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
《背影》A卷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A、祸不单行行些小费行李B、出差差别参差C、丧失丧命奔丧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
(2)情郁于中()
(3)触目伤怀()(4)举箸()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某某省某某人。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
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二、整体感悟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
请把表达的感情写在横线上。
1、开篇点题的“背影”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________________感情。
3、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的_______感情。
4、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的________感情。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窗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⑴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一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明白。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在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是,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句子
(1)属于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4、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原因是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结合语境,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
6、“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一句能否删去?
为什么?
7、文中的“攀”“缩”“倾”三个动词能用“爬”“提”“倒”替代吗?
为什么?
四、父爱往往是含蓄的。
在你的记忆中,哪件事最能让你感受到父爱的深沉?
请把它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1、A2、
(1)停止
(2)聚积(3)心(4)筷子3、A
二、1、想念2、感动3、哀愁4、思念
三、1、探攀缩倾强调了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2、略
3、心理描写反映了我不愿让父亲见了伤心,也不愿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脆弱感情的心理
4、父亲尽到了关心儿子、照顾儿子的心意,心满意足的样子。
5、为了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里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6、不能,因为父亲一定要去,虽然费劲,但心里却高兴,表达出那种爱子之心。
7、不能。
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
如此艰难地去买橘子,这就更感人至深了。
用替换的三个动词没有这种效果,且不准确。
四、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背影》B卷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差()使
(2)狼藉()(3)簌()簌
(4)踌()躇(5)擦拭()(6)蹒()跚
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1)触目伤怀:
(2)情郁于中:
(3)琐屑:
3、填空
(1)«背影»选自,作者,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2)他用两手上面,两脚再向上;他的身子向左,显出的样子,这时我看见报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二、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①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到某某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某某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②到某某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已来往过两三次则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③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窗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一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明白。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在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是,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语言,这些语句朴实简练,蕴涵着怜爱儿子的深情,试细细体会并分析。
(1)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句话体现了父亲、
(2)他只说: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这句话体现了父亲
(3)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这句话体现了父亲
(4)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过来信!
”这句话体现了父亲
(5)“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句话体现了父亲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3、第③段中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这一句话中的“混”改为“进”或“插”好不好?
为什么?
4、“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一句能否删去?
为什么?
5、文中的“攀”“缩”“倾”三个动词能用“爬”“提”“倒”替代吗?
为什么?
三、生活中我们时刻感受到亲人的关怀,你曾经送别亲人吗?
你有过送别的感受吗?
请描写一个送别的片段。
参考答案:
一、1、
(1)chāi
(2)jí(3)sù(4)chóu(5)shì(6)pán
2、
(1)触目伤怀:
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心里感到悲伤。
(2)情郁于中: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3)琐屑:
细小而繁多的事
3、
(1)《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春》攀着缩肥胖微倾努力
二、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1、
(1)体贴、劝慰儿子以及坚强的品质
(2)对儿子的一版深情放心不下,爱子情切(3)为儿子想得十分周到,怕他旅程辛苦,口渴,故想去买几个橘子。
又谆谆嘱咐,放心不下,生怕有什么闪失,眷眷深情见于简短的话语中(4)惦记着儿子是否旅途平安(5)为儿子的安全操心也强忍着分别的痛苦。
2、探攀缩倾强调了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3、不能改。
因为“混”表明来来往往的人多,同时表现父亲在人群中非常普通。
“进”或“插”都不能表现这些意思。
4、不能,因为父亲一定要去,虽然费劲,但心里却高兴,表达出那种爱子之心。
5、不能。
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
如此艰难地去买橘子,这就更感人至深了。
用替换的三个动词没有这种效果,且不准确。
三、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背影》C卷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
(2)情郁于中()
(3)触目伤怀()(4)举箸()
2、填空
(1)«背影»选自,作者,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2)他用两手上面,两脚再向上;他的身子向左,显出的样子,这时我看见报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二、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窗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⑴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一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明白。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在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是,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5、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句子
(1)属于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4、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原因是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结合语境,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
6、“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一句能否删去?
为什么?
7、“买橘”过程中,哪些词句最富有表现力?
为什么?
三、父爱往往是含蓄的。
在你的记忆中,哪件事最能让你感受到父爱的深沉?
请把它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1、
(1)停止
(2)聚积(3)心(4)筷子
2、
(1)《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春》攀着缩肥胖微倾努力
二、1、探攀缩倾强调了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2、略
3、心理描写反映了我不愿让父亲见了伤心,也不愿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脆弱感情的心理
4、父亲尽到了关心儿子、照顾儿子的心意,心满意足的样子。
5、为了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里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6、不能。
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
如此艰难地去买橘子,这就更感人至深了。
用替换的三个动词没有这种效果,且不准确。
7、略
三、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达标试题A卷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唾(tuò)手清晰(xī)简陋(lòu)
B盈眶(yíng)够呛(cāng)
伶仃(líng)
C后悔(huǐ)馍馍(mo)轮廓(guō)
D俭年(jiǎn)缘分(yuá)蹭上(zèng)
2.阅读课文第9~1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中的“难解”的是什么?
“易解”的又指的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
(3).“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永久的悔”具体指的是什么?
你打算如何报答父母之恩呢?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达标试题B卷
1.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
(2)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
(3)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
(4)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此外,我还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
()
(2)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干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
(3)古人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正应到我身上。
()
(4)我后悔,我真的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
3.阅读课文9-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出现了“宁大婶子”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2)如何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待”?
(3)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句话,抄录下来。
(4)清明节快到了,作者想给远在天国的母亲寄去一篇诗文或是一首歌曲,你能帮他完成吗?
(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叶可借鉴他人的)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达标试题C卷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tuò()手可得立zhuī()之地寄人lī()下fǔ()拾皆是穷得够qiàng()
有shì()无恐
2.选词填空。
(1)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A懵懵懂懂B迷离模糊
(2)在某某这个的大城市里,经过千辛万苦,九叔总算落住了脚
A车水马龙B举目无亲
3.下面的话刻画出母亲怎样的形象
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梁饼子为伍。
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4.表达与交流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
请随意想象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答案:
1.A
2.
(1)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从何而来呢?
(2)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思念的急切心情,盼望儿子归来的心情。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后悔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的悔。
(3).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情感,说明了侍候母亲比世间任何事物都重要。
(4).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
第2问略。
B\答案:
1.
(1)寄人篱下
(2)俯拾皆是(3)立锥之地(4)背井离乡
2
(1)借代
(2)对比(3)引用(4)反复
3
(1)通过宁大婶子的口道出母亲的话,一则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体谅,生怕给儿子的生活带来影响,二者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
(2)子女准备赡养自己的父母时,父母却过早地去世了。
(3)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4)诗文如孟郊的《游子吟》,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
C答案
1、唾锥篱俯呛恃
2、BB
3、母亲一生过着最艰辛、困苦的生活,把一切“好的”都留给子女,具有无私、善良的美德。
4、略
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达标试题
《铁骑兵》课堂达标题设计(a卷)
宁阳二十七中吴慧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轨道(guǐ)脸颊(jiá)雁门关(yàn)
B、模模糊糊(mú)宿营(sù)勒转(lēi)
C、没有(méi)陨落(yǔn)重阳(chóng)
D、左腮(sāi)老巢(cháo)甩开(shuǎi)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骑兵炮弹飘亮疑聚
B、响应投掷挟持盘踞
C、冲锋调遣恐吓矮小
D、迟疑抽动吩咐村落
3、下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隔断:
切断。
陨落:
星体从高空掉下来。
B、宿营:
扎建营寨。
骚乱:
纷扰不安。
C、老巢:
老窝儿,根据地。
勒转:
勒紧缰绳掉转马头。
D、重阳:
农历九月九。
捣毁:
砸坏、破坏器物。
4、下列用词不当的一项是()
A一过雁门关,天气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飘起大雪来。
B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C这一子不要紧,竟然惹得城里一阵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D他带这着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二、整体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5、《铁骑兵》是作者于1939年后,跟随南争北战,在戎马倥中写下的一篇。
6、本文揭露了敌人的什么本质?
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他们。
7、阅读课文后,想一想,八路军战士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8、指出本文所讲述的故事的六要素。
A卷答案:
一、1、B 2、A 3、B 4、A
二、5、杨朔 八路军 通讯报道
6、色厉内荏的虚伪本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7、(1)机智灵活(2)身先示卒 一马当先(3)英勇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4)、声东击西,技高一筹
(8)时间:
重阳前后 地点:
左云某某一带 人物:
八路军骑兵的一个班 起因:
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离开了大队,单独行动。
经过:
八路军骑兵在敌后同敌人展开游击活动,打击敌人。
结果:
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扫荡”。
《铁骑兵》课堂达标题设计(B卷)
宁阳二十七中吴慧
1.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称(chēng)心如意参(cēn)差不齐
B.自给(jǐ)自足不省(xǐng)人事
萃(cùi)坚持不懈(xiè)
间(jiàn)随声附和(h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A.名列前矛通宵达旦引人瞩目
B.鳞次栉比不擅辞令杞人忧天
C.巧妙绝伦鸦口无言笑逐眼开
D.赏心悦目流连往返按排工序
3.下列句子没有用任何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B.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C.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
D.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象星星。
一连红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
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一条血路,延伸在苍白的月色里。
他是爬着回来的。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到雪山、草地、某某、……
顺序来记事的。
。
6.“身后一条血路,延伸在苍白的月色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侦察员的眼睛为什么顽固地睁着?
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和深刻含义?
B卷答案:
1.A2.B3.B
4.时间
5.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6.交代了故事发生在夜里;说明侦察员的伤逝严重;表现了侦察员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
7.因为布鞋还没有交给同志们。
8.进一步突出了布鞋的作用,深化了主题,以布鞋脚印的延伸象征着革命精神永远流传。
《铁骑兵》课堂达标题设计(C卷)
宁阳二十七中吴慧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脸颊勒转陨落轨道
A.xiálèsǔnguǐBjiálèiyǔngiǔ
C.jiálēiyǔnguǐDxiálēiyǔnguǐ
2.选择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的一组()
A.重阳扫荡和击圈村落
B.汉奸损落轨道脸颊
C.宿营勒转骚乱热情
D.左腮迟疑某某捣毁
3.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
A.日本右翼势力,为掩盖侵华事件,信口雌黄,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其结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B.腾格尔的一曲《天堂》,声情并茂,让人流连忘返,触目伤怀。
C.尽管离开故乡已经多年,但母亲的叨叨絮语仍然依稀可闻。
D.他挟传统文化的精神而来,与时代博弈,和平、诚实、坚韧,把中华文化的立功之道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4.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
5.“只好像流星一样”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6.这支部队被隔的原因是。
7.你认为第一部分中最值得称道的写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8.八年抗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你熟悉他们的事迹吗?
请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英雄的事迹。
C卷答案:
一.1.C2.D3.B
二.4..重阳前后八路军骑兵
5.比喻
6.鬼子得到汉奸的报告,忽然开来几辆装甲车,用猛烈的火力进行攻击,隔断了部队。
7.开篇设置悬念,这样可以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吸引读者迫不及待的读下去。
8.示例: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领导东北抗联抗击日寇的侵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达标试题A卷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快溜(liū)鄙视(bǐ)剥削(xuē)
B、奴役(yì)呼吁(yù)数数(shǔ)
C、下流胚(pī)气氛(fēn)答应(yìng)
D、束缚(shù)赚钱(zhuàn)心腹(fù)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不同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妻子被认为是不能清析明辩的傻子。
B、许多妇女知道苏珊安东尼是个文质宾宾、充满智慧和勇于斗争的女人。
C、其他人轻篾地看着这十五名妇女,讪笑着。
D、几天后,苏珊安东尼既遭逮捕,被带到法官面前,她被指控非法进入投票站。
3、用词恰当的一句是()
A、在静默而庄重的气氛中,苏珊安东尼大步走向投票箱。
B、苏珊找不出任何她的性别应受到歧视的道理。
C、她的话如铃声一般清晰。
D、文雅的女人,决不会出现在法官面前,决不会混迹在男人俱乐部里面。
二、阅读
“你如何辩解?
”法官问道。
“有罪?
”苏珊喊道,“难道努力推翻你们男人加在我们女人身上的奴役,是有罪?
难道让你们明白我们女人母亲对这个国家来说同男人们一样重要,也有罪?
难道努力提高妇女地位让你们自豪地看着自己妻子的公众意识在提高,还是有罪?
”
当法官还未从这一阵突然袭击中缓过劲来,她又接着说:
“但是,尊敬的法官大人,难道违背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是无罪的?
宪法中说,任何人不得被剥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
平等权利!
”她大声疾呼,“难道只让你们男人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利,拥有选举你们自己代表的权利,拥有只让儿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难道这能说我们女人也拥有平等的权利?
你们,你们目光短浅的男人,已经成为自己母亲和妻子的奴隶主!
”
法官被镇住了,这些观点在他面前从未被如此有力地表达出来过。
“但毕竟法律还是法律!
”法官说话时毫无底气,“我不得不罚你一百美元。
”他说道。
“我不会给的!
”苏珊安东尼说道,“记下你说的话,法律会改变的!
”说完,她大步走出法庭。
“要不要追上去,把她抓回来?
”书记官问法官。
“不用了,让她去吧,”老法官回答,“我害怕她是对的,害怕不久法律就要改变。
”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选文大量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表现出苏珊安东尼怎样的性格特点?
3、“法官被镇住了,这些观点在他面前从未被如此有力地表达出来过。
”苏珊安东尼为什么能“有力地表达”“这些观点”,她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C2、A3、D
3、苏珊义正词严的自我辩护令法官也为之折服。
4、选文运用大量语言描写。
表现出苏珊是一个勇敢无畏、坚持正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