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1546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docx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问题详解

第二讲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

我们常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好的环境描写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在文章中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简要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性格、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掌握“阅读中的描写等表达方式”,其中环境描写的考查在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关于这个知识点要求同学们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熟练应用答题技巧,并且应用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点一般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出现,考查的侧重点在于环境描写的判

断以及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一般分值在3-4分左右。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包括: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一般包括: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鲁迅《故乡》中的选段: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力。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

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分析:

这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深冬季节、阴晦的天气、沉寂、荒凉的故乡景象。

衬托出了“我”悲凉的心情,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例如鲁迅的《孔乙己》中的选段: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分析:

《孔乙己》开头用了一段文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特别是两类顾客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的差异,为我们展现了孔乙己活动的舞台,注定下文中他不被人同情,而被冷馍社会吞噬的悲剧命运。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方面:

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例如:

英国作家莫里斯芳的《哦!

冬夜的灯光》中一开始极写小镇的荒凉“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使整个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例如: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例如:

小说《社戏》“月夜乘船”一段作者描写到: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这是一段乘船去看戏时的景物描写,从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视觉(月色朦胧)、动觉(群山踊跃)等各个感官,来描绘一幅夏夜乘船图。

由情即景,可以体会出本段描写烘托了看社戏的孩子们轻快、喜悦、憧憬、急切的心情;也表现出儿时朋友之间一种至真至纯的友情。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

例如:

在《智取生辰纲》中写道“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实十分大热”──“石头上热,都疼得不能走路”,推动了情节发展,军士非歇不可,杨志不允,打将起来。

争执之中,遇见伪装的晁盖一行人,而其精疲力竭,口渴难耐,为下文“买酒”中计埋下伏笔。

此时,一个挑酒的汉子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此句唱词可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又可提供当日天气情况,烘托一种热的令人鼓噪的气氛,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口渴人要“喝酒”。

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

特别注意:

以上列举的是环境描写的基本表达作用,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去照搬就可以了。

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分析。

高频考点: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具体作用。

常设考点:

对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赏析。

基础考点: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表达方法:

概括方法:

一、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二、

渲染气氛。

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三、

揭示人物心境,

表现人物的性格

表达人物的情感

 

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四、

推动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做铺垫

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五、

深化文章主题 。

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答题技法:

第一步:

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表现了……特点;交代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

第二步:

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表达了……的情感;

第三步:

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

结合文章中心(主旨)作答。

【例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斜阳西下,草长莺飞。

水光潋滟中,一江绵延,反照着天际火红的晚霞。

   2渡口处,木船横斜。

   3江边芦苇如密密丛林。

蓦地,扑喇喇”从芦苇丛中飞出几只水鸟,如受惊吓般,停落水面时兀自惊慌地左顾右盼。

江面被冲荡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夕阳随着水波不停地跳跃着。

   4柱子的唇角有了笑意,张开眼,站立起来,把篙子撑入水中,一使劲,船就靠近了岸边。

   5岸边,却没有了往日欢快迎接自己的婉儿。

   6想到婉儿,柱子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我们俩来拉个钩吧,爸爸,你要努力摆渡,婉儿呢,要勤奋学习,做个出色的好孩子。

   7一年又一年,柱子像漂在水面的浮萍。

婉儿读三年级了,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可今晚的婉儿却一直蹙着眉头,一言不语。

   8柱子定定的看着默默的蜿儿。

婉儿也默默地看着疑惑的柱子。

“爸爸,我再也不要看到你在河上漂了,我不要别人说我爸是傻帽儿。

”婉儿搂着父亲的脖子痛哭起来。

   9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

   10柱子的心蹙缩起来。

是啊,祖孙三代,苦守住那份承诺,任凭世事变幻。

看着儿时的玩伴一个个飞出了山坳,听着摆渡人不无善惠的揶揄,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

11“爸爸呀,干什么都好,你就不能丢下那破橹吗?

”柱子的心在流血。

婉儿都三年级了,自己到底给了婉儿什么呢!

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剩下婉儿娘俩……

   12婉儿的哭声让柱子揪心……

   13为了一纸承诺,爷爷在河上飘了四十载;为了一纸承诺,父亲的青春也泡在了河里……而今,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

   14烦恼、苦闷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泼过来,将心淋湿。

   15柱子一声不吭地坐在孤舟之上,红红的烟头在黑夜中泛着微弱的红光。

碗儿迷茫的泪眼,还有妻儿在田野中孤独劳作的身影……

   16人生的赛跑,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

   17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光,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痛苦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

   18免费摆渡,也许真的“很傻很天真”,柱子有些踌躇。

可就是这把橹啊,延续了父辈的承诺。

   19模糊中柱子听到对岸有声呼唤……

   20对岸很近,不到半支烟功夫,船稳稳地泊近岸边。

   21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一轮皎月给大地洒上一层银辉。

   22人啊,无论生命怎么短暂,或者漫长,无论人生怎么坎坷,或者颠簸,都应该有一只摆渡的船。

 

问题:

文中第17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练习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温暖的劈柴

肖复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

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

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

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

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

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

“是复兴回来了吧?

”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

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

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

赵大爷对我说:

“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

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

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

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

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

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

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

他说:

“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

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

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

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问题:

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例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套圈

   1大年初一午饭后,先生提议我们一家到广场散步,我和女儿愉快地答应了。

   2步行约15分钟,我们到了广场。

远远地望去,人头攒动的广场上到处洋溢着新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三人也很快融入其中。

   3扑面而来的诱人的食物香气,小摊上各种吆喝叫卖声,时不时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4最吸引人的是地上摆满各种奖品的套圈游戏。

套圈的周围,挤满了围观者。

看着地下摆的诱人的小奖品,有玩具汽车,有毛绒娃娃,还有笼中着的小兔子、小仓鼠之类的,孩子们是最兴奋的了。

   5女儿也不例外,嚷着要套只小兔子。

我会心地笑了笑,让她耐心地看看别人的战果如何。

套圈的规则是:

往地上固定的空间里面抛或者扔圆形的塑料圈,完全圈中的物品就归买图的人。

   6开始套圈的是两个20岁左右的男生,十元买了八个圈。

兴奋地接过了塑料圈后,两个人已经跃跌欲试了,看样子,他们脸上似乎写着“我们水平不赖”这几个字。

   7戴眼镜的男生身体稍微前倾,拿着其中一个圈朝着远处的一个玩具车投了过去,抛出去的圈撞到了装着玩具车的铁笼的棱角上,又弹跳了起来,在空中划下一个弧度,在人们的一阵惋惜声中掉落在地上。

连续几次,手中的塑料圈像故意和两个年轻人作对似的,稳稳地落在地上,而不是圈住地上的奖品。

   8很快,年轻人手里的圈已经投完了,一无所获,此时再看他们,脸上的自信旱已荡然无存。

   9两人摇摇头,离开了。

这时,人群里有人小声说道:

“圈小笼大,根本就套不进去。

   10恰巧这话被摊主听到了,他连忙解释:

“怎么会?

你们看。

”他用竹竿流着一个红色的塑料圈,小心地放在了装有毛绒娃娃的笼子上。

“这还是有机会套到的。

”摊主补充道。

   11叔叔,我要套圈!

“人群中,挤进来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手里拿了张100元的钱,“这是孩子得来的压岁钱吧。

”我心里暗想。

女儿偷偷地告诉我,这男生是她学校同年级的学生。

我们俩也很期待这个孩子的表现。

   12小男孩拿着手里的塑料圈,朝着早已选好的目标投去。

那是一把玩具手枪,放在离线较远的地方。

孩子迫切地想要得到它。

可五次之后,笼中的玩具枪依然稳稳地坐落在角落里,似乎得意地在向男孩耀武扬威。

孩子看着手里剩下的三个圈,又环顾了一下大家,有些慌乱了,他漫无目的地把手中的圈抛了出去。

   13一声惊呼,绿色的塑料圈落在了近处的一副扑克牌上,摊主笑着把奖品拿了起来,递到男孩手里。

孩子一边嘴里嘀咕着“不想要”,一边不情地接了过去,离开了人群。

   14此时的摊主一脸笑意,一边用竹竿挑起数落在地上的塑料圆,一边对围观的人说:

“看,这孩子不错,很容易套中的。

”人群中有小声议论的,有嬉笑不语的。

   15我问女儿要不要试试时,她摇了摇头,悄悄在我耳边说:

“妈妈,我仔细观察发现了,摊主把值钱的东西刻意地摆在后面,人们都套不住,另外,即使塑料圈套中了奖品,也会因为弹力的作用而弹出来的,很多人都有贪念,往往会将目标锁定在值钱的或自己喜欢的物品上,会将圈抛向远方,结果是到头来一无所获。

即使投到近处的奖品上,摊主也不会损失多少。

我才会做那样的傻子呢!

   16我愕然了。

   17套圈,圈套,它圈住了多少觉得自己技艺高超的人?

圈住了多少由于贪婪而有一颗浮躁的心的人?

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挑战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社会是浮躁的,人性是贪婪的。

   18人啊,在试图寻找途径时,只看结果,无视过程,“以小博答”的心理在作祟,急功近利却又适得其反。

内心沉淀下来吧,让我们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时刻保持警醒的头脑,脚踏实地面对新生活吧。

19“爸妈,咱们走吧。

”我激动地看看女儿,又回头看看,套圈还在火热地进行着,地上摆放的一个个奖品像是等待猎人狩猎的猎物。

看似简单,却又不能轻而易举。

只愿我的女儿以及像我女儿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充满智慧,在面对稀缺时不贪婪,在丰裕面前不过度,得到人生中自我满足的快乐!

问题:

文章第2段和第3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只是一个普通人

 

1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2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

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

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

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3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

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4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

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会交车。

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5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

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

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6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

“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

”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

“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

那样不礼貌。

”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

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

“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

”“人们应该学会存钱。

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

”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7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8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

“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

”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

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9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

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

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

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10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

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

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

“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

”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

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11汽车到了下一站。

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

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12“他是谁?

”一个人问道。

 

13“他一定是一位先知。

”一个人说。

“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

“他一定是位天使。

”又有一人说。

 

14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

“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问题:

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4分)

那顿饭真香

 

①漫天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天仍然没有放晴。

“白雪公主”仿佛是一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大把大把地把雪扬在你的身上,一会儿又躲在你的身后,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把雪塞进你脖子后面的衣领里。

北风怒吼着刮鼻子刮脸,公路上的雪已经没过了膝盖,道路两边也已经沟满壕平。

②昨天和爱人一起到场部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把才八个月大的孩子丢给了婆婆。

昨晚惦记一宿,今天一大早,就急急忙忙地和爱人一起往回赶。

因为雪大路滑通不了车,只好和爱人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架步丈量。

③场部距离家有30多里路。

临行前有人说,真要一直走着回去的话够你们两口子喝一壶的。

可母子连心,呼啸的北风中,我仿佛听到了孩子的哭闹。

④爱人在前面给我趟道,我紧跟在他的身后。

前面刚刚走过,后边的脚印就被盖得严严实实。

手套、袖口、鞋帮甚至裤筒里都灌进了雪,一不小心,头上的围巾、帽子就被风刮得老远。

我们俩互相搀扶、互相支撑着艰难地向前迈着每一步,不时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露在外边的头发、胡子上挂满了雪花。

尽管零下40多度的严寒,可我们仍然感到有体内的热气在蒸发。

好不容易走了十多里路,感到浑身直突突,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

⑤天无绝人之路。

忽然我们发现,白茫茫的天地之间,稀稀拉拉地住着几户人家。

因为早上着急赶路,没来得急垫吧一口,此时,肚子咕咕直叫,又累又饿,身子有些招架不住,灌铅似的腿沉得简直迈不动步了。

我跟爱人提议,能不能到住家找口饭,顺便歇歇脚。

爱人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⑥我们就近费劲巴力地拉开一户人家茅草屋的门。

屋里黑咕隆咚,也许是门槛太高,一进门就差点踩空。

听到门响,打里屋走出一个人来,没看清模样,只听到瓮声瓮气地问:

“谁呀,有事吗?

⑦“我们是过路的,走累了想歇歇脚。

⑧“行啊,快进屋吧。

”我们被顺利地让进了里屋。

⑨里屋不大,却收拾得挺利索,也很暖和。

炕上的女人正在缝补衣裳,看见我们,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挪动身子穿鞋下地。

3个女孩子瞅了瞅我们,没说话,只是抿嘴笑了笑,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⑩借着窗户透进来的光亮,我们才彻底看清楚,原来把我们让进屋的是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

大叔忙着给我们倒水,大婶拉着我俩的手一个劲地往炕头让。

老两口的热情让我们的精神完全放松,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往火炕里边挪了又挪。

⑪爱人简单地和老两口说明了情况后,直截了当地和老两口说,肚子饿,实在走不动了,想在你这儿讨口饭吃。

俩老人二话没说,一个立刻卷起衣袖张罗淘米,一个架好柴禾准备引火。

我和爱人提出下厨帮忙,俩老人说什么也不肯。

⑫老两口真够麻利,一会功夫,一盘馒头、一盘土豆丝、一盆小米粥,外加一碗大酱和几棵扒好的大葱,还有一样小咸菜被端上了饭桌。

⑬爱人很实在,操起馒头就咬了一大口。

我有些腼腆,用小汤勺把小米粥缓慢地往嘴里送。

大叔大婶一边和我们唠嗑,一边不停地让我们多吃点。

大冷的天,还有那么远的路,不吃饱了怎么行呢?

那一刻,我的心里热乎乎的,有种到家的感觉。

⑭闲聊中,我们了解到,大叔大婶有7个女儿,被人称作“七仙女”。

老大、老二、老三都已先后成了家,并且都有工作,剩下的4个女儿正在读书。

“真够你们老两口呛的。

”我偶尔地插上一嘴。

大叔、婶子告诉我们,每年到他这里歇脚的人挺多,好歹让人填饱肚子。

你们也一样,只要不嫌弃,随时欢迎你们来。

本打算付饭费,被大叔大婶执意拒绝,看见俩老人有些不高兴,爱人只好把钱装进兜里。

⑮水足饭饱之后,我们又该上路了。

老两口热情地把我们送到门外,还一再叮嘱,再路过的时候一定要进屋坐坐。

我们和俩老人一一握手告别,承诺一定还会再来。

可话刚刚出口,就被一阵大风淹没了。

但从大叔大婶的微笑中,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已经领会。

⑯肚子有了底,身上热乎了,走起路来浑身充满了力量。

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回到了家。

⑰从这以后,爱人每次上场部,一有空就到老人家的小炕上坐一坐。

每当朋友聚会,爱人总要向大家叙述一遍那次领着老婆“讨饭”的经过,他总是说,那顿饭是他有生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问题:

试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3分)

【来源】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

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