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6241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7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春新教材

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鹭”等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绝、岭、吴、怜、野”等5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情感目标: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2课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鹭”等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绝、岭、吴、”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色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

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太美了)

  2.是啊!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

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3.了解“绝句”: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在古代,一首诗共有四句就称为绝句,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哪首诗是绝句。

绝句有两种,一行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一行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它是一首——(七言绝句)。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

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二、记忆字形,感知古诗:

(一)自由读诗:

1.(出示带拼音的古诗)一分钟的时间,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

注意:

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要想把诗读好,是有绝招的,想学么?

那老师就把绝招传授给你们。

(二)绝招一:

认识生字。

课件出示:

1.带拼音读生字:

小老师带读。

2.去拼音认生字:

个别读。

3.请学生说一说容易读错的字?

或者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注意:

含和岭)

4.同桌互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5.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6.认读词语:

四位同学分别读词语。

7.认识多音字“行”,“泊”,读好带多音字的句子。

8.认写“绝”“岭”“吴”字:

生:

“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色”占三分之二。

生:

“岭”去掉“山字旁”是“令”。

师:

“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生:

玲、拎、冷、铃、零、龄、领。

生:

“吴”上面是“口”下面是“天”。

9.指导书写“窗”。

10.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11.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二)绝招二:

读好节奏。

1.欣赏范读视频。

2.出示带划线的古诗,指导学生读好古诗节奏。

3.学生展示朗读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境

(一)绝招三:

理解画面:

(1)学习一、二句:

1.(出示前两句,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春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柳树,黄鹂……板书:

黄鹂

2.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呢?

(柳树……)冬天也有柳树呀?

怎么知道这不是冬天的柳树呢?

生:

柳树是绿色的。

板书:

翠柳

3.你是从颜色看出来的。

写了哪些颜色?

(黄,白……)哪里看出绿和蓝色的?

翠和青,有绿色吗?

青是什么颜色?

(蓝色)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么多种颜色么?

4.你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我们一起走进春天。

(播放PPT)你想说些什么?

5.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

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

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

6.我们欣赏了春天的美景,可是诗人觉得还不够。

仔细听,认真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7.哪个字写黄鹂在叫?

(鸣)你觉得黄鹂在叫什么?

板书:

8.你还发现了什么?

这里没有飞字啊,哪个字体现了飞?

(上)

9.谁能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幅图,说的时候要有顺序,可以先说近处的再说远处的。

生: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鸣叫,一群白鹭排成一行飞上蔚蓝的天空。

10.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板书:

白鹭上青天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

(学生齐读)

11.小结:

诗人不仅写了黄鹂、柳树、白鹭和蓝天四种景物,写到了黄,绿,白,蓝四种颜色,还用“鸣”、“上”写出了声音和动作。

可谓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板书:

有声有色、动静结合

(2)学习三、四句:

1.诗人看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也看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他还看到了?

(读)

2.理解“千秋雪”:

这就是千秋雪,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西岭山上终年白雪皑皑。

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西岭山上的积雪千年不化。

所以我们称它为“千秋雪”。

板书:

千秋雪

3.如果你是诗人,打开窗户你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这么美的景色,就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一样,你不想读一读吗?

4.教师相机适时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窗口。

你理解诗句中这个“含”的意思吗?

板书:

生:

“含”就是衔、镶嵌的意思。

师:

那我们可以用哪些字来换这个“含”字呢?

生:

可以用“有”、“里”、“包”、“嵌”……

师:

换进诗中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生:

我换的是“有”,感觉得语文太一般,不如“含”字好。

生:

我换成“嵌”,觉得“嵌”字只表达了西岭雪山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在窗框之中,窗框就像画框,这样一种静上的画更美。

生:

我把几个字都换了进去读了读,觉得就有“含”字才能把窗框给写活了,写出动感,动太之美,是诗人不够恰当,觉得西岭雪山被窗框衔起来,不是十分准确的,只有“含”字最好!

5.诗人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千秋雪”,打开家门,他还能看到什么?

(读)。

6.理解“万里船”:

杜甫的家,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

一艘停泊在诗人家门口的小船,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就是这艘小船却要历尽艰辛,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杜甫的家乡顺流而下,远行至东吴,也就是现在的江南。

从成都要东吴有多远呢?

相当于我们绕学校的操场跑一万圈。

这么远的距离,所以这艘船就是“万里船”。

板书:

泊万里船

7.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

(愉快)

  8.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

(齐读)

9.男女生读。

四、总结古诗,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

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

(课件:

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

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

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

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美文诵读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跟着音乐再次走进诗中。

(师配乐朗诵)

2.睁开眼睛,请学生推选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3.请个别同学背诵这首诗。

(个别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

六、对比学习,拓展延伸

1.出示另外一首《绝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自己读一读,背一背,或者找一找其他杜甫的或者春天的诗。

3.同学们,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在这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古诗。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一填。

《绝句》是()朝诗人()写的。

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

()、()、()、()、()、()。

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

参考答案:

一、鸣翠柳一行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唐杜甫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黄翠白青

板书设计:

绝句

黄鹂鸣翠柳有声有色

白鹭上青天动静结合

含千秋雪赞美

泊万里船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怜、野”等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

2.师出示风景图:

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

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

滁州西涧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怜”“野”,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生:

“怜”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

生:

“怜”的右边是“令”不是“今”。

生:

“野”左边里字的最后一笔是提。

3.学习前两行诗,读一读这两行诗,看看作者都写了什么?

(用横线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勾画出来)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

生:

幽草。

这里的“幽草”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板书:

幽草静景

生:

沉静、安闲。

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

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指名读。

(2)黄鹂——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呢?

板书:

黄鹂动景

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

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

生:

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

板书:

静中有声

上下两句一静一动,以动衬静,倍显其静。

让咱们再次感受西涧清幽。

请男女生配合读(男生读1句,女生读2句)

上下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视觉冲击,又有听觉享受,就画中景物而言,既有上下之分,又有远近之别。

让咱们一起来读这两句。

处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清幽境地,诗人会是怎样的心境呢?

生:

悠然自得、闲适。

(3)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生:

招人怜爱的清幽细草在涧边丛生,黄鹂在茂密的树丛里鸣叫。

(4)再读这两行诗,想象描写的画面。

前两行诗写了作者在涧边所见的景物,后两行诗又写了作者在哪所见的景物呢?

4.学习后两行诗。

指生读后两行诗,教师出示课件。

看后,现在你能说说后两句诗描写的是哪的景物了吗?

生:

涧中。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春潮:

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

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

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

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

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

急于归航。

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

生:

舟自横。

为什么会横着呢?

生:

水的力度很大。

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板书:

舟横

(2)再读这两行诗,体会是所描写的画面。

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如那叶任意横斜的小船)的意趣。

板书:

动静相应

(3)能结合画面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同桌间交流后汇报)

生:

春雨中的潮水晚间来势很猛,荒僻的渡口静无一人,只有小船安闲地横在水面上。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把握古诗,体会情感

1.怜——喜爱,怜惜。

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课件出示作者画像,介绍作者韦应物。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动笔绘画,拓展延伸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_____涧边生,上有____深树鸣。

________晚来急,________舟自横。

二、判断正误。

  1.《滁州西涧》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

  2.《滁州西涧》这首诗中描写了草、黄鹂、春潮、小船等景物。

()

  3.《滁州西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幽草生长在涧边,无人欣赏的同情和可怜。

()

三、填空。

(1)诗中的“怜”的意思是:

“鸣”的意思是:

(2)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___”景;“黄鹂深树鸣”是“___”景。

参考答案:

一、幽草黄鹂春潮带雨野渡无人

二、1.×2.√3.×

三、

(1)喜爱鸟叫

(2)静动

板书设计:

《滁州西涧》

幽草静景

静中有动

黄鹂动景

舟横动静相应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

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

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

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

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期末专题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毛毛细雨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文中“赶集”的意思是()

A人们到集市上买买东西。

B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2.词语美容师。

()的嫩叶()的花()的春天

3.文中画“——”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做人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的景象。

4.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从赶来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泊:

东吴:

万里船:

_________

3.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二)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怜:

幽草:

春潮: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三袋麦子》片段,回答问题。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

谈起去年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

“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呀,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小猴说:

“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

“你真聪明!

真能干!

1.“神秘”是什么意思?

从小猴神秘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小猴聪明、能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土地爷爷也给了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简要说明你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小伞兵”和“小刺猬”》片段,回答问题。

小伞兵有个好朋友,就是隔壁苍耳妈妈的孩子——小苍耳。

小苍耳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尖尖的刺。

小伞兵亲热地叫他们“小刺猬”。

一阵秋风吹来,小伞兵头上的白绒毛被风吹得飘呀飘的,白绒球一下子散开了,一个个小伞兵就像真的伞兵那样,在空中涨着降落伞飞翔。

他们快乐地喊道:

“小刺猬,瞧,风伯伯带我们旅行了!

再见,再见!

好朋友走了,小刺猬真羡慕呀!

他们也想旅行,可是他们没有小伞,没法跟着风伯伯走。

1天,一只小鹿从苍耳妈妈身边擦过,一下子,许多小刺猬被挂在小鹿的毛上。

就这样小刺猬也快快乐乐地跟着小鹿旅行了。

1.照样子写一写。

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____快快乐乐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伞兵”指的是_____________,“小刺猬”指的是_____________。

3.“小伞兵”的外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来说一说“小伞兵”和“小刺猬”分别是怎样旅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苹果里的五角星》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词语的意思。

(1)魅力:

(2)循规蹈矩:

2.人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剪枝的学问》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

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我又惊又喜,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