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058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docx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懂一点语法常识

知识清单三 懂一点语法常识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简单地说就是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

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而语法知识,初中不教,高中不学,因此,我们特地编写了此内容,目的是给同学们提供一点应知应会的语法常识,重点是句子常识,而且仅限于“一点”“常识”范围之内,其余的不作展开,不作深析。

一、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名称

定义

语法特点

类别

举例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词前可加数量词,不能加“不”“很”等副词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了”

具体名词

人 牛 山 水

抽象名词

友谊 立场

观点 思想

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后

方位词

东 西 南 北

代词

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但不带修饰成分

人称代词

我 你 他 我们

指示代词

这 那 这里

疑问代词

谁 哪 什么

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时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

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醒 病 觉悟

及物动词(他动词)

看 写 打

调查 讨论 认为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的词。

(能愿动词或助动词)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表示可能

能 能够 可以

表示必要

该 当 应当

表示愿意

敢 肯 愿意

表示动作趋向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趋向动词

来 去 上 下

进来 出去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时态助词“着”“了”“过”,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

性质形容词

大 小 英明

状态形容词

雪白红通通

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与量词结合,称数量词

基数词

百 千 万 亿

序数词

第一 第二 第三

分数词

百分之二十

倍数词

一倍 十倍 百倍

概数词

几(个) 一百上下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与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名量词(物量词)

一把(镰刀)

一屋子(人)

动量词

去一次 说一遍

副词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

不能和名词组合

表示程度

很 太 最 非常

表示范围

都 全 只 统统

表示时间

正 刚 又 曾经

表示否定

未 没有(看见)

表示语气

偏偏 也许 简直

介词

起转介作用的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

表示处所、方向

在 向 从 往

表示时间

从 自从 当

表示状态方式

用 以 按照

表示原因

由于 因 因为

表示目的

为 为了 为着

表示比较

比 跟 同

表示排除

除了

连词

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

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表示联合关系

和 跟 与 同

表示其他关系

如果 只要 因为

虽然 即使 不但

助词

在词、词组、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

独立性最差,最没有实际意义。

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结构助词

的 地 得

时态助词

着 了 过

语气助词

吗 呢 吧

叹词

表示感慨、应答的词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不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发生特定的关系,不充当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

表示喜悦

哈哈

表示悲痛

唉 哎哟

表示愤怒

哼 呸

表示惊讶

哎呀 咦

表示呼唤

表示答应

嗯 唉

拟声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充任修饰语,可单说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应用小练]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1)教育要面向未来。

(  )

(2)这件事教育了我。

(  )

(3)话说得很明白。

(  )

(4)一席话使她明白了很多道理。

(  )

(5)他在教室。

(  )

(6)他在教室看书。

(  )

(7)他在修自行车。

(  )

(8)小李只是哭,你问她,她什么都不说。

(  )

(9)这件事,他和我谈过。

(  )

(10)这件事,他和我都知道。

(  )

(11)山,好大的山啊!

(  )

(12)啊!

好大的一幅画!

(  )

【答案】 

(1)名词 

(2)动词 (3)形容词 (4)动词 (5)动词 (6)介词 (7)副词 (8)副词 (9)介词 (10)连词

(11)助词 (12)叹词

二、短语(按其结构分类)

结构类型

特点

示例

并列短语(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文学艺术、创造发明、生动活泼

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

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盛大的晚会、非常激动、很漂亮

动宾短语

有的动词单独使用就可以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有的动词还要在后面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种短语叫作动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改造山区、爱打扮、买了两本书

补充短语(反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面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长得高、好得很、读几遍

主谓短语

两个词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部队集合、变化巨大、老师讲

结构类型

示例

结构类型

示例

复指短语

革命圣地延安、周恩来总理

方位短语

讲台上、田野里

“的”字短语

学校图书室的、喜欢的

能愿短语

可以去、能完成任务

趋向短语

送过去、走上来

连动短语

上街买菜、骑车回家

兼语短语

派你去、使人进步

介宾短语

给他(送去)、为建设祖国

固定短语

深一脚浅一脚、光明磊落

数量短语

三个、五吨

除表中所列短语外,还有“指量短语”(这一本、那一个)、“比况短语”(蜜水似的)、“所字短语”(所闻)等。

但是在所有短语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为五种基本类型的短语,其他几种短语的结构关系均是这五种基本结构的演化。

[应用小练]

2.根据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特点,在后面的括号内填写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1)节约原料(  )

(2)老师和学生(  )

(3)阳光灿烂(  )

(4)野生动物(  )

(5)共同奋斗(  )

(6)伟大而质朴(  )

(7)喜欢清静(  )

(8)学得好(  )

(9)高兴极了(  )

(10)守株待兔(  )

(11)马上回来(  )

(12)今天星期一(  )

【答案】 

(1)动宾 

(2)并列 (3)主谓 (4)偏正(5)偏正 (6)并列 (7)动宾 (8)补充 (9)补充 (10)连动 (11)偏正 (12)主谓

三、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一)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句子成分

定义

举例说明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

在这个句子里,“中国梦”是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内容。

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

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小草钻出了地面。

“钻”是陈述主语的内容,是谓语

宾语

宾语是动词所支配、影响或所涉及的对象,能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

一般也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我赞美在天津特大火灾中牺牲的英雄。

“英雄”是动词“赞美”所涉及的对象,回答“赞美什么”的问题,是宾语

定语

定语是在名词前起修饰(描写)限制作用的成分。

通常位于主语前或宾语前。

一般用“的”做标志

  (美丽)的花朵。

(那个)地方。

“美丽”修饰名词“花朵”,是定语;“那个”限制名词“地方”,也是定语

状语

状语是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修饰、限制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成分。

一般位于主语后谓语前,用“地”做标志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

这个任务[必须]完成。

你的水平[实在]一般。

“轻轻”修饰后面的动词短语,是状语。

“必须”限制后面的动词,是状语。

“实在”修饰后面的形容词,是状语

补语

补语是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的成分。

位于谓语后、宾语前,一般用“得”做标志

  一个个都笑〈弯了腰〉。

字写得〈好〉。

“弯了腰”补充说明“笑”的结果,是补语

“好”补充说明“写”的程度,是补语

中心语

与定语、状语、补语相对应的成分

  我爱伟大祖国。

(与定语相对应)

我一定去。

(与状语相对应)

他好得很。

(与补语相对应)

在一个完整、典型的句子中,句子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一般是:

例句:

 (全体)同学‖[都] 做 〈完〉了(语文)作业。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划分句子成分时一般要用“符号图示法”:

符号图示法的主要符号

分析举例

主语符号:

    

谓语符号:

________

宾语符号:

    

定语符号:

(  )

状语符号:

[ ]

补语符号:

〈  〉

  (这些)工人[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乌鸦)的翅膀[绝]遮〈不住〉(太阳)的光辉。

(这)土地[真]肥沃。

我请他吃饭。

他上街买菜。

[应用小练]

3.用示例的符号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示例:

(良好)的习惯||[往往]改变(人)的命运。

(1)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2)世界卫生组织12月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暴发于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疫情已导致19497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588人丧生。

(3)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开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

(4)中国对各个级别的官员腐败问题进行严厉惩治,显示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打击腐败的决心。

(5)在相继公布索尼公司员工电子邮件、公司高管薪酬及尚未发行的电影拷贝等敏感或机密商业数据后,12月16日,黑客组织“和平卫士”首次发出一条明确的威胁信息。

(6)现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相信,他虽然落下了不少课程,但是,只要他坚持不懈奋起直追,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

【答案】 

(1)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2)(世界卫生组织12月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暴发于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疫情已导致19497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588人丧生。

(3)[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开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

(4)中国对各个级别的官员腐败问题进行严厉惩治||,显示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打击腐败)的决心。

(5)[在相继公布索尼公司员工电子邮件、公司高管薪酬及尚未发行的电影拷贝等敏感或机密商业数据后],[12月16日],黑客组织“和平卫士”||[首次]发出(一条)(明确)的威胁信息。

(6)[现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相信,他虽然落下了不少课程,但是,只要他坚持不懈奋起直追,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

(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所谓结构上互不包含,是说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冒号表示;复句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常见复句类型

类型

说明

示例

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事物,或者陈述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对比说明几种事物。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不分先后、轻重

小张走了,小王又来了。

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践。

既……又……,又……又……,有时……有时……,同样,另外,不是……而是……,是……不是……

承接复句

几个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

分句间有先后的顺序

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首先……然后,刚……就……,便,才,于是,后来,终于

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表达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进一层,一般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由易到难

他不但聪明,而且勤奋。

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不但……而且……,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

选择复句

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情,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

分句之间的关系具有排他性,只要求选择一项

或者跪着生,或者站着死。

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

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转折复句

前面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我一再邀请,然而他执意不去。

虽然……但(是)……,可是,只是,然而,却

假设复句

前面的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的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如果不浇水,种子就不会发芽。

即使不浇水,种子也会发芽。

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万一……就……

条件复句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产生的结果,前后分句间有条件与结果的推论关系。

只有充分地发扬先进的东西去克服落后的东西,才能使社会前进。

只要你经常坚持锻炼,身体就会强壮起来。

无论山多高,他都上得去。

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

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推断出结果。

前后分句的关系是因与果的关系

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所以会议没能按时召开。

问题既然搞清楚了,就不需要再去人了。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因而,以致

[应用小练]

4.指出下列复句的关系类型。

(1)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你能上班,就应当上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这样做太慢了,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局面更糟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果 

(2)顺承 (3)并列 (4)条件

(5)假设 (6)转折 (7)选择 (8)递进

5.复句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有:

分句间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强加因果。

试分析下列句子在复句运用方面的错误。

(1)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几年试行证明,颁发《考试说明》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也有利于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减轻学生负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问题只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州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而且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于经济落后且国家政局不稳,海地许多建筑物并未按照严格的安全标准建造,所以,不少水泥砖房都建造在斜坡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但”语序不当,应放在第二个“中药”之后,这样分句主语才一致。

(2)“减轻学生负担”分句语序不当,应放在“颁发”句后。

(3)“所以”应删去,前后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4)“就”不能和“只有”搭配,应该把“就”改为“才”。

(5)“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前后应调换,递进关系先说国内再说国外。

(6)“所以”前后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