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050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第六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织金县第六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半期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选择题(每题3分,10个小题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震悚(sǒng)荒谬(mi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àng)

B、瓦砾(lè)尴尬(gān)惊骇(hài)歼灭(jiān)

C、颠沛(pèi)幽咽(yàn)诘责(jí)差使(chāi)

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

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锐不可挡抑扬顿挫待人接物匿名

B、张惶失措荡然无存永垂不朽懊丧

C、眼花缭乱名副其实粗制滥造凛冽

D、锲而不舍振耳欲聋丰功伟绩管辖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历史的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B、他的事迹在学校里早被传得家喻户晓了       

C、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她的衣着艳丽,十分惹人注目。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夸张)

B.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反问)

C.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

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拟人)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C.③①②④⑤D.①③②④⑤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

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藤野先生最值得鲁迅敬仰的是他毫无民族偏见。

B、著名的法国作家茨威格在参观了托尔斯泰的坟墓后,把其称为“人世间最美的坟墓”。

C、《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他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其为“诗仙”。

D、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金秋时节的织金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

9.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欢喜”“喜欢”“赞誉”“称赞”“非常”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B.“杳无音信”“抑扬顿挫”“感人至深”“落英缤纷”“雨后春笋”这几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

”一句中的“洞口周围”作宾语。

D.“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塔里木河似长城”。

10.《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国名)人,作为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

从以下答案中选出一项()。

A、美国,井冈山B、美国,延安C、加拿大,西安D、加拿大,瑞金

(二)古诗文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

1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12.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13.《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崔颢《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5分)

17、《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是法国昆虫学家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作者笔下,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____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综合实践(5分)

阅读下则新闻,完成18—19题。

(5分)

[本报讯]今年3月,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登上了央视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

痴迷汉字的他,二十多年来花费三十万美元的个人积蓄研究汉字,仅凭一己之力建立起了汉字字源网站,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在中国,他被人们称作“汉字叔叔”。

面对观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

“66岁一点儿也不老,我还想为汉字工作到80岁呢!

” 

学校准备邀请“汉字叔叔”作为嘉宾来参加“校园汉字听写大会”。

18.校报打算刊登上面的新闻,请你拟一个标题。

(2分)

19.学校安排你采访“汉字叔叔”,请你设计三个问题。

(3分)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词阅读(5分)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比喻。

(2分)

2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春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二)现代文课内阅读(10分)

《藤野先生》节选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2.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

(2分)

23.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2分)

2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25.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

(4分)

(三)现代文课外阅读(13分)

苹果皮

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

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

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

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

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

“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

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

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

“好香,好香。

”哥哥说:

“咱们吃吧。

”我说:

“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哥哥说:

“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

”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

“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

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

“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

”我们齐声回答:

“是给奶奶的。

”妈妈说:

“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

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

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

”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

好一阵之后,她才模了模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

“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

”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

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

“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

”妈妈笑着说:

“妈,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

”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

“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

”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

“伸手。

”我们把手伸了出去。

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他说:

“吃吧,孩子。

”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

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

“妈妈,苹果度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

”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

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

“你这小鬼头哟。

”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

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他说:

“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

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2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

(2分)

27.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

”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

(3分)

28.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

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每问2分,共6分)

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怎么样?

②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③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

29.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

(2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30—33题。

(12分)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

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

寺庙名③汤池:

温泉④悬水:

瀑布⑤折:

弯转⑥縋(zhuì)石:

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

顺来路回去⑧山烧:

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

越过⑩击汰:

击水,汰:

水波。

⑾掬:

用双手捧取。

珠璧:

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

二更。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任意东西

(2)窥谷忘反(3)食余甘煮菜(4)顾影颓然

3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3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限标二处)(2分)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33、这两则短文都寄寓了作者的感情。

(2分)

三、作文(60分)

3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常常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阳春常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

 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美丽的蝴蝶像一个个飞翔的梦,令人惊叹,可谁会把漂亮的蝴蝶与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虫联系在一起呢?

然而美丽的蝴蝶正是那些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变成呀!

毛毛虫为了翩飞的蓝天的梦想,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努力地生存,一天天地蠕动,一次次地啮食结茧,只为那破茧而出的最为辉煌的一瞬间……其实,哪一种成功不需要代价,哪一次辉煌不需要痛苦,哪一种飞跃不需要奋斗呢?

要求:

①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

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能脱离材料范围及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八年级期中检测答案

1.D2.C3.B4.B5.B6.C7.B8.B9.B10.B

11.山山为落晖12.老骥伏枥1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法布尔 鲁迅杨柳天牛   小甲虫   小麻雀

18.“汉字叔叔”成为“朗读者”(答题要领:

抓住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即可)

19.示例:

①您爱上汉字的原因是什么?

②您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是什么?

③在您创办的汉字字源网的留言里,最让您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题要领:

有针对性,针对采访对象提问;有代表性,代表大多数人的期待;合乎场合和身份;评分标准:

答对一条得1分,共3分)

20.出使远行的人(诗人自己)(每个1分)

21.D(3分)

22.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23.前一个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24.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25.原因:

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评价:

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26.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

27.例如:

①妈妈心里很矛盾:

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应该吃;而奶奶80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

看来也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

②妈妈心里很内疚:

孩子这么想吃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作为母亲是不是太狠心了(要求所描写的心理合乎情理,语句通顺,酌情给分)

28.①满嘴香甜

②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哥哥故意说苦,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

③温馨甜蜜,和谐融洽

29、尊敬老人,疼爱子女

30.

(1)向东或向西

(2)看到(3)吃(4)回头看

31.

(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32.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33.向往自然或寄情山水或山水之乐

附【乙】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