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597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历史》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

课程说明

《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课,地位较为重要。

课题内容叙述完整,由背景、过程至影响;线索清晰。

但是涉及到许多经济概念,如商品经济、世界市场、经营方式等,以及涉及到中世纪向近代世界过渡的背景知识。

其中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以及影响对高一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笔者试图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材料以及海航家航海经历,做到讲解清晰,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使欧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和动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等

(2)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提高探究、思辨、认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

(2)看地图、列表格,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3)通过思考题、文字材料、示意图等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感受大航海时代航海家锲而不舍、勇于发现、探索的精神;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确立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及条件

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技术

应用

对应PPT页码

拍摄

要求

1分钟

导入

前面刚刚学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转移到15世纪的西欧。

开始学习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将为同学们展示两幅地图,以了解15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回顾初中所学历史,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思考

2

2

师:

15世纪初,欧洲人将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地理指南》中的世界地图翻译成拉丁文。

屏幕上出示的是1486年出版的托勒密世界地图。

在15世纪欧洲人眼中这个世界有欧洲、非洲、亚洲以及印度洋、大西洋还有地中海、里海、不列颠半岛等。

而20年后的1507年,德国制图师瓦尔德斯穆勒更新了当时的世界地图。

问:

我们比较这两幅地图,找出这更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答:

增加了美洲,即当时称之为亚美利加、另外非洲西海岸的界限更为明确等。

短短20年,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与15世纪中后期新航路的开辟密不可分。

但是,为什么是在这一时期呢?

是什么驱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后,除了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发生变化外,还产生了哪些更为深层次的影响呢?

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地图

3

4

5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渴求黄金与东方商品

师:

14世纪因天灾与黑死病导致西欧经济衰退,进入15世纪,欧洲经济重新开始发展。

下面将将展示一副地图,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15世纪欧洲商业经济发展的状况。

在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

15世纪末欧洲经济——这就限定了地图反映的时间、地点与内容;其次看图例,涉及到了农业、手工业与采矿业等、商业与金融业。

再次,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例的内容在地图中的反映。

我们着重分析商业经济发展状况:

三角形代表这金融中心,红色实圈代表着商业集市,实线为陆上商路,虚线代表这海上商路。

结论:

(1)西欧分布着较多的金融中心,陆上商路连接着一个个商业集市;

(2)此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等;

(3)海上贸易主要是经营地中海转运贸易。

活跃在海上贸易的威尼斯与热那亚商人将来自东方的商品转运到欧洲各地,地中海贸易发达。

这幅插图生动反映了15世纪欧洲的一条服装街热闹的情景,熙熙攘攘的人,密集的商铺,商住混杂,图中间穿红衣服的商人正在帮助一名顾客试穿衣服。

在这幅插图画中,两名佛罗伦萨放债人在柜台上正在进行交易,这种柜台在意大利语中称为工作台,“银行”一词也由此而来。

15世纪,银行经营汇兑、借贷、投资各项业务,银行制度逐步完善,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铸造的佛罗林纯金币成为西欧和近东地区的国际货币。

这种使用标准、可靠价值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些生动的图片与地图资料大致反映了15世纪欧洲的经济发展状况:

商品经济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大量使用金币。

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货币的金银需求量增加。

另一方面,欧洲在与东方贸易中,欧洲买多卖少,靠输出金属货币维持与东方的交易。

几百年都如此。

如此看来,

问:

欧洲与东方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答:

处于入超状态,东西方贸易失衡,黄金等贵金属一直以来处于短缺状态。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黄金等贵金属的短缺更为严重。

预设问题

地图材料

15世纪末西欧经济

答案

图片

15世纪服装街

图片

交易

文字

5

6

7

8

9

10

2

黄金,哪里有黄金?

有一本书在欧洲非常流行,航海冒险家哥伦布曾随身带着这本书,并作了260多处的标注,凡是涉及黄金、香料等商品都毫无例外的做了标记。

这本书就是马可波罗行纪。

我们来看其中的记载。

(日本国岛)据有黄金,其数无限……金多无量,而不知何用……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大汗之宫廷)内殿及诸室墙壁刻画涂金……天花板之刻画亦涂金银。

此国(马里八儿国)出产胡椒,生姜,肉桂……。

运售之货有金锦,绸缎,金银,丁香及其他细货香料。

——沙海昂注《马可·波罗行纪》

师:

日本、中国由遍地黄金;南亚有繁荣的香料等交易。

这在欧洲人看来,这就是东方,东方就是富有的代名词。

问:

这些描述对当时渴求黄金与东方贵重商品会产生则要的效应?

答:

在如此渴求黄金的背景下,马可波罗行纪无疑成为西方人前往东方淘金的诱因。

文字

马可波行纪

板书

11

12

13

——探索新商路

过渡:

那么如何抵达东方呢?

传统东西方商路主要有三条:

陆上的丝绸之路,海陆并用以及海路。

运到欧洲的香料大多走海陆,中间经过印度、阿拉伯商人辗转贸易,运到地中海沿岸各港口,然后由威尼斯、热那亚商人转运各地,这中间层层加价,大大抬高了东方商品在欧洲的价格。

若能找到直航,扣除中间价差,以低价卖出,则可获得巨额利润。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使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

黄金、香料、高额利润的刺激都在马可波罗行纪的推动下,开辟一条直通东方贸易的新航路就势在必行了。

地图

传统东西方商路

板书

14

15

1

——西、葡海上探险

师:

位于大西洋沿岸、接近非洲的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启了海上探险活动。

西班牙也在15世纪中期之后,通过战争和联姻等方式完成统一,建立西班牙王国。

1492年,收复南部最后一块失地。

为加强在欧洲的地位,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获取财富。

在葡萄牙的里斯本,离贝伦塔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为纪念葡萄牙航海先驱亨利王子而修建的“发现者纪念碑”,纪念碑像一艘在海上迎风破浪的帆船,亨利王子手拿帆船模型,目光坚定地凝望着远处浩瀚的大海,幻想着有一天能发现传说中富饶的东方。

15世纪中期,他率领船队沿着西非进行探险。

葡萄牙由此具备了一定的航海探险的经验。

地图

伊比利亚半岛

图片材料

地图

板书

16

17

18

19

——传播天主教的愿望

师:

除此之外,教会也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哥伦布航海日记中,多次提到了这一点。

这两段文字是哥伦布在出航前以及抵达新发现地给西班牙国王与王后所写的两封奏书的相关内容。

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前往印度各地拜谒各地君主,……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

臣望二位陛下,吾之君主尽早决定在此传教,使这里广大居民皈依基督教。

……唯如此,陛下领地定然异教涤荡,邪恶消灭。

——哥伦布《航海日记》

问:

从中可以分析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另一动因是什么?

答:

是征服当地,传播天主教。

文字

板书

20

21

2

——航海技术与地理知识的进步

当时也已经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

1430年问世的葡萄牙快帆:

宽船身,结合多桅、多帆和尾舵轻型帆船,宽身帆船能载600吨货物,多桅、多帆、尾舵使船能在各种风向下进行航行,可以抵挡风浪,适合远洋航行。

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传到了西方,在航海中可以定方位。

沙漏用以计时。

星盘在15世纪后期,首先被葡萄牙人用于航海,以测量地平线以及海平面与北极星之间夹角的度数,以确定纬度。

但因比较贵重,很快被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廉的象限仪所取代。

船上还配有火枪、火炮等武器,成为武装海船,以保护航程中的安全。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向东方寻找黄金与商品成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动力。

在西葡两国统治者积极支持下,在传播天主教热情的推动下,在具备了一些远洋航行的技术和知识的条件下,各个航海家勇往直前,纷纷进行海上探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板书

22

23

24

25

26

27

28

2

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抵达印度

首先是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抵达印度

1487年,在葡萄牙国王的支持下,迪亚士率三艘帆船沿着亨利王子的探险路线继续向南航行,航程中遇上了风暴,但迪亚士没有停止,继续航行,当再次抵达陆地的时候,他发现陆地的走向不再是向南而是向东,然后偏北。

原来这是非洲最南端。

迪亚士将其命名为“风暴角”,葡萄牙国王为取得好兆头将其改为“好望角”。

这突破性的进展鼓励着葡萄牙国王继续前行。

十年后,达伽马在葡萄牙国王的支持下,沿着这一航线进一步探索,最后终于抵达了印度。

板书

地图

迪亚士与达伽马航海

29

30

3

师:

热那亚水手哥伦布也热衷于海上冒险,但他与其他航海家有着不同的观点,他除了像其他人所认为的,地球是圆的;他还认为海洋并不如陆地宽大,因而从西方到达东方并不十分遥远。

经计算,认为前往东亚最合适的航线即向西航行四五千千米即可到达日本。

但哥伦布的计算时基于托勒密偏小的地球周长以及将计量单位误认为是短罗马里,而导致的计算失误。

他计算到日本的里程仅相当于实际里程的28.3%到42.4%。

但正如18世纪法国地理学家让·安维里所说的“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当哥伦布做好一切准备后,他还需要强大王权和资金的支持,于是他向葡萄牙提出了西航计划,但正热衷于非洲西海岸探险的葡萄牙国王因哥伦布要价过高、花费较大以及不信任哥伦布的计算等而拒绝了他。

板书

图片、文字

哥伦布及其认识

31

32

5

——哥伦布到达美洲

师:

向葡萄牙兜售西航计划失败后,1485年,哥伦布来到西班牙,希望得到西班牙统治者的支持。

随着葡萄牙航海的进展,西班牙也有意进行海上探险,但无奈西班牙还在进行着收复南部失地的战争。

直到1492年,西班牙赢得战争胜利的背景下,哥伦布也历经六年的游说终于取得成功。

双方达成了历史上被称之为圣塔菲协定。

其内容有:

西班牙国王授予哥伦布担任所发现地海岛与大陆司令等;授予贵族头衔。

在发现的地区,国王净收入中的十分之一归哥伦布;

哥伦布有权拥有参与一切远征印度群岛活动的八分之一股份。

问:

从这一内容分析其远航的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

答案:

类似后来的股份公司(国家与个人参股),共担风险,利益分享。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南部的海港西航,西航的初衷是寻找通往印度地区,即中国、日本、印度等东亚和南亚诸国的新航路,与上述各地进行贸易、传播天主教,掠夺该地黄金、香料和其他财富,哥伦布一行沿途历尽艰辛,经历了因未知而带来的恐惧;经历了孤独而漫长的航程所带来的烦躁、抱怨,自9月9日起,哥伦布总司令公布的里程数总是少于实数,其目的就是为了平息这种抱怨;经历了惊喜与失望,每一个能反映大陆讯息的河生青草、陆生鸟类、甚至一根芦苇等都会给船员带来惊喜与希望。

终于在10月12日抵达美洲加勒比海一个小岛。

哥伦布为其取名圣萨尔瓦多岛,并声明为西班牙所有。

他以为他已到达了印度地区,直到临死依然坚信这一点。

哥伦布抵达新大陆后,从他的航海日记中,我们会发现他在多处详细记载了他密切注视、仔细观察新大陆上一切有关黄金的迹象。

记述他占领新发现地,并决心传播天主教。

带着新大陆的讯息以及黄金饰品回到西班牙,立刻在西欧各国引起轰动。

由于没有发现黄金矿源,1493年9月底进行了第二次西航,这次只用了一个多月即抵达了陆地,然后他到古巴等地探险,建立城堡,残酷统治当地印第安人。

引起当地强烈的不满,之后又进行了两次西航,掠夺大量的黄金、人口等。

图片

文字

协定

地图材料

33

34

35

2

——麦哲伦环球航行

继哥伦布西航后,葡萄牙人麦哲伦也向西班牙国王提出西航计划并得到支持。

1519年,率领五只帆船、250多名水手向西南方向出航,直到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此时只剩下一只船、18名水手。

中间历经躲过葡萄牙军的拦截,平息船员叛变,帆船失事。

在太平洋航行90天缺乏粮食,以吃皮革、木屑等充饥,100天不见陆地。

抵达菲律宾,与土人作战,麦哲伦被当地酋长拉普拉普杀死。

其他船员继续航行,在香料群岛装载一船香料,历经艰险最终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

板书

地图

36

37

2

新航路开辟过程总结

此时,在向西、向东航行中,成功寻找到了直接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荷兰、英国、法国纷纷进行海上冒险。

从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同学们,可以对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进行列表作简要的总结

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抢夺,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

问:

结合前面学的知识,这子午线的划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

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

地图

总图

表格

地图

38

39

40

4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世界走向整体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及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

欧洲在其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师:

历史上对哥伦布抵达美洲这一行为,有不同的说法。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方法指引:

题目中就哥伦布抵达美洲这一行为有三种提法,所用动词分别是发现、汇合、相遇;通过动词比较分析,后两者动词相比较“发现”是站在对等的、平等的立场上来描述欧洲与美洲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西航的目的是掠夺黄金、传播天主教,征服新发现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哥伦布发现美洲”是站在欧洲人的立场而言。

后两者的说法是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的立场而言的。

师:

马世力在《世界史纲》中写道: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

问:

这里的“它”指的是?

作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何在?

生:

“它”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不仅仅指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自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也相比较过去无疑更加密切直接。

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文明交汇

板书

思考

答案

文字

板书

41

42

43

44

45

6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师:

贸易是加强各个文明的之间的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美洲的黄金、烟草、人口、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亚洲的香料、瓷器、丝绸、茶叶;非洲的象牙、黄金沿着新开辟的航路流入欧洲;欧洲的工艺品、枪支也流入其他各洲。

问:

这将给欧洲商品贸易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案: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规模扩大。

欧洲贸易中心也因此发生了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在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末欧洲出现了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等新型经营组织方式。

第一幅图是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徽章。

徽章含义是代表英帝国的鱼尾狮,护卫着公司商船,乘风破浪,纵横驰骋。

从中可以看出公司与国家的关系是什么?

答:

从中可以看出公司是在国家的特许之下,是在国家权力的护卫之下进行经营。

国家也会从公司中获取收益,以增强国家的统治地位。

第二幅图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标识。

在国家的支持下,欧洲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发生了变化。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由于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问:

欧洲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依据材料中的两个时间段可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讲述了13、14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地位是边缘化;16世纪则是逐步改善。

所以,欧洲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由13、14世纪的边缘化变为16世纪的逐步改善。

其原因是: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商品贸易格局的变化。

师:

总结。

随着贸易规模扩大、经营方式的变化以及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这些变化被称之为“商业革命”,自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示意图

地图

图片

文字材料

知识总结

板书

46

47

48

49

50

51

4

——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

在这个世界市场当中,当欧洲人梦寐以求的黄金、白银、贵重商品流入欧洲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阅读材料,发生了什么后果?

自1521年至1544年,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黄金达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1545年至1566年数量激增,黄金每年平均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000公斤。

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中85%归西班牙所有。

——孙家堃编《哥伦布:

航海日记》

答案:

货币贬值

由货币贬值带来另外一个直接后果是什么?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

——池小平《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

生:

物价上涨

师: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在欧洲称之为价格革命。

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实际工资下降,依靠工资收入的城乡劳动者生活更加困苦。

按照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没落封建主,实际收入减少了,加上封建地主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而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所以封建地主势力走向衰弱。

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富农和新贵族获利。

这样导致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便是新航路开辟后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影响。

文字

文字

知识结构

板书

52

53

54

55

小结

下面老师制作了这一课的思维导图,帮助同学们对这一课知识的掌握。

图片

56

2

继续探究

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以外的美洲、非洲和亚洲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对那些航海冒险家我们又如何评价呢?

作业: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

远处那一座是西班牙人建立的麦哲伦纪念碑(或称麦哲伦神坛);近处这一座是菲律宾政府建立的拉普拉普纪念碑及铜像。

拉普拉普纪念碑的铜像,塑造了土著英雄奋起保卫其领地的英姿。

两座意义截然相反的纪念碑,耸立在同一个小岛上,而且就是一条街的两面,对视着。

在岛的北岸有一座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这是一块特殊的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同时用英文雕刻着这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

正面写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背面写: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是在与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死亡。

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海。

对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有着正反两面不同的评价。

思考问题:

麦哲伦是英雄还是强盗?

面对这两座对视的纪念碑,一座双面碑,你作何感想呢?

作业2:

詹姆斯•洛温在《老师的谎言》一书中认为,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

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

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

对上述观点进行认识

做这一道题的思路,首先我们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判断,最后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还可以对作者的采用这一观点的立场进行评述。

第一句话,作者说明哥伦布不是第一个抵达美洲,而只有哥伦布将美洲介绍给其他各州。

所以他是最后一个到达美洲;

第二句话解释了哥伦布抵达美洲的意义是对欧洲的改变。

由此,作者的观点是,哥伦布抵达美洲的意义不在于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而在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判断观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认识:

原因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带来怎样的变化。

思考问题

图片

文字

文字

问题

文字

57

58

59

60

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