这样的教训举不胜举。

环境污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灭绝着生物物种!

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订的。

在四十余年后,《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而且变本加厉。

将人类带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

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许多事实的真相被隐瞒和蒙蔽。

许多人因为无知,陷人类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不知。

◎阅读延伸

大自然在反抗

雷切尔·卡森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生物学家布里捷说:

“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

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

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

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

化学控制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

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

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

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

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的活动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

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

昆虫学家伯特·麦特卡夫说:

“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

”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托马斯·赫胥黎勒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

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

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

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的汁液去喂养幼蚁。

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用昆虫充积在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

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

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

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

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

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

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你会说:

“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

”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

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

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

“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