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47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测试.docx

第四单元单元达标测试

第四单元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

王进锋

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

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

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

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

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

商纣曾以“西伯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

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

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

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的方国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

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

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

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

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

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

子白羌毓,不其白”。

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

根据《诗经·鲁颂·閟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螈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塬是羌族女子。

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申戎”、“姜氏之戎”。

西周末年,周幽王新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幽王立他为太子,还驱逐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宜臼逃亡到母亲的娘家申国,周幽王向申国索要,申国联合鄫国、西戎攻打周国,并杀周幽王于戏地。

这里周幽王的王后——申后就娶自戎狄的申国。

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

公元前777年,秦襄公“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

这里的丰王为戎族的君王。

所以,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戎族的君王。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华夏族的发展和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异族通婚诞生了很多卓越的个体,如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同时,为后来历史时期和亲政策的提出和执行提供了切实的历史借鉴。

(选自2014年10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的商周时期异族婚姻的一项是(3分)

A.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采取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的方式,赢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B.商王武丁时期有一条甲骨卜辞,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羌女生的孩子皮肤是否为白色,说明商王武丁的儿子与羌族女子缔结了异族婚姻。

C.据史书记载,秦襄公曾“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这里的丰王便是戎族的君王,说明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结成异族婚姻。

D.西周末年,周幽王与美女褒姒结为异族婚姻,并把他和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还驱逐了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解析 “周幽王与美女褒姒结为异族婚姻”,文中无据。

答案 D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今天的中国境内,早在商周时期,华夏族就已经与蛮、夷、戎、狄等很多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并且华夏族与这些异族之间还有婚姻相通。

B.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是太姜,其后的太王娶的是周姜,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

C.作为蛮狄之人的鬼侯,曾经担任商纣王时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之一,他曾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商纣王,想通过缔结婚姻来讨好商纣王。

D.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加强了华夏族与蛮、夷、戎、狄这些异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华夏族的内涵。

解析 “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祖宗之法”指的不是“羌族女子”。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可见作为有娀氏之女,商族始祖殷契的母亲简狄和帝喾之间缔结了异族婚姻,简狄还被帝喾封为了次妃。

B.商纣时,方国首领崇侯虎担心以姬昌为首领的周族强大起来,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向纣王进谗言,导致姬昌被囚禁在羑里。

C.周幽王宠爱褒姒,并立其子伯服为太子,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出逃申国,后联合鄫国、西戎,在戏地把周幽王杀死。

D.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这些都是异族通婚诞生出的卓越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解析 “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出逃”错,“直接导致”宜臼出逃的原因是周幽王的“驱逐”,而非宜臼主动。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日: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来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日:

“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英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

“素与李子眷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卑,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忘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徒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翟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生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解析 解答客观型文言断句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断句正误。

具体作答时可先排除选项中完全相同的断句点,然后对有区别的断句点进行对比分析。

如“不肯云”与“不肯/云”,“不肯”是说李氏不愿意投降,“云”是说话的标志,下文是李氏的话,显然“不肯云”的断法不合情理,由此排除B、C两项;“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与“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憙”即“赵憙”,从意思上来看,赵憙是赵氏的孤孙,“孤孙憙”中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D项。

答案 A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解析 结合文意和积累的文化知识来解题,逐一审读选项,从而发现对古代文化知识解读不准确之处。

B项,“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这是对“考”字的误解,这里的“考”通“拷”,是“拷问”之意。

答案 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解析 解答本题,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相对照,发现不对应的地方。

C项,“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错,从文中来看,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答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弄懂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要求逐字对译,然后通读,看句意是否通顺。

特别要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如

(1)中的“奉(奉行)”“枉(违犯)”“欲(要求)”等,

(2)中的“蝗(出现蝗灾)”“有年(丰收)”“歌(歌颂)”等。

答案 

(1)皇上说:

“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他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报仇。

但仇人们全都生病了,没有人抵抗。

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事,就暂且放他们离开了。

他看着仇人们说:

“你们如果病好了,就远远地躲开。

”更始帝即位,舞阴的大户人家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投降,说:

“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帝于是召见赵憙。

赵憙年纪不到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李氏就投降了。

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任命为中郎将,被封为勇功侯。

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一向与邓奉交好,几次写信严厉斥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说赵憙与邓奉合谋,皇帝怀疑这件事。

等到邓奉失败,皇帝搜查到赵憙写给邓奉的书信,于是惊讶地说:

“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啊。

”后来被封为怀令。

大户人家李子春先前担任琅邪相,强横而狡猾,百姓害怕他。

赵憙刚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他们的恶行,逮捕拷问李子春,他的两个孙子自杀。

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有几十人,最终赵憙没有听从。

当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去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

赵王说:

“我平素与李子春交情深厚,如今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想杀他,希望能留住他的性命。

”皇上说:

“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这一年,赵憙升迁为平原太守。

当时平原有许多盗贼,赵憙与各郡一起声讨追捕,斩杀他们的头领,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

赵憙上书说:

“惩罚坏人应只限于他本人,可将这些人全都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在颍川、陈留。

于是提拔荐举有义行的人诛杀铲除奸恶的人。

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拜,皇帝命令赵憙主管边塞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

建初五年,赵憙生病,皇帝亲自前去探视。

等到他病逝,皇帝亲自去吊祭。

享年八十四岁。

谥号正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阙 题

刘昚(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自日,清辉照衣裳。

[注] 诗人简介:

刘昚(shèn)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解析 B项,“孤寂”应该为“宁静”。

D项,“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E项,“淡淡的忧伤”错。

答案 AC

9.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__________,__________。

(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

答案 

(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3)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挂鸟

刘泷

夜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

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

山沟袖珍,叫凤翅坡。

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

他叫她“老伴”,她叫他“当家的”。

这么多年,习惯了。

见他扫雪呢,她嗔道,当家的,咋忘了自己的营业?

是呢!

他拍下额头,扔下扫帚,碎步跑到沟里去。

沟里场院边一块向阳的坡地上,有两片像渔网那样的挂鸟网。

鸟网的线绳为土褐色,挂在两根坚硬的檩条上,张网以待。

当然,人撞上无所谓,鸟撞上肯定走不了啦。

他养成了习惯,每天一早要跑到这里。

他不是捉鸟,而是给鸟放生的。

唉,孩子拴的网,老人不好违拗,只好出此下策。

腊八那天,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了。

姑爷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不减,开车拉鸟网,要挂鸟。

而且,居然当天真有两只呆头呆脑的山鸡挂在了网上。

傍晚,姑爷把缚住双腿的山鸡扔进汽车后备厢,说去城里给领导进贡。

行前,姑爷嘱咐,爸,妈,精心些,有飞鸟挂网,就给我们攒着啊。

也是,这个地方偏,林草茂密,那些鸟,什么喜鹊、啄木鸟、布谷鸟、山鸡、斑鸠、野鸽子、蜡嘴、金翅、红嘴蓝尾鹊,很多,不时在天空和林间飞过,花花绿绿的,很迷幻,很热闹。

自打有了那两片网,好像电视上说的百慕大三角,飞机呀船呀到那里就失踪了。

鸟呢,到这里也仿佛航船遇到了礁石,搁浅了。

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只鸟倒挂在网上,挣扎。

第一次,是只野鸽子挂在了上面。

老两口抓住它,曾有过一番犹豫。

他说,老伴,你看呢?

她说,当家的,我看,那什么,放了吧。

一个带翅儿的哑巴物儿,好歹是条命呢?

二人把那鸽子放了。

鸽子仓皇地钻入云层里。

之后,习惯成自然。

每天早起,到网前巡视一番,即使抓到味美的野鸭子,他也是轻轻地拍下它的翅膀,放飞。

一些大鸟都是鸡叫时分出窝活动,这时候天还很朦胧,星星也很迷离,鸟们最容易挂网。

这就逼着他早起。

第一遍鸡叫,他就站在网前,一是防止鸟挂,一是防止野猫呀山狸子呀对挂网的鸟儿下口。

那天,他从网上抓起了一只难得一见的八哥。

这八哥毛色漆黑,额冠前耸起一撮儿俏皮的黑毛,瞪视着一双橙红色的眼睛,竟然人似的无奈地叹着气。

八哥因逃命心切,过分扑腾,一只翅膀受伤,像折损的伞翼,耷拉着,并涔涔流血,染湿了羽毛。

他把八哥捧回家,把它伤口抹上药面,把整个翅膀和身体包扎在一起,将养起。

一个星期后,八哥痊愈,放它飞去,竟悬在半空振翅,对他喊一个字,好!

好!

他说,怪,它不走了!

她说,当家的,这鸟儿挺招人稀罕,会说好呢,留下给咱做伴儿吧?

小年那天,老两口又是蒸年糕,又是蒸豆包,忙昏了头。

晚上,顾不得封好煤炉,就睡下了。

岂料,半夜时分,二人中煤熏了。

胸闷,憋气。

她爬起,却栽倒了。

他呢,要爬到地上去开门,竟摔到了地面,动弹不得。

八哥急了,飞到她身边,喊,好!

好!

又飞到他身边,喊,好!

好!

见两个人没有动静,它飞起,满屋子转。

好在,有一孔窗户是用报纸糊的。

八哥便一头、一头去撞那窗户的报纸。

报纸开裂了,一股风刮进,八哥也奄奄一息蜷缩在地面。

后半夜,老两口醒过。

望着窗棱上凌乱的八哥羽毛,他说,哎呀,是八哥救了咱!

此后,虽然一直虚弱,但他依旧拄着棍子去给找死的鸟儿放生。

初一一大早,姑爷开着车回了。

姑爷把汽车径直开到鸟网前,摘下了三只悬挂的沙鸡。

姑爷跑进家门,炫耀地说,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今天就让这沙鸡当过年的下酒菜!

姑爷又满屋转了转,问,怎么,一个腊月,你二老没有攒下几只飞鸟?

他说,攒什么攒,你们嘴馋,我们嘴就不馋吗?

吃了!

中午,炖好的沙鸡端上餐桌,闺女和姑爷吃了几块,连喊好香。

又问,爸,妈,你们怎么不吃?

见老伴转过脸去寻找八哥,他咽口唾沫,说,我们过年吃素!

八哥瑟缩在窗台上,噤若寒蝉。

他抓过它,走出屋去。

一抖手,那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以简洁传神的笔触描写了山沟里老两口挂鸟又放鸟的故事,反映了猎杀野生动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赞美、乱吃野生动物的不满。

B.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时,姑爷开车拉了一张鸟网,要挂鸟,说是要给领导送礼,这表明姑爷虽然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仍然不减。

C.第一次抓到只野鸽子,当家的在老伴的建议下放了它;后治好了八哥,也是在老伴的建议下留下它做伴儿,老伴事实上才是真正的当家人。

D.小说写了四个人物:

老两口和小两口,其中“闺女”这个角色所用笔墨最少,形象和性格都很模糊,无法判断其对挂鸟的态度。

答案 A

12.作品中的“当家的”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善良、有爱心:

关爱鸟类,每天都去放鸟。

②软弱、随和,迁就儿女:

对孩子挂鸟、吃鸟的行为虽不赞成却没有阻止。

13.作品前半部分穿插了对山沟的景物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写出了山沟林草茂密、山鸟众多的环境,为“挂鸟”这一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②幽静而美丽的环境与老两口的善良与爱心互相映衬,使小说充满淡淡的诗意。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小题。

谢家麟:

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已故的中科院院士冼鼎昌曾这样评价他:

“谢先生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竞争,一个是超前。

他所做的工作总是在与国际同行竞争中进行,他的工作也总具有前瞻性。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

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

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

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

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

“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

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就这样,谢家麟赤手空拳地上阵了,用了两年的时间最终研制成功,并开始临床使用。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

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

什么叫做科研工作?

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

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

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

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

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

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

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

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

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

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

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

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

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

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

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