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983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画二十四节气.docx

国画二十四节气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国画二十四节气

  篇一:

20XX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卷

  20XX-20XX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二)

  语文

  注意: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

  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虎口没能脱险的人间惨剧,▲了整个春节期间的舆论场.好多人指责逃票翻入虎园的游客▲,这没毛病.只不过,世间的各种不堪与罪恶中,逃票实在▲,怎么就让一众旁观者咬牙切齿呢?

  A.贯穿责无旁贷无足轻重

  b.贯注咎由自取无足轻重

  c.贯注责无旁贷微不足道

  D.贯穿咎由自取微不足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提醒市民,夏季健身体能消耗大,锻炼能否达到健身的目的,关键在于运动项目适宜、运动强度适当、运动时间合理。

  b.从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里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自然之美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培育。

  c.福岛核电站看不到头的灾难背后,是日本核能行业数十年来伪造安全报告、隐瞒死亡事故和对地震危险性估计不足造成的。

  D.曹聚仁的《鲁迅评传》颇具见识,虽史料不足,但许多专家认为,“评传”无须对此要求太多,堪称迄今写得最好的鲁迅传记。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

  ①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③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

  ④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

  ⑤“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⑥“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

  A.①⑤②⑥③④

  c.⑥③④①⑤②b.①⑥③④⑤②D.⑥④②⑤③①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

  国内的书店为何无法在专业阅读与公共阅读之间作出区分?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研究者往往不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更不愿投入到公共写作中去,而政府与社会对于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压制与吝啬,也使得公共文化雪上加霜,反倒成为一种奢侈消费。

要么去听于丹,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去读章太炎的国学.显然,这是一种深刻的公共智识危机,它不仅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而且加剧了知识鸿沟,它让专业研究者越来越远离公共的知识需求市场,并且多少还有一些带着孤傲的自鸣得意;另一方面,“无良书商”攒集着各种不可靠的鸡汤知识读本,获取丰厚的利润。

  A.要消除知识鸿沟必须充分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

  b.当前图书市场出版物品种单一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

  c.专业研究者应担负为公众提供适合的公共阅读产品的责任。

  D.“无良书商”追求丰厚的利润使公众的阅读成为奢侈消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奇零草①序

  [清]姜宸英

  予得此于定海,命谢子大周钞别本以归。

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

天地晦冥,风霾昼塞,山河失序,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

虽其掩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客为予言:

“公在行间,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为逻卒取去,或有流落人间者。

此集是其甲辰以后,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

”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节制,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始邑邑不乐。

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臵寺中,实粮其中,俟粮且尽死。

门有两猿守之,.

  ②

  有警,猿必跳踯哀鸣。

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

既被羁杭城,远近人士,下及市.

  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

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

公随.

  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也,读之鲜不泣下者。

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详。

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齐武帝曰:

“粲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

”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君子讥之。

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明.

  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此帝王盛德事。

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宜思引君当道。

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语言,不足避忌。

予欲稍掇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之求,犹惧搜访未遍,将日就放失也。

悲夫!

  【注】①《奇零草》为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张煌言的诗集,因为写于“或提师北伐,或避虏南征”的战斗岁月的间隙,颇多散佚,“零落凋亡,已非全豹”,故名“奇零草”。

②椑:

棺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粮其中.

  b.而间之至也.

  c.守卒利其金钱.实:

填满间:

从小路利:

贪图

  D.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听:

听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煌言的诗集之所以残缺不全,原因之一是战火动乱,未善保存;二是清廷严禁存传抄录,更不用说刊刻了。

  b.文章以“争求翰墨”的“市井屠贩卖饼之儿”与“畏藏其书”的“士大夫家”对比,暗含对士大夫贪生惧祸的指斥。

  c.文章列举前代修史中正反两方面的史实,赞颂历代帝王的盛德,批评沈约、欧阳修等人明哲保身的做法。

  D.作者身处“天地晦冥”之世,不能直言胸臆,故序文叙事不求其详,论理不求其透,文辞隐晦曲折。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9分)

  

(1)虽其掩抑于一时,然要以侯之百世,欲使之终一晦焉,不可得也。

  

(2)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写作这篇序言的目的。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曲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l)比较两首诗主人公的不同形象。

(6分)

  

(2)前人评价《江南曲》“一片心情只自知,‘偶向’‘还随’‘暗掷’妙极形容”,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l)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庄子·逍遥游》)

  

(2)此中人语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4)岂无山歌与村笛?

▲。

(白居易《琵琶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6)▲,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子曰: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8)▲,不焚林而猎。

(《淮南子·主术训》)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赛里木湖

  周涛

  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秋天。

  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雪水贮蓄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造成一个非人工的海子,那就是湖。

  湖不是海——它没有那么伟大;

  湖也不是水库——它要柔和自然得多;

  一般说来,它躺在那儿。

它使周围变得潮湿了一些,滋润了一些;它使天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蓝;使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使远处的山白发肃然。

  一殷来说,它躺在那儿.它不像山那样远远地就跑过来迎接你,而是躺在那儿,等着你突然发现它。

它喜欢静静地微笑着看你吃惊。

  这就是赛里木湖.

  一个思想就应该是这样,经过无数条水系的源源不断的补充,经过地貌之下的颅骨加固合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圆或椭圆的、深邃的内陆液体领域。

  思想之所以称为思想,就因为它是圆的。

从它的任何一点出发,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

  瞧,被称为思想的这个东西有多么深邃,同时又有多么清澈透明!

  它深邃到使人不敢轻率地去游泳,仅只挽起裤腿在岸边浅涉一番,就足以使人领略到它的内涵,它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吸力;而它的清澈透明,则让人一望见底却倒吸一口凉气,那见底的明澈里,反射着无数层游动的光影、光环、光斑,造成无法分辨的幻象,使真实与虚幻浑然一体,因而更加捉摸不清。

这是那种比浑浊更深奥百倍的明澈!

  赛里木湖——多美的名字!

  这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清澈的深邃,有一种高雅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蓝,令人心醉。

  你是伟大的海洋在撤离时留给伊犁河谷的一滴巨大的泪珠。

汪汪的,闪闪的,既像美人腮边泪也像英雄颊上泪,妩媚而又刚健。

  你就是我们的海。

在亚洲腹地远离海洋的地方,你给了我们一个海的缩影,一个海的模特儿,让我们按照你的面貌在想象中放大去理解。

因而,你又是本关于海的初级教科书。

  当我们散步在你身边的时候,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翩飞降落,成为浮动在水面的一片黑点,同时浴着水色和光影。

身材修长的马正垂着颈,披着头发,小心翼翼地亲吻你的水面,唯恐不慎弄皱了你的面容。

  你与牧人的世界如此和谐。

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

你从不曾因为他们贫穷而鄙弃他们,相反,你把自己当成他们当中的一员,和他们气味相投。

你就是在他们当中找到平静的,你必须平静才能生存下去,而这,只有牧人才能给你。

那些城市里的“湖”,你当然知道它们的窘状和自得难解难分,它们是供人娱乐的一池,而你,才是真正的湖。

  总是这样,在远离喧闹的地方,思想默默地积蓄、沉淀,变得清澈起来,辽阔起来。

  所有的游客和路人,在你的身边赞叹,夸奖,似乎在这片刻,你成了他们的一样东西,而与牧人毫无关系,然后,他们拍拍屁股,驱车远去,你仍留在牧人身边,谁也带不走你。

  在众多的游客和路人当中,有人感觉到一丝惭愧吗?

面对你,有人照到自己

  篇二:

20XX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试卷(含附加、答案)

  20XX-20XX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二)

  语文20XX年5月

  注意: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虎口没能脱险的人间惨剧,▲了整个春节期间的舆论场。

好多人指责逃票翻入虎园的游客▲,这没毛病。

只不过,世间的各种不堪与罪恶中,逃票实在▲,怎么就让一众旁观者咬牙切齿呢?

  A.贯穿责无旁贷无足轻重

  b.贯注咎由自取无足轻重

  c.贯注责无旁贷微不足道

  D.贯穿咎由自取微不足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提醒市民,夏季健身体能消耗大,锻炼能否达到健身的目的,关键在于

  运动项目适宜、运动强度适当、运动时间合理。

  b.从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里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自然之美

  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培育。

  c.福岛核电站看不到头的灾难背后,是日本核能行业数十年来伪造安全报告、

  隐瞒死亡事故和对地震危险性估计不足造成的。

  D.曹聚仁的《鲁迅评传》颇具见识,虽史料不足,但许多专家认为,“评传”

  无须对此要求太多,堪称迄今写得最好的鲁迅传记。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

▲,▲,▲。

  ①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③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

  ④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

  ⑤“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⑥“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

  A.①⑤②⑥③④b.①⑥③④⑤②

  c.⑥③④①⑤②D.⑥④②⑤③①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

  国内的书店为何无法在专业阅读与公共阅读之间作出区分?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研究者往往不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更不愿投入到公共写作中去,而政府与社会对于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压制与吝啬,也使得公共文化雪上加霜,反倒成为一种奢侈消费。

要么去听于丹,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去读章太炎的国学。

显然,这是一种深刻的公共智识危机,它不仅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而且加剧了知识鸿沟,它让专业研究者越来越远离公共的知识需求市场,并且多少还有一些带着孤傲的自鸣得意;另一方面,“无良书商”攒集着各种不可靠的鸡汤知识读本,获取丰厚的利润。

  A.要消除知识鸿沟必须充分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

  b.当前图书市场出版物品种单一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

  c.专业研究者应担负为公众提供适合的公共阅读产品的责任。

  D.“无良书商”追求丰厚的利润使公众的阅读成为奢侈消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奇零草①序

  [清]姜宸英

  予得此于定海,命谢子大周抄别本以归。

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

天地晦冥,风霾昼塞,山河失序,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掩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客为予言:

“公在行间,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为逻卒取去,或有流落人间者。

此集是其甲辰以后,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

”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节制,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始邑邑不乐。

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置寺中,实粮其中,俟粮且尽死。

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

  踯哀鸣。

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

既被羁杭城,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

  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

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

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

  歌也,读之鲜不泣下者。

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祥。

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齐武帝曰:

“粲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

”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君子讥之。

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明长陵不.

  罪藏方孝孺书者,此帝王盛德事。

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宜思引君当道。

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语言,不足避忌。

予欲稍掇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之求,犹惧搜访未遍,将日就放失也。

悲夫!

  【注】①《奇零草》为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张煌言的诗集,因为写于“或提师北伐,或避虏南征”的战斗岁月的间隙,颇多散佚,“零落凋亡,已非全豹”,故名“奇零草”。

②椑:

棺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粮其中实:

填满.

  b.而间之至也间:

从小路.

  c.守卒利其金钱利:

贪图.

  D.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听:

听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煌言的诗集之所以残缺不全,原因之一是战火动乱,未善保存;二是清廷

  严禁存传抄录,更不用说刊刻了。

  b.文章以“争求翰黑”的“市井屠贩卖饼之儿”与“畏藏其书”的“士大夫

  家”对比,暗含对士大夫贪生惧祸的指斥。

  c.文章列举前代修史中正反两方面的史实,赞颂历代帝王的盛德,批评沈约、

  欧阳修等人明哲保身的做法。

  D.作者身处“天地晦冥”之世,不能直言胸臆,故序文叙事不求其详,论理不

  求其透,文辞隐晦曲折。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9分)

  

(1)虽其掩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2)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写作这篇序言的目的。

(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南曲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1)比较两首诗主人公的不同形象。

(6分)

  

(2)前人评价《江南曲》“一片心情只自知,‘偶向’‘还随’‘暗掷’妙极形容”,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庄子·逍遥游》)

  

(2)此中人语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4)岂无山歌与村笛?

▲。

(白居易《琵琶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6)▲,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子曰: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8)▲,不焚林而猎。

(《淮南子·主术训》)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赛里木湖

  周涛

  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秋天。

  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雪水贮蓄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造成一个非人工的海子,那就是湖。

  湖不是海——它没有那么伟大;

  湖也不是水库——它要柔和自然得多;

  一般说来,它躺在那儿。

它使周围变得潮湿了一些,滋润了一些;它使天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蓝;使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使远处的山白发肃然。

  一般来说,它躺在那儿。

它不像山那样远远地就跑过来迎接你,而是躺在那儿,等着你突然发现它。

它喜欢静静地微笑着看你吃惊。

  这就是赛里木湖。

  一个思想就应该是这样,经过无数条水系的源源不断的补充,经过地貌之下的颅骨加固合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圆或椭圆的、深邃的内陆液体领域。

  思想之所以称为思想,就因为它是圆的。

从它的任何一点出发,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

  瞧,被称为思想的这个东西有多么深邃,同时又有多么清澈透明!

  它深邃到使人不敢轻率地去游泳,仅只挽起裤腿在岸边浅涉一番,就足以使人领略到它的内涵,它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吸力;而它的清澈透明,则让人一望见底却倒吸一口凉气,那见底的明澈里,反射着无数层游动的光影、光环、光斑,造成无法分辨的幻象,(:

国画二十四节气)使真实与虚幻浑然一体,因而更加捉摸不清。

这是那种比浑浊更深奥百倍的明澈!

  赛里木湖——多美的名字!

  这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清澈的深邃,有一种高雅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蓝,令人心醉。

  你是伟大的海洋在撤离时留给伊犁河谷的一滴巨大的泪珠。

汪汪的,闪闪的,既像美人腮边泪也像英雄颊上泪,妩媚而又刚健。

  你就是我们的海。

在亚洲腹地远离海洋的地方,你给了我们一个海的缩影,一个海的模特儿,让我们按照你的面貌在想象中放大去理解。

因而,你又是本关于海的初级教科书。

  当我们散步在你身边的时候,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翩飞降落,成为浮动在水面的一片黑点,同时浴着水色和光影。

身材修长的马正垂着颈,披着头发,小小翼翼地亲吻你的水面,唯恐不慎弄皱了你的面容。

  你与牧人的世界如此和谐。

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

你从不曾因为他们贫穷而鄙弃他们,相反,你把自己当成他们当中的一员,和他们气味相投。

你就是在他们当中找到平静的,你必须平静才能生存下去,而这,只有牧人才能给你。

那些城市里的“湖”,你当然知道它们的窘状和自得难解难分,它们是供人娱乐的一池,而你,才是真正的湖。

  总是这样,在远离喧闹的地方,思想默默地积蓄、沉淀,变得清澈起来,辽阔

  起来。

  所有的游客和路人,在你的身边赞叹,夸奖,似乎在这片刻,你成了他们的一样东西,而与牧人毫无关系,然后,他们拍拍屁股,驱车远去,你仍留在牧人身边,谁也带不走你。

  在众多的游客和路人当中,有人感觉到一丝惭愧吗?

面对你,有人照到自己灵魂深处的弱点吗?

若有,他可能会想到这些。

  赛里木湖,人们是多么肤浅又多么自以为是呀,我愿意代替他们向你道歉,说:

“我们对不起你!

  它听也不听。

脸上犹自泊着宁静神秘的微笑。

  (节选自《伊犁秋天的札记》)

  12.“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从文章内容看,思想与湖有哪些相似点?

(4分)

  13.文中用了哪些对比来突出赛里木湖的特点?

请简要说明。

(6分)

  14.本文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5.探究文章结尾处“我们对不起你!

”一句的丰富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美的历程》结语

  李泽厚

  ①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到这里就告一段落。

不知鸟瞰式的观花,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否?

  ②艺术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经常使人怀疑究竟能否或应否作这种美的巡礼。

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

能否或应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

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

同一社会、时代、阶级也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流派。

……这都是常见的现象。

客观规律在哪里呢?

韦列克就反对作这种探究。

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有这些,提示人们的只是不应作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需要的是历史具体的细致研究;只要相信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就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

例如,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

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

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③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如此久远的古典文艺,为什么仍能感染着、激动着今天

  篇三:

传统文化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发了无数诗人的情思,以下哪一首古诗描写的也是春天的景色?

  A、《江雪》b、《山行》

  D、《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了很多描写安徽名山的古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写的是天门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