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984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牧草种子繁育基地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建设地点

***

1.1.4建设单位

***

1.1.5法人代表

***

1.1.6技术负责人

***

1.1.7项目主管部门

河南

1.1.8建设规模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及附属设施。

1.1.9建设内容

1.1.9.1生产性基础设施

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1.1.9.2田间工程

田间工程主要包括:

土地平整1000亩,新打机井2眼(含配套设施),项目区围栏200亩。

1.1.9.3生产性辅助设施

生产性辅助设施主要包括:

新建工作室200平方米,围墙240延米,输变电线路0.25公里。

1.1.9.4仪器设备

新增仪器设备17台件套,主要包括灌溉设备7台套,质检设备6台(件)、加工设备2台(件)、土化仪器2台。

1.1.10农机具

需购置农机具6台。

1.1.11项目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480万元,其中:

用于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284.65万元、田间工程投资65.38万元、生产性辅助设施投资42.12万元、仪器设备投资12.7万元、牧草机具投资17.15万元、新品种引进补助24万元、科技推广费24元、项目管理费10万元。

1.1.1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80万元,其中:

中央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1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60万元。

1.1.13建设期限

项目实施期限为一年。

1.1.14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用2012年一年时间全部完成;第二年生产负荷达100%;计算期12年,涉及两个耕种期。

1000亩种子田第一年为建设期,没有效益;从第二年开始为达产期,每年可生产42吨优质种子,为我省乃致全国的草业项目提供种子保障;每年可提供500吨优质干草,能够促进传统草食畜牧业以及特种养殖业的发展。

每年产种子42吨,按每公斤种子30元计算(近5年的平均市场价格),可收入126万元;每年产草500吨,按每公斤干草1.2元计算可收入60万元,共计年销售收入177.8万元。

投资利润率15.01%,投资回收期5.92年。

投资回报率是较高,而且免征收税费,能够抵御一定的市场风险。

(附总成本计算表、折旧与摊销计算表、销售收入估算表、现金流量表)

(2)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我省及西部地区提供优质牧草种子,使优良牧草种子推广面积得到扩大,每年产种42吨,可种植面积8万亩。

按每亩年产种子42公斤,产干草500公斤计算,可累计产种子336万公斤,干草4000万公斤,每公斤种子30元,每公斤干草1.2元,可间接提高农牧民收入1.488亿元。

该项目建成后不但有力推动了草地畜牧业迅速的发展,而且可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3)生态效益分析

改善土壤能力强,大面积种植不仅能够增加植被盖度,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培肥地力,提供牧草来源,促进农牧业良性发展,对生态农业建设、改善生存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2可行性研究依据

1、《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申报指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3、农业部《草种管理办法》;

4、国家、农业部其他有关牧草种子生产、机械管理办法及技术规程。

5、其它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规范。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l—1。

 

第2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农业结构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我国牧草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草种年需求量为30万吨,而国内产量不足10万吨,我省年需牧草种子2000吨,而实际产量不足600吨,此外我省流通的牧草种子还存在着品种来源不清,质量低劣,含有病、虫、杂质以及种用价值不高等问题。

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紫花苜蓿牧草品种,耐寒耐旱性能差,产量不高。

蔚县苜蓿是我省坝上、坝下地区长期栽培的地方种子,主根明显,侧根发达,花冠紫色或深紫色。

抗旱、抗寒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生长期96天,适宜在河北北部、西部,山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部种植。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实施优质良种繁育、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

本项目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总体要求,以科技为依托,建设牧草种子繁育基地,解决目前我区和周边地区牧草种子市场混乱和不标准的局面,切实提高牧草种子质量,为繁育基地和草农提供优质、放心草种,对畜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2.2.3是推动关联产业发展的需要

大力推行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建立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蒙牛、伊利两乳业集团在张家口建立养殖加工基地,上述一系列措施,迅猛推动了全市的奶牛业发展。

到2010年全市奶牛发展到37万头,养殖小区发展到536个。

奶牛业的兴起,加大了对优质牧草的需求,而苜蓿的种植,大大满足了这一需求,尤其是种植苜蓿解决了奶牛对优质牧草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奶牛的养殖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奶牛业的发展。

所以繁育推广苜蓿这一地方牧草品种意义重大。

2.2.4是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企业增效的需要。

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并且项目建设单位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多年从事牧草及相关产业的研发经验,并有草种分离、培养、科研、生产的相关设施、设备和仪器,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部《牧草种子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项目单位具备牧草种子经营条件,获得一级种生产的市场准入。

目前,公司主要技术人员均掌握了牧草草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牧草草种质量检验的方法,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2.5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传统的草种经营方式和生产模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客观要求必须加快科技进步,走现代农业之路,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本项目通过繁育实现增值,进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有利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综上所述,项目实施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林副产品资源,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项目建设还可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第3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第4章市场或需求预测

4.1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随着国家“一退双还”、“防沙治沙”、“西部大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程、战略的实施,牧草种子的需求量定大幅度增加。

我省每年防沙治沙、退耕还草任务都在100万亩左右,需牧草种子2000吨左右,而我省牧草种子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目前我省所需牧草种子主要从外地引入,成本较高,缺少真正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牧草品种,远远达不到我省草地建设尤其是防沙治沙、退耕还草的用种需求。

积极推行“龙头+基地”的模式,发展和推广苜蓿,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形成完善的产、供、销体系,开拓国内和国外市场,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4.2生产规模及销售区域、产品市场份额分析

该项目区总占地1000亩,主要产品以优质苜蓿为主,并辅助生产草捆、草坯等其他草产品。

年产种子42吨,达到2级牧草种子分级标准以上。

收获种子后,年可生产牧草500吨。

4.3项目生产规模的确定与市场供求关系

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在于繁育适合我省及西部地区的优质牧草种子新品种。

按照河北省及西部地区专用牧草种子市场总体的10%来确定牧草种子及干草的生产规模。

随着奶牛业的兴起,对苜蓿等优质牧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种子缺口很大。

该项目建成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5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5.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1000亩,主要是根据国家投资规模要求、建设地点立地条件、社会自然情况及省内外的需求状况而定。

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2、农业部《草种管理办法》;

4、国家、农业部其他有关牧草种子生产、机械管理办法及技术规程;

5、其它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

5.2建设规模

按照1000亩种子田规模建设要求。

本项目计划新建常温库1260平方米,物资库126平方米,晒场2000平方米,质检工作室80平方米,加工厂房165平方米。

土地平整1000亩,新打机井(含配套设施)2眼,围栏200亩。

新建工作室200平方米,围墙240延米,输变电线路0.25公里。

新增仪器设备17台件套,主要包括灌溉设备7台套,质检设备6台(件)、加工设备2台(件)、土化仪器2台。

需购置农机具6台。

5.3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以优质“苜蓿”种子为主,并辅助生产草捆、草坯等其他草产品。

年产种子42吨,达到2级牧草种子分级标准以上。

收获种子后,年可生产牧草500吨。

 

第6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6.1项目选址原则

该地区光热条件好,地表水资源丰富,具有繁殖豆科牧草种子的隔离条件,无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草种生产地点,具有相应的专业生产和检验人员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6.2本项目建设选址

6.2.1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

***

6.3项目地建设条件

6.3.1气候条件

***

6.3.2地形条件

***

6.3.3土壤状况

全县总面积173.72万亩,其中耕地46.09万亩,林地9.73万亩,草地1.04万亩。

土层厚度30-150厘米。

PH值在7-8.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2.6%。

6.3.4水利条件

地下水资源丰富,浅水层埋深7-16米,含水层厚度5-10米,单井出水量30-60立方米/小时,深层水埋深150-200米,含水层厚度22-66米,单井出水量100-200立方米/小时,按盐度、碱度、综合危害评价,地下水属好水,项目区所在位置工程地质情况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能够保证项目的实施。

6.3.5通讯电力条件

项目地点邻近国家通讯枢纽基站,具备提供国内、国际各类固定通讯能力,能开展数据、图象、多媒体、宽带接入等多项业务。

移动通讯发展也非常迅速,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铁通在内的有线与无线通讯已实现网络无缝覆盖。

核心项目区紧邻城区,电力资源充余,高低压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开始启用。

便利快捷的交通和良好的建设环境对新品种的繁殖、加工、运输、销售及种子市场的信息交流十分有利。

6.4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6.4.1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项目投资软环境良好

当地政府近年来,把畜牧业作为全县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全力扶持奶牛业和草业,在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6.4.2技术服务有保障

该项目实施中,一是以***为技术依托,为项目的实施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制定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使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是做好技术培训,对基地种植人员和机械使用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三是加强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及群众对国家投资建设牧草种子基地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6.4.3成立领导机构,健全组织管理

为****

6.5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6.5.1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建设牧草种子繁育基地,改善和提高牧草种子生产质量,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不需要大、重型机械设备,只在种子加工过程中产生少量粉尘,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后,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由于牧草是绿色植物,具有净化、改善当地空气质量的作用,不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6.5.2当地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本项目区周围环境状况良好,无污染性企业,紧邻的河边、渠边、路边已进行绿化、美化,大气和水体质量均为良好,适宜牧草种子的安全生产,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7章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7.1工艺技术方案

7.1.1牧草种子田技术路线

采用以引种、筛选为主,辐射育种为辅的选育方法,加速种子集中繁育,使优良品种尽快应用于生产。

 

图7-1牧草种子田管理路线图

图7-2牧草种管理路线图

7.1.2工程措施

a、牧草种子田:

全部采用机耕、机耙和机械条播,播后复土镇压、机耕深度20—30㎝,复土深度2—3厘米,行距30㎝。

b、种子田水利工程

机井:

深230米左右,出水量120立方米/小时,水泵1台,共建2眼。

水利配套喷灌设备6套。

7.1.3技术措施

1、种子田

a.整地:

整地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出苗率和整齐度,种植的地块要平整,土壤疏松透气,耕地深度在20cm以上。

b.种子处理:

对购回的种子进行风选筛选,使草种纯净度达到90%以上。

c.播种量设计:

播种量为0.5kg/亩。

d.播种时间与方法:

播种时间选在4—5月份。

采取条播法,行距50cm,播种深度2cm,播后轻镇压。

e.施肥:

施底肥磷酸二氨每亩15kg。

f.中耕除草:

杂草危害主要在幼苗期,此时要注重除草,为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花期对不符合品种要求的植株进行清除。

g.灌溉与排水:

种子田在苗期和花期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且排水性能良好,避免积水。

2、网围栏

施工前进行实地规划,依据设计进行围栏安装,确定围栏安装界限,保证道路畅通,在方便出入的地方安装大门,在确定的安装界线上于四角及中间有拐弯处安装角柱并沿角柱起每200米安装中间柱一组,每10米安装小柱1根,角柱的安装必须达到垂直、牢固,角柱、门柱、中间柱入地深度60㎝,小柱入地深度50㎝,然后顺角柱一端开始安装围网,用多头拉紧器拉紧,顶端安装刺线一道,方法同网围栏安装,同时安装大门,大门标准1.2×3米。

3、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包括输变电路0.25公里。

7.2设备选型

7.2.1设备选型的原则与依据

1、填平补齐原则。

在考虑现有设备可使用性的基础上,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按项目实施要求增补完善,力争项目功能齐全。

2、价格优先原则。

在同等性能同等型号设备中,优先选用价格合理、

使用寿命长的设备产品。

3、标准化原则。

设备选型采购尽可能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设备。

7.2.2现有仪器设备

表7-1现有仪器设备一览表单位: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编号

1

电冰箱

1

1900

1900

900786

2

光照培养箱

1

5300

5300

4809

3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1

4500

4500

06102445

4

电子天平

1

H1114261SA206

5

小天平

2

260

260

6

电脑

1

5000

5000

7

压块机

1

69000

69000

0.5-0.8t/h

8

压块机

1

196000

196000

0.5-1.2t/h

9

压块机

1

330000

330000

1-1.5t/h

10

打包机

1

26000

26000

0.6-1t/h

11

收割机

1

5200

5200

12

输送带

1

24000

24000

13

铡草机

1

38000

38000

15-20t/h

14

铡草机

1

35000

35000

12-18t/h

15

铡草机

1

52000

52000

8-12t/h

7.2.3新增设备选型

为了确保种子的产量、纯度和质量,项目需新增灌溉、质检、加工仪器设备、土化设备17台套,购置农机具6台。

主要包括:

灌溉设备7台套,质检设备6台,加工设备2台,土化仪器2台,农机具购置6台。

1、灌溉设备:

水泵1台,喷灌设备6套。

主要用于牧草种子田的喷灌。

2、质检设备:

电子天平1台,电热恒温干燥箱1台,小型清选机1台,分样器1台,扦样器1台,冰箱1台。

用于牧草种子质量检验。

3、加工设备:

种子清选机1台、计量包装机1台。

用于所产牧草种子的加工。

4、土化仪器设备:

定时定位土壤水分仪器1台,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1台。

测定种子田土壤水分。

5、牧草机具:

轮式拖拉机1台(90马力以上),五铧犁1台,V型镇压器1台,圆盘耙1台,播种机1台,收割机1台,用于种子田的耕种和种子、牧草的收获。

表7-2新增仪器设备及农机具一览表单位:

元、万元

序号

内容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用途

1

仪器设备

17

12.7

1.1

灌溉设备

7

5.15

田间灌溉

1.1.1

水泵

1

3500

0.35

田间灌溉

1.1.2

喷灌设备

6

8000

4.8

田间灌溉

1.2

质检设备

6

2.15

种子检测

1.2.1

电子天平1/100

1

5300

0.53

种子检测

1.2.2

电热恒温干燥箱

1

4000

0.4

种子检测

1.2.3

小型清选机

1

10000

1

种子检测

1.2.4

分样器

1

100

0.01

种子检测

1.2.5

扦样器

1

100

0.01

种子检测

1.2.6

冰箱

1

2000

0.2

1.3

加工设备

2

4.5

种子加工

1.3.1

种子清选机

1

25000

2.5

种子加工

1.3.2

计量包装机

1

20000

2

种子加工

1.4

土化仪器

2

0.9

土壤检测

1.4.1

定时定位土壤水分仪

1

4000

0.4

土壤检测

1.4.2

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

1

5000

0.5

土壤检测

2

农机具

6

17.15

田间作业

2.1

轮式拖拉机90马力

1

75000

7.5

田间作业

2.2

五铧犁

1

6000

0.6

田间作业

2.3

V型镇压器

1

3000

0.3

田间作业

2.4

园盘耙

1

3000

0.3

田间作业

2.5

播种机

1

15000

1.5

田间作业

2.6

收割机

1

42300

6.95

田间作业

合计

23

29.85

 

第8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

8.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当前国家实施的几项大的草业项目所创造的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建立高标准、规模化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以满足对牧草种子的需求,实现牧草种子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逐步建立起我省牧草种子生产加工体系,促使我省牧草种子产品质量符合国际运行的商业标准,增强牧草种子国际市场竞争力。

8.2项目建设目标

8.2.1规模目标

项目建设完成后,亩产量达到42公斤,1000亩种子基地总产量达到42吨,牧草亩产量达到500公斤,总产量达到500吨。

牧草加工量达到40%以上,商品率达到80%以上,牧草种子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同时,建立完善的牧草种子及草产品产加销体系,种子除满足本公司用量外,其余部分销售给本区及周边区市。

8.2.2技术目标

1、组装出牧草优质、高产、高效生产配套栽培技术1项。

2、农田工程

采用新打机井、配置灌溉设备、建设田间生产用路等农田工程措施,建立旱涝保收的优质牧草新品种繁育田,为优质牧草新品种的种子繁殖提供一个适宜的、稳固的生产场所。

3、种子加工

通过对优质牧草种子的专业化加工,使其纯度、净度、发芽率、水份含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

所生产的种子用于基地生产后,在适宜地区和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条件下,达到企业所要求的产品质量标准。

4、种子质量检验

完善现有种子质量检验设备,提高检验效率,使本项目建设基地所供应的种子质量100%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8.2.3质量目标

通过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和全程标准化牧草种子检测、加工体系,生产符合国家牧草种子标准的种子。

其中牧草种子的纯度≥99.9%、净度≥98.0%、发芽率≥85.0%、水份含量≤13.0%,用其进行繁殖原种,进而繁殖生产用种,为优质牧草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高标准、高纯度的良种,形成新的牧草产业化格局。

8.2.4管理目标

项目建设期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各项管理职责。

聘请专业人员,严格工程监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从土建到田间工程等方面一次性验收合格。

项目运行期间,为实现创建“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技术”的质量目标,必须完善各项检验制度和工作程序,全面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8.3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布局

8.3.1规划思路

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按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研究与推广相结合、本地与异地相结合、国家投资与单位自筹并举的总体思路,项目建设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选育新品种入手,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眼,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质量检测手段,形成牧草的良种繁育体系,为优质牧草新品种的快速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8.3.2规划布局

种子田拟建地点位于西5公里处,其它建筑设施(晾晒场、种子库等)建在公司本部。

8.4建设内容

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和工艺技术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内容,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田间工程、生产性辅助设施和新增仪器设备购置等。

8.4.1生产性基础设施

1、仓库

新建库房1386平方米,其中常温库1260平方米,物资库126平方米。

工程做法:

砖混结构,彩钢顶,单层,东西长66米,南北宽21米,檐口高度4.2米,总高6.2米。

主要用于存放种子。

2、晒场

新建晒场2000平方米。

工程做法:

地基碾压找平,然后浇筑C25混凝土15cm,水泥砂浆抹面找平。

3、质检工作室

新建质检工作室80平方米。

工程做法:

砖混结构,彩钢顶,单层,东西长10.6米,南北宽7.5米,檐口高度3米。

主要用于种子质量检测。

4、加工厂房

新建加工厂房165平方米。

工程做法:

砖混结构,彩钢顶,单层,檐口高度3米。

主要用于种子加工。

8.4.2田间工程

1、土地平整

建设面积1000亩。

具体措施和指标为:

(1)地块选择:

此地块无病虫害、开旷、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适中、具备灌溉条件。

(2)整地:

深耕、耙耱、镇压。

(3)种子选择:

国标一级种子,净度高、生活力强,纯净度、种子发芽率90%以上。

(4)播种方法:

机械条播,播幅30cm,播深2-3cm为宜,播后覆土镇压一次,以调整种子播入土壤深度,提高出芽率和整齐度。

(5)播种量:

0.5公斤/亩。

(6)播期:

4月中旬-5月中旬播种。

(7)施肥:

选用无机肥,每亩1000kg左右,有机肥施磷酸二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