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258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docx

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

简答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

(1)劣币是指其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的货币。

(2)良币是作为货币的价值和其作为普通价值相等的货币。

(3)在两种货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的情况下,作为货币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价值的货币商品就会被人们纷纷铸造为货币,而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价值相等的货币商品就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被储藏起来从而退出流通。

2.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决定有什么不同?

(1)信用货币是独立的货币形式,其价值取决于它的购买力。

(2)它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公众向货币发行者提供的资源和资产的数量。

(3)代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它的价值决定于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3.什么是“跛行本位制”?

(1)“跛行本位”是金银双本位制的一种演变形式。

其背景是由于世界白银供应激增,市场银价下跌,使得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银币充斥流通,金币减少。

(2)跛行本位的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币不能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将银币的铸造权收归政府以保持金银币比价的稳定。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基础是什么?

(1)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职能不同在于它在商品劳务交易中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根源于商品流通的信用形式,即商品劳务的让渡和商品劳务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所产生的信用关系。

(2)信用关系的正常是支付手段职能正常发挥的前提,同时支付手段职能的发挥又促进了商品劳务交易的扩大和信用关系的发展。

支付手段职能对经济有重要影响。

5.简述典型金本位制的特点。

(1)典型的金本位制就是金铸币本位制。

(2)在这种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本位货币是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流通中的纸币可以自由地与金币兑换,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

第二章汇率与汇率制度

1.什么是外汇?

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外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这一概念通常用于各国管理外汇的法令中。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普遍接受性、可偿性、可兑换性。

2.金币本位制下,黄金输送点是如何影响汇率波动的?

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界限是黄金输送点,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即铸币平价加运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即铸币平价减运费)。

汇率的变动幅度是相当有限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1)利率;

(2)国际收支;(3)价格水平;(4)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4.浮动汇率有哪些形式?

浮动汇率按照浮动程度可以分为:

(1)自由浮动、管理浮动。

若按浮动方式又可以分为:

(1)单独浮动、钉住浮动、联合浮动。

5.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虽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稳定环境,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但它在建立之初就具有重大的内在缺陷。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就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则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体系

1.简述信用的产生及与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关系。

1.

(1)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信用关系产生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前提条件。

信用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以私有制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

(2)信用经济自商品经济萌芽后就产生了。

但信用的发展有一个演进的过程。

不同历史阶段的信用经济随着信用形式的发展,有不同的特征。

(3)信用的发展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相一致。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与之紧密相连,货币关系的普遍化,进一步促进了信用关系的普遍化和迅速发展。

2.什么是商业信用,有哪些特点?

2.

(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2)主要特点: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同时包含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交易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商业信用发生后,买卖双方就存在着以一定货币金额表现的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创造出相应的流通工具。

(3)优点:

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促进流通的作用,是推销商品的有力武器,是解决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方式。

所以就企业间的信用活动而言,商业信用是首选、是基础。

(4)缺点:

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之间主要以商品提供的信用。

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即一般只能由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提供。

首先,是商业信用规模受企业资本规模、尤其是商品资本量的限制。

其次,是商业信用的信用能力有限。

制约了商业票据的流通性。

再次,信用量变动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3.当前我国社会信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信用体系进入初步建设阶段,大量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规章制度出台,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立并逐步规范,为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初步条件。

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信用制度建设整体滞后。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国家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日益增长的信用需求与落后的信用制度、信用体系之间的矛盾是我国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存在不少的信用缺失现象。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企业间合同履约率低,合同失效和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现象屡有发生。

(2)企业和个人对银行的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较为严重。

(3)财务资料失真、企业虚假披露,在证券市场尤其突出。

4.如何理解信用的本质?

4.信用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其特殊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存在时间不一致的价值的相向运动。

信用关系建立和注销的都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的转移。

(2)有条件的付出。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付出,付出的价值和回流的价值在量上不相等。

(3)贷出的商品或货币的所有权没有改变,只是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所以信用必然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

5.信用的主要经济功能有哪些?

5.信用有以下主要经济功能:

(1)维护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

(2)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节约流通费用。

(4)有利于资本集中和集累,提高社会资本量。

(5)调节经济结构。

第4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1.试述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1.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货币政策等。

2.利率的风险结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违约风险、证券的流动性、税收因素等。

3.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3.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可灵活周转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其实质是人们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的。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与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市场利率的减函数。

在货币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需求的影响。

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4.简述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4.可贷资金论是在综合古典学派利率理论和凯恩斯利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可贷资金论是在1939年由D.H罗伯逊提出的,他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可贷资金的需求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中央银行,也来源于人们的储蓄以及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可贷资金的需求则来自投资和人们的货币窖藏。

5.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5.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特别是金融创新的出现与深入,竞争日益加强,利率管制越来越不适宜经济的发展要求,各个国家分别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形成了一股国际范围内的利率自由化倾向。

第六章金融市场

1.试述金融市场的种类划分。

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

(1)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

(2)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4)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简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和相互关系。

(1)一级市场是公司或政府向投资者出售新发行的债券、股票等证券的金融市场,二级市场则是投资者相互之间交易已发行的证券的金融市场。

 

(2)一级市场可以为证券发行者获得新的资金,二级市场嫩提高证券的流动性。

(3)一级市场的发展是二级市场发展的前提,但二级市场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促进一级市场的发展,扩大融资规模。

3.主要的货币市场有哪些?

主要的货币市场包括:

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存单市场。

4.主要的资本市场有哪些?

主要的资本市场包括:

股票市场;政府债券市场;公司债券市场。

5.外汇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外汇市场的特点有:

(1)有市无场,外汇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场外交易市场。

外汇买卖是通过没有统一操作市场的行商网络进行的,它不像股票交易有集中统一的地点。

(2)循环作业,由于全球各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不同,亚洲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因时间差的关系,连成了一个全天候24小时连续作业的全球外汇市场。

(3)零和游戏,汇率的变化也就是一种货币价值的减少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增加。

因此,外汇交易“零和游戏”,更确切地说是财富的转移。

第七章金融机构体系

1.中国目前金融结构有何特点?

我国目前金融结构有下面特点:

(1)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2)整个企业无论长短资金都高度依赖银行资金供给;(3)商业银行长期作为企业资金的唯一来源,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积累了过高的风险。

2.试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1)直接融资是指最后借款人和最后贷款人之间进行的融资;

(2)间接融资是由金融中介机构以自己的债务换取最后贷款人的资产,再以自己的债权向最后借款人提供信用;(3)区别这两种融资不在于是否有金融机构的介入,而在于金融机构是否发挥了信用中介作用。

即金融机构是否通过发行间接证券同时承担了债权和债务,充当最后放款人的债务人和最后借款人的债权人。

3.资金流动的意义何在?

资金流动的意义:

(1)对于借入资金的一方而言,通过借入急需的资金可以更加有效的安排自己的生产和消费;

(2)对于资金的贷出方而言,把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贷放出去,可以从中获得收益;(3)可以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大额的资本,为大的投资项目提供资金。

4.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投资特点和主要对象有哪些?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投资特点主要是:

货币市场工具的流动性极高,几乎没有风险,具有储蓄存款的性质。

主要投资对象有:

(1)银行承兑票据;

(2)银行大额存单;(3)短期国债等。

5.金融市场有哪些主要分类?

金融市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的分类有下面一些:

(1)按照契约的性质,可以分为债务市场和股权市场;

(2)按照在发行和交易中的地位,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3)按交易地点和场所不同,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4)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第八章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概念是什么?

这个概念为何会发生变化?

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概念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基本业务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也在不断的变革,用现代发展的眼光来看,商业银行就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变化的原因在于市场的环境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资金的运作规律也在变,商业银行要想在新的市场中获胜,必须不断的适应环境、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金融业务与金融服务。

2.为什么说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表现在哪儿?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是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回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但是,商业银行又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体现在:

它经营的商品是特殊的商品——货币,而货币又是一种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其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商业银行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信用中介功能、支付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政策调节功能、服务功能等,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比一般的企业大得多。

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联系与区别在哪里?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极易混淆。

其联系是:

二者都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二者有的业务也不占用银行的资金、银行在当中充当代理人、被客户委托的身份;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等。

其区别是:

中间业务更多的表现为传统的业务,而且风险较小;表外业务则更多的表现为创新的业务,风险较大,这些业务与表内的业务一般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表内的业务。

4.商业银行的风险种类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风险如果从内部和外部的角度划分,其风险的种类主要有:

外部风险:

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等;

内部风险:

资本风险、决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结构性风险、经营性风险等。

5.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置步骤是怎样的?

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正视现实、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工作,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处置的步骤是:

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回避、风险的分散、风险的转移、风险的补偿等。

第九章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是什么?

1.20世纪以前,银行业面临的银行券发行问题、票据交换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金融监管问题,对银行体系进而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形成极大威胁,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由此奠定。

2.怎样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唯一代表国家对一国经济金融进行调控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基本特征为: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3)资产流动性高;(4)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中央银行职能归纳表述为:

(1)发行银行,即中央银行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政府的银行,即中央银行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业机构;(3)银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充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4)管理金融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运行。

3.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位: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运行时具有相对自主性。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保持所应遵循的原则:

货币政策制定实施应以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应按照金融运行规律具体操作。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

(2)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3)独立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4.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各种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调控货币供给、信贷的活动。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的传导机制四个部分。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其特点如何?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1)贴现政策(通过贴现利率的改变影响贴现贷款和基础货币量,从而影响货币供给)。

其特点是: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它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运用贴现政策来调整信贷结构,贯彻产业政策。

缺点是:

第一,宣示效应不明确,即可能被错误理解;第二,当贴现利率被确定时,市场利率的变动将引起贴现利率与市场之间的差额频繁变动,从而导致贴现贷款和货币供给量波动,结果使得货币供给难于控制;第三,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贴现贷款的数量变动;第四,贴现政策不如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方便。

(2)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

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主要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来实现。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第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第三,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第四,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

当然,公开市场操作的上述优势要变为现实并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发达的金融市场。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采用与否,主动权在中央银行;第二,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能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第三,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作用于所有银行或存款式金融机构,对于银行而言,较为客观、公平;第四,中央银行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受外界干扰较小,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第十章货币需求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编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

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其理论的要点如下:

(1)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3)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4)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5)凯恩斯得出货币需求函数Md/P=f(i,Y)

(6)凯恩斯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将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

(7)凯恩斯也指出,通过变动货币供应而控制利率的做法在产业周期的特殊阶段也是无效的。

提出了流动性陷阱与古典区域的理论。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

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同理:

(1)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

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

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

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根据以上分析,弗里德曼得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M/P=f(y,w;rm,rb,re;Ldp/Pdt;u)

3.鲍莫尔是如何发展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

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交易性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提出交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的增函数,而且也是利率的减函数。

鲍莫尔首先将现代管理科学的“最适量存货控制理论”运用于货币需求的研究,他们将为满足交易动机而持有的货币看作与企业为延续生产而保有的存货一样,认为存货的保有要耗费一定的成本,持有满足交易性动机的货币也同样会发生成本。

因而,任何经济主体都会尽量将其所持有的交易余额减少到最小,以降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找到一个最佳的货币持有量,使得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

因而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最适量为:

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

这一公式表明:

(1)佣金费用的存在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存在的前提条件。

(2)交易性货币需求并不与交易总额同比例增长。

(3)将利率弹性引入交易性货币需求,丰富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4.按照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分析思路,解释为什么债券和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货币,人们还愿意保留一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忽略了人们的多样化选择。

其思路是:

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会上升,因此人们将持有货币;反之,当利率高时,人们预期利率会下降,于是人们将持有债券。

也就是说,人们只能在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之间任择其一,而不能两者兼有。

显然,凯恩斯的这种观点与现实是不符的。

凯恩斯的理论无法解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投资者为什么既持有债券又持有货币。

1958年,美国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詹姆斯•托宾发表了《流动性偏好——对付风险的行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资产选择理论”,用投资者避免风险的行为动机重新解释流动性偏好理论,开创了资产选择理论在货币理论中的应用。

托宾认为,

(1)人们在选择持有什么资产时,不仅要考虑一种资产相对于另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而且要考虑该种资产相对于另一种资产的风险;

(2)债券称为风险性资产,货币称为安全性资产。

债券比货币的预期收益率高,但它的风险也较大。

所以人们更愿意持有风险较小、预期收益率较低的货币;(3)人们的选择便是债券和货币都占一定的份额,以便采取多样化组合策略来使总资产的风险较小而收益较大。

这一理论说明了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的原因。

5.如何理解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函数是极其稳定的”结论?

(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

因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相对的预期收益率的高低,当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随市场利率同向变化时,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相对的预期收益率几乎不变,从而货币需求将相对保持不变,即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无关紧要,或者说货币需求对利率很不敏感。

弗里德曼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利率每提高或降低1%,货币需求量减少或增加0.155%。

(2)弗里德曼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

由于恒久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弗里德曼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收入每提高或降低1%,货币需求量提高或减少1.394%。

第十一章货币供给

1.试比较分析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

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所以基础货币量大于原始存款量。

2.试比较分析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用转帐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

将存款划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只是从理论上说明两种存款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实上,在银行的存款总额中是无法区分谁是原始存款,谁是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并不是虚假存款,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也不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而是创造价值符号的过程。

二者的区别是:

(1)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的基础,没有原始存款,就没有派生存款;

(2)其来源不同,原始存款的来源是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而派生存款是随着商业银行存款、贷款业务循环往复不断的开展,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

3.试比较分析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

(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