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6889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滨州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滨州市沾化区“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一、“十二五”医疗卫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卫生事业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五年来,全区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卫生资源不断整合优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促进了全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

全区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县级医院3处、乡镇卫生院9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卫生监督所1处、妇幼卫生机构1处,卫生进修培训学校1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个,民营医疗机构4处,个体诊所47个,村卫生室153个。

卫生技术人员1334人、执业(助理)医师499人、注册护士551人、各类医疗机构开放床位1362张,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42%、35%、48%和29%。

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21人、万人拥有床位34.92张,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7.92%、4.2%。

全区卫生系统固定资产19540万元,比2010年(16142万元)增长21%。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医改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五项重点工作。

到2015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项医疗保障覆盖面达到98%以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卫生资源实现较快增长,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区2012、2013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市卫生工作先进县”。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2014年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管理,全区构建起以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为主的基本医保体系,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新农合的政府补助标准由2010年人均每年130元提高到2015年的460元,农村居民在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出台大病保险政策,实现自付费用的“二次报销”。

为切实减轻城乡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利用及分配医疗卫生资源,于2014年8月1日起在全区乡镇卫生院全面推开“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工作,凡参加新农合的群众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缴纳200元的起付线费用后,可补偿的基本医疗费用全部报销,制度实施以来卫生院次均费用平均下降412.34元,个人负担平均减少352.05元,报销额增长了39.15%,有效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序实施。

2011年6月30日,12处乡镇卫生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和4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2012年4月1日,全区153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也全部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就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全覆盖,逐步改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以药养医”的状况。

2014年,我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配备率、使用率、配送到位率均达到100%,全年共为群众节省医药费1999.2万元。

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2011年9月底全面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

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按编制上划区卫生局管理,工资达到乡镇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房屋、土地等资产全部上划区卫生局统一管理。

2014年,落实了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工资全额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补助政策进一步规范,基层医护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

按照“做大县级医疗机构、做实乡镇卫生院、做牢村卫生室”的思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力量,打造“龙头”品牌:

2013年6月,区中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14年6月,区人民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区人民医院外科楼于2010年启用,2014年8月份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的区医院内科楼顺利投入使用;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15770平方米的区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和区疾控中心业务楼如期动工。

加大投入,完善“枢纽”作用:

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了改扩建工作,并顺利通过各级验收;2013年,下河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区乡镇卫生院在平房办公的历史;2014年又实施了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冯家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大高卫生院病房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夯实基础,筑牢“网底”保障:

2013年实施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每个卫生室覆盖人口2000人左右,建筑面积不低于110平方米的建设要求,总投资1100多万元,新建标准化卫生室73处;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投资590万元,建成了48处标准化卫生室。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2015年,我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2011年的25元提高到40元。

儿童、妇女、老人等城乡居民免费享有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截止2014年底,全区居民纸质健康档案建档率86.5%,电子档案转化率98%,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8%、规范管理率78.2%,2.8万余名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指数达到90分,远远高于省市要求;2011年全面完成15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2011年-2014年累计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1万人,农村育龄妇女叶酸补服人数达到1.2万人,完成宫颈癌筛查11142人、乳腺癌筛查11184人;2011年-2013年为1000余名贫困白内障病人实行免费复明手术。

五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开。

2014年10月1日,区人民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区中医院已在2011年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改革后,重点推进城乡统筹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投入的补偿机制、健全人才队伍培训和流动机制、建设卫生信息化等5项改革任务,同步推进公立医院运行和监督机制各项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增强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全区共招收128名事业编制人员,充实到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同时,区人民医院自主招聘126名专业人员、区中医院自主招聘18名专业人员;全区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参加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255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乡村医生全员培训,在区人民医院设立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每年都组织在岗乡医参加市、区两级规范化培训。

全面的人才引进和广泛业务培训,使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

二是探索建立城乡医疗联合体。

2014年区人民医院率先在我市二级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成功加入山东省立医院集团,挂牌“山东省立医院(集团)沾化医院”;同时,对口帮扶大高卫生院,成立“沾化县人民医院(集团)大高医院”。

全区逐渐形成了资源整合、以强带弱、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管理新模式,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逐年递增,平均涨幅为14%。

2014年全区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数达到71.64万人次,出院人数3.53万人次,分别比2010年增长80%和45%。

(四)公共卫生保障更为有力

一是加强了组织体系建设,2014年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彻底分开,有力促进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了卫生应急和卫生保障工作,积极开展大型活动保障及救援演练,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无偿献血工作继续加强,2013-2015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市中心血站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是加强了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防治网络不断健全,“十二五”期间,我区未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

2011-2014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泊头镇、冯家镇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于2014年5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古城镇、大高镇数字化门诊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是加强了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

坚持每年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行动,非法行医率从2011年前的17%下降到的2015年的2%。

五是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2014年底,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系统化管理率都在85%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及听力筛查率分别达98.81%、98.42%。

六是加强了爱国卫生工作,2013年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

“十二五”期间,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个,改水受益率达100%、改厕率达到80%。

二、“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

回顾过去五年,特别是深化医改启动以来,全区卫生系统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卫生事业作为民生工程,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经过长期发展,我区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各项基础正在不断夯实。

随着医改逐步深化,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不断增强,有利条件将持续增多。

目前,沾化站在了撤县设区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新的历史时期,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双重性更加明显,将成为国家调结构、惠民生和稳增长的新阵地。

因此,“十三五”时期,卫生事业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也将不断提升。

(二)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从经济层面看,我区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都十分艰巨。

做好卫生工作,对于建设富足生态和谐新沾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从健康层面看,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居民生活方式迅速变化,疾病传播速度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日趋加重,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更高。

但是,我区卫生系统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偏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从改革层面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这必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方式以及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目前,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同时也正面临着村医待遇低,积极性调动难;卫生院运行机制不健全,潜力挖掘难;百姓用药贵,就医负担降低难;基层人才短缺,能力提升难;医院管理标准不一,全行业监管难。

由此来看,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从规划远景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梦,为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悉心指导下,抢抓沾化撤县设区的重大机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揽全局,以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和人才进步,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缩小城乡医疗卫生差距,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率。

充分发挥卫生事业在发展经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是卫生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元化、适度开放的医疗卫生体系。

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加,结构更加合理,城乡卫生资源均衡协调发展。

逐步建立起功能健全、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

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基本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理念和卫生发展模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大疾病的预控水平显著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本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居民15分钟到达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95%。

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大中医药资源配置,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参与度。

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费用合理透明,为群众提供便捷、廉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解决看病难问题。

(三)主要内容

一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十三五”期间,新建区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区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标准。

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建设一批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打造沾化区域医疗高地。

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强化对口支援工作,力争实现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鼓励乡镇卫生院发展特色专科,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力争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开展特色科室建设,缓解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品牌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建立起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竞争有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

到2020年,万人拥有47张病床。

二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区人民医院新城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和富源、富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服务站点。

继续推进家庭医生式保健服务,打造“15分钟”医疗保健服务圈。

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建设,全面提升疾病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水平,突出抓好区、镇两级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养。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核心、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为一级急救单位的急救网络。

大力推动无偿献血,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障血液质量。

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在西城新建卫生监督所业务楼,改善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条件和技术手段,强化人员培训和管理。

争取到2020年,区卫生监督机构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继续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提高饮用水卫生检测、监测能力。

大力打击非法行医,每年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不少于4次,确保到2020年全区非法行医率低于2%。

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活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完善合理用药长效监管机制。

四是建立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完善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推动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建立制度化、经常化的医德医风教育机制。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加大对医疗机构运行状况监督力度,严格医疗广告审批和监管。

加强医师定期考核管理,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五是强化妇幼保健工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区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全面开展面向群体的基层妇幼保健工作。

加强乡镇卫生院防保科、产科和儿科建设,提高妇幼保健项目执行能力。

积极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领域,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继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逐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是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按照总量控制、优化布局、均衡配置的原则,科学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管委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医院院长职业化。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岗位绩效分配制度,提高医院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成本核算机制,建立健全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实行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加强民主决策。

七是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大力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战略,培养一批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性人才。

加强基层中医药基本知识技能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

到2020年,力争全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八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建立区域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基层医务人员轮训。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吸引、鼓励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到2020年,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生必须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加强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实施专科特设岗位计划,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

力争到2020年,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总数的90%以上,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

九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结合滨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

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创建工作,落实病媒防治各项措施,大力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组织各成员单位进一步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和问责机制。

广泛开展城乡除“四害”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

到2020年,力争创建省级卫生乡镇3个、卫生村20个、卫生单位10个,农村改水改厕普及率维持在9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卫生改革目标任务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督查和考核,努力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行动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规划推进机制,科学编制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卫生阶段性、单项性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严格重大卫生建设发展项目审查制度,规范项目准入与实施,进一步强化“规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的管理机制,增强卫生规划的约束力。

建立规划监督评价机制,对规划执行进度进行定期督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完善规划反馈与调整机制,增强规划的执行力。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卫生的投入责任,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卫生财政投入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落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政策,实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确保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的有效落实。

调整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结构,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重点支持基础性重要卫生设施建设、中医药发展、区域性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和卫生民生工程建设。

三是加强行风建设。

强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化倾向。

建立健全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监管,推行院务公开,完善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控,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控制药费不合理增长。

完善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医院评价制度和向社会发布信息制度。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营造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良好氛围。

将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推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建立和谐的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促进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