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340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一 生物探究.docx

专题十实验与探究一生物探究

专题十实验与探究

(一)生物探究

实验与探究

(一) 生物探究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16·潍坊]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这种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D )

A.观察法B.调查法

C.测量法D.实验法

2.[2016·盐城]下列有关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密的是( C )

A.一度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就会出现各种生物,说明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B.菜豆种子在冰箱里不能萌发,说明菜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把经过消毒的肉汤密封存放时不会变质,但打开盖子后就会变质,说明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瓶外而非来自肉汤本身

D.将点燃的小木条放进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3.如图所示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

是( C )

图Z10-1

A.若X为组织细胞,Y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

物质和氧气

B.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

量增加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水,则Y为叶脉中的导管

D.若X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Y可表示输导组织

4.[2016·日照]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固氮醋杆菌”的特殊固氮菌,把这种固氮菌的固氮基因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能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氮能力,从而能“捕获”空气中的氮。

研究人员已经用西红柿成功完成实验,目前正用小麦、玉米等进行更大规模实验。

该技术一旦推广运用,将大幅减少氨肥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固氮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真菌,都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B.将固氮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C.西红柿和小麦、玉米的种子的主要部分都是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生产氮肥时形成的PM2.5依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血液中

5.[2016·娄底]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图Z10-2

A.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

B.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汤变质的根本原因不相同

C.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D.甲、乙形成了对照实验

6.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乙代表某结构,甲、丙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Z10-3

A.若乙表示毛细血管网,则丙内流静脉血

B.若乙表示小肠,则丙内含氧量增加

C.若乙表示肾小球,则丙是静脉血管

D.若乙是胰岛,当血糖增多时丙内胰岛素会增加

【解析】如果乙为肺部的毛细血管,甲是肺动脉,流静脉血,丙是肺静脉,流动脉血;若乙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养料增多;若乙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甲、丙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流出。

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浓度。

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丙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

7.[2016·宁波]下列实验或活动中,目的与步骤或方法不相符的是( A )

选项

实验或活动

步骤或方法

目的

A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对光时转动反光镜

使物像成在视野中央

B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叶片脱色,漂洗后加碘液

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C

观察和解剖花

用刀片将子房纵切

观察子房内的胚珠

D

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

量筒内的水面上加一层油

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

8.以下是利用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D )

A.实验组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饲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

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考虑

【解析】两组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激素;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饲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并且大小和发育程度也应相同。

9.[2015·东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量筒内盛放的

图Z10-4

是澄清石灰水。

当向锥形瓶中注入清水后,量筒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

由此可以判断锥形瓶中的绿豆是( C )

A.煮熟的

B.已经死亡的

C.正在萌发的

D.烘干的

10.[2016·黄冈改编]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图Z10-5

A.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B.B曲线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过程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在食物链为“草→羊→狼”的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过度放牧,A曲线可以表示短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

D.A曲线可以表示血液流经小肠过程中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的变化

【解析】在“草→羊→狼”的食物链中,若过度放牧,导致羊的数量骤减,狼的数量会随着羊的减少而减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58分)

11.李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并绘出如图Z10-7所示图像。

图Z10-6

(1)他首先判断出B处是毛细血管,你认为他的依据是__红细胞单行通过__。

(2)如果要进一步科学地判断出A和C的血管类型,还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__流动方向__。

12.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选用的是绿豆的幼根,第一天,先对所选幼根进行标记,标记的方法是__用钢笔(或其他容易着色的方式)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画4条线(关键词:

根尖端、等距离)__。

通过本实验得出的结论: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伸长区__。

图Z10-7

(2)在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时,将燃烧的蜡烛放入乙装置内,蜡烛熄灭,说明__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或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或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等)__,该实验在设计上的明显不足是__没有设置对照实验__。

13.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

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

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做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处理方法

灭菌

灭菌后接种细菌

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式

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

自然条件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__先天性(或本能)行为__。

(2)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实验法__。

根据资料二回答:

(3)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__甲__组与__乙__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__甲、乙两组存在单一变量__。

(4)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__乙组、丙组__。

14.[2016·滨江区二模]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从植株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4片叶片,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清水和三种不同浓度的x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x物质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

(1)将叶柄下部浸在清水的实验目的是__作对照__。

(2)以上方案有一处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__实验叶片数量太少、容易有偶然性__。

(3)方案完善后,经过实验测得如表所示的有关数据:

分组

测量指标

清水

三种培养液x物质相对浓度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相对浓度

0

2.47

2.97

9.28

气孔相对开放程度

100%

54%

43%

27%

由表格信息可以推测:

__随着叶片中x相对浓度的增大,气孔开放程度降低__,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15.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时,需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和视野中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图。

   

图Z10-8

(1)制作装片时,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应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__生理盐水__。

(2)对光时,左眼注视[③]__目镜__,同时双手转动[__⑤__]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明亮的圆形为止。

(3)观察时,看到的物像如图甲所示,应将装片向__右上__方移动后才能达到乙图的效果。

(4)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为“5×”和“10×”,则物像被放大__50__倍。

16.[2016·绍兴]材料一:

国际微生物学界有一个科赫法则,主要包括:

Ⅰ.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Ⅱ.要从宿主中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该微生物;Ⅲ.上述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宿主中,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Ⅳ.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

如果进行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体。

材料二:

沃伦和马歇尔猜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引起胃溃疡的原因。

为此,他们进行探究:

①在100例胃溃疡患者中,都找到了幽门螺杆菌;②从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③无胃溃疡症状的马歇尔当众喝下从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出现胃溃疡症状,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恢复健康;④招募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将从患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的幽门螺杆菌接种到部分志愿者,出现了胃溃疡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

(1)马歇尔自己吞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出现胃溃疡症状的行为,想证明科赫法则的第__Ⅲ__步骤,体现了科学家__为科学献身__精神。

(2)当时医学界有很多人都不认同马歇尔自己喝培养液的行为与观点。

推测他们的理由是__样本数量太少,结论不具说服力,具有偶然性__。

(3)要证明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从接种后患胃溃疡志愿者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__。

最终,沃伦和马歇尔证明了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由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7.[2016·沂水模拟]雨后,小军看到一位爷爷在花园给花“浇水”,不禁好奇的问:

“爷爷,刚下过雨,怎么还给花浇水?

”爷爷笑道:

“我不是在给花浇水,是用水冲掉叶片上的泥土,这样有利于花的生长。

”“为什么冲掉叶片上的泥土有利于花的生长?

”针对这个问题,小军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Z10-9

(1)根据学过的知识: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过程中有气体进出叶片”,小军作出了假设。

他作出的假设应是__气孔堵塞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__。

(2)为验证假设,小军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B分别表示套在两个叶片上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塑料袋的袋口扎紧。

分析此装置可知,小军设计的实验的变量是__气孔是否堵塞__。

(3)小军先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实验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结果A内干燥,B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由此可知,气孔堵塞会影响植物的__蒸腾__作用。

(4)随后,小军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孔堵塞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另取一个相同的实验装置,用燃烧的蜡烛耗尽A、B中的氧气,并迅速扎紧袋口,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

6小时后,将A、B内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A__内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5)小军还想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气孔堵塞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另取一个相同的实验装置,打开A、B袋口,将两支点着的卫生香分别迅速伸进袋内。

小军的预期的实验结果:

A内的卫生香继续燃烧,B内的卫生香熄灭。

但实际上却是A、B内的卫生香均继续燃烧。

要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将整个实验装置进行暗处理__。

三、实验探究题(第18~19题每空格1分,第20题12分,共22分)

18.[2016·金华]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稀释的唾液淀粉酶

1mL

1mL

1mL

试剂

1mL盐酸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37℃水浴

5分钟

碘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预测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__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__。

(2)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碘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__。

19.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是否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

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

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__。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__细菌__,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__乙__组。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不同树种和细菌__,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__丙__组的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__一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实验变量的单一性__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__水分__条件。

20.[2016·温州]小明发现某社区工作人员向池塘内喷洒某杀蚊液一段时间后,池塘内部分水生动物出现死亡现象。

查阅资料发现该杀蚊液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已知水草A和水草B对该杀蚊液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降低其毒性。

为了比较单独投放一种水草和混合投放两种水草对该杀蚊液的降解效果,小明欲利用若干玻璃鱼缸、池水、杀蚊液、金鱼、水草A和B等进行实验。

老师建议实验用量的搭配比例为5L池水∶200g水草∶5条金鱼,每5L池水中杀蚊液加入量为10mL。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__分解者__,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L池水,标为甲、乙、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状况良好的200g水草A、200g水草B、100g水草A和100g水草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mL杀蚊液;

⑤将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