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63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docx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

羊的高频繁殖生产体系

一、一年两产体系

一年两产体系可使母羊的年繁殖率提高90-100%,在不增加羊圈设施投资的前提下,母羊生产力提高1倍,生产效益提高40-50%以上。

一年两产体系的核心技术是母羊性情调控、羔羊早期断奶、早期妊娠检查。

按照一年两产生产的要求,制定周密的生产计划,将饲养、兽医保健,管理等融为一体,最终达到预定生产目标,该生产体系技术密集,难度大,只要按照标准程序执行,一年两产的目标可以达到。

一年两产的第一产宜选在12月,第二产选在7月。

  二、两年三产体系

两年三产是国外5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生产体系,沿用至今。

要达到两年三产,母羊必须8个月产羔一次,该生产体系一般有固定的配种和产羔计划:

如5月份配种,10月份产羔;1月份配种,6月份产羔;9月份配种,2月份产羔。

羔羊一般是2月龄断奶,母羊断奶后1个月配种。

为了达到全年的均衡产羔,在生产中,将羊群分成8月产羔间隔相互错开的4个组。

每2个月安排1次生产。

这样每隔2个月就有一批羔羊屠宰上市。

如果母羊在第一组内妊娠失败,两个月后可参加下一组配种。

用该体系组织生产,生产效率比一年一产体系增加40%。

该体系的核心技术是母羊的多胎处理,发情调控和羔羊早期断奶,强化育肥。

  三、三年四产体系

三年四产体系是按产羔间隔9个月设计的,由美国GELTSVILLE试验站首先提出的,这种体系适宜于多胎品种的母羊,一般首次在母羊产后第4个月配种,以后几轮则是在第三个月配种,即1月份、4月份、6月份和10月份产羔,5月份、8月份、11月份和翌年2月份配种。

这样,全群母羊的产羔间隔为6个月、9个月。

  四、三年五产体系

三年五产体系又称为星式产羔体系,是一种全年产羔的方案,由美国康乃尔(CORNELL)大学的伯拉.玛吉(BRAINMAGEE)设计提出的。

母羊妊娠期一般是73天,正好是一年的1/5。

羊群可被分为3组。

开始时,第一组母羊在第一期产羔,第二期配种,第四期产羔,第五期配种;第二组母羊在第二期产羔,第三期配种,第五期产羔,第一期再次配种;第三组母羊在第三期产羔,第四期配种,第一期产羔,第二期再次配种种。

如此周而复始,产羔间隔7.2个月。

对于1胎产1羔的母羊,1年可获1.69个羔羊,若1胎产双羔,1年或获3.34个羔羊。

纯种羊繁育和杂交技术

羊的育种包括纯种繁育和杂交两个方面。

纯种繁育和杂交都需要纯的种羊,有了好的种羊,才能繁育出品质优良的后代。

应该加强培育,创造合理的饲养条件,保证正常发育,使遗传性得到发挥,才能选育出真正优秀的种羊。

一、选种

在育种过程中,不断地培育出生产性能好的种羊来扩大繁殖,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选种是选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选种的根据

选种主要根据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后代品质、血统四个方面,对羊只进行个体鉴定的基础上进行。

1、体型外貌

体型外貌在纯种繁育中非常重要,凡是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羊不能做为选种的对象。

另外体型对生产性能方面有直接的关系,也不能忽视。

如果忽视体型,生产性能全靠实际的生产性能测定来完成,就需要时间,造成浪费。

比如产肉性能、繁殖性能的某些方面,可以通过体型选择来解决。

2、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指体重、屠宰率、繁殖力、泌乳力,早熟性、产毛量、羔裘皮的品质等方面。

羊的生产性能,可以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因此选择生产性能好的种羊是选育的关键环节。

但要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品种是不可能的,应突出主要优点。

3、后裔

种羊本身是不是具备了优良性能这是选种的前提条件,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的优良性能是不是传给了后代。

如果优良性能不能传给后代的种羊,不能继续做为种用。

同时在选种过程中,要不断地选留那些性能好的后代做为后备种羊。

4、血统

血统即系谱,是选择种羊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提供了种羊亲代的有关生产性能的资料,而且记载着羊只的血统来源,对正确地选择种羊很有帮助。

(二)选种的方法

1、鉴定

选种要在对羊只进行鉴定的基础上进行。

羊的鉴定有个体鉴定和等级鉴定两种,都按鉴定的项目和等级标准准确地进行译定等级。

个体鉴定要有按项目进行的逐项记载,等级鉴定则不做具体的个体记录,只写等级编号。

进行个体鉴定的羊包括特级、一级公羊和其他各级种用公羊,准备出售的成年公羊和公羔,特级母羊和指定作后裔测验的母羊及其羔羊。

除进行个体鉴定的以外都作等级鉴定。

等级标准可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制定。

羊的鉴定一般在体型外貌、生产性能达到充分表现,且有可能作出正确判断的时候进行。

公羊一般在到了成年,母羊第一次产羔后对生产性能予以测定。

为了培育优良羔羊,对初生、断奶,6月龄、周岁的时候都要进行鉴定,裘皮型的羔羊,在羔皮和裘皮品质最好时进行鉴定。

后代的品质也要进行鉴定,主要通过各项生产性能测定来进行。

对后代品质的鉴定,是选种的重要依据。

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淘汰,合于标准的做为种用。

除了对个对鉴定和后裔的测验之外,对种羊和后裔的适应性、抗病力等方面也要进行考察。

2、审查血统

通过审查血统,可以得出选择的种羊与祖先的血缘关系方面的结论。

血统审查要求有详细记载,凡是自繁的种羊应做详细的记载。

购买种羊时要向出售单位和个人,索取卡片资料,在缺少记载的情况下,只能根据羊的个体鉴定做为选种的依据,无法进行血统的审查。

3、选留后备种羊

为了选种工作顺利进行,选留好后备种羊是非常必要的。

后备种羊的选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选窝(看祖先),从优良的公母羊交配后代中,全窝都发育良好的羔羊中选择。

母羊需要第二胎以上的经产多羔羊。

二是选个体,要选留初生重和生长各阶段增重快、体尺好、发情早的羔羊中选择。

三是选后代,要看种羊所产后代的生产性能,是不是将交母代的优良性能传给了后代,凡是没有这方面的遗传,不能选留。

后备母羊的数量,一般要达到需要数的3-5倍,后备公羊的数也要多于需要数,以防在育种过程中有不合格的羊不能种用而数量不足。

(三)选种标准

要根据育种目标,在体型外貌、生产性能、体尺体重、产肉、产羔率,泌乳量、早熟性、产毛性能、裘用性能上按标准选种。

二、选配

选种是羊只品质的选择,选择的种羊又通过选配来巩固选种的效果,因此,选配是选种的继续,是育种工作中有机联系的重要方面。

(一)选配的原则

1、选配要与选种紧密的结合起来,选种要考虑选配的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料;选配要和选种配合,好使双亲有益性状固定下来,并传给后代。

2、要用最好的公羊选配最好的母羊,但要求公羊的品质和生产性能,必须高于母羊,较差的母羊,也要尽可能与较好的公羊交配,使后代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一般二、三级公羊不能作种用,不允许有相同缺点的公母羊进行选配。

3、要扩大利用好的种公羊,最好经过后裔测验,在遗传性未经证实之前,选配可按羊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进行。

4、种羊的优劣要根据后代品质做出判断,因此要有详细和系统的记载。

(二)选配的方法

1、品质选配

同质选配,具有相同生产特性或优点的公母羊进行交配,目的在于巩固和提高共同的优点。

同质选配能使后代保持和发展原有的特点,使用遗传性趋于稳定。

但过分强调同质选配的优点,容易造成单方面的过度发育,使体质变弱,生活力降低。

因此在繁育过程中的同质选配,可根据育种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异质选配,选择具有不同优点的公母羊进行配种,或好的种公羊与具有某些缺点的母羊相配种,其目的在于使用权后代能结合双亲的优点,或克服母羊的某些缺点。

这种选配方式的优缺点,在某种程度上与同质选配相反。

2、品质选配的具体应用

个体选配,是在羊的个体鉴定的基础上进行的选配。

它主要是根据个体鉴定,生产性能,血能和后代品质等情况决定交配双方。

对那些完全符合育种方向,生产性能达到理想要求的优秀母羊。

可以选择两个类型的公羊。

一是同质选配,使其后代具有更理想和更稳定的优良品质;二是进行异质选配,以获得结合双亲不同优良品质的后代。

等级选配,是根据每一个等级母羊的综合特征选择公羊,以求获得共同优点和共同缺点的改进。

亲缘选配,是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羊之间的选配。

亲缘远配的作用在于遗传性稳定,这是优点,但亲缘选配容易引起后代的生活力降低,羔羊体质弱,体格变小,生产性能降低。

亲缘交配,应采取下列措施,预防不良后果的产生,一是严格选择和淘汰。

必须根据体质和外貌来选配,使壮而强壮的公母羊配种可以减轻不良后果。

亲缘选配所产生的后代,要仔细鉴别,选留那些体质坚实和健壮的个体继续做种羊。

凡体质弱,生活力低的个体应予以淘汰。

二是血缘更新,是把亲缘选配的后代和没有血缘关系,并培育在不同条件下的同品种选配,可以获得生活力强和生产性能好的后代。

三、纯种繁育

(一)品系繁育

品系是品种内具有共同特点,彼此有亲缘关系的个体所组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群体。

1、建立基础群

建立基础群,一是按血缘关系组群,二是按性状组群。

按血缘组群,先将羊群进行系谱分析,查清公羊后裔特点,选留优秀公羊后裔建立基础群,但其后裔中不具备该品系特点的不应留在基础群。

这种组群方法在遗传力低的采用。

按性状分群,是根据性状表现来建立基础群。

这种方法不管血缘而按个体表现组群。

按性状组群在羊群的遗传力高时采用。

2、建立品系

基础群建立之后,一般把基础群封闭起来,只在基础群内选择公母羊进行繁殖,逐代把不合格的个体淘汰,每代都按品系特点进行选择。

最优秀的公羊尽量扩大利用率,质量较差的不配或少配。

亲缘交配在品系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一般只作几代近交,以后转而采用远交,直到特点突出和遗传性稳定后纯种品系已经育成。

(二)血液更新

血液更新是指导把具有一致遗传性和生产性能,但来源不相接近的同品系的种羊,引入另外一个羊群。

由于酱的公母羊属于同一品系,仍是纯正种繁育。

血液更新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一是在一个羊群中或羊场中,由于羊的数量较少而存在近交产生不良后果时。

二是新引进的品种改变环境后,生产性能降低时。

三是羊群质量达到一定水平,生产性能及适应性等方面呈现停滞状态时。

血液更新中,被引入的种羊在体质、生产性能、适应性等方面没有缺点。

四、杂交改良

杂交方法主要有导入杂交和级进杂交、经济杂交

1、导入杂交

当某些缺点在本品种内的选育无法提高时可采用导入杂交的方法。

导入杂交应在生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进行。

改良用的种与原品种母羊杂交一次后再进行1-2次回交,以获得含外血1/4-1/8的后代,用以进行自群繁育。

导入杂交在养羊业中广泛应用,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良用品种公羊的选择和杂交中的选取配及羔羊的培育条件方面。

在导入杂交时,选择品种的个体很重要。

因此要选择经过后裔测验和体型外貌特征良好,配种能力强的公羊,还要为杂种羊创造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并进行细致的选配。

此外,还要加强原品种的选育工作,以保证供应好的回交种羊。

1、级进杂交

级进杂交也称吸收杂交,改进杂交。

改良用的公羊与当地母羊杂交后,从第一代杂种开始,以后各代所产母羊,每代继续用原改良品种公羊选配,到3-5代杂种后代生产性能基本与改良品种相似。

杂交后代基本上达到目标时,杂交应停止。

符合要求的杂种公母羊可以横交。

3、经济杂交

经济杂交是利用两个品种的一代杂种提供产品而不做种用。

一代杂种具有杂种优势,所以生活力强,生长发育快,在肥羔肉生产中经济应用。

经济杂交的优点在于,第一代的杂种公羔生长快,生产商品肉有重要意义,它的第一代杂种母羊不仅可以做为肉羊,也可以做为种用提高生产性能。

五、育种计划和记载

育种工作必须有计划的进行。

育种计划要结合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和市场需要而制定。

要制定育种目标、引种、繁育、生产性能的测定等方面。

同时,在育种过程中有做好记载,它为育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提高肉羊繁殖力的途径

现代化肉羊追求早熟、多胎多产、生长发育快、肉质好等优质特性。

通过育种、激素、营养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繁殖力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选育、选配

  1种公羊选择:

从繁殖力高的母羊后代中选择培育公羊。

要求体形外貌标准、健壮,睾丸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并通过精液质量检查,后裔鉴定等措施发现和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公羊。

  2母羊选择:

从多胎母羊后代中不继选择优秀个体,并注意其泌乳、哺乳性能,也可根据家系选留多胎母羊。

  二、多胎基因的利用

  引进多胎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是提高繁殖力最快,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

  三、繁殖技术控制

  1发情控制:

①羔羊提早断奶,有利于一年两胎技术的落实。

②激素处理:

先对羔羊实行早期断奶,再用激素处理母羊10天左右,停药后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RMSG),即可引起发情和排卵。

③生物学刺激:

主要通过调节光照周期和配种季节来引入公羊逗情。

④阴道海绵法:

将浸有孕激素的海绵置于子宫颈处口处,处理10~14天,停药后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400~500IU,经30小时左右即可开始发情,发情当天和次日各输精一次。

⑤前列腺激素法:

将前列腺素在发情结束数日后向子宫内灌入或肌注,能在2~3天内引起母羊发情。

  2超数排卵:

在母羊发情到来前4天,肌肉或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600~1100IU,出现发情后即行配种,并在当日肌肉或静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750IU,即可排出卵子。

  3诱产双胎、多胎:

①补饲催情法:

在配种前一个月进行。

②采用双羔素或双胎素:

有水剂和油剂两种,水剂制品于母羊配种前5周和2周颈部皮下注射一次1毫升/只;油剂制品于配种前2周臀部肌肉注射一次2毫升/只。

4采用先进的输精技术,提高受胎率。

营养缺乏与羊繁殖障碍的关系

  营养物质对羊正常的生理机能是必需的,所有的营养物质对羊的繁殖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临床上常见的营养缺乏导致的繁殖障碍有饲料料量不足、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和矿物质缺乏等。

同时,营养过剩也会使羊的生育力下降,导致营养性不育。

  营养缺乏对不同繁殖阶段的影响

  羊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尽相同,在生长、发育及泌乳等阶段中都有各自的独特需要,尤其是繁殖功能对营养条件有更严格的要求,营养缺乏时,繁殖首先受到影响。

对维持正常繁殖功能来说,母羊的营养需要较公羊更为严格。

通常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过量或比例失调可以延迟初情期,降低排卵率和受胎率,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产后乏情期延长。

  一、初情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会使羊的初情期延迟。

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初情的年龄呈正相关,在草质不好的草场上放牧或用过量粗饲料饲喂,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初情期延迟。

  二、排卵率营养缺乏对羊的排卵率的影响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看出来,通常成年母羊表现明显。

对绵羊,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可以提高排卵率。

  三、妊娠羊在配种前及排卵前后的营养水平对胚胎生存起着关键的作用,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妨碍胚胎的生存和生长。

在限制母羊的能量摄入时,体况差的青年及老年母羊受到的危害最大,延缓胚胎的发育;妊娠早期营养水平过高,则会引起血浆孕酮浓度下降,也会影响胚胎的发育,甚至引起死亡,注射外源性孕酮可以消除这种影响。

  四、产后繁殖母羊产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其营养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母羊产后为了泌乳、子宫恢复、维持体况以及重新恢复生殖机能,对营养的需求较为迫切。

如果这一阶段供给的营养不足,则往往会引起不育,产后至配种间隔时间延长,出现营养性乏情。

  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对繁殖的影响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

在母羊发情前后如果日粮能量水平高,可增加排卵率,对妊娠早期胚胎的存活没有不良影响。

但是,如果母羊增重过快或消耗的能量过多都会使受胎间隔延长。

为了提高繁殖性能,对产后母羊应供应较高的能量,以避免失重过多,但摄入的能量应该是逐渐增加的,否则会引起肥胖。

  二、蛋白质蛋白质缺乏可以引起母羊初情期排卵延迟,空怀期延长。

而蛋白质水平过高,对生育力也有不良影响。

此外,饲喂高蛋白饲料而使瘤胃中氨的含量增高,会对胚胎产生毒害作用,还可能对生育力有其他不良影响。

  三、维生素羊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有3方面:

一是从日粮中摄入,二是组织合成各种维生素,三是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

导致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一是由于饲料贮存时间过长而使其中的维生素丧失殆尽。

二是长期舍饲或羊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其组织合成的维生素减少。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对于动物上皮细胞的下常发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则可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不育。

主要表现为:

公、母羊的初情期延迟,母羊流产或少产,新生羔羊失明或共济失调,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胎盘发生角化变性,子宫炎的发病率升高,公羊性欲降低,睾丸萎缩,曲精细管中精子的数量减少,母羊的卵巢机能减退。

(二)β—胡萝卜素。

有人发现在缺乏β—胡萝卜素而维生素A充足的情况下可引起肝酮含量下降,排卵延迟,发情强度降低,卵巢囊肿发病率上升,子宫复旧延迟,产后卵巢恢复机能的时间延长,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

(三)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发情延迟。

(四)维生素E。

维生素E和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剂,但其在繁殖中的作用机理还不明了,有报道说维生素E缺乏会引起羔羊先天性畸形。

  四、矿物质缺乏或失衡矿物质缺乏或失衡能引起羊不育。

钙间接影响繁殖。

磷参与能量代谢及骨骼的发育和产乳,因此与繁殖的关系密切。

硒缺乏主要引起生育力降低。

碘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因此通过甲状腺素的合成而影响羊的繁殖。

  营养性不育的诊断及防治

  饲料喂量不足,营养不良时,母羊往往瘦弱,其生殖机能受到抑制。

有时也能发情,但可能不排卵,往往出现多卵泡发育、卵泡交替发育或者卵泡发育到某种程度就停下来,最后被吸收或形成囊肿。

  过肥的母羊山不宜受孕,肥胖可引起脂肪组织在卵巢上沉积,使卵巢发生脂肪变性,临床上表现不发情。

查明营养性不育的原因,必须调查其饲养管理制度,分析饲料的成分及来源。

瘦弱或肥胖引起不育时,母羊往往在发生生殖机能紊乱之前就已表现出全身变化,因此不难作出诊断。

  饲养不当引起的不育,只要为时不长,在消除不育的原因之后,病羊的繁殖机能一般可恢复。

如果长期饲养不当,特别是在发育期间,由于饲料不足、营养不良而使生殖器官受到影响的母羊,改善饲养在往也难使其生殖机能恢复正常。

  对病羊应当迅速供给足够的饲料,进行放牧并增加日照时间。

饲料的种类要多样化,供给足够数量的可消化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应补饲苜蓿、胡萝卜以及新鲜的优质青伫饲料。

如补饲大麦芽,效果更好,这对于卵泡在发育中途停顿,或已经发育成熟但久不排卵的母羊,均有作用。

  长期单纯饲喂青贮饲料,可导致瘤胃内pH值降低,不利于瘤胃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蛋白质不足和维生素缺乏。

因而在以喂青贮饲料为主的羊场,日粮中青干草的比例不应少于1/3,以维持瘤胃微生物的动态平衡。

  由于过肥引起的不育,应多词喂多汁饲料,减少精饲料喂量,适当增加运动量。

对卵泡已经成熟而久不排卵的母羊,采用激素疗法,可收到较好效果。

 

怀孕母羊的保胎方法

母羊怀孕后,一般表现性情温驯,行动稳重,食欲旺盛,被毛光亮容易上膘。

母羊怀孕初一个月左右,受精卵在定植未形成胎盘之前,很容易受外界饲喂条件的影响,喂给母羊变质、发霉或有毒的饲料,容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母羊的日粮营养不全面,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也可能引起受精卵中途停止发育,所以母羊怀孕初—个月左右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此时胎儿尚小,母羊所需的营养物质虽要求不高,但必须相对全面,在放牧和圈养的饲养条件下,一般来说母羊采食幼嫩牧草能达到饱腹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但在秋后、冬季和早春,牧地草质枯萎粗老,多数养殖户以晒干草和农作物秸秆等粗料补喂母羊的放牧不足,由于母羊采食饲草中营养物质的局限性,即使母羊放牧和补喂采食能达到饱腹也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养殖户则应根据母羊的营养状况适当地补喂精料。

  母羊怀孕2个月后,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胎儿发育逐渐加快,应逐渐增加补喂精料的饲喂量,可用黄豆40%、玉米30%、大麦20%、小麦10%,用温水浸泡6—8小时,磨成浆,再添加相当于黄豆等饲料总量10%—15%豆饼、5%—8%糠麸、1%食盐、3%—5%骨粉,每天给孕羊补喂2—3次,每次每只羊喂给混合精料50—100克,青年母羊还应适当地增加精料喂量。

母羊怀孕3个月后,孕羊饲喂饲草的总容积要适当地加以控制,给羊补喂饲草和添加精料应做到少喂勤添,以防一次性喂量过多压迫胎儿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母羊怀孕4个月以后,胎儿体重已达到了羔羊出生时体重的60%—70%,同时母羊还要积贮一定量的营养物质以备产后哺乳。

一般在此阶段进行攻胎补料,精料的饲喂量应增加到怀孕前期的两倍左右,而饲喂的饲草和补喂的精料要力求新鲜、多样化,幼嫩的牧草、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则可多喂。

禁止喂给马铃薯、酒糟和未经去毒处理的棉籽饼或菜籽饼,并禁喂霉烂变质、过冷或过热、酸性过重或掺有麦角、毒草(如闹阳花、无刺含羞草等)的饲料,以免引起母羊流产、难产和发生产后疾病。

  母羊产前一个月左右,应适当控制粗料的饲喂量,尽可能喂给些质地柔软的饲料,如氮化、微贮或盐化秸秆、青绿多汁饲料,精料中增加麸皮喂量,以利通肠利便。

母羊、分娩前10天左右,应根据母羊的消化、食欲状况,减少饲料的喂量。

产前2—3天,母羊体质好,乳房膨胀大并伴有腹下水肿,应从原日粮中减少1/3—1/2的饲料喂量,以防母羊分娩初期乳量过多或乳汁过浓而引起母丰乳房炎、回乳和羔羊消化不良而下痢;对于比较瘦弱的母羊,如若产前一星期乳房干瘪,除减少粗料喂量外,还应适当增加麻饼、豆饼、豆浆或豆渣等富含蛋白质的催乳饲料,以及青绿多汁的轻泻性饲料,以防母羊产后缺奶。

此外,怀孕母羊的饲料和饮水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冬季如何提高羔羊成活率

做好饲养管理

  ⒈临近产期,应注意母羊状态,做好接产工作。

羔羊出生后当天,及时清除新生羔口鼻周围的粘液及肛门的胎便,并以5%碘酊消毒脐部,一定要让它吃上初乳,以利排出胎便。

因母羊死亡或缺乳时,可设法采食其它母羊的初乳。

初生的羔羊,健壮的自己能吸乳,弱的羔羊,或是初产母羊,保姆性不强的母羊,需人工辅喂,即把母羊圈于母仔栏,把羔羊抱到乳房前,羔羊就会吸乳,体弱的应每隔1-3小时哺喂1次,如此几次,就会自己找母羊吸乳了。

母羊哺羔时,常嗅羔羊尾部以辨认自己的羔羊,因此对缺乳多胎等原因到别的母羊处哺乳时,应以母羊尿涂羊羔,以使之认羔。

  ⒉产羔时一般应在产羔室或特制的产羔栏,产后3-7日内,母羔在此生活,以保证羔羊能吃到初乳,并使母仔亲和,同时应注意夜晚母羊休息时不要挤压了羔羊。

母羊在产后7日,可适当到舍外食草,中午要让母羊回舍喂羔。

傍晚回来应注意让每个羔羊能找到自己的母羊,有条件的最好母仔舍饲15-20天。

  ⒊羔羊在15-20日龄时,要训练其吃草。

半月龄时补饲混合料50-75克/日;1-2月龄补饲100克/日;2-3月龄时补饲200克/日;3-4月龄时补250克/日。

混合料的组成以豆子、豆饼、玉米等为好,最好不用棉籽饼;干草以苜蓿、花生秧、柳树叶等为好,干草要切碎。

先喂精料,后喂粗料,还要适当加喂青饲料,同时要保证足够的饮水,并让羔羊每天下午在运动场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

  ⒋羔羊断奶的方法是到3-4月龄时,必须断奶。

多采用一次断乳法,即将母仔分群,不再合群,断奶后,把母羊移走,按羔羊的性别,强弱分群管理。

  ⒌适时去势、断尾,非种用羔羊在4周龄左右,即可去势,常用手术法和结扎法。

断尾可在羔羊生后两周之内进行,常用烧烙断尾法和结扎断尾法。

  ⒍加强泌乳母羊的补饲对羔羊的生长发育是十分有益的。

羔羊在出生后8周龄内主要依靠母乳生长。

母羊补饲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