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7147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9 剪枝的学问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文档格式.docx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能手吸收夺走挥舞剪枝浓郁光鲜成熟抚摸道理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

教师点拨:

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课件出示会认字“惑、浓、盼、番”

“盼”不能只读右边,区分“盼”和“粉”。

“惑”应读三声“huǒ”。

2.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叔、挥、夺、抚、摸、留、暑、蛋、理”

“夺、蛋”注意上紧下松。

“挥、抚、摸、理”左窄右宽。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疑惑盼望一番浓密

二、看拼音,写词语。

huīwǔduó

zǒudà

olǐliǎndà

n

shūshufǔmōshǔjià

liú

xià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能手—()浓郁—()吸收—()

将信将疑—()挥舞—()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将()将()又()又()远近()()

满怀()()一脸()()()天()地

参考答案:

一、huò

nfānnó

ng

二、挥舞夺走道理脸蛋叔叔抚摸暑假留下

三、能人茂盛汲取半信半疑挥动

四、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远近闻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欢天喜地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入,产生疑问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大伯是——

生:

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

那么大,那么甜。

2.读到这里,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在课题上板书一个问号)

3.师:

王大伯家的桃子为什么会那么大,那么甜,因为他掌握了——

剪枝的学问。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过渡:

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了解剪枝。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指名读。

指导朗读:

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

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教师板书:

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

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

(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

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

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

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

“王大伯,您怎么啦?

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

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

教师板书:

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

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

为什么剪掉它?

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

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

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

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

(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

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播放图片欣赏美景。

(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急切盼望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

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

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指名读相应语句。

“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一个个光鲜红润。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教师板书:

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

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

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

喜的是:

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

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再次出示:

“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

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教师相机板书:

减少→增加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

“我”明白了什么?

教师小结:

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

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怎样判断无用枝?

怎样剪才合适?

等等)

2.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一、组词。

叔()挥()摸()理()

椒()辉()模()狸()

二、读读句子,试着将加点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

1.我将信将疑:

减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2.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填在括号里。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

A.人体上肢前端部分;

B.拿着;

C.亲手;

D.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2.这根枝条长很粗壮,其实它光吸收营养,不结果实。

A.景物;

B.光彩;

C.一点不剩;

D只,单。

四、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

浓郁的花香把无数的蜜蜂引来了。

无数的蜜蜂被浓郁的花香引来了。

王大伯剪下了一根根枝条。

一、叔叔花椒挥动辉煌抚摸模样道理狐狸

二、1.半信半疑2.盼望

三、1.D2.D

四、王大伯把一根根枝条剪下了。

一根根枝条被王大伯剪下了。

板书设计: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减少

将信将疑

↓↓

急切盼望

又惊又喜增加

【教学反思】

1.抓住了重点段的分析,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明白:

王大伯为什么剪枝?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味,理解王大伯说的话,并通

过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说的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2.整节课教学活动中,紧紧抓住两点,其一:

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

“剪枝的学问”,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去感悟,其二,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紧紧抓住“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描写,反复朗读体会,并同桌交流。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

蕴籍,虽未一语倒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期末专题

课外阅读归类专项训练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知道的唐代诗人有________和_______。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

春天来了,春风送暖;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春天来了,春光明媚;

春天来了,生机勃勃。

 

春天送来了春风,它吹醒了小动物,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又吹来了燕子。

小鱼从清可见底的清水跳出来了,小鱼逗笑了春风的来到,青蛙从清水里蹦出来了,青蛙被春风逗

笑了。

燕子、小鸟……都飞来了,小

动物也都逗笑了,春天到来了。

杨树、柳树像美丽的少女一样站在那里,它们长高了,像小朋友一样长高了,它们为鸟搭窝,小鸟就在树上,大树们就像小鸟的“卫士”一样守护着小鸟。

啊!

春天,你是多么的美丽,啊!

春天,你是多么的暖和。

啊!

春天,你是多么地讨人喜欢,我喜欢你,春天。

1.我能填上合适的词。

()()送暖()()复苏()()明媚生机()()

2.我的记忆力最强。

①春天送来了春风,它吹醒______,_吹绿了______,吹红了______,又吹来了__________。

②春天,你是多么的_______,春天,你是多么的______,春天,你是多么地_________,我喜欢你,__________。

3.你喜欢春天吗?

赶快说一说。

画一画这美丽的春天吧!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

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

想当音乐家的孩子。

耳朵聋了;

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他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画着说:

“你的耳朵虽然聋了,但是你的眼睛还是明亮的,你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睛瞎了的孩子说:

“你的眼睛尽管瞎了,但你的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耳聋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力高度专注。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失明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艺术超凡;

耳聋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巧卓绝。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誉满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技巧卓绝:

2.两个孩子一开始遇到了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耳聋的孩子,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聋的孩子,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赶快告诉大家吧。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和螳螂

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

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正是花朵盛开的时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

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

“喂!

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

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

“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

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

“哎!

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

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绵绵的雪花。

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

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蹒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手好闲:

2.螳螂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读了这篇寓言,你想对蚂蚁和螳螂说些什么?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劳动和金钱

秋天,迷人的景色浓似酒。

而勤劳的蚂蚁们并没心思去游玩,他们正在储藏冬季所需的食物!

 A

 两只大蚂蚁用小锯子,把一个偌大的土豆儿,一块一块,均匀地锯下来。

许多小蚂蚁扛的扛,搬的搬,拉的拉,推的推。

B

这时,蚂蚱先生带着一只沉甸甸的钱包,一会儿跳到这朵花上,一会儿跳到那朵花上,尝尝这朵花的蜜,尝尝那朵花的汁。

C 

 当蚂蚁皇后拖着小车从下面经过。

“哎呀呀,皇后也亲自动手,了不起!

”蚂蚱假意称赞道。

“蚂蚱先生,冬天就要来临了,你怎么不去储藏食物呢?

”皇后问道。

“我有钱!

”蚂蚱拍拍鼓囊囊的钱包,“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皇后摇摇头走了。

 

 冬天来临了,冰血覆盖了整个大地。

蚂蚱带着他那只钱包,走了一家又一家,谁也不愿把食物卖给他。

 蚂蚱来到蚂蚁家门口,看到里面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干倍,烤土豆,喝蜜汁……蚂蚱迫不及待得敲了几下门,可蚂蚁们理也不理。

皇后说:

“只有劳动者才能与我们蚂蚁家族一起生活,我们不需要金钱的崇拜者!

” 

 劳动,付出了汗水却得到成倍的幸福;

金钱,使人成为一个有钱的“乞丐”。

1.下面的句子放在文中的A、B、C中的()处最合适。

就连蚂蚁皇后也不例外,正在吃力地用小车拖。

2.当蚂蚱假惺惺地称赞蚂蚁皇后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3.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你对“金钱,使人成为一个有钱的‘乞丐’”的理解。

4.读了这篇短文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浓烟和烟囱

烟囱从早到晚不断地排出一股股浓烟。

这本来是烟囱应该做的事,所以他从来不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

而浓烟则不一样,当他从烟囱里冲出来的时候,总是大模大样,张牙舞爪,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地朝天空飞去。

他永远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多渺小、多可怜啊!

你那样一动不动,不嫌乏味么?

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

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

你注意到我高超的舞蹈吗?

你看了不觉得惭愧吗?

烟囱回答道:

“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

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浓烟冷笑了一声说:

“你这完全是妒忌我。

但妒忌也是白搭。

你看我的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大……”

  浓烟继续自我欣赏,继续在摇摇摆摆中升腾。

他一边飞一边膨胀,可是色彩却越变越淡,声音也越来越弱。

飞升呀,飞升呀,他不断膨胀,不断扩散,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

   烟囱仍然沉默地矗立着,准备继续排出新的浓烟。

1.照样子写词语。

大模大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摇摆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洋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看了不觉得惭愧吗?

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烟刚出来,是怎样表现自己的?

浓烟最后变得怎么样了?

4.从这篇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林区像花园一样美丽。

春天,繁茂的李子树开满白色的花,小巧的白翅鸟在树上快乐地歌唱,凶猛的山鹰在天空盘旋,啄木鸟啄木的声音不断地从林子里传出来。

森林里的小野兽偷偷地跑到洞外来了,它们在宽广的草地上打闹着玩。

山上的积雪被春风吹化,水从大小河里往下流,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夏天,草地上盛开着一片不知道名字的花儿,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什么颜色都有,多么美丽的大花坛呀!

山谷里断断续续地传出汽笛的吼声,火车满载着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

 

秋天,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野果都成熟了,“都斯”是一种像小野葡萄似的野果,吃起来甜酸可口,也可以用它来酿酒;

“刺里梅”的叶子用开水沏一沏就是很好的茶;

榛子长满了山腰,它的果实炒熟了又香又脆。

在这里,木耳、蘑菇到处都有,人参等珍贵的药材也可以采到。

冬天,凛冽的寒风猛烈地吹着,森林里大雪纷纷,千万棵树都披上耀眼的银装,一派北国风光。

大兴安岭林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大宝库。

1.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大兴安岭的。

2.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再运用比喻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