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024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docx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精神,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美术教学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以及我省的相关文件为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品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课程理念指导美术课堂教学,体现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课程教学基本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在美术学习中强调视觉感受,通过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体现人文性

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提高人文精神的涵养。

四、培养创新性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独特的美术感受和创意,增强自信心。

第二部分实施建议

一、美术课程的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和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课程的阶段性目标

美术课程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内容标准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感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

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愿望。

5~6年级: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9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

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想、画、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4年级:

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5~6年级:

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美化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

7~9年级:

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美化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

1~2年级:

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4年级:

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5~6年级: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7~9年级:

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

1~2年级: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3~4年级: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5~6年级:

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7~9年级:

结合7~9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美术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建议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活动建议:

1~2、3~4年级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注重学生的美术兴趣的培养。

5~6、7~9年级则要达到初步掌握各种绘画、雕塑、拓印的技能技巧,能够创作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美术作品。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其中“设计”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也包括传统设计的思想、制作手段和方法。

活动建议:

1~2、3~4年级以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想、画、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5~6、7~9年级则以观察分析为基础,了解造型活动要素,突出材料加工,强调实用设计和装饰美化相结合的活动表现。

运用不同的媒材制作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外,还应认知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分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此外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体意识,掌握基本的欣赏方法,并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提高欣赏和评述能力。

活动建议:

1~2、3~4年级以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5~6、7~9年级“欣赏”活动以突出对经典视觉形象进行直观感性的审美欣赏和理性的鉴别,“评述”活动则要求以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欣赏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并能对美术作品从内容、题材、艺术分格诸多方面分析鉴赏。

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

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是以美术为主要媒介来策划、组织、开展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要求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与不同门类或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连接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程。

活动建议: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结合不同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并尝试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等不同公共场所的地图或模型。

三、美术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使用

(一)美术教材的使用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整合教材内容。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内容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并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以丰富课程资源。

(二)美术教材的使用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应遵循艺术审美的规律,从内容、色彩、造型、形式等诸多方面入手,要多选择那些能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美的感悟的艺术作品,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美术教材的使用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利用教材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美术教材的使用选择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美术教材要有利于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在社会中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五)美术教材的使用要有利于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六)美术教材内容的使用应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七)美术教材的使用要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提高,通过教材,教师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八)美术教材的使用要有利于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美术课堂教学建议

根据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求,制定出各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

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进行优化组合,以期构成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才能达到学科课堂教学的各项要求。

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和施教时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问题。

(一)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突出示范性、直观性教学

美术凸显视觉性,教师的示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创设一种美术课所特有的美术学习情境。

根据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2.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现代美术教育的灵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出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作品的独到之处,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逐渐增强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尤其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注重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的运用,善于分析、运用和组合各种媒材,发挥最大的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并通过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相互交流。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增加美术欣赏的直观性及图片容量,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但是切记不可把多媒体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

4.注意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

教师教学时不但要注意同学科不同内容的联系,而且还要注意与其它如:

音乐、文学、自然、社会等学科的联系。

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同时,围绕各种专题或主题举办艺术节、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或辩论会以及学生作品展览等。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参加社区服务等,进行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

使学生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关联与差异,提高学生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把握好教学环节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般美术课堂教学可分为组织导入,讲授新知,辅导练习,展评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有目的的设计多种导入方法和形式,但决不能喧宾夺主,为创设情境而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体现新旧知识的衔接。

传授新知识和新技法,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注意直观性、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运用,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

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教师讲解一定要少而精。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技能技巧,自我体验形式美,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

为此,教师要根据美术课的目标要求,在尊重学生的审美创造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技能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要针对练习的情况及时修正问题,并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在整堂课结束前,对全部或部分作业进行自评、互评,点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性的评价,还要注重学习过程性的评价。

要在展示的同时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作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下节课打好基础。

6.重视作业与练习

作业与练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

作业与练习是检查、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水平的重要依据。

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作业与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作业和练习内容;可以通过个体和合作等多种方式完成;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关注过程不偏重结果,要善于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潜力和创造性。

7.关注课外活动与竞赛

美术课外活动分两种:

一是全体学生参与的美术学习的探究活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综合探索活动。

二是指课外美术专业学习活动,对象是对美术有着特殊的爱好的学生。

此类活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征制订活动计划,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方式方法循序渐进。

另外,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具体情况,在某一美术创作材料或方法上寻找突破,形成自己的课外美术活动特色。

本着“参与,学习,交流”的目的与原则,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美术竞赛和比赛活动。

8.考查与评价

考查与评价对实现课程目标起着导向和监督的作用,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术教学的考察与评价是课程改革中要重点突破的难点,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一幅画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

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教学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还要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发展的要求出发,围绕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点,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和态度。

1.要辨证地认识教与学的方式

我们应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学习方式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重在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有限,倾向于被动接受为主的状态,较易关注美术活动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片断记忆和理解。

因此,美术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学习,倡导“搜集资料(比较欣赏)→尝试体验(实践创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学习拓展(评价延伸)”的小组活动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年级的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审美能力的提高和美术文化的学习,加强美术创作练习的引导。

2.学习方式建议

美术教学内容有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特点。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建议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

“设计•应用”是美术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要注意活动的功能和目的。

建议教学方式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

“欣赏•评述”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建议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自主学习为主。

“综合•探索”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互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建议教学方式以互助合作为主。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有效教学

首先要教师转变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要以平等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其次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表述要规范正确,要善于组织、启发、激励及时评价。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最后要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设定科学、合理、重点突出,对教学难点要有策略,并要结合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要加强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亮点、难点和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有效学习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美术课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并在良好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重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其次,教师设计学习活动要有实效,体现自主、探究、民主、互动、开放、合作等原则;最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态度积极,思维活跃,能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一)把握三级课程理念,落实地方课程

新的课程改革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上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异,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课程结构的重建,特别是地方课程发开利用,标志着本次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旨在改变过去课程结构单一、不适应学校教学情景和学生实际的状况,从而将开放的、多样化的、可选择的、适应的课程结构还给学校,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主空间。

(二)结合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乡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乡土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也是相当繁杂。

在甘肃仅作为文化形态存在的就有:

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窑洞文化、古长城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五凉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周文化、伏羲文化、彩陶文化、汉简文化等,这些都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人类文化艺术的母体。

合理利用与开发这些资源,尤其要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丰富多彩的甘肃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对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积极地加以研究、开发、利用,去粗存精,发掘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把地方文化、民间艺术转化为校本课程,丰富学科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管理

(一)制定课程管理措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检查监督。

建立由教育行政、教研人员和学校一线教师组成的美术新课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学科教学指导小组等,以保证我省美术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各市、县要完善教研网络,配备专职美术学科教研员,提高教学指导力度。

(二)配齐专职美术教师,加强教学管理

各校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配齐专职美术教师,努力改善美术教学条件,大力倡导鼓励美术教师热爱本专业,努力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素养。

提高美术教师教研科研的意识和对教材、案例研究的水平,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

各校要按国家要求保证全部开足、开齐1—9年级的美术课。

(三)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

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包括绘画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材料。

1-9年级学生必备画笔、颜料和美术专用纸张;建议酌情纳入学杂费预算。

(四)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

在美术教学中,必备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版画等绘画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美术专用教室,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可供美术课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等。

要鼓励美术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和设计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要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美术课程的实施。

教育部门应加强调查了解,协助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图书馆(室)应配备美术书籍和美术资料(包括教师、学生使用的美术参考书、教学挂图、画册和美术教育杂志、音像资料和光盘及网络教学平台等),供教师备课、上课和学生学习、查阅资料时使用。

学校应在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逐年添加、补充和更新美术设备及教学资料。

(五)建立和完善教研制度,构建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有机互补的教研体系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广大教研员和美术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由于各地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师资水平有差异,因此,各校应该以美术教学和美术专业方面见长的骨干教师为核心组成研究小组,开展校际之间的校本教研活动,并围绕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和美术专业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专题研究。

(六)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做好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市(州)、区(县)学校、各级教研网络的作用,重视教研部门及青年骨干中心组的辐射作用,开展多形式高质量的美术教研活动,形成岗前培训与实验过程指导相结合的培训系统,尤其要强化每学期的教材分析等培训工作。

二、建立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

美术评价要重视教师个体的独特性、时期性、可改变性,要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并结合他评或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评价自己,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

对学生的美术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要尽量多样化,发挥学生自评、集体互评和教师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注重评价体系的形成,把过程性评价、考试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