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9787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人教版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等,在法国及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利哈乔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D.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注册心理咨询师。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花鼓戏表演等民间艺术活动引入课堂,更多学生受到了湖南传统文化的熏陶。

B.最近,长沙湘府路高架桥顺利通车,极大缓解了南部城区的通行压力,满足了沿线区域的交通。

C.因为能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的原因,《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自国庆节上映以来,票房一直不错。

D.最近长沙的天气真的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大家切忌不要随便脱衣,防止病菌入侵。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

张唯诚

①在古代,炼金术士声称他们能将铅之类的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数据科学家正在将大量数据变成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黄金,但价值胜似黄金。

数据科学家可以说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②英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中指出,今天全世界存储的信息中,书和磁带只占不到两成,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

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近两年的数据产生量就占到总数据量的90%。

一家互联网研究公司预测,人类产生的数据还将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③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来自于他们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而对这些事实的记录就是数据。

例如,生物学家测量了成千上万个细胞,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天文学家观测了恒星、星系和太空中的各种能量活动,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地球科学家收集到世界各地的有关水、风和气流的资料,从而也形成了大量数据。

④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用于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利用数据做各种各样的事。

在美国,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每当飓风来袭前,超市中的草莓糖霜果塔饼干便特别抢手,这时的销售量会比平时增加7倍,而在暴风雨天气来临前,啤酒的销售也特别好,于是超市便知道在这种时候及时补充货源,从而令销量大增。

数据还给警察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

在那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可以派上用场,警察们使用这些数据预测犯罪的高发时间和地区,从而合理地调配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

⑤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

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⑥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

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

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

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

分析这些数据,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

⑦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02期,略有删改)

3.请说说文章的题目好在哪里?

4.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

5.信息提取有误的一项是()

A.《大数据》中指出,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

B.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

C.在犯罪率高的城市,警察们可以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

D.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可以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6.假如你成了数据科学家拥有了神奇的魔力,你会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哪些难题?

(至少列出两种,文中例子除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

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

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

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

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

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③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

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

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儿子连忙解释:

“不是的。

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

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

”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

添福添寿。

儿子依了他。

④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⑤季陶民有一个脾气:

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

叶三不需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⑥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对叶三可例外。

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谄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⑦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唔!

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诗: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乱。

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

叶三说:

“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⑧季陶民最爱画荷花。

他画的都是墨荷。

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李画多凝重,季陶民飘逸。

李画多用中锋,季陶民微用侧笔。

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陶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

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

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问叶三:

“如何?

”叶三说: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

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

“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

“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⑨他把季陶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迁听涛”。

一问,是日本人。

迁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

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

“喔!

真好!

真是神品!

⑩迁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迁听涛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7.小说题目是“鉴赏家”,第一段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叶三卖果子,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8.赏析第五段划线句“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9.第六段划线句“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0.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

为什么?

(三)(哲理小品)阅读下面小品文,完成后面17——18题。

(共4分)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

水上飘?

不会吧?

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

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

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

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

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

“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 

两所长相视一笑:

“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

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

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11.、看到正所长飘过水面时,他的反应是“           ”,看到副所长飘过水面时,的反应是“           ”(2分)

12.、仔细品读短文,理解文意,请写出读后得到的启示。

(2分)

我的启示:

                                                              

(文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

那座悬崖就陡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求道,“我没法——”

“再见!

”其中的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拐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昏眼花;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正奇怪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夕阳落山了,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不下去!

”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哭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3.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

14.文中能概括第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15.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词“经验”指的是什么?

16.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哪个方面的描写?

17.第6段中划横线句是文中的伏笔,与之相照应的是哪一句?

18.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试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

三、句子默写

19.名句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次北固山下》中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并且含蓄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

21.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尊君”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3.阅读乙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诗歌鉴赏

24.阅读诗歌,完成下面两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作文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

苏轼亦感慨:

人生如逆水旅,我亦是行人。

高晓松轻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生活是一本古老厚重,而又现代感十足的书,需要我们用心解读,品味,深思。

请以“谢谢你,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4、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