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8584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6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docx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综合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隋朝统一南北

一、知识梳理

1、581年,杨坚(隋文帝)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②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大运河的开凿: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的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

时间

在位皇帝

开凿目的

运河三点

运河四段

跨五大水系

意义

605

隋炀帝(杨广)

1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②促进南北交通

北:

涿郡(今北京)

中:

洛阳

南: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大运河的开通,①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②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3、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

开创皇帝

具体办法

正式形成时间

正式形成时皇帝

形成标志

科举制的目的

作用

隋文帝

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606年

隋炀帝

创设进士科

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来吸收、笼络人才来加强统治。

1、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2、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

3、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问答题:

(一)、隋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答:

1、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2、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使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3、隋建立后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

4、南朝陈后主腐败无能,国力软。

(二)、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朝代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15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37年(581--618)

曾在位皇帝

秦始皇 秦二世

隋文帝 隋炀帝

伟大工程

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灭亡原因

法律严酷;兵役、徭役繁重

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对后世的影响

重用人才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

唐承隋制;重人才设科举

第2课  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7年,李世民(唐太宗)改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过程

结果

626

玄武门

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

太子李建成联合   李元吉害李世民

李世民用箭射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迫李渊立他太子,不久做了皇帝,史称唐太宗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魏征。

3、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4、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措施):

①轻徭薄赋;②知人善任,重视纳谏;③加强中央权力,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④完善科举制度,设明经科和进士科。

4、贞观之治的内容

           1、原因:

①吸收隋亡教训。

②唐初经济凋敝。

                

(1)多次减免租税

 经济上:

轻徭薄赋 2、具体措施:

                

(2)大力提倡节俭

           3、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措施:

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人才:

知人善任,      

(1)富于谋略    房玄龄  房谋杜断

   重视纳谏       

(2)善断大事    杜如晦

 

       3、表现 (3)敢于直言    魏征

            (4)能征善战    李靖、李勣

        

        

1、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三省的职责:

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政治上:

  2、增加宰相人数   既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加强中央权力 3、合并州县     精简机构, 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教育上:

   1、明经科     主要考试儒家经典

 完善科举制度   

 确定常设科目 2、进士科   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   这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本课思考题:

  1、什么是贞观之治?

  答:

指的是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强盛。

历史上用唐太宗的年号贞观来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为“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什么?

  答:

(1)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聚集了不少人才;

  (3)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和合并州县,加强中央权力;

  (4)完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5)重视文化教育,大兴学校。

  (6)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

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

①政策因素:

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②政治交往因素:

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③群众作用:

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个体作用:

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第3课  开元盛世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创殿试

         

(1)重用人才 创武举     这时期的人才如:

狄仁杰 

    积极措施       创“自荐”求官制

               

        

(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统治      

(1)利用专权,打击和压制政敌

措施:

不足措施

     

(2)为了用佛教来加强统治,大修副寺院,耗费大量钱财。

3、影响: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因此历史上将武则天统治的五十多年的历史称为“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1)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为唐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1、开元盛世

(2)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的结果。

 出现的原因:

(3)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1、重用人才。

如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

唐玄宗    2、大力发展生产

励精图治的措施:

3、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1)农业上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新式工

  2)手工业中 A、纺织业出现了,北绢,南锦布。

 

2、开元        B、棉纺织业发展起来         

     盛世 C、陶瓷有很大发展邢州白瓷            

    的表现                 越州青瓷

               巩县唐三彩

3)唐都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继承性因素:

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

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

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

人民的辛勤劳动。

⑦生产力(科技)因素:

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天可汗                 东北(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

1、唐朝疆域四至:

      

            

   (咸海)西      唐         东(东海)

   

                南(南海)

2、唐玄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民族

册封时间

民族首领

册号

后来成为哪个民族祖先

黑水靺鞨

8世纪初

大祚(zuò)荣

渤海郡王

女真族

南诏

8世纪前期

皮罗阁

云南王

彝、白族

回纥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

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3、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1)表现:

东突厥不断骚扰内地,打败东厥,俘虏颉利可汗,不但没杀,还授官赐田,设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

(2)意义: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安抚和团结其部属,促进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4唐对西域(新疆)的管辖

 北面(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管辖天山以北)

 南面(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管辖天山以南)

唐蕃和亲与会盟

 

 1、吐蕃政权的建立

民族

首领

时间

都城

吐蕃(是藏族祖先)

松赞干布

7世纪前期

逻些(今拉萨)

 

2唐蕃和亲  

唐公主

嫁给

吐蕃首领

唐在位皇帝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唐太宗

金城公主

尺带珠丹

唐中宗

 

唐蕃和亲的意义:

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加强边疆稳定,促进吐蕃发展。

  3、唐蕃会盟

时间

盟约内容

意义

821年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遗唐使。

  1、唐发达的对外交通:

       长安    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1)唐主要的

   城市:

        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广州   

                        职能:

管理对外贸易

              在广州设市舶司 

                        意义:

这是我国历史最早                           

                         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陆路路线:

长安 东:

朝鲜半岛

(2)

唐对外           西经丝绸之路 中亚、西亚 往南经吐蕃 

                天 竺  经南诏  骠国

交通路线:

  

        海路路线:

 东:

登州、扬州    朝鲜半岛、日本   

                西:

广州 经林邑 西行 师子国 绕天竺 波斯湾

2、唐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

①唐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各国有强大的吸引力,②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发扬国威,同时吸收外国先进的经济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2)实行对外开放需要的条件:

A、唐辽阔的疆域;

                 B、国家的统一安定;

                C、发达的对外交通;

     

D、统治者鼓励和支持对外交往。

       日本、大食、天竺等派遣唐使到唐,与唐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3)唐对外

交往的表现:

 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弘扬佛法、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

              

       玄奘到天竺取经(唐太宗时《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赵州桥

建桥朝代

建造者

桥所在地

桥的最大特点

历史地位

隋朝

李春

洨河上

大拱两肩各有两个小拱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

发明朝代

发展朝代

当时著名印刷中心

印刷内容

著名佛经

《金刚经》意义

雕版印刷术的意义

隋唐

晚唐

成都、洛阳

佛经、日历、

诗集、医书

《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后来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有利于人类文明 的传播和发展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1)测子午线长度意义这是世界上对子午线进行的首次实测.

(2)制定《大衍历》   意义:

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

    

(3)发现恒星移动现象  意义:

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近1000年.

药王孙思邈

   1、所处朝代:

隋唐   

(1)主张医生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

   2、他医德高尚的表现  

(2)对患者一视同仁; 

              (3)吸取了前人经验上,编成了《千金方》被尊称为"药王"

               

(1)生活要有规律;

   3、十分重视卫生保健  

(2)多参加劳动锻炼;

               (3)注意饮食和卫生;

               (4)注重育儿.

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诗歌的黄金时代

1、

诗歌成为  

(1)政治大一统;

       

(2)经济繁荣;

 黄金时代  (3)生活丰富多彩;

       (4)社会风气开放,国内民族文化融合及外来文化的传入;

       (5)科举制度的发展;

 的原因   (6)继承和发扬魏晋南北朝文学和诗歌.

         

(1)诗人多;

         

(2)风格多样;

2、诗歌黄金时代 (3)题材广;

的表现    (4)作品多

3、唐朝的主要诗人

主要诗人

所处时代

诗歌特点

主要作品

后人誉称

李白

盛唐

豪迈奔放、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好、想、手)

《蜀道难》、

《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

诗仙

杜甫

盛唐

感情真挚,沉郁雄浑,

语言锺炼.

"三吏","三别"表现忧国忧民,对社会不平等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

晚唐

通俗易懂,重在揭露社会黑暗

《长恨歌》、《琵琶行》

书法与绘画

1、书法

朝代

主要书法

代表人

书法家书法特点

楷书

颜真卿

字体饱满,用笔肥厚粗拙,但内含筋力.

楷书

枊公权

法度严谨,棱角分明,骨力劲健

草书

张旭

创狂草书,书法变法自如     人们称为"草圣"

草书

怀素

将张旭的狂草发扬光大.

2、绘画

画家

所处时代

绘画内容

代表作

后人誉称

阎立本

初唐

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

盛唐

人物画和山水画

《天王送子图》

画圣

敦煌莫高窟

最早开凿时间

大部分开凿时间

又名

地位

北朝

隋唐

千佛洞

窟内有无数的塑像和大量的壁画,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音乐与绘画

1、音乐

隋唐音乐来源

音乐家

朝代

西域和外国

万宝常

李龟年

 

舞蹈类型

特点

代表作

健舞

雄劲

《秦王破阵乐》

软舞

柔和婉转

《霓裳羽衣舞》

2、绘画

 

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赵匡胤(宋太祖)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①结束唐末的分裂局面,②有利于政局稳定,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相对安定,④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澶州之战:

1004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宋真宗亲自督战,重挫辽军。

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宋辽和     澶渊之盟  

宋求和原因

时间

和议内容

影响

宋真宗贪图苟安

1005

1、双方约定各守边界;

2、宋每年向辽给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此后,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一分为二评价。

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

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背景

时间

和议内容

影响

夏多次进攻北宋,未胜却损。

北宋也无力进击。

1044

1、夏和宋称臣;

2、宋每年给夏岁币

3、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

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916年)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宋(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大夏(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

兴庆

女真

12世纪初期(1115年)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中都)

宋(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

第10课  宋金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称帝,建立金政权。

2、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

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赵构(宋高宗),是钦宗的弟弟,在称帝定都临安。

4、岳飞和韩世忠是当时著名的抗金将领。

由于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抗金英雄:

岳飞 郾城大捷

岳飞抗金的背景:

金军南下,灭掉北宋,并一路烧杀抢劫,不仅北方人民蒙受深重灾难,而且威胁南宋安全。

岳飞抗金的情况:

岳飞率领岳家军,从金兵手中夺回建康和在郾城大败金兵并收复许多失地。

岳飞班师回朝的原因:

宋高宗担心战争胜利影响求和,又害怕抗金将领权力太大,威胁到他的统治。

后岳飞被秦桧杀害。

5、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主要内容是:

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送岁币。

结果:

这样就形成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东京保卫战

时间

背景

过程

结束

1126年

金兵包围东京(北宋都城汴京)

主战派李纲广大军民坚守城

金兵仓皇撤退,李纲被免职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并且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的时间:

开始时间(魏晋南北朝)     结束时间(两宋)

  2、南移的方向: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1)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

          

(2)唐末五代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3、南移的原因 (3)人口南移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4)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对优越;

          (5)南方各时期的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1)户口数量增多;

  4、南移的表现 

(2)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南方;

          (3)粮食产量增加。

农工商业的发展

            农具的改进:

(秧马,牛转翻车)         

     农业的发展         越南占城稻:

福建   江淮;

            农作物的推广

                   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 

表现        纺织业棉花:

两广、福建   淮河流域 

   手工业的兴盛 制瓷业    景德镇

          采煤业    居民大量用煤

          造船业    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

          货币的发展 (北宋四川出现纸币“交子”是世界上最早 

  商业的繁荣             的纸币;南宋的纸币“会子”)

          城镇的发展:

东京、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出现由集市发展的市镇。

                

          海外贸易的繁荣:

主要港口   泉州、广州、明州(泉广明)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娱乐场所      瓦肆

           农民文化生活丰富

   服务性行业   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传统节日形成     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中秋、 

                      重阳、冬至

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政权

所属民族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尊称

蒙古汗国

蒙古族

1206年

和林

铁木真

成吉思汗

 

考题

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你认为合适吗?

答:

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结束了各部间的长期混战,符合人民的愿望,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为后来元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极大地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政治格局。

客观上促进了中西交通发展,有利于欧亚人民的共同进步。

总之,从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来说,他不失为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一代天骄”是恰如其分的。

元朝大统一

  1、忽必烈建元朝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世称

都城

1271年

忽必烈

元世祖

大都

2、元灭南宋

1276年,元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统一全国。

 

3、文天祥抗元

(1)背景:

元军南下,灭掉南宋,并继续南下,威协临安。

          变卖家产,组织义边抗元;

  

(2)抗元活动  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中央:

设中书省

         

(1)建行省制度

4、元加            地方:

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强统一 政治上        职责:

管理吐蕃

的措施    

(2)设宣政院  意义: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3)设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1)禁止把农田改牧场;          

      农业上 措施 

(2)鼓励垦荒;

             (3)兴修水利;

             (4)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意义:

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1)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事业;

      手工业 

(2)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作出贡献;

          (3)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1)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商业:

          

(2)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民族关系的发展

条件: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民族间相互学习。

  

                 A、边疆少数民族成批迁往内地;

  

(1)各民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 B、汉人也大量来到边疆;   民族融合

表现

  

(2)形成新的民族   回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