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3911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docx

八上语文期中检测卷

八年级期中检测卷

姓名:

  总分:

一、(19分)

默写填空。

(4分)

(1)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

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4)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郦道元的《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溃退(kuì)   绯红(fěi)   仁慈(cí)  惊心动魄(pò)

B.窒息(zhì)荧光(yíng)畸形(jī)殚精竭虑(dàn)

C.镌刻(xié)蒙昧(mèi)侏儒(rú)屏息敛声(liǎn)

D.锃亮(zènɡ)凛冽(lǐn)酷似(sì)藏污纳垢(ɡòu)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

A.娴熟   滞留   鹤立鸡群   催枯拉朽

B.翘首胆怯油光可鉴和颜悦色

C.轮廓泻气筋疲力尽抑扬顿挫

D.劳碌教诲正巾危坐一丝不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B.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这张新歌宣传照中,他静坐颔首低眉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一番游子思家的情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

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5.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1分)

海面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

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6.名著阅读。

(2分)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实情况。

7.

8.综合性学习。

(4分)

大家看了里约夏季奥运会后都表示大有收获,感慨良深。

你班准备开展一个“奥运精神大家谈”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以下是活动中将要回放的一则新闻,请结合新闻内容,为之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2分)

8月22日晚间消息,女排夺冠激发了网友庆祝的热情,也刷新了奥运开幕以来微博互动量的峰值。

微博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夺冠当天,微博上奥运相关内容的讨论量达7462万,互动量达1.1亿,达到开赛以来的新高。

“女排精神”成为国人共同的关注点。

女排夺冠相关内容的互动量在当天达到7285万次,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达3.4亿次。

朱婷是当天微博上被提及最多的运动员,提及量达到1245万次,紧随其后的惠若琪微博提及量也达到1083万。

奥运会期间女排曾两次引爆微博。

1/4决赛逆转东道主巴西的视频,24小时内在微博上播放量达到4795万次。

半决赛击败荷兰后,朱婷以607万的提及量成为当天最热门运动员。

在微博和尼尔森联合发布的体坛风云榜上朱婷排在第4位,比前一天大幅提升12位。

排名前20的运动员中有5位来自中国女排。

(摘引自《新浪体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夏天,奥运健儿们挥洒汗水,超越自我的同时,他们的很多画面,都让我们感动不已:

因病儿征战七届奥运的丘索维金娜;梦断裁判手,挥泪别拳台的吕斌;大战后相拥握手的林丹李宗伟;豪取23金而挥泪告别泳池的菲尔普斯……

请你从以上人物或你所知道的其他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话,在“感动时刻”这一环节中为大家描述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

(要求运用至少一种修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多日的比拼,中国代表团一共获26金、18银、26铜,奖牌总数70枚,在金牌榜上位居第三,比上届减少了12枚,是近5届奥运会的最差战绩,上一次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少于26枚还是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部分网民就此事发帖评论,针对以下观点,请你以网民“南楼花开”的身份跟帖,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1分)

南山风:

大国实力早就不需要用金牌数来界定了,我们的评价标准早就应该从“金牌论”“唯结果论”改变过来,成为“唯过程论”!

扁舟出海:

中国体育青黄不接,老队员体力不济,新队员意志不强,训练不刻苦金牌数下降是必然的!

闲看孤云:

运动员无论谁都会有压力!

他们很辛苦,不容易啊!

南楼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

泥沼雨水。

②畚锸:

箕畚铁锹。

③堵:

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

(3)轼诣武卫营____________

(4)卒全其城____________

1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0分)

贪多嚼不烂

史中兴

①古话说,贪多嚼不烂。

②著名学者梁漱溟深谙此理。

他的孙子梁钦宁接受访谈告诉我们,祖父一次一个人带四个孩子出去玩,他最小,只有四岁,最长的十一岁,下馆子吃饭,祖父给四个孩子总共只要了二两米饭。

他认为,小孩得病都是吃饱了撑的。

如今吃的东西好了多了,胖墩也多了,肥胖成了一种病,可证梁氏所言非虚。

病从口入,你要健康,第一条就是管住你的嘴,众多医生千百遍地重复着这样的告诚。

③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也懂得这样的告诫,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食品再丰富,不会把盘子都搬过来,一天三顿就是三顿,不会没完没了地吃,一顿二两三两,不会八两一斤,换上肚汉,也不可能八十个馒头、六十碗面。

④这种过饱过撑的情形在微信群里发生了。

你出去看看,车船上、候机候车室里、开会的会场里、商店的柜台里,甚至医生看病的诊室里,有多少人在低头刷屏,上班族办公的上班族办公时间不便刷,就上厕所刷。

办公室以外,早晨一睁眼,晚上闭眼前,都刷个不停。

我所住的院子里几个常去健身点的老人,近日不见,我转身xúnmì,坐在长椅上刷屏呢!

 ⑤信息不胀肚子,胀脑子。

你拥有几个、几十个微信群,一个群十来个人,就是几十、几百个人,每天从早到晚,这么多人给你发信息,你也必有所回应,难怪有人一有空就刷屏,就是生怕漏了谁的信息,在群中掉队落伍。

这就迫使你从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全部休息时间都不敢闲着,你就是24小时不闭眼不停手,它还是没完没了,你脑子不胀才怪呢!

⑥信息单一的年代,人们坐井观天,不知今夕何夕,患上信息饥渴症。

如今人们爱上微信上自国内外大事,小至饮食起居,看病养生、辨假防骗,里面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叫人怎么不爱它。

事情总是这样,有一利就有一弊,爱之过甚,为其所累,就有可能转化为恨,或者是爱恨交加。

⑦老友聚会,一位退休不久的,泡微信的牛人,竟热情大减,诉说他泡微信的初衷,是让自己在朋友心目中是个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消息灵通人士,渐渐地,他应接不暇了,潮水般的信息,一波波从群里涌来,他把全部休息时间都赔上,还是担心又漏了什么。

最烦的是,有人晒私照,传小道,他觉得把肉麻当有趣,无聊,群里人却齐声点赞、回复、转发,你不吭声,人家就有看法了。

至于那些炒作的、推销的,更是一种骚扰了,怎么办呢?

这位老弟的结论是戒微信不再沾微信,不让微信牵着鼻子走,弄得人七荤八素,丢了魂似的。

⑧这位老弟是不是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呢?

信息化时代,微信毕竟是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工具。

⑨有自制力,掌控有度,微信是不会造成脑胀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转身xúnmì___________(1分)            

2.第②段加点的“此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3.结合上下文,从论证的角度简要说说第⑦段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不属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2分)

A.做事情需要把握好度。

B.要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C.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

D.因噎废食是不必要的。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5分)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李良旭

①夜色渐浓。

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

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

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

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

“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

”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

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

②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

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③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地眺望着窗外。

④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

肖老师笑道:

“在看什么呢?

⑤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

“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⑥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肖老师含嗔道:

“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

⑦王小朋说道:

“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⑧“什么问题?

”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⑨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⑩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地说道:

“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

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王小朋自言自语道:

“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

“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

忽然,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上的事,目光全都投向了黑板,只见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还忍不住笑出声来。

肖老师开口说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同学们听了,立刻纷纷议论开来。

有个叫崔子涵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

“我看过《动物世界》,上面好像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6次才会飞行。

”另一个叫许静的同学回答道:

“听我奶奶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8次才会飞行。

”又有一个叫李平平的同学说:

“我看过一本科普读物,上面好像说蝴蝶的翅膀要扇动9次才会飞行……”同学们说出各种答案,最多的说蝴蝶要扇动21次翅膀才会飞行。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肖老师心中涌动起一股股暖流。

她感慨万千地说道:

“谢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才能够自由地飞翔。

同样的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才会避免差错,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必然,任何事欲速则不达。

”说到这里,肖老师看了看王小朋,她发现,王小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腰杆明显地挺直了许多。

肖老师最后说道:

“我也曾经反复扇动自己的翅膀才学会了飞翔,就是到现在,我有时对一个问题,也需要反复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

大家伸出两只手,上下摆动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

1.根据文义,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2分)

主要事件

起因

一道简单的题肖老师讲了三四遍,王小朋还是不会做。

经过

(1)

结果

(2)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她有些揶揄地说道:

“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

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指出并说明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肖老师主要有哪些特点?

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

请以《我渴望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期中检测卷

1.D(A.fěi—fēi;B.dàn—dān;C.xié—juān)

2.B(A.催—摧;C.泻—泄;D.巾—襟)

3.C(“锐不可当”是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错用了对象)

4.A(B.语义重复,删去“大约”;C.语序不当,将“积累了经验”与“探索了路子”互换;D.缺少主语,删去“让”)

5.D

6.埃德加·斯诺 纪实 西北革命根据地 共产党和红军

7.

(1)万里送行舟 

(2)志在千里 (3)水皆缥碧 游鱼细石 (4)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5)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8.

(1)女排夺冠激发网友热情,女排消息引爆微博 

(2)略。

(3)示例:

“拿不到第一就意味着失败”的金牌崇拜正在退烧,人们对于竞技成绩和奥运金牌的态度也趋向理性平和。

9.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10.表达了作者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11.

(1)散步,漫步 

(2)只是 (3)到……去 (4)最终,终于

1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3.

(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苏轼天天住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14.甲文还流露出作者宦途失意的苦闷。

乙文表现了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

【乙译文】(苏轼)调任徐州知州。

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

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

苏轼说:

“富人出了城,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只要)我在这里,就决不会让洪水浸坏城墙。

”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

“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也要暂且替我出力。

”卒长说:

“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于是率领兵卒拿着箕畚铁锹出去,修筑起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

苏轼天天住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洪水再来。

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14.(2分)寻觅

15.(2分〉贪多嚼不烂。

16.(6分)

(1)吃饭不过饱  

(2)要适度地使用微信  (3)过度使用微信

17.(6分)第⑦段列举微友沉迷微信深受其苦而彻底放弃使用微信的经历作为事实论据,一方面承接第⑥段证明做事超过限度就会转利为害,另一方面自然引出下文对上微信不能因噎废食的议论。

18.(3分)B

15.介绍沙漠环境,引出说明对象——沙漠植物;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6.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用在句中说明时间在两个月范围内不确定,并非是完全确定的两个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删去后就变成了“两个月”,与实际情况不符。

17.①生长有明显的区域性;②生长发育快、高光效、繁殖力强、结实率高;③体型小但花鲜艳、果奇异。

18.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新疆准噶尔盆地拥有的短命植物的数量之多,增加说明的准确性、权威性。

19.

(1)肖老师发现王小朋在琢磨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2)肖老师在和同学们讨论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时帮王小朋树立了信心。

20.愣住:

为王小朋思考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一问题而感到惊讶。

沉思: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要如何帮助王小朋才能让他在学习上飞翔。

21.语言描写。

形象地写出了肖老师认为王小朋观察蝴蝶与学习无关,表达了对王小朋的担忧和关心之情。

2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

扇动翅膀的蝴蝶。

因为文章主要是围绕“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来展开论述。

暗线:

肖老师对王小朋的态度。

从刚开始肖老师对王小朋做错题的不满和对他观察蝴蝶这一行为的不在意、生气,到后来通过和同学们探讨之后,对王小朋的认可、鼓励。

23.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富有教育智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

发试卷时,下意识地观察王小朋,可以看出她关爱学生;面对王小朋“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这一问题时,没有批评他,而是自己陷入沉思,可以看出其尊重学生;面对简单的题讲了三四遍,王小朋还是不会做,肖老师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而是结合王小朋观察“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同学们讨论并帮王小朋树立了学习信心,可以看出她富有教育智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