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39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Word格式.docx

(板书:

寓言)

  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板书:

故事、道理

  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

再去干什么啊?

  师:

真好!

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学、明)

  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

自相矛盾)(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

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

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

  读得真好!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

  

(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

  知道戳的意思吗?

字典上怎么说啊?

(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

(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2)生读字词:

矛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大家看:

()谁来读读介绍。

  (3)让我们继续读。

生读字词:

锐利、坚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1:

锐利的矛,坚固的盾。

(可以。

)生2:

矛很锐利,盾很坚固。

(也行。

  生3:

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

(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4)接着读。

读词:

拿、卖。

师:

你能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容说一两句话吗?

  (5)读读这两个词:

夸口、口结舌。

“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显示:

哑口无言目瞪口呆)读一读。

  哦,是他没话可说了。

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口结舌”的含义了。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

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注意:

当他在读的时候啊,我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板书:

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

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

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

“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

“很”

  d.挺有意思的!

为什么这么读?

生:

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

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

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

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会儿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啊?

(播放FLASH动画)

  (自夸、耍小聪明、不动脑筋、愚蠢可笑、爱说大话)

  4、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

  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课文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男女生分读)有问题吗?

  

(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

  还可以怎么问他?

你好厉害!

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

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

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你能用“如果……,就说明……。

”的语句来说说吗?

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

  (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

戳不穿呢?

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

  (4)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

(相互抵触、不一致。

)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口结舌

  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

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

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

  (是啊!

要实事,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

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谁来说说!

  (7)对啊!

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生读道理。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

(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哎,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谁能告诉大家,这段古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六、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教后反思:

  一、关于成语积累的反思

  成语的积累训练:

自()()(),这部分由于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效果很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在设计这部分的教学流程时,我是这样想的:

  1、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

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容是关于>

教学设计_教后反思_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点;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丰富的寓意。

尤其不要忘记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本体,从寓言中我们可以读出许多的“自我”来,因为“寓言说的就是你呀。

”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所在。

  2、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不应局限于教参上提供的一种寓意。

寓言本身蕴涵容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样在解读中就会以喻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创造。

  3、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就要避免空洞的说教。

在解读寓意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部分,学生对于练说文中的人物活动表现得很好,参与面广,回答也较准确,联系课文思考成语的意思水到渠成,应该说教学活动设计得比较巧妙,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了发展。

只是在提示自相矛盾的意思时过程的设计还不够清晰,对于楚人说的二句话,应该进一步让学生推断,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以对矛盾论这一逻辑有一个相当清晰的认识,这里处理得不太精细,看来于细微处见真功夫这句话还要好好琢磨。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跟预计比较吻合,学生对古文很有兴趣,让学生读读,讲讲,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古文,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古文的兴趣,由于前面的学习活动比较充分和深入,学生也消除了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拓展活动。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由于以往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时很难找出合适的例子,这次采用病句分析判断的方法,学生表现踊跃,分析得都很到位,并且掌握了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在实践中巩固了认识,提高了思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