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335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docx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古人云: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始,也是“问”——来自于学生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种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引自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新华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

没有哪一门课能够像综合实践课这样贴近学生,因为在这门课程中,学生的问题是就学习的开端,学习由规定的教材变为了不固定的、个性化的、直接来自于学生的问题。

可以说,学生的提问,是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第一步。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三年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年级。

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要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现在突然要面临“我要学什么”的状态,可能一时有不适应感。

做为引导者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那么,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1、问题来自于兴趣

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

要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一定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可以从平时的观察中将学生的兴趣的汇集起来,形成学生“关注的话题”调查表,从中选择受关注面比较大的话题,做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

例:

“我们的热门话题”调查表

项目

我们的“热门话题”

与同学之间

 

与家人之间

 

与其他人之间

2、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课堂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指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只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问题。

例如,孩子们在上学、放学路上,发现在车站、围墙等处经常都有人乱张贴广告、违法办证的联系电话等,于是就确定了“都市牛皮藓的调查”的问题;在春游活动中,老师发现只要孩子们玩过的地方,地面常有果皮、纸屑的现象,就引导孩子们进行打扫,并在总结的时候引导孩子们回忆相关的细节,提出问题。

3、问题来自于学科领域

学科领域主要指以目前所开设的学科课程的延伸处寻找研究课题。

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科本身隐含有大量的值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而且这些课题由于与学生所学内容紧密相连,极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以学科领域中去寻找适合的主题很重要。

例如,在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中,需要孩子们去了解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要解决这个问题,本来就需要孩子们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来积累一手资料。

教师可以将这个活动“做大”,演变为一次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在批判与反思中提出问题

天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学生犯错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问题出现的根源。

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是枯燥的,因此也可将这些问题做为学生研究的课题。

微型案例:

《来,我们一起做游戏》

上课铃响起,我拿上书和教具进走教室。

教室里闹哄哄的,座椅被弄得乱七八糟,小鹏等几位男孩子正起劲地打成一团。

“别打了,老师来了!

”中队委叫了一声,但这声音在喧闹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怎么回事!

”我生气地提高了声音。

孩子们现在才发现我来到了教室,一些打架的孩子偷偷溜回了座位。

“你们为什么打架?

”我问小鹏。

“我,我们没有打架。

”小鹏结结巴巴地说。

“还说不是打架?

你看,小武的脸都被打红了!

”我更生气了:

“谁来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小鹏他们下课时在玩侠客打强盗的游戏,相互打打闹闹,结果就真的打起来了。

”中队长报告情况。

看着小鹏他们的花猫脸和无辜的眼神,我哭笑不得。

下午,我利用队会课的时间来处理这个“打架事件”。

打架的几个男孩子纷纷说自己没有打架,只是在玩耍而已。

看到他们“狡辩”,一些同学纷纷“告状”:

“小勇他们经常打打闹闹,有一次还乱扔黑板刷,把我的头都打到了!

”“小鹏曾经把低年级的小朋友给撞倒了!

……”小鹏不服气了,忍不住指着一位告状的男生大声说:

“上次我还看见你们下课时在男厕所里玩泼水的游戏呢,只不过老师是女的,不能进男厕所,看不到罢了,现在你还来说我们。

”教室里一片哄笑声。

接下来,同学们你揭我的短,我告你的状,闹得不可开交。

看来,孩子们在平时因为“玩”而闯的祸、受的伤还真不少。

我不动声色地等孩子们说完,然后故作高深的说: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可光告状还不行,谁能够从刚才同学们告状的事中发现问题?

”片刻的沉默后,一些同学发言了:

“有些同学玩的时候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有些同学不注意团结。

”“有的同学玩的方式不好。

”“我们不能损坏公共财物,不能浪费国家的东西。

”“我们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来玩,不能乱玩,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好。

(评:

同学们从生活中的一个偶发事件中发现了问题。

从这些问题中可以提炼出颇有“含金量”的主题。

5、与学校的活动紧密相联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这四部分的内容,围绕学习者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等线索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以非常灵活。

问题的研究可以与学校的各项大的活动紧密相联系,既完成学校的相关教育任务,又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一举两得。

微型案例2:

元旦节快要到了,学校要组织一次大型活动——“科技艺术节”,要求每个班围绕科技、艺术方面做展示。

而同时,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班主任黄老师同时又要担任综合实践活动。

临近岁末,黄老师感觉到有些忙。

可不可以将学校的任务与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黄老师动了一番脑筋:

学校的任务是要做艺术、科技方面的展示,班上正在进行一次名为“环保,从我们身边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二者不是有一个结合点吗?

——有一个组的创意正好是探讨如何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物品,何不让同学们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做一些艺术品在全校展示呢?

于是,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黄老师组织大家探讨:

我们可以用废旧物品做哪些艺术品?

孩子们的思路非常开阔,有的说可以用旧纸盒做机器人,有的说可以用废旧物品做成纸雕艺术品,还有的说可以用塑料袋、旧布头、旧毛线等做成环保衣服来一次环保服装展示会,真是异彩纷呈。

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黄老师既组织出了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本班的孩子又在学校的展示活动中受到了好评。

(评:

教师尽量将各项任务进行“整合,避免了工作头绪过多的麻烦。

6、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成长经历

学生也是学习资源。

用好、用活学生资源,问题的产生就能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人与自我,是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全面的看待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

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提出许多有关自己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学生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三个领域的内容。

中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刚刚开始接触到综合实践活动,围绕“认识自我”开展活动是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选择。

从学生的自身生活与成长经历中选取主题,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家长资源,通过这些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初步感知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法与内容,争取家长的重视与支持,使学科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

微型案例3:

为了引导孩子们全面地认识自我,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班上的孩子们提出了这些问题:

>我从哪里来?

>我姓名的含义是什么?

>在我上学以来,最引以为荣的三件事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为什么?

>我最喜欢的人是谁?

为什么?

>我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为什么?

>我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我的最大缺点是什么?

>我还想告诉你……

根据这些问题,孩子们确定了“独一无二的我”为主题,展开了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1:

学生设计了解自己的问卷调查表,开展向同学、家长、老师、亲朋好友的调查活动,在调查中看看“别人眼中的我”。

>别人眼中的我

>同学老师家长其他人

>我的身体情况

>我的礼貌行为

>我学习的情况

>我的最大优点

>我的最大缺点

>……

>活动2、进行完自我调查活动以后,将“我心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进行比较,进行体会和分析,填写“我是独一无二的”总结表。

例三:

>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的优点

>我的不足

>我的体会和感受

在调查中的小故事

>活动3:

交流活动,将自己的调查表和自我认识在组内交流

>活动4:

我在一天天长大

>1、学生收集不同成长时期的照片,做成“我在长大”的系列展示册,如果学生没有照片,也可请学生画出自己不同时期的漫画。

>2、请家长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有关学生的成长故事最好是简短、具体、生动有趣,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可事先向家长提出来。

>3、学生的成长也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成长,着重在孩子体验成长的过程和感受,不要在成长的好坏上做太多的评价。

>活动5:

我爱我自己

>1、我爱我的身体。

>学生结合科学学科知识对身体结构进行了解,并通过健康教育学会了一些保护身体各器官的常识,收集爱护身体的健康常识并用以提醒自己健康的生活习惯。

>2、我爱我的物品

>爱护自己的物品用具,如经常清理自己的书包、晒洗自己的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清洗自己的杯子,收藏好自己的玩具等等,请同学们讨论怎样才能做好这些事情,以及做这些事情的感受和体会。

>3、我爱我的形象

>让学生根据《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好行为、好习惯有多少。

Ø在活动中教师要表达自己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欣赏,对学生存在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要鼓励学生改进。

(评: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直观的感受)

7、从其它的课题研究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有些课题就是脱胎于以前的研究课题。

教师在综合实践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留心体验、认真记录、思考分析,对于产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

这些问题中,有的就可以留待合适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研究。

8、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在我们的周围,有形形色色的人、有许许多多的事,有各不相同的景,这些都会引起孩子们的思考。

有许多不同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都不约而同的涉及到了有关环保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环境。

又如,成都孩子通过对杜甫草堂展开调查等方式对杜甫的研究、西安孩子对碑林、兵马俑的研究、北京孩子对故宫、对清文化的研究,都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孩子根据周围的环境与本地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一些探索。

9、问题来源于传统与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自己浓厚的民族传统与深厚的民族文化。

这些,都是孩子们提问的一些好素材。

例如:

过年为什么北方人要吃饺子,南方人却爱吃汤元?

“春节”是怎么来的?

这些问题往往会在春节前后被孩子们所关注。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过“洋节”,“圣诞节的来历”这样的问题也有孩子提出了。

这些都是由于孩子们对不同国家的传统与文化的好奇而产生的问题。

10、问题来源于对学生细致的观察与了解

教师平时多了解孩子们,在不经意时往往可以了解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再加以引导,往往会得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微型案例:

《徜徉在鱼的世界里》活动片断

有一天,下课后,我路过教室,看见一大群孩子正围在桌子周围津津有味地看着什么。

我好奇地走过去看个究竟。

原来桌子中央放着一个大瓶子,里面有几条小鱼正活泼地游来游去。

我适时地问他们:

“你们想知道关于鱼的哪方面的知识?

”杨乔平时最机灵,她抢着说:

“我最想知道鱼的各部分的作用。

”其他同学也争着提出了许多有关鱼的问题:

“鱼有哪些不同的种类?

”“鱼为什么可以在水里生活而不能在陆地上生活?

这些问题的汇集,为主题《鱼的世界》的形成垫定了基础。

老师们在引导孩子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区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要做到:

1、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勇气;2、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不一样的。

当一些孩子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学会倾听,并要求其它的同学也尊重提问的孩子。

3、给予孩子喝彩。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不到他人的共鸣时,教师要给予肯定,而不能让学生过多地感受“无人喝彩”的失落。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案例1:

用臭氧出去残余农药的尝试

近年来,由于蔬菜残余农药超标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屡次发生,引起社会和家庭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家对蔬菜残留农药超标问题谈虎色变,心存余悸。

特别是到了夏季,人们对蔬菜的食用安全提心吊胆,很多人故意买带虫眼的蔬菜。

我通过调查了解到,一般的家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的去除蔬菜残余农药:

清水浸泡、盐水浸泡、用果蔬净清洗,但这些方法是否真的对去除蔬菜残余农药有效呢?

通过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并请教农科院的专家,我得知:

浸泡方法并不可靠,甚至越浸泡越使农药渗透更深;用果蔬净清洗蔬菜,由于很难将泡沫清洗干净,而容易将化学药品残留在菜叶上,造成二次污染。

为此,我试图找到一种新的更有效而简便的去除蔬菜残余农药的方法。

我家有一台臭氧消毒柜,平常用于餐具的杀菌、消毒,使用方便,但它是否也适合用于消除蔬菜中的残留农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和老师一起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我们了解到: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除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外,还具有分解某些农药的功效;臭氧易溶于水,溶解度是氧气的13倍;由于臭氧(O3)是由氧分子(O2)携带一个氧原子组成,具有不稳定特性,携带的氧原子除氧化用掉外,剩余的又组合成氧气,所以臭氧工作中没有二次污染。

根据臭氧的特性,我们决定利用这台臭氧消毒柜来测试臭氧对于去除蔬菜残余农药的效果到底如何,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以找出适合于家庭使用的简便、快速的蔬菜清洗法。

案例2:

来,我们一起做游戏

上课铃响起,我拿上书和教具进走教室。

教室里闹哄哄的,座椅被弄得乱七八糟,小鹏等几位男孩子正起劲地打成一团。

“别打了,老师来了!

”中队委叫了一声,但这声音在喧闹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怎么回事!

”我生气地提高了声音。

孩子们现在才发现我来到了教室,一些打架的孩子偷偷溜回了座位。

“你们为什么打架?

”我问小鹏。

“我,我们没有打架。

”小鹏结结巴巴地说。

“还说不是打架?

你看,小武的脸都被打红了!

”我更生气了:

“谁来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小鹏他们下课时在玩侠客打强盗的游戏,相互打打闹闹,结果就真的打起来了。

”中队长报告情况。

看着小鹏他们的花猫脸和无辜的眼神,我哭笑不得。

下午,我利用队会课的时间来处理这个“打架事件”。

打架的几个男孩子纷纷说自己没有打架,只是在玩耍而已。

看到他们“狡辩”,一些同学纷纷“告状”:

“小勇他们经常打打闹闹,有一次还乱扔黑板刷,把我的头都打到了!

”“小鹏曾经把低年级的小朋友给撞倒了!

……”小鹏不服气了,忍不住指着一位告状的男生大声说:

“上次我还看见你们下课时在男厕所里玩泼水的游戏呢,只不过老师是女的,不能进男厕所,看不到罢了,现在你还来说我们。

”教室里一片哄笑声。

接下来,同学们你揭我的短,我告你的状,闹得不可开交。

看来,孩子们在平时因为“玩”而闯的祸、受的伤还真不少。

我不动声色地等孩子们说完,然后故作高深的说: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可光告状还不行,谁能够从刚才同学们告状的事中发现问题?

”片刻的沉默后,一些同学发言了:

“有些同学玩的时候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有些同学不注意团结。

”“有的同学玩的方式不好。

”“我们不能损坏公共财物,不能浪费国家的东西。

”“我们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来玩,不能乱玩,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好。

案例3:

徜徉在鱼的世界里

有一天,下课后,我路过教室,看见一大群孩子正围在桌子周围津津有味地看着什么。

我好奇地走过去看个究竟。

原来桌子中央放着一个大瓶子,里面有几条小鱼正活泼地游来游去。

我适时地问他们:

“你们想知道关于鱼的哪方面的知识?

”杨乔平时最机灵,她抢着说:

“我最想知道鱼的各部分的作用。

”其他同学也争着提出了许多有关鱼的问题:

“鱼有哪些不同的种类?

”“鱼为什么可以在水里生活而不能在陆地上生活?

这些问题的汇集,为主题《鱼的世界》的形成垫定了基础。

以上案例选自郭元祥、肖成全主编: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案例思考

从以上五个案例可以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问题,而问题则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

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去关注、去观察、去思考,就可能提出问题。

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可以从平时的观察中将学生的兴趣的汇集起来,从中选择受关注面比较大的话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二方面,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

在学生生活经历中处处蕴藏着问题,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体验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问题;三方面,问题来源于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的观察与思考。

在实践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自身生活,形成问题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活动主题就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来。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

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的方面,帮助学生确立主题。

学生问卷的可设计如下一些问题:

你对什么事物最感兴趣?

你想从研究这些事物的哪些方面?

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些问题?

你认为研究这个问题你有哪些有利条件?

研究这个问题时,将会有哪些困难?

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

通过调查问卷,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分析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是否切实可行。

从而,帮助学生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调查表

班级:

姓名:

回答

你想研究什么事物?

你想研究这些事物的哪些方面?

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些问题?

你准备独立研究还是与他人合作?

你预计研究这一事物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你希望得到哪些帮助?

(二)问题讨论会,提供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的机会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活动主题。

教师及时召开讨论会,让学生自由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如,有所学校处于拆迁区,的住处正面临着拆迁,学生对拆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好奇。

教师发现学生关注的问题后,及时召开拆迁区学生讨论会,让提出自己关注的、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许多自己疑惑的问题,如,有些拆迁户为什么不愿意拆迁?

政府的拆迁政策究竟如何?

为什么有的拆迁户明明知道就要拆迁了,还忙着装修要拆迁的房子?

通过讨论,学生决心自己去弄明白这些问题,于是,他们以“关于拆迁的话题”为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三)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是产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可发现自己好奇的现象,发现不良的社会问题,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往往能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如有位教师开展了一次“下海活动”,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到社会中去进行社会调查。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发现了许多问题。

如不规范运用汉字问题、不文明经商问题、某些街上的流浪狗问题、交通线路不便民的问题等社会不良现象以及肯德基为什么那么火暴?

超市的伊利牛奶为什么那样畅销?

等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选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有时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长沙市某个学校的学生,在参观新修的五一大道后,感慨万千,纷纷惊叹于五一大道的宽敞美丽。

此时,教师拿出学校所在社区的湘雅路的照片,让学生观看。

学生看到湘雅路拥挤的马路,破旧的路面纷纷提问:

如何建造社区的湘雅路?

并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后,开展了“设计未来的湘雅路”的活动。

(五)引导学生随时记录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随时记录自己提出的问题。

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问题记录本,随时记录自己的问题。

有时,还可将发现问题的过程和情景记录下来。

有位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经过和学生当时的感想用周记的形式写下来,并每周按时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周记,既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教学生确立课题

当综合综合实践课程进入到课题确立阶段,同学们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小组讨论,都有了本组的课题,各小组也都填了课题申报表。

看过同学们填报上交的课题申报表,我是喜忧皆有。

喜的是,有不少小组填的申报表很规范,尤其是研究的内容写的很细,对课题的由来也写得很清楚。

但是,有些小组交来的表格所填内容问题就太多了,使我感到始料不及。

这些表格中的问题主要在如下一些方面:

(1)对课题名称的语言表述不简明扼要,中心不突出;题目显得很累赘,不醒目;题目太大、太宽泛;题目太抽象或是太小;表述不完整、不规范。

如“关于寄宿与学校学生晨起、就寝时间的分析和对策探究”;“关于中学生着装攀比之风的问题”;“关于中学生的饮食健康问题”;“礼物与中学生”;“关于食堂提供一次性饭盒”等。

(2)对课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的目的、要研究的内容没有很好的分析,人员分工也不明确,实际上是课题的实施方案不会写。

针对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选出这些有问题的课题,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并请他们上台说明这几个课题哪里存在毛病,如何修改?

学生通过讨论,也发现了课题表述上的问题,但他们讲不完整。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作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关于中学生着装攀比之风的问题”为例,就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课题,给学生作了示范分析。

以下是我的分析:

“中学生着装攀比”是一种现象,我们用什么题目来表述现象中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分析和概括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对现象提问题:

什么是攀比?

什么是着装攀比?

中学生着装为什么要攀比?

中学生在着装上是怎样攀比的?

着装攀比的利与弊?

着装攀比给中学生的思想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攀比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中学生的着装学校有什么样的要求?

着装的好差对我们中学生的形象、学习成绩、同学间的交往带来什么影响?

着装一般在学校就低人一等吗?

中学生在学校应该比什么?

…….对以上的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着装攀比”的现象,可以分为“中学生着装”和“中学生攀比”两个问题,我们从“着装”和“攀比”两个方面来概括一下,可以拟出这样一些课题,如:

中学生着装之我见;浅谈中学生着装;中学生在学校比什么?

中学生在学校着装漂亮就表明自己学识水平高吗?

其实,在此之前我跟同学们讲过如何确立课题的问题,这次学生交来的课题申报表中之所以仍然会出现以上一些问题,我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与我的预计相差太大。

这里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1)确立课题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过去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有一次课堂上的讲解,他们并不能掌握,要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当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