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377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

养猪饲养管理手册

 

养猪业是我国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瘦肉猪饲养能有效地转化低收入的种植业产品,据此,农村近年来饲养瘦肉猪的规模发展迅速,但对瘦肉猪饲养管理技术的掌握不是十分全面。

要想增加收入,利用瘦肉猪的饲养赚到更多的钱,就必须给猪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来满足瘦肉猪的营养需要;利用品种资源,发挥其遗传潜能;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程序,控制疾病的发生;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挖掘猪群的生产潜力,提高母猪的单产效益,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提高出栏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我们公司在为养猪户提供优良瘦肉型种猪的同时,提供良好的技术咨询和优质的售后服务,编辑这本《瘦肉猪饲养管理手册》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养猪者掌握科学的瘦肉猪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章    品种特征特性

1.大白猪

大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好,胴体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和适应性强等特征,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亲本。

(1)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和尾根有小块黑斑),头大小适中,鼻直或微凹,耳竖立,背腰多微弓,体大,后躯发育良好,四肢结实。

(2)生产性能

母猪产仔数:

初产8~11头,经产11~13头;肥育猪日增重70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0kg以下,胴体瘦肉率62%以上。

2.长白猪

长白猪具有胴体瘦肉率高,生长快,繁殖性能良好等特性,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亲本。

(1)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和尾根部偶有小块暗斑),头颈轻,两耳前倾,体躯长,背微弓或平直,臀部肌肉丰满,四肢较粗壮。

(2)生产性能

母猪产仔数:

初胎8~11头,经产9~12头,肥育猪日增重72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0kg以下,胴体瘦肉率62%以上。

3.杜洛克

杜洛克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体质健壮,性温驯,抗应激,胴体瘦肉率高等特性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终端父本。

(1)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棕红或褐色,头稍大,面微凹,耳中等大小呈前倾,背腰较长呈拱起,腹线平直,肢粗壮,蹄健实,腿臀肌肉发达。

(2)生产性能

日增重75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2.6~3.0kg,胴体瘦肉率64%以上。

4.湖北白猪

湖北白猪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优良,适应性强等特性。

是开展杂交利用的优良母本。

(1)体型外貌

湖北白猪全身被毛全白(允许眼角和尾根有少量暗斑),头稍轻,直长,两耳前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臀丰满,肢蹄结实。

(2)生产性能

母猪初产平均产仔9.5~10.5头,经产12头以上,肥育猪日增重680克以上,饲料利用率3.5以下。

胴体瘦肉率61%以上。

5.品种杂交利用

长白×大白、大白×长白、大白×湖白杂交(二元杂交),生产后备母猪,在生产中作为父母代母本使用,其杂交优势明显,体型强壮;使用寿命长;产仔多,仔猪生活力强;母性好,乳头发育好;泌乳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且抗应激。

杜洛克×长大、大长、大湖杂交(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瘦肉猪可在商品代获得个体杂种优势,商品代的生产性能更高于二元杂交体系,商品代达100kg日龄162天,育肥猪日增重820克以上,饲料转化率2.7,胴体瘦肉率64%。

第二章    种猪的隔离,观察和检疫

        良好的开端是进行养猪再生产所必须的。

当购买新种畜时,确保有自己的隔离检疫区,将这些种畜饲喂其中。

          新环境,新气候,饲料的变化,运输,猪只的重新组合和许多其他因素都会给这些种猪造成一定的应激,所以就不难理解在刚引种或引种后不长的时间内,总是易感染各种疫病。

        很明显,病猪没有成交的可能,但是另一方面,上面所述的应激因素可表现亚临床感染,所以新到的种猪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咳嗽、喘气、腹泻、发热等,为避免这些问题,在种猪运到后的头些天,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不应饲喂太多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2、建议最好在动物运到后的头7天,在料中添加广谱抗菌素,如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泰乐菌素等等。

        3、隔离区的饲养员使用各自的鞋、衣物和工具。

        4、如有可能,经两周的隔离后,若引进猪表现健康,可在隔离区添加一些老母猪或老公猪,使新猪接触到本场的微生物,从而对这些细菌或病毒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

        5、有效隔离期一般约5-6周,如果猪只健康,即可把新种畜引入本场猪群中。

这里有两点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

一是不要经常变动引种的地方。

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细菌和病毒系统呈现隐性或亚临床症状,四处滥引种必然会导致集中这些系统,造成本场形成一个更复杂、更易爆发疫病的猪群,如果经常从同一个地方引种,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地方的微生物比较相似,那么引种的风险也就很小。

二是切忌一引种回来就注射疫苗。

刚引进的猪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应激,会导致免疫失败,甚至会造成疫病的发生。

故一般在隔离的第三周开始就可以注射如猪瘟、伪狂犬等常规疫苗了。

在引进种猪稳定适应后,可委托当地畜牧兽医站或其他科研机构采血等方法进行重大传染病的抗体检测,结合本场、当地疫情,确定引进猪群的防免程序。

第三章    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母猪的生产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其生产的好坏,是以母猪的年生产力,即母猪每年所生产的断奶仔猪数来衡量的。

因此,必须抓好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等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力争达到全配、满配、多胎、高产的日的,为发展养猪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性成熟以后的母猪全年发情,四季可配。

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发情与适时配种

        l、初情期    小母猪一般在120-160日龄出现不规则的外阴部红肿(地方猪会更早)。

其卵巢也有相当程度的发育,但不排卵。

第一次排卵为初情期,标志小母猪性成熟,但第一次发情时排卵数目少,身体其他器官和组织的发育也未完全成熟,故一般应在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

此时体重应达110-120KG,但没必要延迟到第四次发情才配。

这些是提高第一胎母猪产仔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六、母猪产后乳少乳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也称乳腺炎―子宫炎―缺乳综合症,病原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通常是由猪舍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等诱发,常生于高温潮湿季节,特别是6―9月份,非常普遍。

有的分娩后立刻发病,或1―2天后发病,也有的是在分娩时已经发病。

局部性乳房炎是局限在1―3个乳区发病,扩散性乳房炎多见于分娩后,全乳区急剧肿长,几乎无乳分泌。

有些病例可见明显的乳腺炎症状,如呼吸急促,不采食,体温升高,阴道流出白色分泌物,乳房红肿,眼窝凹陷,仔猪脱水等;有些却无明显的症状,而是亚临床感染;食欲减退,乳房苍白扁平,体温升高或正常,偶见阴道分泌物,仔猪下痢。

  预防:

  ●通过饲料的增减,使母猪在配种前达到既不过肥又不过瘦的体况(可参照饲养资料)特别注意,分娩前3--5天和分娩后的3―5天,要减少母猪的饲喂量,分娩的当天停;

  ●对上一胎出现这种现象的母猪,在分娩前7天,饲料中添加钙制剂,如碳酸钙400克/吨及维生素AD3粉,在夏季尤为重要,因为天气炎热,母猪体内的钙会因呼吸急促而大量消耗,造成分娩困难及分娩过程延长。

  ●改善环境,加强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

  ●可用青霉素100万单位和链霉素100万单位,溶入50毫升水中;经乳导管注入乳房内,每天1―2次,连续2天。

  ●也可用青霉素100万单位溶入0.15%的普鲁卡因溶液200―400毫升中,作乳房基部环行封闭,每天l-2次,连续2天。

  以上两种方法比较麻烦,可以采用肌肉注射法:

  A.卡那霉素4克一侧颈部,复方磺胺5克在另一侧;

  D.阿莫西林4克一侧颈部,复方磺胺5克在另一侧:

  C.氯霉素4克一侧颈部,复方磺胺5克在另一侧。

  第二次用以上剂量的一半,每天2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

  七、母猪产后瘫痪

  本病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其病因目前尚不太清楚。

大多数人认为是由于血糖血钙骤然减少,产后血压降低等原因,致使大脑皮层发生机能性障碍,也可能是饲料的钙磷比例失调造成的。

  患该病的猪精神萎靡,一切反射变弱,甚至消失。

食欲显著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且少,以后停止排粪尿。

站立困难或不能站立,或呈昏睡状态,乳汁很少或无乳。

有时病猪伏卧,不让仔猪吃奶。

  治疗:

  ●用硫酸钠或硫酸镁泻剂或温肥皂水灌肠,清除直肠内蓄类;同时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150毫升。

●用草把或粗布磨擦病猪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机能的恢复。

  第九章推荐猪群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制订,必须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抗体监测的基础,制订相应的免疫程序。

一、后备公母猪免疫程序

引进选留后备公、母猪,在选留、观察待适应消除应激状况后,首先进行猪瘟疫苗4头剂,间隔5―7天接种猪萎缩性鼻炎灭活苗,同时饲喂200g/吨复方敌菌净4―5天;泰乐菌毒100g/吨或利高霉素预混剂500g/吨1周,自70kg后进行以下免疫。

1.乙型脑炎疫苗注射两次,间隔15天。

同时饲喂其他成年健康母猪新鲜粪便感染2―3天,每头后备猪200g。

2.细小病毒疫苗注射二次,间隔15天。

3.伪狂犬灭活疫苗注射。

4.链球菌疫苗注射。

5.衣原体疫苗注射。

6.产前一个月开始进行红黄痢二联苗注射二次,间隔15天。

7.依照当时伪狂犬流行情况,流行严重,产前23天再次注射伪狂犬灭活苗。

二、成年公、母猪免疫程序

配种前注射:

猪瘟疫苗4-6头剂,细小病毒疫苗、乙型脑炎疫苗(春季注射)、三联苗(秋季注射)、链球菌苗等注射间隔5―7天。

产前注射:

产前一月注射红黄痢二联苗一次。

三、仔猪免疫程序

20―25日龄猪瘟疫苗2―4头剂

30―35日龄 仔猪副伤寒1头剂

40―45日龄链球菌疫苗2―3ml

60―65日龄猪瘟疫苗2―4头剂再免

70―75日龄三联苗一头剂

猪萎缩性鼻炎、伪狂犬病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进行注射。

四、饲料推荐用药

金霉素400g/吨

泰乐菌素100g/吨

复方敌菌净200g/吨

0.2%阿维菌素(驱虫)1000g/吨

土霉素碱300-500g/吨

 

绪 言

养猪业是我国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瘦肉猪饲养能有效地转化低收入的种植业产品,据此,农村近年来饲养瘦肉猪的规模发展迅速,但对瘦肉猪饲养管理技术的掌握不是十分全面。

要想增加收入,利用瘦肉猪的饲养赚到更多的钱,就必须给猪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来满足瘦肉猪的营养需要;利用品种资源,发挥其遗传潜能;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程序,控制疾病的发生;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挖掘猪群的生产潜力,提高母猪的单产效益,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提高出栏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我们公司在为养猪户提供优良瘦肉型种猪的同时,提供良好的技术咨询和优质的售后服务,编辑这本《瘦肉猪饲养管理手册》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养猪者掌握科学的瘦肉猪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章 品种特征特性

1.大白猪

大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好,胴体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和适应性强等特征,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亲本。

(1)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和尾根有小块黑斑),头大小适中,鼻直或微凹,耳竖立,背腰多微弓,体大,后躯发育良好,四肢结实。

(2)生产性能

母猪产仔数:

初产8~11头,经产11~13头;肥育猪日增重70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0kg以下,胴体瘦肉率62%以上。

2.长白猪

长白猪具有胴体瘦肉率高,生长快,繁殖性能良好等特性,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亲本。

(1)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和尾根部偶有小块暗斑),头颈轻,两耳前倾,体躯长,背微弓或平直,臀部肌肉丰满,四肢较粗壮。

(2)生产性能

母猪产仔数:

初胎8~11头,经产9~12头,肥育猪日增重72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0kg以下,胴体瘦肉率62%以上。

3.杜洛克

杜洛克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体质健壮,性温驯,抗应激,胴体瘦肉率高等特性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终端父本。

(1)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棕红或褐色,头稍大,面微凹,耳中等大小呈前倾,背腰较长呈拱起,腹线平直,肢粗壮,蹄健实,腿臀肌肉发达。

(2)生产性能

日增重75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2.6~3.0kg,胴体瘦肉率64%以上。

4.湖北白猪

湖北白猪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优良,适应性强等特性。

是开展杂交利用的优良母本。

(1)体型外貌

湖北白猪全身被毛全白(允许眼角和尾根有少量暗斑),头稍轻,直长,两耳前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臀丰满,肢蹄结实。

(2)生产性能

母猪初产平均产仔9.5~10.5头,经产12头以上,肥育猪日增重680克以上,饲料利用率3.5以下。

胴体瘦肉率61%以上。

5.品种杂交利用

长白×大白、大白×长白、大白×湖白杂交(二元杂交),生产后备母猪,在生产中作为父母代母本使用,其杂交优势明显,体型强壮;使用寿命长;产仔多,仔猪生活力强;母性好,乳头发育好;泌乳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且抗应激。

杜洛克×长大、大长、大湖杂交(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瘦肉猪可在商品代获得个体杂种优势,商品代的生产性能更高于二元杂交体系,商品代达100kg日龄162天,育肥猪日增重820克以上,饲料转化率2.7,胴体瘦肉率64%。

第二章 种猪的隔离,观察和检疫

   良好的开端是进行养猪再生产所必须的。

当购买新种畜时,确保有自己的隔离检疫区,将这些种畜饲喂其中。

    新环境,新气候,饲料的变化,运输,猪只的重新组合和许多其他因素都会给这些种猪造成一定的应激,所以就不难理解在刚引种或引种后不长的时间内,总是易感染各种疫病。

   很明显,病猪没有成交的可能,但是另一方面,上面所述的应激因素可表现亚临床感染,所以新到的种猪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咳嗽、喘气、腹泻、发热等,为避免这些问题,在种猪运到后的头些天,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不应饲喂太多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2、建议最好在动物运到后的头7天,在料中添加广谱抗菌素,如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泰乐菌素等等。

   3、隔离区的饲养员使用各自的鞋、衣物和工具。

   4、如有可能,经两周的隔离后,若引进猪表现健康,可在隔离区添加一些老母猪或老公猪,使新猪接触到本场的微生物,从而对这些细菌或病毒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

   5、有效隔离期一般约5―6周,如果猪只健康,即可把新种畜引入本场猪群中。

这里有两点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

一是不要经常变动引种的地方。

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细菌和病毒系统呈现隐性或亚临床症状,四处滥引种必然会导致集中这些系统,造成本场形成一个更复杂、更易爆发疫病的猪群,如果经常从同一个地方引种,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地方的微生物比较相似,那么引种的风险也就很小。

二是切忌一引种回来就注射疫苗。

刚引进的猪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应激,会导致免疫失败,甚至会造成疫病的发生。

故一般在隔离的第三周开始就可以注射如猪瘟、伪狂犬等常规疫苗了。

在引进种猪稳定适应后,可委托当地畜牧兽医站或其他科研机构采血等方法进行重大传染病的抗体检测,结合本场、当地疫情,确定引进猪群的防免程序。

第三章 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母猪的生产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其生产的好坏,是以母猪的年生产力,即母猪每年所生产的断奶仔猪数来衡量的。

因此,必须抓好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等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力争达到全配、满配、多胎、高产的日的,为发展养猪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性成熟以后的母猪全年发情,四季可配。

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发情与适时配种

   l、初情期 小母猪一般在120―160日龄出现不规则的外阴部红肿(地方猪会更早)。

其卵巢也有相当程度的发育,但不排卵。

第一次排卵为初情期,标志小母猪性成熟,但第一次发情时排卵数目少,身体其他器官和组织的发育也未完全成熟,故一般应在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

此时体重应达110―120KG,但没必要延迟到第四次发情才配。

这些是提高第一胎母猪产仔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母猪初情期以后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l天。

发情持续期一般为2.5―5天。

同一品种,青年母猪要比经产母猪短。

   2、断奶后的母猪发情时间,与带仔数、哺乳时间及母猪膘情有关,一般为3―5天。

如延至2周以上的,称为断奶后乏情。

   3、发情症状与鉴定 母猪开始发情时,兴奋性逐渐增加,走动,不安,食欲下降,外阴发红微肿,并流出少量透明粘液,以后性欲旺盛,爬栏、爬跨其它母猪或接受其它母猪爬跨,自动接近公猪。

当阴产红肿达高峰,流出白色浓稠带丝状粘液,用力按压母猪腰部,出现静立,两耳耸立,尾向上翘。

   4、适时配种母猪发情持续期约59小时,排卵在发情开始后25―26小时。

在输卵管内,卵子保持受精的时间为8―12小时,而精子为25―30小时。

因此精子应在卵子排出之前2―3小时,即发情开始的20―30小时到达输卵管壶腹部位。

过早过迟均会影响受胎率和产仔数。

   实际工作中可归纳为“五看”。

一看阴户,由充血红肿到紫红暗淡,肿胀开始消退并出现皱纹;二看粘液,由稀薄到浓稠并带有丝状;三看表情、呆滞,出现“静立反射”;四看年龄,“老配早,小配晚,不小不老配中间”;五看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发情期为3―5天,持续期10―25小时。

长白猪比大约克晚1―1.5天,杂种母猪发情3―4天,可以在发情后第二天下午配种。

   5、配种方式与方法 目前多使用二次配种法,即配一次后间隔8―12小时再配一次。

商品场可利用双重配种,即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用两头不同的公猪,先后配两次,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配种方法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应注意以下几问题:

   

(1)配种场地。

最好有专门的配种间。

配种场地应保证地势平坦,不打滑,并离公猪舍远一些。

配种结束后公猪应稍休息,让气味散发后再回到舍内,以免引起其它公猪骚动不安。

   

(2)配种时间。

公母猪应在喂食后2小时再配种,配完种后可以给公猪投喂1―2个鸡蛋。

   (3)夏季配种最好是在晚间或清晨配种,注意降温,切忌不要在公猪刚配完种时冲凉,切忌配种时,让公猪从母猪背上突然倒下,会产生极厉害的应激。

   人工授精以后有专门的讲述。

   二、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

   加强后备母猪营养,改善饲养环境,给予适当的性刺激,以及适当的使用激素等方法,可以起到促进母猪正常发情和排卵的作用。

   后备母猪的营养,一方面可影响初情期,另一方面也影响到排卵数和受胎率。

   断奶到6月龄左右的母猪应充分饲养,自由采食。

6月龄以后到配种前则应适当限制采食量,以防过肥,影响繁殖,对于后备母猪,有一个短期优饲,提高第一胎产仔数,即在配种前10―14日内,将其饲喂量增加约1千克,即在每一次发情后,不配并短期优饲至第二次发情配种,以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和排卵。

配种后立即恢复到常用量。

   后备母猪初次配种的基本要求:

   日龄       220―230

   体重       120kg

   背膘厚度   17―19mm    70―120kg饲料用量:

喂哺乳母猪料2.5―2.8kg/天(不要使用妊娠料)

   配种时间  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

   后备猪日喂定量标准:

   月龄   体重(kg)   饲喂量(kg)

   2     15―25    0.7―1.0

   3     30―40    1.2―1.5

   4     45―55    1.7―2.0

   5     65―75    2.2―2.5

   6     85―95    2.5―2.8

     7    100―120   2.8―3.0

   8    120―140   3.0―3.5

   3、改善饲养环境和性刺激

   后备母猪舍的小母猪以5―8头/栏的小群饲养为好,可以促进小母猪的采食,生长发育以及发情。

对于达初情期日龄的猪不发情或断奶后乏情的母猪,应采取合栏、运动和公猪刺激,注射催情药物等方式来促进母猪的发情。

  

(1)合栏。

母猪的发情有一种“迁移现象”,即对体重达210斤以上和断奶后的母猪仍不发情,可以采取转栏或重新合栏,也可以与正在发情的母猪混养,达到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目的。

(2)公猪刺激。

在165日龄以后,每天2―3次接触成年公猪,每次5―10分钟。

或公猪配种时让后备猪看见,闻到气味,诱使发情。

(3)药物催情。

忌用雌激素如苯甲酸雌二醇、三合激素等,因为这些只会造成发情而不排卵或假发情,且发情以后造成卵巢囊肿。

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是PG600,也可用先肌注孕马血清1000―1500个国际单位1―2次,隔日,3―4天以后再注射小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每天400mg)。

第二节 妊娠

   受精是妊娠的开始,分娩是妊娠的结束。

妊娠期饲养管理的要点是:

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以获得大量健壮、生活力强,初生重大的胎儿。

   一、妊娠诊断

   在生产中一般根据发情周期诊断,一般配种3周不再发情,可以推断已经妊娠。

   二、胚胎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及母猪的饲养方法

   正常发育的胎儿,在受精后即开始吸食子宫乳来得到营养。

第ll―13天胚胎附植于子宫,18―24天胎盘形成,30天时胚胎重2.0克。

妊娠前期主要表现为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和形成。

妊娠愈接近后期,胎儿生长愈快。

初生仔猪的体重约有1/3的是在妊娠末期20―30天增长的。

   30天     2.0克

   50天     100克

   90天     500克

   110天   1000克

   根据这些发育过程可知,妊娠前期的母猪经合成代谢为主,膘情迅速增加.到妊娠中期,由于胎儿迅速生长发育,母猪常分解在妊娠前期沉积的脂肪供给胎儿。

故在妊娠后期,营养需求水平增加,不仅要增加饲喂量,还要提高能量水平,(可在饲料中添加脂肪,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怀孕母猪的基本饲养要求:

   配种后:

母猪立即分开饲养

   头3周每天限食不超过2公斤

   3―12周:

2.5―2.8公斤

   12―15周:

2.8―3.5公斤

   15周至分娩:

逐渐降至2公斤

   分娩当天不喂料。

   母猪的饲养方式因母猪的体况而定:

   

(1)体况瘦弱的经产母猪:

抓两头顾中间,即配种后20天前加强营养,20―80天降低营养,多喂青粗饲料,80天―110天,再加强营养,加大饲喂量。

   

(2)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

步步登高法、即随妊娠期的延伸,逐步提高饲喂量和营养水平。

   (3)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

即配种后至80天,降低饲喂量,80天以后再加强营养。

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保证母猪的状况在七、八成膘,过肥偏瘦对母猪生产都不好,过肥,不发情,发情难排卵,易难产;偏瘦,也不易发情,卵子活力差,受胎率低,易产弱仔,产后奶少,仔猪腹泻多。

第三节 分 娩

   分娩是养猪生产中最繁忙的生产环节。

任务是使母猪安全分娩,产下的仔猪存活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