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9880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docx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作物育种学:

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有性繁殖:

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天然异交:

区别于人工杂交,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自交不亲和性:

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雄性不育性:

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Hardy-Weinberg法则:

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即没有选择、突变、遗传漂移等影响的体系中,经过若干代群体内个体间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各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再发生改变,即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杂种优势:

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种质:

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

◆种质资源:

凡是能够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种、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生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等,也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基因资源。

◆原生境保存:

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

◆xx生境保存:

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

◆育种目标:

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

或者说对育成品种在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也可以说对选育品种进行生物好俄经济目标的设计。

◆引种:

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角度来讲,引种系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

◆驯化:

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杂交育种:

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回交育种:

把供体的目标性状通过回交导入受体的育种方法。

【(a*b)*a】

◆轮回亲本: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

也是有利性状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

◆非轮回亲本:

只有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也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又称供体亲本。

◆逐步回交法:

在同一回交方案中同时转移几个目标性状基因(独立遗传的)。

◆聚合回交法:

在几个不同的回交方案中分别转移不同的基因,最后将它们组合于同一个体。

◆诱变育种:

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成就:

育成大量植物新品种;提供大量优异的种质资源。

◆远缘杂交:

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倍性育种:

◆高光效育种:

通过提高作物本身的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杂交种品种:

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的F1植株群体。

◆孢子体不育:

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

特点: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全部正常,结实亦正常,但杂种二代不育基因分离重组,将有不育株产生。

◆配子体不育:

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

特点: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有不育和可育两类,且各占一半。

◆主基因不育:

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

◆多基因不育性:

指由两对以上的胞质基因与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的。

◆生态型:

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选择:

对育种材料选优去劣,对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固定优良性状

◆配合力:

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形状指标的大小。

◆一般配合力:

指一个纯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

◆特殊配合力:

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又称为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

◆测交:

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

◆测验种:

指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测交种:

测交所得的后代。

◆核质杂种:

具有来源于不同种或不同系统的核与细胞质所形成的杂种。

◆雄性不育:

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

有质核互作不育和核雄性不育两类型。

◆质核互作不育(胞质不育):

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

◆混合法:

将M1每株主穗上收获几粒种子,混合种植成M2,或将M1全部混收后随机选择部分种子混合成M2从中再选择单株和进行产量鉴定。

◆多倍体:

指体细胞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

◆染色体组:

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的一组染色体。

◆同源多倍体:

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

由不同属间个体杂交得到的F1经染色体加倍而成。

◆单倍体:

指具有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

(一倍体和多元单倍体)

◆作物抗病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如环境条件适宜出现某种病害流行时,农作物某品种对这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程度较轻,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轻都称为抗病性和耐病性。

◆作物的抗虫性:

指寄生植物所具有的抵御或减轻某些虫害的侵袭或危害的能力。

◆致病性:

包括毒性和侵袭力。

◆毒性:

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是一只质量性状。

◆侵袭力:

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速度和强度。

◆生理小种:

根据病原菌致病性差别划分的类型,也成毒性小种。

●所有生物进化取决于三个因素:

变异、遗传、选择。

●良种的双重含义:

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

●作物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植物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两种特殊形式:

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

●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的高低确定的。

自然异交率≤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50%——100%是异花授粉作物;其他的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品种的特性DUS: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作物品种类型:

自交系品种;杂交系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杂交品种育种两个程序:

亲本自交系育种;杂交组合育种。

●作物起源中心可分为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作物起源中心两个特征:

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收集种质资源的方法:

直接考察收集、征集、交换、转引。

●种质资源保存分为原生境保存和非原生境保存。

保存方法有:

种质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技术。

●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包括:

性状、特性的鉴定与评价及细胞学鉴定。

●本地品种资源包括:

农家品种和当地长期推广种植的改良品种。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

●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品种要具备:

株型紧凑,杆硬不倒,生长整齐,成熟一致,结实部位适中,不裂荚,不落粒等。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机械化需求。

●产量是遗产特征特性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源要足,库要大,流要畅,三者协调。

●引种材料可以是:

繁殖器官(种子)、营养器官(树的枝条)、染色体片段(质粒)。

●引种的影响因素:

温度、光照、维度、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海拔、植物发育特性。

●改良株型的目的是:

改良作物的受光态势,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

●作物生态型按生态条件可分:

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

●选择基本原理: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选择促进变异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选择育种鉴定的原则:

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客观准确。

●杂交方式:

单交或成对杂交、复交。

●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

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耔传法。

●轮回亲本选择:

综合性状优良;存在一两个待改进的性状。

●非轮回亲本选择:

必须具备弥补轮回亲本缺陷的目标性状,而且十分充实。

●回交的遗传效应:

每回交一代,非轮回亲本遗传物质在原基础上减小一半。

●当导入数量性状基因时,回交工作是否成功,以及回交工作进展的难易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的数目(数目增加,后代出现的比例降低),二是环境对基因表现的作用。

●自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自交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活力衰。

●异交的遗传效应:

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物理诱变剂类别: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粒子辐射、其他物理诱变剂、航天搭载。

诱变材料是种子、花粉、子房、营养器官以及愈伤组织。

处理方法:

外照射和内照射。

●化学诱变剂:

烷化剂、叠氮化钠、碱基类似物、其他化学诱变剂。

●选育自交的原始材料有三类:

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各类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或人工合成群体。

从上述品种群体和●品种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统称为一环系。

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成为二环系。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受配子体控制,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受花粉亲本的基因型控制,表现在雌雄二倍体之间的相互抑制作用。

●质核互作不育的一个特点是能实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并能通过三系法将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恢复系选育的方法:

测交筛选法、杂交选育法、回交转育法和人工诱变法。

●群体改良的意义:

创造新的种质资源、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

●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成株期鉴定和苗期鉴定、离体鉴定。

●选育抗虫品种的方法:

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远缘杂交、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多系品种、轮回选择及双列选择交配法、抗性品种的利用策略。

●抗病性机制的种类:

抗侵入、抗扩展、避病、耐病。

●抗虫性机制的种类:

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

●抗病性的遗传:

主基因遗传、微效基因遗传、细胞质遗传。

●自交系改良的目的:

在保留优系全部或大部分优良性状并保持其高配合力特性的前提下,改良它的个别不良性状,提高优系的利用价值。

●品种审定的程序:

申请、受理、品种试验、审定、公告。

●品种推广方式:

分片式、波浪式、多点式。

●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

(1)机械混杂。

防止:

xx防杂保纯措施。

(2)自然杂交。

防止:

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

(3)自然变异。

(4)微效基因分离重组。

防止:

在尚未稳定的群体中选株自交,使之达到纯合,增加品种群体中个体的遗传稳定性。

(5)自然选择。

防止:

尽量减少长期的自然选择,保持品种原有的遗传平衡状态,或者加强人工选择,保留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

(6)不正确的人工选择。

防止:

人工选择时要注意原品种的典型性,不宜强调单一性状的选择,同时,要保留较多的个体,以免发生随机漂移。

(7)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表型变化。

防止:

选择适宜环境栽培。

★作物育种学任务?

性质?

任务:

a创造优良品种;b保持和提高优良品种的种性。

性质:

a人工进化的科学;b以遗传学进化论为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c应用科学;d实践性强。

★自交的遗传效应?

a使杂合基因型逐渐趋向纯和,是纯合基因保持不变;b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连续自交则使初始的基因型不断转向为不同的纯合基因;c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异交的遗传效应?

a形成杂合基因型;b增强后代生活力。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

自花授粉作物:

a基因型纯和,表现型基本一致;b遗传性相对稳定;c自交不衰退,不同个体间基因型一致。

异花授粉植物:

a基因型杂合,表现型多种多样,典型的异质杂合群体;b它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c自交生活力衰退,异交产生杂种优势。

常异花授粉:

a整个群体是一个异质群体;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不严重;c自交后代生活力衰退不严重。

★种质资源的作用(重要性)?

a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b稀有的特异种质资源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c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d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地品种资源包括特点?

a对本地区自然条件具有较高适应性,对当地不利的气候、土壤因素以及病虫害有较高的抵抗能力和忍耐能力;b在遗传上地方品种具有遗传多样性,群体多是混合体;c在杂交育种时可作为一个亲本加以利用。

★制定育种目标的意义?

a有目的地搜集种质资源;b确定品种改良的对象和方法;c有计划的选配亲本;d确定对育种材料的选拔的标准,鉴定的方法和栽培条件。

★高产育种的策略?

a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b合理的株型;c高光合效率;d合理的源库关系。

★引种的基本原理?

基本步骤?

规律?

原理:

a气候相似性原理;b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

步骤:

a引种计划制定与引种材料收集;b引种材料的检疫;c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与评价。

★选择育种优缺点?

优点:

简单易行;育种年限短;能保持原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

缺点:

不能有目的的创造变异;有利变异少选择率不高;应用在个体选择时,容易导致遗传基因贫乏对复杂条件适应能力差;

到淘汰劣种的需要。

★xx的优缺点?

a方法麻烦、费工、要求技术严格;b选择比较准确可靠,效果好;c可以进行単株后代检测,对改良自花授粉的作物品种群体效果明显;d对于异花和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经单株选择后反而破坏了品种的群体结构导致生活力和适应性衰退。

★鉴定的一般方法?

a根据鉴定所依据的性状:

直接鉴定、间接鉴定;b根据条件:

自然鉴定、诱发鉴定c根据地点:

当地鉴定、异地鉴定。

★杂交育种分类?

遗传机理?

a组合育种:

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

遗传机理:

基因重组和互作。

b超亲遗传:

将双亲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累加于同一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形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遗传机理:

基因累加和互作

★选配xx的原则?

a双亲都要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有缺点尽可能互补;b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c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互补杂交;d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杂交技术与方法?

a调节花期,使父、母本花期相遇。

方法:

分期播种;对有明显春化阶段的作物,进行纯化处理;延长或缩短光照;地膜覆盖,增施或控制施用肥料,调整密度,中耕断根以及剪除大分蘖等。

b控制授粉,使母本接受杂交计划内的花粉。

方法:

在母本雌蕊成熟前人工去雄或隔离。

c授粉后田间管理。

方法:

杂交后在穗或花序下挂牌做标记,标注亲本名称,并定时检查补缺。

★恰当的矮化意义?

a扩大群体数量;b有效利用水肥;c增强抗倒伏能力;d提高收获指数。

★育种特点?

a能够创建和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b对后代群体一般不进行选择;c对异花授粉作物要在隔离状态随机交配,打破基因连锁,达到遗传平衡。

★杂交育种程序?

a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b选种圃;c鉴定圃;d品种比较试验;e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

★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a加速世代进程;b改进育种程序;c加快种子繁殖。

★单倍体技术用于育种工作的优点?

缺点?

优点:

加速育种材料的纯合;提高选择效果;缩短育种年限,节省人力、物力

缺点:

单倍体的产生是随机的,基因型是未经选择的;出现理想基因型较少;在一个群体中,单倍体的频率难以预测。

★系谱法?

第一年(P):

亲本选配,配置组合。

第二年(F1):

播种方法:

按组合点播,小麦株距10cm。

任务:

a评定优良组合,淘汰不良组合;b针对组合缺点配置三交种或双交种;c去杂去伤收货方式:

按组合混收。

第三年(F2):

播种:

按组合点播,如对照株距6—10cm群体大小2000—6000株。

任务:

在优良的杂交组合中选优良单株。

收获:

分株收获、脱粒;室内复选,编号。

第四年(F3):

播种:

按组合点播成株行(系统),株距4cm。

任务:

先选优良系统,再在优良系统中选优良单株。

收获:

按系统收获中选单株,分株收获,脱粒编号。

如果系统性状基本整齐一致且优良,选定单株后混收,下年提早进入产量比较试验。

第五年(F4):

播种:

按系统把中选单株点播成系统组成系统群。

任务:

从优良系统中选优良单株。

重点:

选优良一致的系统,下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收获:

按系统群、系统收获中选单株,分株收获,脱粒编号。

优点:

a对于质量性状和简单的遗传数量性状,系谱法皂甙选择能较早集中精力选择优系;b系谱法对家系记载清楚,针对历史表现评定取舍。

缺点:

a从F2起进行严格选择,中选率低,特别对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效果差,因而不少优良性状被淘汰;b系谱法年年选

★混合法理论依据?

许多优良性状是数量性状,进行早代选择可靠性差;早代纯和个体少,选择容易丢失好类型;不进行人工选择,但受自然能选择的影响,容易形成较强适应性。

★混合法优缺点?

优点:

a高代进行选择可以提高选择优良基因的准确性b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有利于发展其抗逆性和适应性使群体的性状向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方向发展。

缺点:

混合法高代选株,选择数量大,后期工作量大,需要的年限也较长。

★集体混合法?

方法:

从F2选株,每个组合按类型分为若干集团,以后世代按集团混播,待性状基本稳定后,从各集团中选株,下年种成株行,以后选择优系参加产量比较试验。

优点:

保留丰富的变异类型,减少不同类型间的互相干扰。

★衍生系统法?

在F2或F3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各世代均按单株选择。

优点:

a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早代选择能较早地掌握优良材料,中后期混播,产量性状又不易受排斥;b在两次选择之间进行选系,其遗传力和可靠性高于系谱法的选株,同时比系谱法工作简单;c吸取了混合法能保留多样类型的优点,又克服了混合法自然选择某些性状被消弱的。

缺点;和混合法相比能集中精力选择优系可减轻后期大量选择的麻烦,并能提早世代,缩短育种年限。

★单籽传法?

方法:

从F2开始,各世代淘汰不良单株,其余按组合每株采收一粒或几粒种子混合繁殖,直到F5或F6代,再选株,下年种成株系,选择优系参加产量比较试验。

优点:

a保持组合内株间变异,保留群体丰富的遗传基础;b各世代从每株采收等量种子,使不同类型在群体中保持稳定比例,适应性弱的性状不易被自然选择所淘汰c每株收一粒种子,种植规模小,利于温室异地加代。

缺点:

a缺乏历史记载,评定取舍比较困难;b后期进行一次选择,保持类型多,工作量大。

★回交育种意义?

控制杂种群体,精确地改良品种;雄性不育转育;提高杂种的育性,控制杂种后代的分离;改善杂交性状材料。

★非轮回亲本目标性状的要求?

在回交后代中容易辨别,便于选择;遗传传递力强;在遗传上,由显性单基因或少数主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性状,不存在与不利基因的连锁。

★回交育种的有利性?

(1)性状的遗传变异易于控制。

回交育种的预见性最强。

(2)只要回交的后代的目标性状能充分表现,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可开展。

这为利用温室及异地异季加代提供了便利条件;回交后代中所包含的基因型种类远远少于杂种自交后代群体中的基因型的种类,所以回交后代容量小,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

(3)目标性状的选择易于操作。

★回交育种的局限性?

(1)只能改变个别缺点;

(2)限于主机因控制的目标性状;

(3)目标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时,难于鉴定识别,不易获得较好的改良效果;

(4)回交的每一世代都要进行大量的杂交,工作量大。

★诱变育种的特点?

(1)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

(2)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

(3)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4)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

★诱变育种程序?

(1)处理材料的选择、

(2)诱变剂量的选择、

(3)处理群体的大小(根据突变率和M2群体大小来确定)、

(4)后代种植和选择方法。

★诱变育种的缺点?

对策?

缺点:

(1)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无法控制;

(2)有益突变的频率低;

(3)在同一次处理下在同一突变体中出现多个理想性状的变异。

对策:

(1)提高植物辐射诱变效率(敏感材料、处理方法、先进筛选技术);

(2)调整育种目标,xx育种范围;

(3)加强诱变育种和其他方法的结合;

(4)加强诱变育种与遗传工程的结合。

★远缘杂交的作用?

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创造新作物类型;创造异染色体系;诱导单倍体;利用杂种优势;研究生物的进化★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亲本选择与组配:

以栽培种,染色体数目多的物种,品种间杂种为母本,广泛测交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可提高杂交结实率

(3)桥梁法

(4)特殊的授粉方法

(5)外源激素处理

(6)植物组织培养

★杂种夭亡不育的克服方法?

幼胚的离体培养;杂种染色体加倍法;回交法;延长杂种的生育期;嫁接法

★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

杂种早代应有较大的群体;放宽早代选择的方法;灵活的运用选择方法

★多倍体的来源途径?

合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分生组织染色体加倍;不减数配子的受精结合

★同源多倍体特征?

大多数是无性繁殖的,多年生的;基因型种类比二倍体多;育性差结实率低;器官的巨型性

★多倍体的育种意义?

通过增加一个现存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产生同源多倍体;通过远缘亲本或种间不育杂种的染色体加倍,克服远缘杂交困难;诱导多倍体作为不同倍数性间或种间的遗传桥梁

★杂种优势表现特性?

(1)普遍性,表现方面:

生长势和营养体、抗逆性和适应性、生理功能方面、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品质方面、生化表现方面。

(2)复杂多样性,杂种优势是有双亲基因互作和环境条件之间互怍的结果。

杂种优势的表现因作物种类、亲本纯度、亲缘关系远近、杂交组合、性状和杂交方式以及环境条件不同而表现复杂多样性。

(3)度量中亲优势或相对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或竞争优势、杂种优势指数。

(4)F2以及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

★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

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异交结实率高;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

★对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

(1)纯度高(基因型纯合,表现型才能整齐一致)、

(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组配出强优势的杂种品种)、

(3)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纯系或自交系农艺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杂种的相应性状)、

(4)亲本自身产量高,开花习性符合制种要求。

★杂种品种的类型?

(一)品种间杂种品种,是用两个品种组配的杂种品种。

(二)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是用自由授粉品种和自交系组配的杂种品种。

(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是用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的杂种品种。

(1)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

(2)三交法,用三个自交系组配而成

(3)双交法,用四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配成双交种

(4)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