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2799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练习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人是()

A.苏轼

B.白居易

C.杜甫

D.李白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A.隋亡之鉴

B.知人善任

C.居安思危

D.虚心纳谏

3.隋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北抵

A.涿郡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4.南宋后期,我国杭州一带有一位从事棉纺织业的富商要去采购先进的棉纺织工具,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A.四川

B.澶州

C.开封

D.海南岛

5.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的建立。

A.后唐

B.后晋

C.后梁

D.后周

6.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广州

B.开封

C.泉州

D.临安

7.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市场上出现会子、关子等纸币

8.下列宋与辽、西夏、金并列的四幅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9.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0.文成公主入藏时,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

A.小昭寺

B.大昭寺

C.少林寺

D.白马寺

11.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有()

A.秦隋宋

B.秦隋元

C.宋元明

D.唐宋元

12.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中宗

13.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2009年12月29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雪雕制作现场,已完成大型的成吉思汗雪雕正在翘首凝望。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六国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建立明朝

15.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应指

A.李林甫

B.秦桧

C.杨国忠

D.魏忠贤

16.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

B.

C.

D.

17.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赵匡胤建立北宋 

②阿骨打建金 

③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④元昊建立大夏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18.下列关于宋太祖政治措施的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奠定了基本消除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消除了五代战乱的根源,有利于社会安定

C.中央控制强化,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D.造成了北宋财政危机的根源

19.唐朝哪位诗人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并享有“诗仙”的美誉。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欧阳询

20.中国书画融合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及其与之相关的的政治、哲学、宗教、文艺等各方面的认识。

下列关于我国书画历史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阎立本画技高超,被称为“画圣”②“颜筋柳骨”指唐朝的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

③元代赵孟頫是书画家,他的画被称为“神品”④苏轼既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又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2018年,新一届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完成。

大部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执政水平,确保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下列属于元朝创设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22.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分裂走向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3.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境是

A.手工业者用筒车驱动织布机

B.官宦之家摆放着越窑的青瓷

C.长安城里经常能看到外国人

D.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24.“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5.观察图片,图中工具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二、综合题

2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天下和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材料二:

唐朝的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著外来文化的精华。

全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三: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材料四: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许”是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

(2)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

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

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什么?

你能举出唐朝对日本在文化方面影响的事例吗?

(3)指出材料三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哪里?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位“僧人”是谁?

“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发生在哪位帝王在位期间?

27.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隋朝)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

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的制度是什么?

这一制度在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正式确立?

其确立的标志又是什么?

(唐朝)

材料二: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眯,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在辉煌灿烂的唐朝诗坛中享有“诗仙”美名的是谁?

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这一时期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对科举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宋朝)

材料三:

 

(3)材料三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利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你认为“宋朝读书风气很浓”的科技原因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1)材料一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清代前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

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

(2)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

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材料三 根据嘉庆《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年),全国总产粮约为3013亿市斤,约为1.5亿吨。

清朝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过快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