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305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docx

建筑水泥石灰土试验路段总结报告

试验数据统计表

桩号:

K117+330~+430(右)施工所:

第一施工所最大干容度:

1.78g/cm3最佳含水量:

14.5%

施工工艺

压实度%(干容重 g/cm3)

厚度(cm)

含水量(%)

剂量(%)

检测人

检测时刻

结果

检测人

检测时刻

结果

检测人

检测时刻

结果

检测人

检测时刻

结果

路基交验-施工放样-路床整修-备土(包括路肩土,事先测定堆方干容重,控制备土数量,现场测定天然含水量,确定补洒水量)

洒水闷土-推土机推平-平地机整平(测定干容重,控制厚度)

划格-备白灰(事先测定松干容重,控制数量)-人工摊灰(保证厚度及均匀性,)

后置式路拌机拌和(控制拌和深度,杜绝漏拌和夹层,检测白灰剂量、含水量)

推土机稳压-平地机整平(测定干容重,控制厚度、补水量)

划格-人工布撒水泥(保证用量及均匀性)-中置式路拌机拌和(控制拌和深度,杜绝漏拌和夹层,检测结合料剂量、含水量)

推土机稳压(配合人工找平)-18T自行式光轮压路机初压-平地机精平(测定干容重,测控标高、厚度及平整度、补洒水量)

1台18T拖式羊足碾重压(第一遍测下部压实度)

1台18T拖式羊足碾重压(第二遍测下部压实度)

1台18T拖式羊足碾重压(第三遍测下部压实度,压实度≥95%时止)

1台18T拖式光碾重压(第一遍测中部压实度)

1台18T拖式光碾重压(第二遍测中部压实度,当压实度≥95%时停止)

18T自行式光轮压路机收面碾压-养生-质量自检-监理工程师抽检

量:

主要施工工艺

压实度(%)

〈干容重g/cm3〉

厚度(cm)

含水量(%)

剂量(%)

检测人

检测时间

结果

检测人

检测时间

结果

检测人

检测时间

结果

检测人

检测时间

结果

路基交验-施工放样-路床整修-备土(包括路肩土,事先测定堆方干容重,控制备土数量,现场测定天然含水量,确定补洒水量)

洒水闷土-推土机推平-平地机整平(测定干容重,控制厚度)

划格-备白灰(事先测定松干容重,控制数量)-人工摊灰(保证厚度及均匀性)-白灰用量验收

18T自行式光轮压路机稳压白灰-划格-人工布撒水泥(保证用量及均匀性)-后置式路拌机第一次拌和(控制拌机深度,杜绝漏拌和夹层)-中置式路拌机第二次拌合(控制拌机深度,杜绝漏拌和夹层,检测结合料剂量,含水量,如剂量不够,及时补加白灰进行第三次拌和,直至满足为止)

推土机稳压(配合人工找平)-平地机整平(测定干容重,控制厚度、补洒水量,)

18T拖式羊足碾重压第一遍,测结构层下部压实度

20T光碾压第二遍,测结构层中部压实度

18T拖式羊足碾重压第三遍,测结构层下部压实度

20T光碾压第四遍,测出结构层中部压实度压实度≥95%时停止

平地机精平(测控标高、厚度、平整度)

I20~25T胶轮压路机收面碾压-养生-质量自检-监理工程师抽检

备注:

 

稳定土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靖王高速公路LM-4标合同段(K112+000~K126+000)全长14km。

主线路面底基层原设计为20cm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设计强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

混合料设计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

石灰:

土=2:

8:

90。

压实度标准≥95%(重型击实)。

本标段施工范围粘土缺乏,土质、贮量极不稳定,塑性指数普遍偏低。

为了确保强度,底基层拟采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和水泥稳定两种形式,故底基层试验段分为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两种类型。

综合稳定又分为“一次布料,拌和两遍”和“两次布料,两次拌和”两种拌和工艺。

2003年5月13日至5月29日,由榆林天元路业有限公司一、二处两个施工所分别施工,完成了试验段铺筑。

现就试验段成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段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桩号位置

长度

(m)

路幅

稳定土

类型

土场

拌和工艺

施工单位

施工时间

备注

K117+130~K117+330

200

右幅

水泥土

砖井

一次布料

拌和两遍

第一施工所

(一处)

5.28~5.29

K117+330~K117+430

100

全幅

综合

稳定土

石沟

左幅:

一次布料,拌和两遍

右幅:

两次布料,两次拌和

5.13

左幅由

二处施工

K117+430~K117+730

300

右幅

综合

稳定土

砖井

一次布料

拌和两遍

5.16~5.28

K117+430~K117+670

240

右幅

综合

稳定土

砖井

K117+670~K117+730

60

左幅

水泥土

砖井

K119+000~K119+180

180

右幅

水泥土

石沟

第二施工所

(二处)

5.28~5.29

合计

1180(折合单幅)

-1-

二、试验段所用原材料(见表2)

表2

材料

名称

产地

(或土场)

规格

(或标准)

质量检验情况

备注

石沟

粘性土

IP=7.3~9.3

共检测3次

砖井

IP=10.6~12.5

共检测5次

石灰

宁夏干沟

Ⅲ级石灰

氧化钙含量=57.5~63.9

共检测2次

宁夏旗盘井

氧化钙含量=60.0

共检测1次

山西柳林

氧化钙含量=63.5

共检测1次

水泥

宁夏青铜峡

自治区水泥厂

P.032.5

普硅水泥

常规试验质量全部符合要求

共检测7次

当地深井水

饮用水

有害矿物质含量符合要求

共检测1次

三、试验段所采用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控制配合比

(一)综合稳定土

设计配合比为水泥:

石灰:

土=2:

8:

90;施工中结合料实际控制用量为:

1、石沟土,水泥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按3%控制,白灰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按9%控制。

施工控制配合比为水泥:

石灰:

土=3:

9:

88。

2、砖井土,水泥较设计配合比增加0.5%,按2.5%控制,白灰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按9%控制。

施工控制配合比为水泥:

石灰:

土=2.5:

9:

88.5。

(二)水泥稳定土

设计配合比为水泥:

土=5:

95;施工中结合料实际控制用量为:

1、石沟土,水泥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5%,按6.5%控制,施工控制配合比为水泥:

土=6.5:

93.5。

2、砖井土,水泥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0%,按6.0%控制,施工控制配合比为水泥:

土=6:

94。

(三)不同土场及不同剂量结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实测结果(见表3)

-2-

表3

标 准 击 实

设 计 配 合 比

施 工 控 制 配 合 比

最大

干密度

(g/cm3)

最佳

含水量

(%)

 

材料组成

及配合比

强 度(MPa)

材料组成

及配合比

强 度(MPa)

1.84

12.7

水泥﹕土=5:

95

水泥﹕土

=6.5:

93.5

1.83

12.8

水泥﹕土

=5:

95

水泥﹕土

=6:

94

1.78

15.1

水泥﹕

石灰﹕土=2:

8:

90

0.82

0.90

0.86

0.84

水泥﹕石灰﹕土=3:

9:

88

0.88

0.98

0.92

0.85

1.77

15.9

水泥﹕

石灰﹕土=2:

8:

90

0.90

1.10

0.98

0.90

水泥﹕

石灰﹕土=2.5:

9:

88.5

0.76

0.98

0.86

0.82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一)综合稳定土:

综合稳定土分“一次布料,拌和两遍”和“两次布料,两次拌和”两种拌和工艺。

“一次布料,拌和两遍”工艺是在水泥稳定土第7与第8工序之间增加白灰施工工序(即:

①打格布白灰②用光轮压路机稳压白灰,其他工序与水泥稳定土完全相同。

详见表5);“两次布料,两次拌和”工艺只是将水泥稳定土第9工序提前在布水泥工序之前进行,其他工序亦与水泥稳定土完全相同。

综合稳定土两种拌和工艺的实际效果及优、缺点见表4。

表4

拌和

工艺

施工时间(分钟)

结合料剂量测定结果

7天无侧限

抗压强度

优、缺点

打格

白灰

平地机整平

打格

水泥

拌和

平均值

代表值

第一遍

第二遍

一次布料拌和两遍

30

10

(白灰)

30

30

30

130

3

10.8

0.92

从布白灰到结束拌和时间较短,但只能测得结合料的综合剂量

两次布料两次拌和

30

20

(石灰土)

20

30

30

30

160

13.0

从布白灰到结束拌和时间较长,白灰剂量容易控制,但水泥只能拌和一遍,均匀性不易保证。

结论

建议采用“一次布料拌和两遍”的拌和工艺

-3-

(二)水泥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只有“一次布料,拌和两遍”一种拌和工艺(见表5)

表5

序号

工序名称

质量控制的关键与方法

施工时间

(分钟)

1

放样

放出全幅中桩。

以10m为桩距放出作业幅两侧宽度、标高控制桩(桩顶标高较设计平抬50cm,桩长以65cm为宜),以便用“拉线法”随时检查标高

未考核

2

路床整理

路床整理后用自流式水车均匀洒水润湿

3

备土

测出土的天然含水量及松装干容重

4

洒水浇土

浇洒水量视土堆干湿而定,用加压带软质水管的水车浇洒

5

推土机摊土

6

洒水闷土

测出平均含水量,计算闷土洒水量,自流式水车洒水

7

平地机整平

测出平地机整平后素土的干容重ρ素土(干),反算该状态下素土厚度。

h素土=p平米用量(土)/ρ素土(干)

在平地机整平过程中用“拉线法”反复检查、控制素土厚度及标高

30

8

打格布水泥

(人工摊匀)

横向格宽=(13.2-0.15-0.20)/8=1.61m(填方路段)

=(12.95-0.15-0.20)/8=1.58m(挖方路段)

纵向格长=50kg(一袋)/每m2水泥用量/(1.58~1.61)

20

9

拌和

(第一遍)

后置式路拌机拌和,快速测出含水量(确定是否补水)及水泥剂量(确定是否补水泥)。

快速稳压后用自流式水车补水(或重新打格补水泥)

30

10

拌和

(第二遍)

中置式路拌机拌和,快速测出含水量(确定是否补水)及水泥剂量(确定是否补水泥),及时留取强度试件3组(承包人2组,监理1组)

30

11

稳压

14~16t自行式羊足碾稳压1~2遍(也可用2~3台履带式推土机代替)

20(1遍)

12

平地机整平

测出平地机整平后混合料的干容重,反算该状态下混合料厚度。

h水泥土=20×ρ水泥土(最大干容重)/ρ水泥土(干)

在平地机整平过程中用“拉线法”反复检查、控制混合料厚度及标高

40

13

重压

①拖式羊足碾—②拖式(自行式)光轮—③拖式羊足碾—④拖式(自行式)光轮—⑤自行式光轮

碾压过程中应随时补水,确保始终在湿润状态下碾压

100

14

检测压实度

重压结束、收面之前及时检测压实度,以确定是否补压。

铺筑试验段时,每压一遍均应检测压实度(或干容重)

不占用时间

15

收面

20~25t胶轮压路机收面1~2遍

20(1遍)

16

养生

收面之后及时覆盖透水土工布,2~3h后用侧喷式洒水车进行洒水养生

 ̄ ̄ ̄

注:

从第一遍拌和开始到收面碾压结束共用时间4h。

-4-

五、施工机械组合与配置(见表6)

表6

名称

规格或型号

数量

用途

备注

推土机

小型(履带式)

3台

摊土、稳压

洒水车

自流式

须安球形龙头

3台

补水、闷土

备用1台

浇洒式

须安球形龙头

1台

浇水、闷土

应带20M洒水软管

喷式

2台

养护、轻洒

须有1台具有侧喷功能

平地机

2台

整平、整型

拌和机

后置式

3台

拌和第一遍

备用1台

中置式

1台

拌和第二遍

压路机

拖式

羊足碾

18~20T

4台

重压

履带推土机牵引

光轮碾

18~20T

2台

重压

装载机牵引

羊足碾

14~16T

1台

稳压

可用小型推土机替代

光轮振动

18~20T

2台

重压

与光轮碾共备3台

胶轮

20~25T

1台

收面

装载机

ZL50

1台

工地常备

自卸车

双后桥

若干

拉土、灰

挖掘机

1台

装土

说明:

1、该机械配置可就近开设两个施工断面共用

2、所有设备均应具有良好的完好率和足够的备用数量

六、施工现场人员组合与配置(见表7)

人员类别

人数

职责

或作业要求

人员

素质要求

备注

施工负责人

1

现场指挥调度

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高等级公路施工管理经验

技术负责人

1

现场技术指导

专职质检员

1

现场质量监督与管理

测量人员

4

中线、标高、厚度、宽度等几何尺寸测控

业人员

测量辅助人员

4

拉尺、钉桩、拴桩等

“拉线法”放线人员

8

拉线检查标高、厚度等

零工

检查拌和深度

2

紧跟机后每3~10m挖坑检查有否素土夹层

每台拌和机1人

处理提刀雍土

4

拌和机提刀后人工及时摊平

拌和段每端2人

机械作业指挥人员

洒水车

1

施工补水及养护洒水

平地机

1

素土整平及混合料稳压后精平

拌和机

第一遍用后置式,第二遍用中置式

压路机

羊足碾、光碾交替碾压,胶轮收面

劳务人员

打格布、摊白灰

20

按计算厚度均匀布、摊

专业负责打格和布、摊结合料

打格布、摊水泥

按每格一袋均匀布、摊

表7

-5-

七、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与方法

(一)素土质量与用量(厚度)控制

土的塑性指数(质量前提)、含水量(保证压实的重要条件)、用量(既影响结合料剂量又影响混合料总量及底基层厚度和标高)在路面稳定土底基层施工中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特别是含水量控制尤为重要。

根据定边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和沙性土居多的土质特点,稳定土施工中含水量控制应较最佳含水量提高2~3%(闷土时取高限,碾压过程取低限)。

控制含水量的具体方法是:

第一、勤测含水量(①经常检测土的天然含水量,掌握含水量变化情况②闷土前检测推土机摊平后土的平均含水量,为计算闷土用水量提供依据③拌和过程中快速测出含水量,按高于最佳含水量1~2%的控制标准计算补水量并及时补洒水④碾压过程中因水分蒸发或风干出现表面干白时,应及时予以补洒水)。

第二、准确计算补水量并按时按量补洒。

补洒水量(每平方米)计算公式为:

P水(补)=ρ综合土(MAX)×h(设计)×95%(W0-Q土(百分率)×W土(含水量)

-Q石灰(百分率)×W石灰(含水量))

第三、路床洒水、闷土洒水、拌和过程洒水应用自流式水车,碾压过程洒水应用自喷式水车,养护洒水应用侧喷式水车。

补(洒)水应及时、够量、均匀。

素土经平地机整平后快速测出干容重,以此反算该状态下素土厚度。

h素土=P平米用量(土)/ρ素土(干)

-6-

(二)结合料质量与剂量控制

白灰、水泥是综合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保证,其质量与剂量必须满足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要求。

白灰在符合Ⅲ级灰标准的前提下,其用量(剂量)应较设计配合比提高1%,

同时应满足单位面积用量(每m2)和松铺厚度(h白灰(松)=P(平米用量)/ρ白灰(松))两项要求;水泥在标号、凝结时间、安定性等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其用量(剂量)应较设计配合比提高0.5%,并按“一格一袋”均匀布、摊[横向格宽=(13.2-0.15-0.20)/8=1.61m(填方路段)=(12.95-0.15-0.20)/8=1.58m(挖方路段);纵向格长=50(一袋)/每m2水泥用量/(1.58~1.61)]。

(三)混合料拌和质量与厚度控制

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拌和深度、均匀性,杜绝素土夹层和大于3cm的超拌厚度。

在结合料剂量、含水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经稳压、平地机整平(精平)后快速测出干容重,以此反算该状态下混合料厚度。

h混合料=20×ρ混合料(最大干容重)/ρ混合料(干)

(四)碾压质量(压实度)与工艺控制

影响稳定土(综合稳定及水泥稳定)压实度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标准干容重、压实功(机械组合、吨位、碾压遍数、工艺、速度)、压实度检测手段及精度、水泥延迟时间等。

只有在水泥延迟时间内,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实施规定的压实功、采用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标准干容重和精确可靠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效地保证压实质量。

(五)延迟时间控制

从拌和开始时刻到碾压成型时刻(经检测压实度达到要求)

-7-

的累计时间为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应按以下标准严格控制:

水泥稳定土按4h控制,一般情况下应在4h内完成,极限最迟完成时间不得超过4h30min;

综合稳定土按6h控制,一般情况下应在6h内完成,极限最迟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h30min。

(六)其他

1、接头处理:

每天新旧接头,应设不少于1.0m的搭接宽度布、摊结合料,同时沿宽度方向横向拌和2~3刀,并用自行

式振动压路机提前压实;每天施工结束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必须结束施工时,应在终端横向拌和2~3刀,并留出1.0m左右的宽度不予压实。

2、作业段长度:

根据拌和、补水、稳压、整平、压实、收面等工序的实际累计施工时间和水泥延迟时间的限制,建议底基层稳定土施工作业段长度为:

水泥稳定土100m,综合稳定土150m.

3、养生

底基层稳定土碾压结束后应及时覆盖透水土工布,待水泥达到终凝时间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

养生期不得小于7天,并按规定时间和频率钻芯取样检测强度。

 

二00三年五月三十日

 

-8-

 

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LM-4驻地监理办:

我标段附近采集粘土特别困难,底基层试验段分为水泥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两大类,其中水泥石灰稳定土又分为“两次布料,两次拌和”,“一次布料,拌和两遍”(所用土为石沟土和砖井土),两种拌和工艺;水泥稳定土采用“一次布料,拌和两遍”拌和工艺。

在总监办、高驻办及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支持指导下,从2003年5月13日到5月20日完成了试验段铺筑。

为使试验段能为今后的大面积施工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设备组合和质量控制的关键与控制方法。

现将试验段成果整理报告如下:

一、施工配合比:

1、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目标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

石灰:

土=

2:

8:

90。

施工中结合料实际控制用量:

1彭滩石沟土+柳林石灰+青铜峡牌P.O32.5水泥

水泥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即按3%控制;白灰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即按9%控制用量。

② 砖井土+柳林石灰+青铜峡牌P.O32.5水泥

水泥较设计配合比增加0.5%,即按2.5%控制;白灰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即按9%控制用量。

2、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目标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

土=5:

95。

施工中结合料实际控制用量:

陈沟土+青铜峡牌P.O32.5水泥

水泥较设计配合比增加1%,即按6%控制;

3、结合料剂量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实测结果见下表:

 

项目

材料

土场

配合比

水泥:

白灰:

实测结果

结合料剂量(%)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水泥稳定土

水泥石灰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

水泥石灰稳定土

一次布料

二次布料

一次布料

二次布料

一次布料

二次布料

一次布料

二次布料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水泥

稳定土

陈沟土

5:

95

石沟土

砖井土

综合

稳定土

陈沟土

石沟土

2:

8:

90

砖井土

2:

8:

90

白灰

稳定土

陈沟土

石沟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