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488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docx

医药行业回顾及展望

医药行业2001年回顾及2002年展望

摘要:

✧2001年医药经济稳定增长,医药体制改革的影响开始显现

2001年医药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高增幅;产品销售收入增幅稳定,企业产成品库存有所增加,企业效益明显回升。

其中部分企业受药价下滑的影响较大;进口增幅提高,出口增幅稳定;医药商品的销售稳步增长、终端需求活跃。

据预测,全年将完成总产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17%。

2002年医药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部分子行业收入世影响较大

2002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医药行业还会保持适度的增长,但同比会有所下降,结合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2002年整体医药仍将保持13%左右的增幅。

考虑到WTO的冲击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等因素的影响,我门预计该行业中化学原料药、药品流通行业和中药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受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影响和各地正在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化学医药行业将处于低速增长的调整阶段,利润增长将会进一步放慢。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企业两极分化将日趋明显,亏损面可能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料,未来两年我国医药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

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会有所改变,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国内药品市场已是一个国外与国内企业竞争的场所,国产药、“三资”药、进口药基本呈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国的医药市场已经是一个开放程度相当高的市场,因此,相对其它行业的冲击而言并不大。

一、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

据统计,我国医药工业企业近4000家,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4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多个品种;我国传统中药,已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能生产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成药产量已达47万吨,8000多个品种;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多种;可生产包括X设线段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品种和规格和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我国的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已经历了十年的稳定增长。

1978年至2000年年平均增幅达到16.6%(见图1)。

2、主要存在问题

1)医药企业多、小、散、乱问题突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全国医药工业企业近4000家,其中大型企业近500家,只占总数的12%。

大多数企业专业程度低、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缺乏特色产品,而且重复建设严重。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未形成

我国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未完全形成。

医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3)医药流通体制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加上生产领域的重复建设,致使多数药品严重供过于求,流通秩序混乱。

二、2001年医药行业运行状况

1、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高增幅

今年1~9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19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1%,集体企业增长15.4%。

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16%,增加值增长21%。

根据SDA南方医药所的预测,全年将完成总产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17.5%。

医药生产产销同步增长,1~9月份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完成1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8%,增幅与工业总产值同步,略低于工业增加值。

工业产销率累计为93.6%,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化学药品销售率94.8%,中药销售率90.6%。

2、产品销售收入增幅稳定,企业产成品库存有所增加

1~9月份,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2001年上半年中国前10位医药工业企业排序情况详见表1。

表1、2001年上半年中国前10位医药工业企业排序

单位:

万元

不变价工业产值

利润总额

现价销售收入

公司名称

产值

公司名称

利润

公司名称

销售收入

1

哈药集团

452310

深圳南方

27708

华北制药

273168

2

华北制药

375557

西安杨森

27531

哈药集团

245755

3

石药集团

304342

哈药集团

21303

深圳南方

228952

4

东北制药

205854

华北制药

13171

石药集团

198342

5

上海新亚

195574

石药集团

12564

东北制药

141436

6

哈药总厂

191542

山东新华

7582

山东新华

138399

7

上海先锋

180447

北京双鹤

7264

哈药总厂

115196

8

浙江海正

160675

上海施贵宝

7109

西安杨森

110955

9

山东新华

147951

哈药总厂

6747

山东鲁抗

76620

10

深圳南方

119315

哈药六厂

6501

天津药业

75989

3、行业利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但企业应收账款增幅同时出现回升

1~9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

工业销售利润率7.75%。

9月末,企业应收账款增幅出现回升,企业应收账款净额5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资产负债率5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应收账款净额29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

在整体行业利润增长的同时,由于2001年部分药品价格的下滑,对一些企业的利润有较大影响。

4、医药工业生产经营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和发达国家差距仍大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医药工业生成经营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排名前60位的制药工业企业合计完成总产值占全行业的30%,利润更是占到了51.5%。

而世界前2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左右。

从各个子行业(化学制药、中成药、医药零售、医疗器械等)的集中度来看,销售收入前4位企业的集中度除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略高于30%外,其余子行业基本上都低于20%,和国外情况相比企业仍然过于分散,无序竞争依旧十分激烈。

5、进口高速增长、出口保持平稳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分析,今年1~9月份医药商品进出口增幅稳定,进出口总额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其中9月份增长了33%,进出口增幅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增幅提高较多。

在进出口总额中,出口总额3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进口总额2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2%。

进出口相抵,出口大于进口6亿美元。

考虑到9.11的影响,第4季度的出口形势应该不容乐观,全年出口应可保持平稳。

进口产品中增幅最大的还是医疗器械,为42.9%,主要是从美国、日本和德国进口的X射线断层诊断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大型设备;原料药的增幅为31%,主要是从欧美和日本、印度等国进口;西成药的增幅为27.6%,主要是从德国、法国、瑞士、英国、意大利等国进口的头孢系列的抗菌素、疫苗、血液制品等。

出口产品中除中药材出口额下降6.1%外,其他各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1~9月份医疗器械增幅为27%,西成药增幅为29.5%;中成药增幅为8.9%,化学原料药增幅为11.5%,卫生材料的增幅12.2%。

我国中药材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药材出口对象主要是日本、香港、韩国、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尚未走出困境所致。

另外由于台湾经济低迷,台币贬值,台湾药商抛售库存也是造成国际市场萧条的因素。

6、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企业产销影响已露端倪

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对公费医疗造成的医院用药水平过高将起一定的遏制作用。

从上海的情况看,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医药经济运行影响已露端倪。

上海从年初开始200多万职工全部实施了新的医保政策,3月19日开始,公费人员也一并实行新医保政策,对药品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体格局是:

总量下降,门诊减少,通过对上半年重点医院用药情况的调查及商业部门供药情况的统计发现药品大类销售的总格局变化不大,但药品的消费构成发生变化。

其中国产药上升了3.6个百分点,合资和进口药分别下降了1.7和1.9个百分点。

三、2002年影响医药市场的主要因素

与我国药品市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GDP、人口、医疗费用支出、药品进出口额等因素。

由于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因此入世的影响将对未来几年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另外,我国推进的医疗体制改革对市场的影响我们也要予以考虑。

1、预计我国GDP在2002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医药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度很高。

2002年中国经济仍将实行保持稳步增长(预计不低于7%)。

下图显示了十年医药工业增长与GDP保持同步的增长(见图2)。

图2、医药工业总产值与GDP增长趋势表

2、老龄人口和城镇人口增加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药品的消费占药品消费总额的50%以上。

我国老年人口约每年以3.2‰速度增加。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药品消费与农村人口消费水平之比为约7:

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将增加对医药市场的需求。

再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加的因素,未来我国的医药市场的需求的保持稳定的增长。

3、出口压力大,进口将增多

以出口额排序,从1999年以来,我国对美国出口始终占到了总出口的20%以上,考虑到转口因素,估计会更高。

德国和荷兰一直占据第二、三位。

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印度、比利时、韩国等。

受9.11影响,2001年3-4季度美国的进出口均出现了负增长。

据IMF预测明年的世界经济形势,2002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的出口形势将比较严峻。

同时,跨国公司也会加强对我国市场的开发。

4、加入WTO对我国医药市场的影响

加入WTO后,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协议、减免关税并弱化和取消非关税壁垒、以及执行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对我国医药领域的研发、生产、流通(包括批零、进出口)乃至医疗服务等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1)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加强。

临床治疗需要的专利药将主要依靠进口。

按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条款,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10亿美元的赔款,若买断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则需支付500—600万美元。

 以仿制专利药为主企业将面临冲击。

2)关税降低的影响

根据中国关于加入WTO后削减关税的承诺,从2000年~2003年,进口医药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将会由9.3%降到7%,大宗药品平均关税由14%降到5%~6%,2005年降到3%,;而药品进口许可证制度等非关税措施将逐步取消。

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11%降到5%~6%;2001年,取消大型医疗设备特定管理。

我国药品进口以制剂为主,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价格差距很大,降低部分关税并不能构成很大冲击。

但对部分医疗器械等影响较大,由于这类产品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不够高,降低关税将使这类产品受到严重的冲击。

3)开放药品分销服务的影响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存在企业多、规模小、机制僵化、效率低、流通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主要问题。

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加入WTO后,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方式、资本质量和规模等方面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4)WTO将进一步促进企业机制转换和集约经营,兼并重组的高潮将出现

医药产业行业集中度已出现提高趋势。

据2001年1~6月份统计,医药列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的25家实现利润占全行业的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有1,000多家医药企业仍在亏损中挣扎,而且,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企业两极分化将日趋明显。

近年来世界排名列前的跨国公司大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联合、兼并、重组。

世界药业排名前10名的制药公司的销售收入,1993年占全世界25%,1995年占27.82%,2000年跃升为47.14%。

无论资本实力、技术开发能力还是市场控制力,我国医药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差距都是悬殊的,这对于我国4000多家制药厂和17000多家批发公司而言,大多数公司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

各级政府和主管机构已经加快了结构调整与深化改革的步伐。

可以预料,未来两年我国医药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

另外,一些非医药行业的,但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也会参与对医药企业的并购,如华润集团就准备以并购的方式进入这个行业。

5)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全球医药行业近年出现大调整,世界排名前列的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辉瑞公司和华纳兰博特、赫斯特和罗纳等跨国公司或联合,或兼并,或换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组。

重组的结果是这些跨国公司加速了在全球的产业调整和重新布局。

在这次调整大潮中,中国是一个为众多跨国公司所看好的国家之一。

例如,杜邦把医药中间体转移到中国生产;GE准备把世界各地的X光机、CT和B超三大常用医疗器械全部转移到中国生产;巴斯夫计划关闭在日本、美国、丹麦的3个VC企业,而在中国合资成立VC生产基地;生产“阿维菌素”的全球老大美国默克公司,如今转向中国采购;安万特公司关闭了自己的异丙氨基比林生产厂,转向中国采购等。

这次国际产业转移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讲是一次发展壮大的难得机遇。

当然,对其他为抓住机遇的企业而言,将意味着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了。

4、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影响

2001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已经对公费医疗造成的医院用药水平过高将起一定的遏制作用。

公费医疗向医疗保险的转变是高水平、窄覆盖(约1.5亿人受益)向的水平、广覆盖(约3亿人受益)的转变。

因此,质优价廉的国产名牌药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医疗保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药品采购招投标制度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药品降价趋势会进一步扩大,相应会带来企业利润空间减少。

医药行业目前处于低速增长的调整阶段,销售收入增长快,而利润增长较慢。

零售药品市场也将受益于医疗保险的全面实施。

我国药品零售市场特别是感冒药、消化系统用药药等大类药品零售市场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加上《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不断落实和零售店向连锁店方向发展,我们医院市场用药金额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而零售市场则有较大发展。

当然,医药商业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零售市场商业毛利率会有所下降。

大量连锁药店的出现将使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变弱。

四、分行业的发展机遇

1)化学原料药:

发展空间较大

就总体而言,世界原料药市场处于稳定增长期。

北美地区和日本等国是原料药的主要进口国。

西欧国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80%以上。

但由于许多重要原料药专利保护期已满、利润率下降、市场竞争激烈和发达国家来自环境保护的压力,世界原料药的生产能力有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中国医药业的最大机遇就在于制药跨国公司正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中的“产业链转移”。

而化学原料药和某些医疗器械是往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点。

中国和印度已经为争夺世界原料药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我国在青霉素、VC、解热镇痛类、柠檬酸、糖皮质激素、蒿甲醚等60多种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头孢类有望成为我国未来较具竞争力的品种之一。

加入WTO后,将进一步带动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

上市公司中在这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有华北制药(600812)、哈药集团(600664)、鲁抗医药(600789)、新华制药(0756)、天药股份(600488)、中国制药(香港上市)、海正药业(600267)、昆明制药(600422)、丰原生化(0930)等。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制药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如VC的出口价格大战,使一些企业的出口增长,但利润微薄。

同时,一些我国不具备优势的化学原料将受到进口产品的强烈冲击。

2)化学成品药:

形势严峻

我国制药企业生产的西药产品中约97%是仿制品,当然,其中绝大部分仿制药品其专利保护期已过期或既将到期。

受到WTO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以仿制国外专利药为主的企业还是要受到一定冲击。

 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是我国化学制药工业的最大缺陷,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根源。

2000年,世界十大制药公司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平均比得为69.9%,而国内制药企业研发的费用投入最多不超过3%,一般仅为0.5%—1%。

目前, 国内制药企业只能在利润微薄的普药市场上激烈竞争,而利润丰厚的新药市场(尤其心血管类药物、肿瘤药物等疑难病症)则被外资公司控制。

这种情形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因此,我们认为2002年在市场竞争激烈,药价有可能进一步下滑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企业的盈利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3)中药行业:

不容乐观

随着天然药物逐步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认可,特别是美国颁布了天然药物申请指南,第一次允许天然药物以不同于化学单体药物的形式(即以多种成分甚或复方形式)申报药品认证,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天然药物开发热。

与西药大都为仿制的情况不同,我国的中成药几乎都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这些都是我们所拥有的独特优势。

因此我们认为中药工业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和西药相同,中药企业的创新机制与自我发展能力也严重缺乏,和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实力十分薄弱,能否把握住发展机遇我们只能持谨慎的态度。

而现实问题是,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来中医药类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呈滑坡的趋势。

因此,2002年的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是难以乐观的。

4)生物制药行业:

创新压力大

整体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但具体到我国生产企业,问题是比较多的,主要是:

产业规模小、科研经费投入少,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产品主要以仿制为主,缺乏创新,除重组人干扰素α-Ib外,其他20多种产品均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我国生物药品大多是仿制国外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的现象非常严重。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生物药品不到20个,品种少,厂家多,造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大战不断,相当多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上市公司中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如凤毛麟角。

5)医药商业:

前景看好、竞争会日趋激烈

全国前十大药品批发商的销售额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

据估计,有将近一半的批发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00年药品批发企业的平均毛利不到1%。

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上海医药集团公司等大型药品批发企业的出现将提高这个产业的集中度,降低企业因规模小、管理机制落后而导致的成本高,毛利低的现状。

随着医疗保险的推行和医疗体制的改革,零售市场会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

但零售商业企业数量众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无序竞争的局面在全国广泛存在,整体医药商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也不断滑坡。

连锁药店的发展是未来的主要方向,如三九医药(000999)、海王生物(000078)、一致药业(000028)、双鹤药业(600062)、同仁堂(600085)、桐君阁(000591)、广州药业(600332)、复星实业(600196)等一大批制药企业都在纷纷向医药商业领域渗透,加速扩展着各自的连锁店铺。

我们认为医药商业领域未来有较好的成长空间,日趋激烈竞争的局面会降低企业的毛利率。

五、2002年医药行业运行预测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经过分析认为2002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和药品市场销量规模都将同比会有约13-14%的增幅。

但投资者应注意行业的整体增长并不意味着在证券市场上有投资机会,因为行业的增长是由包括合资公司、私营公司等各种所有制的公司带来的。

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将出现以下主要特征:

✧医药生产稳步增长,整体药价水平将进一步下滑,企业利润增幅下降,相当多的企业亏损面会扩大。

✧医院用药水平下降,零售市场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将被淘汰。

✧出口压力较大,进口大幅增长。

✧掀起新一轮企业间的重组兼并高潮。

✧WTO的冲击将显现,但应看到目前的国内药品市场已是一个国外与国内企业竞争的场所,国产药、“三资”药、进口药基本呈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国的医药市场已经是一个开放程度相当高的市场,因此,相对其它行业的冲击而言并不大。

渤海证券研究所:

万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