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8046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1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9页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9页
亲,该文档总共1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docx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基本流程print

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写人(记事、小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一、简单介绍人物(事件)背景,导入新课(初步了解人物,为体会人物特点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事件(随之完成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课文主要脉络任务,为部分精读作好铺垫)

三、部分精读,引领体会人物特点。

(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品质,掌握读书方法)

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人物特点。

(组织交流读书收获,加深对人物特点理解,练习运用读书方法)

五、总结课文、完善人物形象特点,揭示记叙方法。

(在总结完善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发学生领悟发现写人的方法与技巧,这读写结合作好铺垫)

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扎实读书的好习惯,加深理解人物特点)

七、诵读积累,激发共鸣。

(对优美的人物描写片断进行感情诵读直至成诵,激发学生与课文人物内心共鸣,同时为模仿写人作好铺垫)

八、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完成写字任务及重点词句练习任务,人物或事情细节描写小练笔,培养写人技能,实现读写结合)

备注:

八个环节一般可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五个环节,第二课时完成后三个环节,拓展应用可安排课后练习,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节。

附典型案例:

1、写人类:

《詹天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掌握“阻挠、毅然、勉励、居庸关、悬崖峭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语。

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

1、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

2、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3、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有关詹天佑的背景资料。

4、课件演示4个工作面的施工过程。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揭示单元主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

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些任务?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2)揭示课题:

詹天佑

首先,让我们走近第一位中华儿女——詹天佑。

板书课题:

詹天佑

(二)交流预习收获,简介詹天佑

1、通过预习,你对詹天佑有多少了解?

教师相机补充资料。

2、自主汇报学习收获,了解詹天佑的事迹,从中提炼出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品格特点——杰出爱国。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特点,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

(3)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

(四)再读课文。

1、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2、图文结合,简介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

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

3、学生自主汇报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4、了解背景,研读体会

  

(1)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

“当我读到_________时,我感到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

(2)师补充:

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

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

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国家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

他们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

(3)指导有感情朗读。

b.“他们提出一个条件:

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1)指名交流感受。

(帝国主义狂妄自大。

(2)“要挟”是什么意思?

(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

(帝国主义这利用我国政府腐败、经济落后、技术薄弱的弱点,强迫我国答应由他们修筑京张铁路。

c.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帝国主义者看不起中国工程师,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

(2)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理解体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蔑视。

d.“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1)指名交流感受。

(由于环境太恶劣,修筑铁路非常困难。

(2)出示地形地貌图,指导感情朗读。

(3)刚才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筑铁路以前的事。

能否删去?

为什么?

(不能;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小结课文,激趣存疑

  1、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

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2、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

(六)部分精读,体会人物特点

  1、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

A、我们先来研究勘测线路,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2、交流品读以下几句:

a.“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扣住“亲自、始终、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等词句来谈体会。

(2)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

(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血丝的眼睛。

(3)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多危险呀!

他为什么不去安全的地方呢?

b.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2)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也是詹天佑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

c.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指名交流。

(这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

京张铁路修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

如果修得不好,帝国主义国家看中国人笑话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

(2)小结:

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

(3)比赛读。

(要读出詹天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B、研究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进一步体会“杰出”的智慧和爱国精神。

a.过渡: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詹天佑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么,他在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b.默读5-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用箭头表示;借助课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

(火车可用你身边的学习工具代替)

c.交流反馈。

(师板画2幅图)

(1)图1.图2各代表哪里,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2)(生上台画表示工作面的箭头)这样两端凿进施工会有什么困难?

难怪詹天佑他要在峭壁上定点、测绘,难怪他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3)(课件的动画演示4个工作面的施工。

)既然中部凿井法能缩短了工期,为何不用在居庸关?

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

d.火车经过青龙桥时,詹天佑又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那火车是怎么爬陡坡的呢?

(生对照插图读课文,指名学生说,师边动车演示边总结。

e.从詹天佑的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和才干报效祖国)

(七)总结课文,完善人物形象

 1、总结课文:

强烈的爱国心和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事实证实,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你的自豪、读出你的扬眉吐气。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谈谈感受。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

(学生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感受,大家评价。

(二)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1、学完课文,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诵读积累,激发共鸣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同桌可以互相欣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背诵“勘测线路”部分,继续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精神。

4、集体背诵这一部分,激发学生与课文人物产生共鸣。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想象写话: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了,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仍激励着我们。

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

请写下来。

2、交流评价。

3、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4、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勘测线路

詹天佑开凿线路

(杰出爱国)设计“人”字形线路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不同形象,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

课文中要求学生体会的重点句子、自学要求等制成课件或小黑板。

学生:

搜集《三国演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人物特点。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

学生交流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教师小结导入: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谋略中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中的智慧。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谋略与智慧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把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出示词语:

妒忌商议曹军退却都督军令状

延迟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

擂鼓呐喊支援虚实动静

学生认读,教师指导容易出错的字词。

(三)交流读书收获。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接受任务——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如期交箭),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们刚才读了课文,文中出现了哪些人?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

(一)同学们都觉得诸葛亮最聪明,那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诸葛亮果真是“神机妙算”吗?

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可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辅导。

(二)交流研究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品读、感悟(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前后有联系的语句,进行灵活机动的处理。

):

知天文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课件: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1)军令状是什么?

诸葛亮为什么要立下军令状?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2)假如你是诸葛亮,你怎么读他的这几句话?

指导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课件:

“第一天,不见.....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这句太罗嗦,没有动静干脆不写,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不更好吗?

清楚,简练。

改不改?

为什么?

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

(2)假如你是诸葛亮,看到这样大的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

读出暗自高兴,得意的语气。

2、联系这两组句子:

“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

”找下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这场大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

”找上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1)完整地朗读这前后联系的两句话。

(2)评议、小结:

同学们这么聪明,通过研究这两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体会到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早已预见到的,他了解气象知识,能充分地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借箭”,这正是所谓“知天文”(板书)。

识人心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

课件:

“诸葛亮笑着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言下之意是什么?

你们这些小诸葛亮想一想,替诸葛亮把没有明说的意思说出来,看你说得对不对?

(2)组织讨论,指导朗读:

读出诸葛亮的肯定语气。

课件: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象下雨一样。

齐读后讨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曹操的谨慎、多疑;放箭的多)

2、联系两组句子:

(1)诸葛亮对曹操的判断准确吗?

(2)评议、小结:

通过研究这几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准确地判断曹操多疑、谨慎,不敢派兵,只会放箭,此乃诸葛亮的又一高明之处“识人心”。

(板书)

晓地理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课件:

“曹操知道上了当.....要追也来不及了。

什么是顺风顺水?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船头朝西,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掉转船头,仍旧逼近”,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

最后的效果怎样呢?

(2)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2、评议、小结:

通过有联系的这几句话,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考虑问题特别全面,布置安排非常周密,懂得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借箭”之后及时赶回,如此的“晓地理”不正是神机妙算吗?

(板书:

晓地理)

3、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句话。

(三)小结过渡:

我们研究“借箭的经过”,体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么文中的另外几个人物,周瑜、鲁肃、曹操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四、自由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一)自由读书,找出相关句子,感受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特点。

可同桌分角色读,说说话里包含的意思。

课件提示:

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

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二)全班交流,揣摩人物内心,体会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特点。

(周瑜的妒贤忌能、用心险恶,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谨慎)

(三)练习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学生质疑。

对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了?

学生质疑,简单的当时解决,值得讨论的有价值的问题留作课后讨论。

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知天文、识人心、晓地理的诸葛亮,如此的神机妙算才取得了草船借箭的成功,你能用别的四字词语来评价一下诸葛亮吗?

(知识渊博、智慧超群、足智多谋等)

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识人心神机妙算

晓地理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任务:

练习写字,用词造句,学习文章前后呼应的写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交流释疑,兴趣引入

学生交流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疑问。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安排材料刻画人物、表达中心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1、课文为了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着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找一找,读一读,归纳一下。

(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描写)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结果怎样?

这样首尾呼应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不仅在整体上注重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而且在每一故事情节中也都注意这一点,做到了前后照应。

回顾第一课时中提到的前后照应的几组句子。

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突出人物特点。

三、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重难点的字,如“惩、寨”是翘舌音,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3、诸葛亮这个形象之所以刻画的鲜明典型,是因为作者注意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在叙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

小练笔:

运用从本课中学习的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写你周围熟悉的一个人,要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4、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激发兴趣,阅读名著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

他还有什么本领?

又给我们留下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大家课后请去阅读《三国演义》,具体了解对联所说之事。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妒忌前因

借箭经过前后呼应

交箭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之二

科学说明文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一、联系事物,激趣导课。

(“事物”指文中要说明的事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知识要点。

(概要了解文章是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完成认识生字、新词任务及读通课文任务)

三、部分精读,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抓住重点部分引领学生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为掌握说明方法做好铺垫)

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科学知识。

(组织交流读书收获,加深理解相关科学知识)

五、总结课文,揭示科学知识,提炼说明方法。

(说明了哪些知识,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科学知识。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七、自由诵读,强化积累。

(积累科学知识,强化理解说明方法)

八、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完成写字及重点词句练习,模仿练习掌握说明方法)

备注:

八个环节一般可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五个环节,第二课时完成后三个环节,拓展应用可安排课后练习,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节。

典型案例:

《太阳》教案

莱西市滨河小学李永梅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如:

野兽、摄氏度、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治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

关于太阳的图片一张、生字卡片、写有重点语句的小黑板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达成教学目标2、3、4

完成识字任务,会写“冈、轰、喊、钻”四个字。

课型

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联系事物,激趣导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认识它吗?

(出示太阳图片)谁来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她一些情况?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她,了解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知识要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自主识字,扫除阅读障碍。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告诉了我们太阳的哪些知识?

班上交流收获,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随机板书,帮学生理清楚课文脉络。

(板书:

远大热关系)

三、部分精读,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通过刚才读课文你对太阳的哪一特点最感兴趣?

让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研读。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研读太阳离我们远的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太阳远的语句来,用铅笔轻轻划下来。

2、班上交流,指名读,教师给予阅读能力评价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3、指导朗读:

谁能把太阳离我们“远”的感觉读出来?

品味朗读:

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

【这一环节中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找到语感,体会出太阳离我们远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表达出来的。

同时在此处指导朗读可以达到一点带面的效果,为下边的朗读打下基础。

4、通过对比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老远老远的,步行到太阳上去得好多年,就是坐飞机也得好多年”

这样写好不好?

为什么不如课文中那样描述好?

师总结:

这就是写说明文的一种的方法——列数字。

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最具体,一听就明白。

【在此处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反例让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出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

太阳除了离我们远,还有什么特点?

(二)研读太阳离我们远的特点:

1、太阳到底有多大?

把表现太阳的那句话找出来

(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男生读女生读

2、体会说明方法:

本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除列数字以外,作者还把太阳和地球作了比较,你们知道地球有多大吗?

那么130万个该有多大你知道了吧?

这也是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作比较,这一比较让你更准确的知道了太阳有多大了

3、让我们再齐读

(三)研读太阳离我们热的特点:

1、哪位同学说说太阳除了很远很大还怎样?

2、读相关的句子。

3、体会理解“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科学知识。

(1)学生自由读课文4、5、6、7段,思考:

太阳和地球上的哪些东西有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班上交流读书收获。

【通过学生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