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082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docx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38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区域资源分布图,了解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

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通过资料分析,说出该区域在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关于能源的相关知识

(一)能源分类

1.按是否可再生分类

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2.按利用程度分类

新能源——

常规能源——

3.按使用与转换分类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4.按来源分类

来自太阳辐射——

来自地球内部——

(二)能源消费结构——

1.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排序——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排序——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的有利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广、齐、优、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煤转电)、发展炼焦业(煤转焦炭)

[问题]对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价格、运输成本、耗水量、环境污染)

(三)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措施

1.改变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产业多元结构发展。

2.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3.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洁净煤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煤脱硫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治理工业“三废”

4.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例题与练习:

(20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完成1-3题

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

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4.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演变示意图中,各种能源1994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是

A.煤炭,约为70%

B.水能,约为45%

C.石油,约为41%

D.天然气,约为30%

 

5.读山西省(1980~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定正确的是

A.原煤生产是山西省的主导产业

B.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已接近电力投资比重

C.山西省输出产品主要有煤炭、火电、钢材和铝制品

D.山西省生产结构应以二次能源为主

6.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下图为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判断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8.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所示能源③居首位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中国D.法国

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过程,读右图回答9—11题。

9.图中高速公路所经的地形区主要是

A.河谷与高原面B.湖岸与盆地

C.高山与峡谷D.丘陵与沙丘

10.该省是我国某种能源生产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

仍显不足,除修建铁路外,最有效的是

A.转为电能输出B.吸引耗能大的工业落户该省

C.加强水、空运建立立体式交通D.全面推广液化技术

11.该省化石固体燃料消费量很大,但酸雨危害却轻于江苏省,最重要的原因是

A.法制健全B.风力弱C.降水少D.沙尘暴频繁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回答12-14题:

12.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B.铁矿石C.水力资源D.煤炭资源

13.山西比鲁尔区优越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B.劳动力素质C.市场D.便捷的交通

14.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该法的实施将从法律上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读下表结合所学回答15—16题。

(双)

美国10亿千瓦时发电量所需劳动力数量

煤炭、核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

风电场

100—116人

248人

542人

15.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可以()

A.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加就业岗位

B.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集中的特点

C.缓解我国能源相对短缺局面,同时利用于环境的保护

D.使大气层中臭氧含量迅速减少

16.新疆和内蒙古的风能资源都很丰富,对其合理的认识是()

A.接近冬季风源地,风速较大,是这里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B.建设三北防护林将会使这些地区风速降低,不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

C.由于两地均以高原地形为主,有利于风电场的建设

D.风速过大,会导致地表侵蚀,产生沙尘天气,并加剧土地荒漠化

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读“2006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17~18题。

17.表中⑤地区为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D.西南地区

18.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核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右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美国与日本相比

A.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B.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C.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D.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20.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D.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下图为我国新建的铁路运输线,读图完成21—22题。

21.该铁路的起止点是

A.焦作—日照B.神木—黄骅港

C.大同—秦皇岛D.宝鸡—中卫

22.该铁路穿越的最大地形障碍位于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B.加工工业

C.采煤业D.冶金工业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体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25.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读山西省能源转换图回答下列26-27题。

26.图中反映山西省煤炭加工工业的发展特点是:

A.能源转化率不断提高

B.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煤炭焦化的发展速度

C.2000年前发电量和煤炭焦化量不断增长,2000年后出现小幅下降。

D.2000年后原煤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能源转换的增长速度

27.山西省能源工业的发展,对山西省的影响有:

①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②提高山西省经济效益;

③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④避免煤炭资源过渡开采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1993年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的数量逐年增长。

2003年入夏以来,全国许多省区又不同程度地面临供电不足的问题,据此,回答28—29题:

28.世界能源利用先后经过“木炭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等阶段,造成这种变

化的根本原因是

A、木炭和煤炭资源日益枯竭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D、能源需求量的增加

29.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能源紧张的问题,我国应当

A、限制生产规模,以适应能源现状B、加快能源的勘探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渠道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开发利用比例D、控制人口增长,限制生活消费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

读图,回答30~31题。

30.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甲>丁>乙D.丁<乙<丙<甲

31.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有

①发展地铁、轻轨②大力发展公交运输③多建方格状道路④以天然气替代汽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综合题:

32.读下面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各工业部门的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主导工业是工业。

(2).该地区能源输出的主要方式是和,主要原因

是。

(3).根据本区资源特点,除煤炭、电力工业外,还可优先重点发展的工业是和

主要原因是。

(3).从本区能源构成特点来看,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①;②。

(5).该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选择)

A.荒漠化B.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D.土壤盐渍化

产生该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主要是。

(1)能源

(2)输煤输电该地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铁路的运力有限(3)冶金和煤炭化工充分发挥该地煤能源丰富的优势发展耗能工业(4)煤尘、粉尘增多影响空气质量;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形成酸雨(5)B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毁林开荒)

33.中国是一个煤炭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

2000年起,中国煤炭消费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而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

在中国的煤炭消费中,重工业的煤炭消费量最大,其中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行业为重要煤炭消费大户。

据下表回答。

中国煤炭消费量(1998—2003年)(单位:

亿吨)

项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煤炭消费总量

13.29

13.09

13.25

14.12

15.41

17.30

国内煤炭消费总量

12.97

12.72

12.70

13.22

14.57

16.37

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

5.27

5.39

5.92

6.46

7.33

8.51

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

2.51

2.52

2.54

2.58

2.70

2.90

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

1.68

1.61

1.60

1.66

1.82

2.14

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

0.77

0.79

0.80

0.87

0.97

0.99

国内其他行业煤炭消费

2.74

2.41

1.84

1.65

1.75

1.84

煤炭出口总量

0.32

0.37

0.55

0.90

0.84

0.93

(1)1998—200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比重逐年增加最快的重工业部门是

A.电力B.建材C.钢铁D.化工

(2)2003年我国电力工业的煤炭消费量比重与1998年的相比(增加了或减少了)

﹪,消费量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为什么煤炭充当我国第一能源的角色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4)我国经济遭遇能源瓶颈时,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

(1)A

(2)增加了11.36%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基础建设和制造业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很快,电力工业对动力煤需求旺盛,因此我国电力工业的煤炭消费量比重增加很快(3)中国能源结构特点是:

富煤贫油少气,在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5%;长期以来中国是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中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因此煤炭充当我国第一能源的角色在短期内无法改变(4)提高能源探明储量,大力发展能源工业;积极发展能源科技,大力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倡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开辟第二市场

34.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形成①河谷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哪些?

(2)山西煤炭通过三大通道运到港口后主要运往我国哪些地区?

(3)山西等省区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外运外,还主要通过哪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

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4)山西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煤炭的开发给山西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1)地壳运动和流水冲积作用

(2)华东、华南(3)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缓解铁路运输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4)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造成大气污染。

35.阅读材料,完成:

新华网北京2008年3月7日电:

渴望更多蓝天的中国今年将用更大的力气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

温家宝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2006年吉林和广东两省单位GDP能源消耗统计资料(其中单位GDP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量/GDP、单位GDP电耗=全社会耗电总量/GDP)。

⑴据材料一分析该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

 

⑵据材料二,分析吉林和广东单位GDP电耗和单位GDP能耗的差别,并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⑶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

①发展地铁、轻轨②大力发展公交运输③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④以天然气替代汽油

⑴减少了运输压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能源的多样化;增加了就业机会。

⑵差别:

吉林与广东相比,吉林单位GDP能耗高而电耗低(2分)。

原因:

吉林常规能源充足而节省了电量,而广东常规能源非常短缺,所以广东单位GDP电耗高,而能耗少。

⑶①②④。

36..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简述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特点。

(2分)

 

(2)我国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

 

(3)2005年5月,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建成输油,这历史性地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

简述这样做的意义。

(3分)

 

(4)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要说明解决中国能源不足的措施。

(3分)

(1)过去由以木柴为主,转为以煤炭为主,现在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由单一化构成转为多元化

(2)形成原因:

A、我国矿物能源构成特点是富煤炭贫油气,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B、煤开采、价格低、使用技术难度不大不利影响:

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中灰渣废气多,污染严重(3)中哈两国陆上相连距离近,运输成本低;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政治安全;与海上运输相比,更安全便捷;减少我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4)调整及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能、天然气、新能源;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能耗工业,积极发展高新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7.(2008年重庆卷)(36分)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10分)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4分)

 

(3)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4)图1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8分)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

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6分)

(1)冷锋天气特征:

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

①暖空气沿锋而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4)E:

电力工业,F:

建材工业。

理由:

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

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38.读“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回答问题:

(11分)

⑴图示区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

()

A.青岛   B.天津   

C.黄骅   D.秦皇岛

⑵产煤区的煤主要靠___________运输和__________运输;

图中①为___________线②为_______________线。

 

⑶请分析图中C、D煤炭运输终点省区的能源输入与该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⑷作为煤炭输出地的晋、陕、内蒙古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1)D

(2)铁路、海上、大秦、焦日(3)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就要大量从能源产区输入能源,才能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需求(4)问题:

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破坏,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措施:

矿区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在生产环节中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