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0757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docx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篇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绿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谈话引题:

教师:

前段时间我们中国有一艘“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了,你们知道是谁把它送上太空的呀?

教师:

上个星期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火箭,还帮小火箭准备了发射器,那我们的小火箭能不能飞上天呢?

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想出各种办法让小火箭飞上天。

注意试的时候要让你的发射器稳稳的站在地上,不要东倒西歪。

2)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交流:

你的小火箭飞上天了吗?

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教师:

你觉得是哪一种方法最容易让小火箭飞上天?

幼儿验证性实验。

(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

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

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幼儿猜想讨论。

2)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教师: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现在把瓶盖盖起来拧紧,再来玩一玩小火箭上天的游戏,看看这次小火箭会怎么样?

幼儿探索。

交流:

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

为什么?

教师总结:

原来是瓶子里充满着空气,不盖瓶盖的时候,我们用力的拍瓶子,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跑出来产生一股风,把瓶口的小火箭冲到天上去,小火箭就飞上天了。

盖子盖紧后,瓶子里的空气流不出来,所以小火箭就飞不起来了。

所以是空气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3、探索如何让火箭飞得高。

1)幼儿两个两个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

启发提问:

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幼儿操作验证,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

拍的力气大,火箭就飞得高。

4、延伸活动

椅子底下还有一种绿色的小火箭,它想跟红色小火箭比一比谁飞得高。

这次请小朋友用一样大的力气先试红色的,再试绿色的,看看哪个飞得高?

想想为什么?

幼儿探索。

设疑:

为什么用同样的力气拍瓶子红色的小火箭飞得高?

绿色的小火箭飞得低?

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家去试一试、想一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查资料。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图形找朋友》、正方体、长方体、九宫格操作板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由形到体的变化过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们被大风吹散了,需要它们团结起来。

请你帮助图形朋友,让它们手拉手,肩并肩,紧紧靠在一起,试试会变成什么?

小结:

6个正方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探索,得出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的特征。

提问:

你觉得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吗?

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

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3.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长方体的组成

(1)正方体的朋友,需要找到6个密码才能出现。

请你记住九宫格里闪动的图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码。

(2)提问:

密码是什么?

一共有几个图形?

几个长方形?

几个正方形?

请你们拼出新朋友。

(3)认识新朋友---长方体。

提问:

长方体的身体里藏着哪些图形?

小结:

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是长方体。

(4)认识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有一个朋友也要和大家见面。

你们认识它吗?

它的身体里藏着什么图形?

也请它们排排队。

数数有几个?

它们一样大吗?

小结:

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4.游戏《送朋友回家》,巩固认识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

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请按照地图上的位置帮它们找到家。

(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将各种形、体摆放在幼儿操作板上)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2、懂得关心小动物,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动物怎样过冬》录像、动物的六种过冬方式卡片各1张,六种过冬方式的代表动物卡片各2张,《小动物怎样过冬》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欣赏音乐《小动物怎样过冬》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音乐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播放《小动物怎样过冬》)

提问:

刚才歌曲里唱的是哪个季节?

冬天冷不冷?

在冬天我们都穿上了什么样的衣服?

可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来度过寒冷的冬天吗?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视频录像,引导幼儿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过冬方式。

2、边引导孩子回忆录像,边出示每一种过冬方式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过冬方式的名称。

刚才,录像里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它们分别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过冬的。

(1)蜜蜂、蚂蚁。

提前准备过冬的食物,这种方式称之为“储存食物”也叫“躲藏”像这种过冬方式的动物还有哪些呢?

(引导幼儿讨论回答,老师可做小结归纳)

(2)青蛙、蛇。

整个冬天都在泥土里睡觉,这种方式称之为“冬眠”,像这样的过冬方式最常见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乌龟、刺猬……”。

(3)老虎、狮子、狗等动物,它们靠换毛的方式过冬,这种方式称之为“加厚皮毛”,像这样的过冬方式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动物?

(4)燕子,大雁等候鸟,它们在冬天来临前就飞往南方去过冬,这种方式称为“迁徙”或“迁移”

(5)还有一些小动物,它们的过冬方式与前面的那些都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出示蝗虫产卵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引导幼儿了解这种方式是“让卵过冬”,像这样的过冬方式还有“螳螂”(出示图片)

(6)(出示蚊子、苍蝇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图片,你们认识吗?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它们在冬天里,飞进人们暖和的屋里过冬,这种方式是“躲在安全的地方”。

你们喜不喜欢它们?

它们是害虫,所在在家里看到了这些东西,要赶紧消灭它们。

3、请幼儿评选“动物过冬方式之最”

小朋友,在动物的几种过冬的方式里,你认为,

最懒的过冬方式是————(冬眠)

最勇敢的过冬方式是———(迁徙)

最聪明的过冬方式是———(加厚皮毛)

最勤劳的过冬方式是———(储存食物)

最有爱心的过冬方式是——(让卵过冬)

最该挨打的过冬方式是——(躲在安全的地方)

4、引导幼儿根据已了解的过冬方式进行分类,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我这里有很多小动物的图片,它们都想找到自己的过冬方式去过冬,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吗?

三、结束部分

我们一起到院子里找一找,还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过冬的小动物。

伴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班生活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

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

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

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

(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

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

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

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

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水和油混合时互不相溶的现象,激发探索的兴趣。

2、了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渍,开拓幼儿的视野。

活动重点:

幼儿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

水和油是互不相溶的。

活动难点:

幼儿能在试验中操作,要发现油和水在杯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什么现象,并能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认识了洗涤用品。

2、烧杯、搅棒每人一套;油、水、洗衣粉、洗洁精、蔬果净、洗手液、肥皂水、雪碧、盐个四份;每人一块有油渍的毛巾;连线标记卡。

3、制作课件:

《小鸡和小鸭洗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提出问题:

①教师:

小朋友,桌上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水和油)

②教师:

那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2、既然油和水有那么多的用处,那我们来做个好玩的试验。

小朋友想一想,把油和水倒在你们面前的杯子里,会怎么样呢?

(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

3、幼儿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

可以先倒入水,也可以先倒入油;可以油多一些,也可以水多一些,或者一样多,看看油和水在杯子里会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什么现象)

4、小结:

水和油互不相溶,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油在上,水在下。

二、基本部分

1、举一些常见事例,并播放课件《小鸡和小鸭洗澡》,引出生活中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加深幼儿印象。

提问:

①小鸡和小鸭在水里的时候,它们的羽毛怎么样了?

②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小鸭的羽毛有一层保护油层,水不能侵入到里面,它们的羽毛一抖,水就从羽毛上滑掉了,所以小鸭洗澡的时候,身上干干的;而小鸡羽毛上没有这种保护油层,小鸡一到水里,羽毛就浸湿了,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2、幼儿操作,感知能去掉油渍的物品。

①刚才小朋友说了油的许多好处,可是有时候油也会带给我们很多麻烦。

昨天我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油滴在衣服上了,有什么方法来去掉油渍呢?

②出示准备好的实物,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能和水溶在一起,并能去掉油渍。

③请幼儿清除毛巾上的油渍,得出结论:

洗衣粉、清洁精、肥皂水等能去除油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洗涤用品。

三、结束部分

1、提问:

小朋友还认识哪些洗涤用品?

每种洗涤用品都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它们的各自的作用吗?

2、给标记卡连线:

每位小朋友椅子下面都有一张连线卡,上面是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蔬果净,想想它们分别用来干什么,然后用直线和下面的水果、衣服、碗、手连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