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696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 特殊的平.docx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特殊的平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理解正方形与菱形和矩形的关系,能用正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判定正方形。

难点内容:

根据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求解一些相关图形问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精要

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矩形: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3、正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二、性质定理

图形

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

矩形

1、四个角都是直角;

2、两条对角线相等。

1、有三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

1、四条边都相等;

2、对角线互相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1、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内角。

1、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2、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

热身练习

1、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A:

∠ABC=1:

2,则BD=6cm.

2、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的长为12cm,面积是30cm2,则这个菱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5cm.

3、、正方形的对称轴有__4_条。

4、、正方形的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_45_。

5、如图在中,点D、E、F分别在边、、上,且,.下列四种说法:

①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如果,那么四边形是矩形;

③如果平分,那么四边形是菱形;

④如果且,那么四边形是菱形.

其中,正确的有.(只填写序号)

答案:

①②③④

6、如图所示,正方形的面积为12,是等边三角形,点在正方形内,在对角线上有一点,使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7、菱形ABCD,若∠A:

∠B=2:

1,∠CAD的平分线AE和边CD之间的关系是(D)

A.相等 B.互相垂直且不平分  C.互相平分且不垂直D.垂直且平分

8、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对角线的长度之比为3:

4,则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C)

  A.6cm,8cmB.3cm,4cmC.12cm,16cmD.24cm,32cm

9、如图,矩形的周长为,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过点作的垂线,分别交于点,连结,则的周长为(D)

A.5cmB.8cmC.9cmD.10cm

10、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边长相等,则菱形的邻角度数分别为(B)

  A. 45°,135°B. 60°,120°C. 90°,90°D. 30°,150°

11、正方形具有而菱形没有的性质是(C)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对角线相等 D.对边相等

12、如图,四边形为矩形纸片.把纸片折叠,使点恰好落在边的中点处,折痕为.若,则等于( A )

A.B.C.D.

13、已知:

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BC上,且CE=CF,求证:

AE=AF.

 

证明:

只要证

14、已知: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和CD上,AE=AF.

(1)求证:

BE=DF;

(2)连接AC交EF于点O,延长OC至点M,使OM=OA,连接EM、FM.判断四边形AEM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并证明你的结论.

C

B

 

答案:

证明:

(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D=90°.

∵AE=AF,∴.∴BE=DF.

(2)四边形AEMF是菱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A=∠DCA=45°,BC=DC.∵BE=DF,

∴BC-BE=DC-DF.即.

∴∵OM=OA,∴四边形AEMF是平行四边形.∵AE=AF,

∴平行四边形AEMF是菱形.

15、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CD为∠ACB的平分线,DE⊥BC于点E,DF⊥AC于点F,求证:

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证明:

因为∠ACB=90°,DE⊥BC,DF⊥AC

所以四边形CEDF是矩形

因为CD为∠ACB的平分线

所以三角形CDE是等腰三角形,所以CE=DE

所以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精解名题

例1、如图,已知锐角△ABC中,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结CE、BG,交点为O,求证:

(1)EC=BG;

(2)EC⊥BG.

解析易证△EAC≌△BAG,可得EC=BG,∠AEC=∠ABG,于是可证∠EOB=∠EAB

证明:

(1)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AE=AB,AC=AG,∠EAB=∠GAC=90°,

∴∠EAB+∠BAC=∠GAC+∠BAC.

即∠EAC=∠BAG,

∴△EAC≌△BAG.∴EC=BG.

(2)由

(1)知:

△EAC≌△BAG,∴∠AEC=∠ABG.

又∵∠1=∠2,

∴∠ABG+∠2=∠AEC+∠1=90°.

∴∠EOB=∠EAB=90°∴EC⊥BG.

(若把∠BAC为锐角改为钝角,其余条件不变,上述两结论仍能成吗?

如果成立试证明之.)

例2、如图,已知P点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DC,PF⊥BC,E,F分别是垂足,求证:

AP=EF.

证明:

连结AC交BD于O,连结PC.

在正方形ABCD中,BD⊥AC,BD平分AC.

∴PA=PC.又∵PE⊥CD,PF⊥BC,∠DCB=90°.

∴四边形PFCE是矩形.∴EF=PC.∴PA=EF.

例3、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1摆放在一起,设较短直角边为1.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

是,两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如图2,将Rt△BCD沿射线BD方向平移到Rt△B1C1D1的位置,四边形ABC1D1是平行四边形吗?

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

是,由,且,得到(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在Rt△BCD沿射线BD方向平移的过程中,当点B的移动距离为______时,四边形ABC1D1为矩形,其理由是:

平行四边形有一内角为;当点B的移动距离为__1____时,四边形ABC1D1为菱形,其理由是:

平行四边形内有一组相邻的边相等.(图3、图4用于探究)

例4、探究问题:

⑴方法感悟: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满足∠EAF=45°,连接EF,求证DE+BF=EF.

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此时AB与AD重合,由旋转可得:

AB=AD,BG=DE,∠1=∠2,∠ABG=∠D=90°,

∴∠ABG+∠ABF=90°+90°=180°,因此,点G,B,F在同一条直线上.

∵∠EAF=45°∴∠2+∠3=∠BAD-∠EAF=90°-45°=45°.

∵∠1=∠2,∴∠1+∠3=45°.即∠GAF=∠_EAF__.

又AG=AE,AF=AF∴△GAF≌_______.

∴___GF__=EF,故DE+BF=EF.

⑵方法迁移:

如图,将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证:

延长直线FB,使得BG=DE,

∵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AB=AD,∠ABG=∠ADE,

∵BG=DE

∴△AGB≌△AED,

∴AG=AE,

∵AF=AF,∠BAG=∠DAE

又∵∠EAF=12∠DAB

∠GAF=∠FAE,

∴△AGF≌△AEF,

∴GF=EF,

∴DE+BF=EF;

⑶问题拓展: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E,F分别为DC,BC上的点,满足,试猜想当∠B与∠D满足什么关系时,可使得DE+BF=EF.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说明理由).

当∠B+∠D=1800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矩形的周长为24cm,一边中点与对边两顶点连线成直角,则矩形的两邻边分别为4cm和8cm。

2、菱形的周长为12cm,相邻两角之比为5∶1,那么菱形对边间的距离是1.5cm。

3、菱形的两邻角之比为1:

2,边长为2,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4、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P是边AD上的动点,PE⊥AC于点E,PF⊥BD于点F,则PE+PF的值为:

_________。

 

5、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D长为16cm,P是AB上任意一点,则点P到AC、BD的距离之和等于8cm

6、如图,将矩形纸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3厘米,EF=4厘米,则边AD的长是_____5______厘米.

7、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丄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

2、选择题

1、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BD=AC,则菱形的面积为(A)

A.96cm2B.94cm2C.92cm2D.90cm2

2、如下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PC为等边三角形,连接PD、BD,则∠BDP=(C)

A.15°B.25°C.30°D.35°

(2题图)(3题图)(4题图)

3、如上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的中点E处,折痕为AF,若CD=6,则AF等于  (  A )

A.    B. C.  D.8 

4、如图,正方形的面积为1,是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B)

A.B.C.D.

5、如图,矩形ABCD中,AB=20,AD=30,E、F三等分AC,则△ABE的面积是(B)

A.60B.100C.150D.200

 

(5题图)(6题图)(7题图)

6、如右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AF⊥CD于点F,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则∠EAF等于(B)

A.75°B.60°C.45°D.30°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在各边上顺次截取AE=BF=CG=DH=5,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B)

A.30B.34C.36D.40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E=2,

求:

(1)∠ABC的度数;

(2)对角线AC、BD的长;(3)菱形ABCD的面积。

解:

(1)120度;

(2)AC=,BD=4

(3)

2、如图,在ABCD中,两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过点O且垂直于AC并交AB于点E,交CD于点F,求证:

四边形AECF是菱形。

提示:

证ΔCOF≌ΔAOE

3、如图,已知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的中点,EF⊥AE,CF平分∠DCG,求证:

AE=EF.

解析:

可取AB中点M,连结ME,证△AME≌△ECF

证明:

取AB中点M,连结ME

在正方形ABCD中,AB=BC,∠B=∠DCB=90°.

又E为BC中点,

G

∴AM=BM=BE=EC.

∴∠BME=45°.∴∠AME=135°.

又CF平分∠DCG.

∴∠ECF=135°.∴∠AME=∠ECF.

又∵AE⊥EF,∴∠FEC+∠AEB=90°.

又∵∠BAE+∠AEB=90°.∴∠FEC=∠BAE.

∴△AME≌△ECF.∴AE=EF.

4、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角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

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CE平分,∴∠OCE=∠ECB.又∵MN∥BC,∴∠OEC=∠ECB.∴∠OCE=∠OEC.∴.

同理,.∴.

∵,AO=CO,∴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又∵CE、CF分别平分∠ACB和∠ACP,

∴.∴四边形AECF是矩形.

 

自我测试

一、填空题

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点,AE⊥BD,垂足为E,若∠DAE=4∠BAE,则∠EAC=54°

2、已知菱形一个内角为,且平分这个内角的一条对角线长为8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32cm.

3、已知菱形的面积等于80cm2,高等于8cm,则菱形的周长为40cm.

4、菱形的边长是2cm,一条对角线的长是2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2cm

5、如图,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O,∠BAC的的平分线交BD于E,若正方形的周长是20cm,则DE=5cm

 

(5题图)

6、如图,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如果△ABE为等边三角形,那么∠DCE=_15度__。

二、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B)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C)

A.四个角都是直角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相等

3、具备下列条件的四边形,不能断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是(D)

A.三个角都是直角B.四个角都相等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垂直且相等

4、矩形的各角平分线若相交围成的四边形是(D)

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的顶点C的坐标是(3,4)则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D)

A.(4,0)(7,4)B.(4,0)(8,4)

C.(5,0)(7,4)D.(5,0)(8,4)

6、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C)

A.2B.

C.1D.2

7、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E平分∠DAC,则下列结论:

(1)∠E=22.50.

(2)∠AFC=112.50.(3)∠ACE=1350(4)AC=CE(5)AD∶CE=1:

.其中正确的有(A)

A5个B4个C3个D2个

 

三、解答题

1、如图,O为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

(1)试判断四边形OC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6,BC=8,求四边形OCED的面积.

解:

(1)四边形OCED是菱形.

∵DE∥AC,CE∥BD,∴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

又在矩形ABCD中,OC=OD,

∴四边形OCED是菱形.

(2)连结OE.由菱形OCED得:

CD⊥OE,∴OE∥BC

又CE∥BD∴四边形BCEO是平行四边形

∴OE=BC=8∴S四边形OCED=

2、如下图,在正方形ABCD中,G为BC边上任意一点(与点B、C不重合),AE⊥DG于点E,CF∥AE交DG与点F。

求证:

AE=FC+EF

证明:

∵在正方形ABCD中AD∥BC,

∴∠ADE=∠DGC∵在△DGC中∠DGC+∠GDC=90º

又∠GDC+∠DCF=90º∴∠DGC=∠DCF

∴∠ADE=∠DCF另∵AD=DC∴RT△AED≌△DFC

∴AE=DF,DE=FC∴AE=FC+EF

3、如图l,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连结E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交BD于点F.

(1)求证:

OE=OF;

(2)如图2,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MBE于点M,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它条件不变,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

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OE=AOF=90.OB=OA………………

又∵AMBE,∴MEA+MAE=90=AFO+MAE

∴MEA=AFO………………

∴Rt△BOE≌Rt△AOF………………

∴OE=OF………………

(2)OE=OF成立………………

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OE=AOF=90.OB=OA………………

又∵AMBE,∴F+MBF=90=B+OBE

又∵MBF=OBE

∴F=E………………

∴Rt△BOE≌Rt△AOF………………

∴OE=OF………………

4、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E=PB.

(1)求证:

①PE=PD;②PE⊥PD;

(2)设AP=x,△PBE的面积为y.

①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证:

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为对角线,

∴BC=DC,∠BCP=∠DCP=45°.

∵PC=PC,∴△PBC≌△PDC(SAS).

∴PB=PD,∠PBC=∠PDC.又∵PB=PE,∴PE=PD.

②(i)当点E在线段BC上(E与B、C不重合)时,

∵PB=PE,∴∠PBE=∠PEB,∴∠PEB=∠PDC,

而∠PEB+∠PEC=180°,∴∠PDC+∠PEC=180°,

∴∠DPE=360°-(∠BCD+∠PDC+∠PEC)=90°,∴PE⊥PD.

(ii)当点E与点C重合时,点P恰好在AC中点处,此时,PE⊥PD.

(iii)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

∵∠PEC=∠PDC,∠1=∠2,∴∠DPE=∠DCE=90°,∴PE⊥PD.

综合(i)(ii)(iii),PE⊥PD;

(2)①过点P作PF⊥BC,垂足为F,则BF=FE.

∵AP=x,AC=,∠ACB=45°,PF⊥BC,

∴PC=2-x,PF=FC=(-x)BF=FE=1-FC=1-(-x)=x.

∴=,

②当时,最大,最大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