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906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本

河北省邢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中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肯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篮,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辞语。

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A.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B.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C.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D.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2.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山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山堙谷”现象。

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B.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示秦皇族的发祥地

C.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土画像砖和玻璃D.文物和史籍等文献资料是第一手史料

3.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

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

“引经决狱”风气的盛行反映了当时

A.统治者重视儒家经义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D.儒法思想合二为一

4.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

A.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B.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

C.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D.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5.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

而当时宰相已辞职,朱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

此事反映了

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B.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

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

6.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C.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D.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7.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

李贽这些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8.我国古代农业发达。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

这些措施体现出

朝代

农业措施

西周

休耕制

战国

“尽地力之教”

秦汉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唐宋

禁捕青蛙

明清

“桑基鱼塘”

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B.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C.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D.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9.《上海县志》记载:

“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则当时所谓开埠者,尚未至喧宾夺主,而‘租借’二字之名词亦末成立也。

”这表明租界设立之初

A.英国人在租界受到完全限制B.英国人已经获得领事裁判权

C.租界主权仍在中国手中D.上海尚未成为通商口岸

10.1895 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

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

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11.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学会。

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逐步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这反映了

A.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B.思想解放深入了社会基层

C.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增加D.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

12.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

“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

”材料描述的广州处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13.下面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表(单位:

亿元)。

据表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1887年

1911年

1920年

1936年

1887~1911年年均增长率(%)

1911~1920年年均增长率(%)

1920~ 1936 年年均增长率(%)

整个工业

11.94

29.93

54.27

105.90

3.9

6.1

4.0

近代工业

3.48

10.66

32.19

11.8

6.71

手工业

11.94

26.45

43.61

73.71

3.4

5.1

3.1

A.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B.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C 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D.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14.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先政。

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

这表明民盟

A.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B.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

C.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D.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15.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B.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C.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16.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

“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

”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

A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B.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

C.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D.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17.雅典城邦所有拥有实际权力的官职,通常都是由10位公民担任。

这说明

A.雅典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消失B.雅典民主具有集体主义特征

C.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性别歧视D.雅典民主具有轮番而治特征

18.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神圣法》规定:

“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

”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带有比较浓厚的原始色彩B.落后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C.仍保留习惯法的某些特征D.力图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

19.“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夺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

”这说明

A.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B.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D.“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20.“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

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

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C.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D.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21.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

“为什么要宣布戒严?

 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B.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22.下图为德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代表作《构成第四号》,画面描绘的是骑兵们的一场冲突,这场冲突通过抽象形式呈现,最后变成一种象形文字,或是变成一堆伸展开来的线条,而这些线条就像长矛样朝着战斗方向冲出去。

与这一作品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最为接进的美术作品是

A.《拾穗者》B.《自由引导人民》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23.1947年,美国总统社鲁门宣布:

“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

那些正在竭力维护自由和独立的毗邻民族,很快就会为之气馁,还可能陷于失败。

”他的目的是

A 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B.展示美国急剧膨胀的实力

C.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D.反对苏联组织军事同盟

24.据世贸组织2001年度报告,190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

这表明

A.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B.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C.经济全球化无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D.中国融入世界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路向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

欧洲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

在西方的启蒙进程中,启蒙与传统表现为一种回归关系,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由于国家与民族的存亡危机,并未向西方启蒙运动一样进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

五四启蒙运动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宗法制度,开启了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

中国的启蒙运动面对的是一个帝制结构的农民社会,半殖民地农业中国之现代化的课题。

因此,中国启蒙的基本困难在于匮缺自由主义现代性赖以生长的西方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

与西方内源性启蒙相比,中国启蒙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的冲突,是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源性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

——摘編自穆克军《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同于西方启蒙运动的原因。

(1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

时期

文书概况

西周

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

秦汉

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是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

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

“命为制,今为诏。

”“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今时使用的文种。

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

“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唐朝

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

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

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清

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

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

——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3 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

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

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

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9分)

28.【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6年初,根据协约国确定的战略方针,英法联军计划在索姆河及其支流昂克尔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彻底击溃法国北部德军。

德军在该地区构筑有三道阵地,主阵地为阶梯式堑壕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敷设多道铁丝网。

守军是F.von 贝洛将军指挥的德第2集团军13个师(后增至67个师),防御纵深7--8公里。

英法联军投入39个师(后增至86个师,其中英军54个师,由F.福照将军指挥)、3500门火炮和300多架飞机。

此役,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军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德军损失53.8万人,被迫收缩防线,在西线暂时转入战略防御。

此役表明,进攻一方即使兵力、兵器占优势,但若逐次投入兵力,仍难以达到突破对方纵深防御的战役目的。

——摘编自《索姆河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索姆河战役的背景和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索姆河战役的结局,并分析其对二战德军战术思想的影响。

(8分)

29.【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徐寿生活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外帝国主义入侵的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但他自幼便喜欢科学,反对迷信思想。

他成长在一个热爱自然科学的家庭,从小喜欢钻研科技书籍,立志从事科研及科技创新工作。

鸦片战争以后,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1870年8月,徐寿任山东机器局总办,成功地生产出优质火药,通过该厂的建设和设备安装运行,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火药机器和生产工艺的技术人才。

徐寿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教育新的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注重化学实验仅器的购置及课堂实验等。

他采用幻对片、展品等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考试及评分制度。

徐寿父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硫酸厂,促进了化学工业、火药及采矿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

同时。

徐寿成功试制镪水棉花药,贡爆药等,写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大炸药专著《徐氏火药学》,填补了当时中国化学领城中的空白。

——摘鳊自冯霞《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的贡献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寿进行化学研究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寿在我国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8分)

1.A2.A3.C4.D5.C6.B7.B8.B9.C10.A11.A12.D13.B14.C

15.D16.A17.B18.A19.C20.D21.A22.D23.C24.B

25.

(1)特点:

借助传统文化,激烈地批判封建文化;崇尚理性精神;构建资产阶级政治蓝图。

(9分)

(2)不同之处:

西方启蒙运动是内源性启蒙,表达的是市民阶层个性解放和主体自由的价值诉求;西方启蒙运动植根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外源性启蒙;虽然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核心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救亡压倒启蒙;中国启蒙运动主要是移植西方文化思想,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8分)

原因:

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社会结构不利于市民社会的形成;中国思想启蒙缺乏西方市民社会的历史基础;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等。

(8分)

26.示例:

论题:

古代公文的演变适应了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

(2分)

阐述:

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君臣、中央与地方的概念才逐渐强化,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公文才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唐代“堂贴”的出现,表明三省六部制下宰相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明清时期,皇帝的谕旨和大臣上疏的保密化,则体现了明清君主专制继续强化的事实。

(10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7.

(1)背景:

旧的户籍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限制了人口的迁移;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

(4分)趋势:

对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的限制逐渐放宽。

(2分)

(2)影响:

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人口之间的迁徙和流动,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9分)

28.

(1)背景:

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进入相持对峙阶段;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

(4分)

特点:

战争时间长;双方伤亡巨大;新式武器和作战方式得到运用。

(3分)

(2)结局:

该战役结束后双方都有巨大的人员伤亡,英法并未实现作战计划。

(4分)

影响:

二战中,德军从一战的阵地战中吸取教训,采用了以高度机动性大迂回包围消灭敌军的闪电战方式。

(4分)

29.

(1)原因:

清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因此他立志创新;受家庭熏陶,喜欢科学研究;受鸦片战争以后进步思想家学习西方思想的影响。

(7分)

(2)贡献:

生产出优质火药,培养了近代技术人才;创建了新的化学教育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促进了化学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试制化学药品,写出了近代最早的火炸药专著。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