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120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docx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

202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

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

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前错后对)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6.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7.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8.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是汇率。

10.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商品出口,引进外资。

(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有利于进口、出国旅游、到国外投资、偿还外债,不利于出口)

11.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1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增加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互补商品是反相关关系

,互为替代品是正相关关系)

1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

(正确)

14.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原因,收入是主要因素)

15.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16.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17.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

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正确)

18.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

19.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是公有资产)

21.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不平等,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23.劳动者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劳动者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互为前提)

24.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25.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能定期收取利息。

(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26.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27.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再分配维护公平的措施。

(属于初次分配,再分配主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实现)

28.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资源配置)

29.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0.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3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2.形成以法律为支撑,道德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

3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根本方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4.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3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

36.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37.实施“引进来”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走出去战略)

38.实施“走出去”战略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标志是加入世贸组织)

 

二、《政治生活》易错易混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3.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

(民主具有阶级性。

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和真实性是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

5.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是真实性)

6.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5.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

6.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是指选举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利。

(指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7.在我国,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

8.我国采取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注意:

我国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9.差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等额选举)

10.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1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不是国家机关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2.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正确)

13.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之一。

(民主监督的途径之一,要注意区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途径。

14.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政府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政府在加强社会建设。

15.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注意: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

16.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对人民负责。

(注意: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17.政府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

(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工作方法)

18.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来源于法律。

(源于人民,由法律授予)

19.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0.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

21.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注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2.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3.中国共产党可以行使政府的职能。

(注意:

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他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

国组织都无权行使,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

24.监察委员会由人大产生,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

25.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

(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重要实现形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26.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27.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

(注意: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8.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

(注意:

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9.以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

30.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前一句正确,后两句错误。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

3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不是高度自治;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是基本政治制度)

35.自治乡(民族乡)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最基层。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不含民族乡)

36.在我国,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鼓励和保护 。

(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37.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注意:

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38.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

(基本权利)

39.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

(民族差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40.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主权国家)

41.政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组成要素。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

42.中国派出海警编队在钓鱼岛巡航是主权国家自卫权的体现。

(管辖权)

4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共同利益。

注意共同利益不等于根本利益)

44.国家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经济关系。

(利益关系)

4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经济和科技实力)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7.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体现了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

(注意:

应该是平等权。

平等权表现在每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

48.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

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注意: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而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三、《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

专题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

4.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一般指导不是提供具体方法)

6.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9.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0.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基本派别不等于两个对子)

专题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3.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14.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15.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6.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有条件的)

1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规律的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18.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规律不能被创造、被改变、被消灭)

19.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20.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2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反映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2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

24.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主动创造性)

25.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26.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意识是第

二性的,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7.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也存在,目的盲目)

29.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实践是唯一来源)

30.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

3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结伴而行,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不能说真理中包含谬误。

33.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真理是有条件的,不能说超越历史条件,也不能说不断被推翻。

3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另外注意不能说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35.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6.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

37.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8.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注意不是根据自身的需要)

39.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所以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任何事物之间要建立联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40.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不一定,可能大于、小于、等于)

41.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4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

43.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4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45.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如改革、结构调整)

46.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47.前进性和曲折性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状态。

(量变和质变)

48.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4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50.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也不能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当成矛盾的双方,不能说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51.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52.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另注意: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53.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5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5.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事关矛盾问题的精髓;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5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57.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重点论包括两种情况:

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两点论也是两种情况:

一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8.树立创新意识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9.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60.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辩证否定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6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3.“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违背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没有看到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专题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64.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才是)

6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6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6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68.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既包括劳动群众,也包括杰出人物)

69.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

(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才是人民群众)

70.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1.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强大动力)

72.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

7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74.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7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起决定作用。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起重要导向作用,不能说起决定作用)

7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没有

统一的标准。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77.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是世界观的含义;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78.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颠倒了))

79.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80.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81.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民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以外还需要主观努力。

8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贡献,不在于索取。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

8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四、《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3.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醒: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

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更不能说决定。

5.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6.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

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文化影响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的接受,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10.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提醒: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1.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

(提醒: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12.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提醒:

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3.文化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