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579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x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一XX水库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

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炎IJ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OkrM,总库容1.503亿。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劉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IlI、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鄭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鄭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

(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

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

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

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

(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I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

项目名称

原设计

2004年复核

水位(m)

库容(亿

水位(m)

库容(亿

正常蓄水位/梅汛期限制水位

82.6

1.0

82.6

1.0

台汛期限制水位

81.0

0.921

81

0.921

设计洪水位(P=1%)

89.5

1.379

89.58

1.385

校核洪水位(P=o.oι%)

91.5

1.503

91.51

1.503

PMF洪水位

92.0

1.534

发电死水位

59.7

0.196

灌溉死水位

44.0

0.02

1.2.3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

①拦河坝

坝型

混凝土重力坝

坝基/坝基高程(m)

火LLl岩/17.5

最大坝高(m)

76.5

坝顶咼程(m)

93.0

防浪墙顶咼程(m)

94.0

坝顶宽(m)/坝顶长(m)

6/317

②溢洪闸

型式

坝顶溢流堰(设弧形钢闸门控制)

堰顶咼程(m)

81

溢流堰净宽(m)

48.0(6孔><8・0)

弧形钢闸门宽X高度(m)

8x10.5

消能方式

鼻坎挑流消能

闸门启闭机

双吊点卷扬式启闭机6台

设计泄洪流量(P=1%)(m3∕s)

2372

校核泄洪流量(P=0.01%)(m3∕s)

3359

③泄洪放空洞

洞型

方圆形坝内涵洞

断面尺寸/洞长

宽3.0m,高5.5〜6.13m∕36.0

工作闸门型式/启闭机型式

弧形钢闸门∕25t电动螺杆启闭机

检修闸门型式/启闭机型式

平板钢闸门/双吊点移动拉杆式启闭机

进口底咼程(m)

43.0

最大泄量(m3∕s)

221

④发电输水洞

进水口型式

分层取水

分层取水闸门/检修闸门

4×4m钢丝网磴闸门∕3×4m平板钢闸门

洞径(m)/长度(m)

3.5/52.6

设计流量(m3∕s)

14.5

⑤电站

装机容量(MW)

2×2+1×0.32

设计水头(m)

40.0

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

1122

2工程建设情况

2.1建设经过

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

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o工程于1978年1月动工兴建,1983年5月大坝封孔蓄水,1983年12月27日大坝全部浇筑到顶。

1985年9月,工程正式竣工验收。

坝后式电站位于14坝段下游,装有二台2MW和一台0.32M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270万kW・h。

电站于1982年1月开始动工,1983年1月投入试运行,1984年4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已运行二十年。

22拦河大坝及工程地质

(1)拦河坝坝型为磴重力坝,最大坝高76.5m,坝顶高程93.0m,坝顶长317m,坝顶宽

6.0m,分18个坝段。

6、7、8坝段为溢流段,堰顶高程81.Om,设六扇宽8.0m,高10.5m的弧形钢闸门控制,鼻坎挑流消能。

9坝段有宽3.0m,高5.5〜6.13m的泄洪放空洞,进口底高程43.0m,洞长36m,进口装有检修平板闸门和弧形工作钢闸门各一扇,弧形工作闸门后接明流泄水洞,最大泄量221m3∕s,挑流鼻坎消能。

14号坝段设有直径①3.5m的圆形发电灌溉输水洞,全长52.6m,进口高程44.0rn,进口处设有四道4mx4m取水钢丝网水泥平板门和3m×4m检修平板钢闸门。

7坝段〜15号坝段为斜缝坝段,采用“斜缝不灌浆”型式。

大坝典型横断面详见附图2。

(2)XX水库坝区分布的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磨石Uj组,自下而上由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球泡、硅化流纹岩夹绢云母化脫玻珍珠斑岩和凝灰熔岩等组成,上复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卵石层。

坝基范围有断层29条,多数分布于10坝段以右,其特点是以顺河向为主,陡倾角。

破碎带一般较窄(0.05m〜0.4m),个别断层达1.2m〜2.0m,充填物质以角砾岩、糜棱岩为主,局部含断层泥。

节理主要有N70oE、SEz80o和N20oW、NEZ80o两组,与坝轴线呈35o〜55o交角。

2.3大坝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D腔浇筑过程中坝体局部产生裂缝,其中缝宽大于0.2mrn,缝长大于5m的裂缝129条。

(2)泄洪放空洞弧型闸门启闭室胸墙上出现一条长约3m的垂直裂缝,并伴有少量渗水。

(3)6坝段和7坝段、9坝段和10坝段间的伸缩缝有渗水,渗水量偏大。

(4)坝基排水孔中泡沫塑料过滤体出现脫胶问题。

3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

1拦河大坝

拦河坝外观总体质量较好,未发现较大裂缝和渗水,坝体基本平整,两岸坝肩与山体结合部及下游坝脚未发现明显渗漏。

坝段之间没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及不均匀沉降位移、沉陷变形,坝顶伸缩缝开合正常。

上、下游坝表面已显得粗糙陈旧,坝面裂纹纵横,上游坝面有“砂化”现象,一些部位腔骨料裸露;坝顶建筑物破旧,挡浪墙碎石子抹面大面积破碎脱落,坝顶照明灯杆歪斜。

防浪墙和坝顶路面有多条细小裂缝,15〜16坝段下游坝脚有水渍,水尺踏步和天桥等处无护栏。

2坝体廊道

经坝体廊道检查,发现有二十多条裂缝,多发生于廊道拱顶,有少量的裂缝有渗漏,渗水量均较小。

伸缩缝检查井的渗量有减少的趋势,布置在廊道内的观测设置多已老化损坏,有的已停测。

坝内渗漏集水井容积过小。

3溢洪闸

坝顶溢洪道未见表面剥蚀及明显裂缝,仅挑流鼻坎反弧段有细小裂缝,冲刷坑两岸护砌良好。

弧形闸门保养一般,有部分油漆脫落和部件锈蚀现象。

4泄洪放空洞

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启闭室胸墙原有一条3m长的垂直裂缝,现已被游离钙充填阻塞,渗水减至接近于零,裂缝未见扩展。

泄洪放空洞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漏水情况依然存在,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止水橡皮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整个闸门锈蚀严重。

5输水洞

四道分层取水钢丝网混凝土闸门在施工期即已在门槽内卡死,至今一直未用;洞口检修平板钢闸门在尖闭后漏水量较大。

6坝后式电站电站主机、控制和电气等设备均为过时产品,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低。

而电站管理规范,运行状态良好。

二XX水库大坝安全分析评价

1防洪标准复核

1.1防洪标准确定

XX水库按库容属大

(2)型水库。

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IOOOO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设计时校核洪水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PMFO本次安鉴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防洪标准为IOo

 

1.2流域概况

XX水库位于甬江流域奉化江支流劉江上游,水库坝址位于溪口镇上游

域面积176km2,主流长度34.6km,河道平均比降8.13%。

本流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613.4mm。

流域内气候温和,植被良好,但覆盖层较浅。

水库坝址以上河道属典型的LLl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谷切割较深,洪水暴涨暴落,2天然河道对洪水调节能力很小。

坝址以下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流域面积164km2,河道比降较缓,但由于有支流加入,仍为山区性河流。

萧镇活动堰以下,河流进入宁奉平原,河床质为泥沙或淤泥,已有潮汐影响。

知江上游原有马村、溪口两个流量测站。

马村站位于坝址上游约Ikm处,设立于

1965年"981年后停测,共16年流量观测资料;溪口站位于坝址下游约7km处,设立于1956年3月,1985W库竣工后停测流量,开始观测水位,共有30年流量资料。

库区内及附近流域雨量站多数为50年代和60年代设立,少数站设立于70年代,有相量崗、XX、青岩、溪口、真诏、东吞、董家彦、六诏、岩头石门等。

流域内岩头石门年最大降水量是三单站1990年的2052.4mm,年最小降水量是1967年XX站的747.9mm。

1957〜2002年流域梅汛期最大一日雨量165.4mm(1984年6月13日),最大三日雨量211.7mm(1997年7月7日〜7月IOH)。

台汛期降水主要为台风暴雨及局部雷阵雨,降水特点是总量大、来势猛、历时较短,雨强高,1957〜2002年流域台汛期最大一日雨量330.4mm

(1988年7月29日),三日雨量423.1mm(1981年8月31日〜9月2日)。

1922年8月7

日及8月29日出现了两次历史特大洪水。

台风暴雨是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在这一季节又往往会遇到下游大潮顶托,易造成平原区内涝。

如无台风暴雨,则往往发生干旱。

1.3设计暴雨复核1.3.1设计流域降水量选用XX、东吞、董家彦、栖霞坑、葛竹石门、六诏等站,资料来自浙江省水文勘测局(原为浙江省水文总站),经逐年整编、审核,较为可靠。

采用1957〜2002年共46

年实测资料通过频率分析求得设计暴雨。

设计暴雨成果见表1。

表XX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

历时

均值H

(mm

CV

Cs/Cv

频率P(%)

0.01

0.02

0.05

0.1

0.2

1

2

5

20

H日

116

0.66

3.0

741

668

619

566

514

391

338

269

163

H24

H2=l.13XHB

837

777

699

640

581

442

382

304

184

H二

173

0.66

3.0

1105

1026

924

845

766

583

505

401

243

H日

163

0.48

3.5

229

210

167

148

122

83

汛期

H24

H2=l.13XHB

259

237

189

167

138

94

H三

100

0.46

3.5

348

320

256

228

190

131

1.3.2设计雨型

(1)日程分配:

统计水库流域39场次最大三日同场雨资料,最大一日暴雨发生在三日当中的第一日共有9场次,发生在第二日的有18场次,发生在第三日的共有12场次,因此将最大24小时雨量置于三日当中的第二日,其余两日雨量各占(H三日一H24h)的50%o

⑵时程分配:

最大24h暴雨时程分配按暴雨强度公式求得时段雨量分配系数。

暴雨衰减指数np取值台汛期为0.60,梅汛期为0.55。

1.4设计洪水复核

IAl产流计算

本流域产流方式用蓄满产流(或称超蓄产流),产流计算采用简易扣损法,假定土壤最大含水量ImaX为IoOrnrTl,土壤前期含水量为75mm,则初损为25mm。

最大24小时雨量后损值Imm/h,其余几日后损值为0.5mm∕h,潜流部分水量净雨开始后扣稳渗1.5rrιm∕h。

1.4.2汇流计算

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O计算时段t为1小时,瞬时单位线法临界雨强采用30mm∕h。

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

表1XX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

分期

目项

位单

各灰輕

〉O1

O2

'O5

O—

O2

L

2

5

2O

Xx水库

台汛期

洪⅛Jιtl

寸S

O8

4CA)

R97

Il4

ZD27

32

为23

—O7

732

3I3

'Fm

)2OO

13

93

亠77

」6—k

亠2—

亠O4

CO

42

三≡共昼

JLCu>B3

m

6

g

・5-L

」37

亠23

O9K

O7

n59

DCoro

梅汛期

寸S

S

—55

—27

27

5

9

O

26

2

16

66

YCO

4—

34

2

4

—2

三m共曇

JLm3(A)

m

A5O

^~Cri

O上

〉29

n23

D-XCO

台汛期

洪⅛JS1

3

KS

S

35

门22

亠98

9—7

264

∖DO5

7—2

320

689

23

—5

95

」78

」61

丄22

亠O4

OD

42

三m共量

3

亠m

2

—k

59

—2

」29

亠16

〉86

O3

>56

O3

期区

I⅛M量

3

S

S

OO9

DOCn

门2—

二O

OoOrv)

93

洪量模数

m3∕s∕km3

6.2

5.5

3.8

3.1

2.3

1.2

三日洪量

1I33

10m

0.39

0.36

0.28

0.24

0.19

0.12

1.5洪水调节

1.5.1洪水调度原则

XX水库承担着水库下游的防洪任务,防洪控制断面为溪口水文站,溪口水文站断面安全泄洪

量为393m3∕so为了溪口城镇的防洪安全,水库泄流量与坝址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洪水进行补偿调节。

本流域的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台汛期,当水库坝址遭遇台汛期20年一遇洪水,库水位高于81.0m(汛前限制水位)时,按溪口水文站安全泄量393m3∕s开一孔闸门进行补偿调节,在区间洪峰流量超过393m3∕s时,水库尖闸拦蓄洪水,调得20年一遇洪水位89.22m。

当水库坝址遭遇20年一遇以上洪水,库水位达到89.4m时,开启两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89.5m时开启四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91.Om时,为了保证水库大坝安全,开启全部六孔泄洪闸泄洪,并打开泄洪放空洞泄洪。

1.5.2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

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见表1-3。

表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表

洪水频率(%)

水库水位

(rn)

最大泄流量(m3∕s)

设计泄流量(m3∕s)

溢洪闸

泄洪放空洞

合计

溢洪闸

泄洪放空洞

合计

5

89.4

2305

224

2529

2325

216

2541

1

89.58

2346

224

2570

2372

216

2588

0.01

91.51

3306

229

3535

3359

221

3580

本次复核溢洪闸在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工况下,泄洪能力减少0.7%和1.3%,当水库水位在89.0m以下时,泄洪能力大于原设计泄流能力,因此可认为泄流能力满足泄洪要求。

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复核大于原设计流量,其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1.5.3调洪计算

⑴采用静库容调洪计算方法,水库淤积不严重,水位〜库容矢系为原设计库容曲线(表

4)O调洪计算成果见表1-5。

表1・4水库水位〜容积尖系表

水位(m)

41

43

44

50

60

70

74

78

库容(万m3)

45

120

180

630

2020

4710

6180

7830

水位(m)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库容(万m3)

8740

9210

9700

10200

10720

11250

11780

12320

水位(m)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库容(万m3)

12900

13500

14100

14700

15340

16000

16660

17320

表1-5XX水库调洪计算成果表

起调水位

(m)

目项

值算m%)频各

1-O

0

02

O

5O

Ci

ii

O

1—

5

20

台汛期

O

8

量流峰

Sm

8

40

3754

9

3

3

4

1

1-

3

2

3

4—

2

7

40

732

m

ii

5

1-

9

8

5

9

8

2

2

9

8

3m

4O

1

03

5

7

48

1

47

4—

47

4—

3

6

3

量泄大

M-

S

3/

8

9

5

3

74

347

3

31

3

2

2

8

2

O

2

6

1

8

9

2

30

梅汛期

6

2

8

量流夂丰

Sm∕

3

5

5

727

426

6

4—

2

m

3

6Oci

8

6

2

8

8

3

m

4

O

Ii

8

2

3

3

9

I-

.1

ii

1

5

5O

量泄大

H:

S

0^/

m

06

3

3

2

2

8

ii

76

⑵调洪计算成果比较台汛期不同阶段的调洪计算成果比较见表1-6o本次复核与原设计调洪成果基本一致,10O年一遇洪水水库水位略有抬高。

表「6台汛期不同阶段调洪计算成果比较

阶段

起调水位

(m)

项目

各频率(%)计算值

0.01

0.1

1

5

初步设计

81.0

最高洪水位(m)

91.5

91.1

89.5

89.4

相应库容(108m3)

1.503

1.476

1.379

1.378

本次复核

81.0

最高洪水位(m)

91.51

91.0

89.58

89.22

相应库容(108m3)

1.503

1.470

1.385

1.363

1.6坝顶高程复核

现水库大坝实际坝顶高程93.0m,防浪墙顶高程94.0m。

本次复核100年一遇设计洪水89.58m,设计波高、波浪中心线至计算水位高度和安全超高三项合计为2.62m,

要求坝顶防浪墙顶高程92.2m,低于现有防浪墙顶高程1.8Om;IOooo年一遇校核洪水位91.5Im,三项超高合计为1.55m,要求防浪墙顶高程93.06m,低于现有防浪墙顶高程0.94m。

复核结果表明:

水库校核标准达到万年一遇,坝顶高程和防浪墙顶高程均满足《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J21-78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要求。

1.7评价结论

复核结果表明:

XX水库拦河坝坝顶高程和防浪墙高程均满足规范要求,水库泄洪设施的泄

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现有防洪能力已达到IoOOO年一遇,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标准,现状防洪安全性为“A”级。

2工程质量评价

2.1库区地形地质

2.1.1XX水库坝址位于四明LIJ南麓的中低LLJ区,库区周围山岭环抱、LlJ体宽厚,分水岭高程多在40Om以上。

坝址以上均为源短流急的LlJ溪性河道,河床复盖为沙卵石,两岸有部分基岩出露。

库盆及库岸由不透水的火LLJ岩及少量沉积层组成,地层倾角一般较平缓,多在20度以下,虽有马村〜俞村断层通向库外,但断层处在回水线上,且大多被石英脉充填,胶结良好,不会造成永久性渗漏。

2.1.2马村坍滑体

马村下石Ill坍滑体位于库区右岸,距坝址直线距离2.2km,总体积近1000万m3,80%分布在最高洪水位以上,滑动面大部分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故水库蓄水引起地下水位的改变对它无多大影响。

水库蓄水后,计算坍滑体的稳定安全系数K=0.98,仅降低2%O为了监视坍滑体的发展趋势,省水电设计院在坍滑体内外设置了专门的位移监测设施,经XX水库管理局20年的定期监测和检查,证实马村下石LIJ坍滑体从水库蓄水到现在尚未发生滑动。

2.2坝址区工程地质

2.2.1岩性与地质构造

坝区分布的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磨石LL[组,自下而上由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球泡、硅化流纹岩夹绢云母化脱玻珍珠斑岩和凝灰熔岩等组成,上复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石层。

坝基范围有断层29条,多数分布于10#坝段以右,以顺河向陡倾角为主。

破碎带一般较窄(0.05m〜0.4m),个别断层达1.2m〜2.0m,充填物质以角砾岩、糜棱岩为主,局部含断层泥。

节理主要有N700E、SEL800和N200∖∕V、NEL800两组,与坝轴线呈35。

〜55。

交角。

坝基以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分布最广(6〜16坝段),倾角较缓(10〜23),单层一般0.5m〜2.0m,较厚的达4.5m。

由构造作用层面错动产生的层间挤压破碎夹层,埋藏及出露于6#〜12#坝段及15#〜16#坝段,一般间距在2m左右,局部厚度为36Cm;夹层主要由鳞片状、凸镜状的岩石碎屑、碎块及岩粉等组成,普遍往绢云母化蚀变,一般在基岩面以下5〜6m范围内有次生黄泥充填。

河床坝段的抗滑稳定受此夹层控制,设计取软弱夹层的f值为0.35〜0.45。

2.2.2水文地质

坝基的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潜水,其渗透性能受断裂构造及层面和流面控制。

左坝肩ω=0.055〜0.17(L∕min∙m∙m),河床坝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