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84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文档格式.docx

  ④企业历史短,缺乏专业的EMC设计经验,缺乏规范的EMC研发、管理流程。

  本文参考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思想,并借鉴国外电动汽车的优秀EMC设计方法,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方法,该方法建立的系统开发流程贯穿实施于车辆开发各流程中,整车一次性通过EMC法规测试,并做到了系统内的良好兼容性。

1、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思想

  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在分析方法、设计方法、试验方法方面,均为系统工程问题。

  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思想:

综合考虑电器部件性能及功能完整性、可靠性、技术成本、车身轻量化、产品上市周期等各种因素,确定布局和技术控制状态,选取材料、结构和工艺,在车辆研发的各阶段,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将接地、屏蔽及滤波等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实施到产品或系统中,在测试阶段做出详细的EMC测试评价、优化及管理,最终形成一套可行性高的正向开发设计方法或流程。

  在产品质量前期策划(advancedproductqualityplanning,简称APQP)过程中,新产品研发过程一般由5个阶段组成:

计划定义和项目、产品设计和开发验证、过程设计和开发验证、产品和过程确认,以及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APQP进度图如图1所示。

借鉴APQP流程,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流程可包括:

EMC规划阶段、EMC系统架构布局阶段、EMC设计阶段、EMC系统测试及状态冻结阶段以及EMC评估、评审和优化阶段。

  上述各阶段需要车型设计总师、项目经理、EMC专家、EMC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线束工程师、总布置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以及各电器部件供应商等协作参与,共同完成。

2、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开发流程

  2.1EMC规划阶段

  本阶段工作内容是在分析整车技术规范(VehicleTechnicalSpecificaTIon,简称VTS)初稿的基础上,对表1中列举的内容进行研究,重点掌握现有电器部件EMC特性,并编写整车EMC设计指导书等报告,为EMC系统架构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表1EMC规划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2.2EMC系统架构布局阶段

  本阶段是整车系统级EMC开发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核心工作内容可归结为“先由面建点,再由点连线”。

  “面”即为由车身、车身支架、12V蓄电池负极等建立的参考地。

  “点”为车载电器部件,以规划阶段编写的《高压部件布局布置指导性设计报告》、《CAN网络线束布局布置指导性设计规范》等报告为指导,综合考虑车身数模及电器零部件初版数模,对车载关键电器部件进行布局。

优先进行动力蓄电池布置;

根据驱动方式、冷却系统、可安装位置、质心坐标等确定电机本体大致布置;

结合功能性要求、碰撞安全性法规要求、IP防护、安装便利性、美观等,确定其它电器部件布局。

“点”还包括抽象的接地点,随着电器部件布局位置确认而确定。

接地点的选取应以就近接地、系统接地网络的合理、可维护为原则。

  “线”即为前面建立的各“点”之间的互连线缆,是整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缆布置的基本原则:

尽量短、避免交叉、走向美观、安装固定方便。

以i-MiEV车底盘下线缆布局(见图2)为例,其线缆短、线缆无交叉的特点显而易见。

 

优先考虑系统布局这一策略是成本最划算的一种EMC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布局划分,使对干扰电流的控制成为可能。

整车EMC架构布局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技术要求,并将EMC技术融入到产品架构设计中去。

图3为某型号电动汽车布局差异对比图,与图3(a)相比,图3(b)所示布局方案更合理,线缆走向更规范,整车碰撞安全性也更高。

两种布置方案下电器部件壳体设计、连接器选型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若布局阶段“点”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整车电气系统架构布局的变更,其对整车设计成本、上市周期等均带来较大变化。

整车设计初期,不建议所有电器部件都做出开模计划,同时从整车设计角度,“点”也应该符合“面”的规划,即使一些电器部件前期已开模且适用于一些车型,也应该根据本车型布置要求,在评审后重新制定开模计划。

(b)布局整齐

  图3某型号电动汽车布局差异对比(网络资料)

  图4为某车型不合理的电机系统(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布局图,该布局导致U、V、W线缆过长,根据设计经验,该方案存在辐射发射超标风险,EMC评审不通过,该布局方案未获批准。

布局合理最基础,其经济性也最高。

车内电子通信设备的日益增多使互连系统的排布密度大幅度增加,加上车载系统狭小的内部空间,因而对前期系统架构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2列举了本阶段主要输出报告。

2.3EMC设计阶段

  EMC设计虽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但其需要大量专业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管理等知识的支撑,并要参考一切可以指导团队和员工决策或行动的信息、标准、规范、法则及经验,最终形成用于指导生产的设计知识体系,研发过程中知识流动和转换框图如图5所示。

EMC设计阶段主要围绕EMC三个措施(即接地、屏蔽和滤波)展开,本阶段主要的设计输出报告如表3所示。

  表3EMC设计阶段主要输出报告

 图4某车型前期不合理的电机系统布局图

  布局合理最基础,其经济性也最高。

  接地设计主要包括接地线的工艺、接地螺栓和螺母选型、接地点防腐蚀处理工艺设计等。

图6为某型号电动汽车接地设计细节,可作为参考。

(b)接地线和接地螺母

  图6某型号电动汽车接地设计(网络资料)

  屏蔽设计的关键之一在于高低压电器部件壳体设计,如何将工业设计等技术和壳体屏蔽设计技术巧妙结合在一起,体现EMC设计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本部分的难点。

由于壳体开模成本较高,建议全新开模在评审通过后确定。

  应当指出,在选用屏蔽线缆时,不仅要考虑其屏蔽性能,还要考虑成本、机械强度等特性。

当整个电缆受到过多的机械、天气和潮湿的影响时,影响最严重的屏蔽部分就是连接处,通常使用5年之后性能将下降一个数量级(20dB)。

  对于多电缆入口的机箱壳体,为保证屏蔽连接的连续性,电缆屏蔽连接方法可参考图7。

  

a)线缆屏蔽层和壳体端接

b)(b)线缆端连接夹具

c)  图7多电缆屏蔽层和壳体电连接(网络资料)

(a)电机本体(b)电机及集成控制器

  图8某型号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网络资料)

  若考虑成本,部件屏蔽设计难以做到完美,可考虑系统级解决措施。

图8为某型号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为降低U、V、W线缆可能带来的辐射发射问题,其在电机端增加一金属屏蔽盒,在提高EMC设计的同时提高了IP防护等级。

  2.4EMC系统测试及状态冻结阶段

  系统电磁兼容试验技术包括:

试验规范制定、标准制定、项目选择、实施方法、场地建设、误差处理等技术和过程。

为保证EMC测试的一致性,系统测试必须在标准的试验环境下进行。

根据自身条件建立相应测试环境或选择测试机构,都是不错的选择,为节省测试费用而牺牲零部件或整车EMC性能的做法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若脱离整车测试验证环节,零部件EMC设计很可能出现设计不足或过设计问题。

EMC系统测试是系统级EMC设计流程中重要的环节,既用于验证整车EMC设计的合理性,又为设计方案优化、评审及冻结提供依据。

在验证各电器部件EMC设计符合性的前提下,验证零部件EMC测试数据和整车测试数据的关联性,根据整车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对整车系统内接地措施进行尝试性优化整改,在整改效果难以满足整车测试需求的前提下,对零部件EMC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改,根据整改便利性、成本、可靠性、开发周期等因素确认零部件更改比重,并保证足够的裕量,从而降低因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误差,保证整车测试的一致性。

  状态冻结阶段,需要随机抽样同一批次各电器部件多台进行测试,在测试数据一致性评审通过后,冻结零部件EMC设计。

同样,只有整车测试具有足够的一致性和裕量,整车EMC设计数据才能冻结。

  本阶段主要输出报告有:

《电器部件EMC测试分析报告》、《整车测试分析报告》、《系统设计优化分析报告》、《XX零部件EMC优化设计分析报告》、《接地线(含接地螺栓、螺母)盐雾等试验分析报告)》、《接地线阻抗测试报告》、《接地点防腐处理工艺设计评审报告》、《接地点可维护性评审报告》、《电器部件壳体数模冻结报告》、《电器部件EMC设计方案冻结报告》、《XX车型EMC设计方案冻结报告》等。

  2.5EMC评估、评审和优化阶段

  本阶段贯穿于系统级EMC设计的整个流程中,每个阶段的评估、评审和优化,必须保证零部件设计和整车设计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评估、评审时既要考虑功能完整性、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设计因素,还需要EMC专家的技术指导,同时又要综合考虑设计美观度、可维护性、可工程化、成本等其它因素。

  简单合理的设计是最好的设计,这无疑在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良品率,加快上市时间的同时,让电动汽车EMC设计的风险降至最低,所以评估、评审阶段还应坚持简单的原则。

  电动汽车功率部件越来越呈现出小型化、集成化的技术趋势,功率部件的EMC设计仍将是整车EMC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提高续航里程而增大电池结构,从而使整车电器系统布局更紧凑,部件间EMI问题更突出。

智能化、高频化等电子电器的安装加剧了整车通过GB14023测试的难度,所以,评估、评审阶段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3、结语

  本文从工程应用设计的角度,对整车系统级EMC设计流程做了详细描述,而对设计细节以及EMC指标的量化未做具体描述,但整个设计流程还是非常清晰的。

采用系统方法,按照特定的逻辑来组织研发过程中模糊的、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各种研发活动,最大程度地减少研发活动的反复和耦合,使复杂、模糊、混乱的EMC研发活动流程化,从而提高了EMC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研发成本及产品生命周期的总成本。

  在设计和选用电源滤波器的过程中,系统工程师发现,加了滤波器以后作用不大,甚至会发生某些频段的噪声变大。

  OBC内部均设计了滤波单元,但由于滤波单元设计不专业(包括滤波器输出阻抗和OBC输入阻抗相互匹配、滤波器拓扑结构设计不合理等)或受布局空间所限安装位置不合理等原因,滤波器实际抑制干扰能力较差,传导发射超标现象较明显。

  4、总结

  本文所述示例说明了接地、屏蔽以及滤波措施正确合理设计的重要性。

目前电动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越来越多,整车电气系统(包括各电器部件、互连线缆以及车身架构等)建立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如何根据各电器部件自身EMC特性以及所处的电磁环境等因素,将EMC措施合理体现在整车设计中应是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